徐勇
(商丘市睢陽區(qū)水利局,河南 商丘 476000)
白龍?zhí)端畮煳挥谛尬淇h岸上鄉(xiāng)岸上村西約500 m處。設計壩型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最大壩高約35 m,壩頂高程約285 m,相應高程壩頂長約150 m,總庫容約450萬m3,壩址距上游馬鞍石水庫約2 km。馬鞍石水庫每年向下游泄洪約1 000萬m3。
1.1.1 地形地貌
白龍?zhí)端畮靺^(qū)域屬于華北區(qū)太行山南麓高山峽谷地貌,工程區(qū)為河谷地貌形態(tài),兩岸巖石陡峭,河谷窄而深,一般高差約50~100 m。兩岸零星發(fā)育有一級、二級階地,一級階地分布在高程280~300 m,巖性為卵石,泥質微膠結或未膠結;二級階地分布在高程320~350 m,巖性為卵石,泥質膠結為主,局部鈣質膠結。
1.1.2 地層巖性
在地質測繪及鉆孔揭露范圍內,壩址區(qū)地質結構為土巖雙層結構。覆蓋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成因的卵石;下伏基巖主要為奧陶系中統(tǒng)灰?guī)r,泥質灰?guī)r及白云質灰?guī)r,共分為6 個土巖體單元。一是第四系(Q4):沖積成因,分為上段和下段,巖性主要為卵石。卵石(alQ24):主要成分為灰色灰?guī)r、灰白色白云質灰?guī)r,次為紫紅色石英砂巖,粒徑8~12 cm,個別大于30 cm,含量50%~60%左右,次圓~次棱角狀,泥砂質充填,未膠結。卵石(alQ14):主要成分為灰色灰?guī)r、灰白色白云質灰?guī)r,次為紫紅色石英砂巖,粒徑5~10 cm,個別大于15 cm,含量65%~70%左右,次圓~次棱角狀,泥砂質充填,未膠結。局部鈣質膠結。二是奧陶系中統(tǒng)(O2):巖性主要為白云質灰?guī)r、頁巖及泥質灰?guī)r等。白云質灰?guī)r:灰白色,隱晶質結構,層狀構造,中等~微風化,錘擊聲脆,裂隙發(fā)育,可見有高角度節(jié)理,局部見有泥質灰?guī)r,淺黃色雜灰白色,巖溶發(fā)育。頁巖:灰綠~灰黃色,泥質結構,薄層狀構造,強風化,錘擊易碎,薄片狀。泥質灰?guī)r:淺灰~灰黃色,局部暗紅色,泥灰質結構,層狀構造,見有溶蝕孔洞。
1.2.1 地質構造
1.2.1.1 節(jié)理、裂隙
壩址區(qū)兩岸在灰?guī)r中各作1組節(jié)理裂隙統(tǒng)計點,每個統(tǒng)計面積20×2 m2,節(jié)理裂隙比較發(fā)育,按發(fā)育程度順序,主要有NW、NE、NNE三組。
1.2.1.2 斷層
壩址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根據區(qū)域資料及地質測繪,庫區(qū)有5 條較大的斷層。F1、F2、F3、F4斷層走向SE 或NW,以近垂直為主。各斷層延伸長度及寬度不一,延伸長度一般為數十米至數百米,寬度一般4~10 m,在斷層內一般巖石碎屑。
1.2.1.3 地震
場區(qū)位于華北地震構造區(qū)河北平原地震帶,地震活動強度大,頻度高,工程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 g,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1.3.1 地下水類型
該河流為季節(jié)性河流,受上游馬鞍石水庫來水量控制,一般暴雨過后,會有短暫洪流,勘察區(qū)內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基巖巖溶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潛水賦存于河床卵石中;基巖裂隙水賦存于白云質灰?guī)r、泥質灰?guī)r等巖溶裂隙中??辈炱陂g測得上游壩軸線附近地下水位高程235.25~236.20 m,下游壩軸線附近地下水位高程232.01~232.21 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上游地下水逕流補給,而消耗于向下游逕流排泄。
1.3.2 巖、土層的滲透性
為了解各巖土體的滲透性,對壩基巖石進行了現場壓水試驗,試驗成果見表1。試驗結果表明上游壩軸線河床附近發(fā)現有斷層存在,透水率較大,透水率為7.80~39.00 Lu,為弱~中等透水層;下游壩軸線附近上部卵石為強透水層;白云質灰?guī)r透水率為1.60~5.40 Lu,為弱透水性;泥質灰?guī)r透水率為2.50~5.20 Lu,為弱透水性,其中在YTX-9 號孔泥質灰?guī)r19.00~19.50 m 處發(fā)現一溶洞,該段不起壓;頁巖透水率為3.20~4.40 Lu,為弱透水性。
表1 巖體滲透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
1.4.1 崩塌
崩塌地點主要是奧陶系中段灰?guī)r、泥質灰?guī)r及白云質灰?guī)r形成的絕壁。在兩岸岸坡中主要有E、SE 和NW 三組裂隙,傾角近直立,另外還有受斷層影響的裂隙破碎帶,使溝岸岸邊巖體不穩(wěn)定,再者灰?guī)r與泥質灰?guī)r強度不一也對岸坡穩(wěn)定有一定影響,在一定營力作用下發(fā)生崩塌。
1.4.2 風化
泥質灰?guī)r、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表面風化比較普遍,泥質灰?guī)r、岸坡頁巖抗風化能力相對較差,為中等風化,泥質灰?guī)r表面呈土黃色,頁巖則呈薄片狀分布在岸坡上;灰?guī)r和白云質灰?guī)r相對較好,為弱風化。
1.4.3 岸坡崩塌
庫區(qū)發(fā)育兩級階地,在兩級階地上上覆第四系全新統(tǒng)下段卵石,由于岸坡較陡,見有卵石塌落現象,當水庫建成后,由于水位升高階地上的卵石受庫水侵泡,會產生兩岸岸坡卵石坍塌淤積。
1.4.4 巖溶
工程區(qū)巖溶主要發(fā)育于奧陶系中統(tǒng)白云質灰?guī)r中,以溶孔、溶洞和巖溶裂隙為主,溶孔一般3~10 cm,大者可達50 cm,聯通性較好。
勘探期間,為了解巖體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取白云質灰?guī)r巖樣做了物理力學試驗,土、巖體物理力學性指標建議值見表2。
表2 土、巖體物理力學性指標建議值表
2.2.1 庫區(qū)淤積問題
在兩岸岸坡上上覆第四系全新統(tǒng)下段卵石,由于岸坡較陡,見有卵石塌落現象,當水庫建成后,由于水位升高,卵石的水下休止角較小,會產生兩岸岸坡卵石坍塌淤積,對庫區(qū)儲量會造成一定影響。
2.2.2 庫區(qū)滲漏問題
由于該水庫位于基巖區(qū),構造發(fā)育,在庫區(qū)地質測繪時,發(fā)現有5 條較大的斷層,但大多數斷層寬度較小,多填充或膠結封閉。在紅石崖處為一大斷層,在該處兩岸布置了3 個鉆孔。從鉆探情況及現場壓水試驗來看,右岸巖芯多呈碎塊狀,透水率在3.90~8.70 Lu,為弱透水性,但左岸較差,巖芯多呈散砂狀,壓水試驗過程中出現多次不起壓的情況,為極強透水。建議對該斷層處進行帷幕灌漿和進行混凝土鋪蓋處理。
2.2.3 壩基壩肩滲漏問題
下游壩址兩岸巖石為弱風化,裂隙、節(jié)理相對發(fā)育,但從壓水試驗來看,透水率均在10 Lu 以下,為弱透水性,但右岸YTX-9號孔19.00~19.50 m處發(fā)現一溶洞,從以上情況來看,存在壩基壩肩滲漏問題,須對溶洞填堵,對裂隙破碎帶灌漿。
2.2.4 施工邊坡穩(wěn)定問題
河床卵石層厚2.50~17.80 m,工程施工基坑開挖邊坡為卵石均一邊坡,存在邊坡穩(wěn)定問題。建議采用邊坡比1∶2.00~1∶2.50。
2.2.5 施工排水及導流問題
勘探期間卵石層含有第四系空隙潛水,施工時存在排水問題。另外,工程在一個枯水季節(jié)很難做完,應考慮施工導流及排水問題,該河流屬高山峽谷河流,兩岸山體厚而完整,導流難度較大,可在兩岸山體開鑿涵洞進行導流。
白龍?zhí)端畮煳挥谛尬淇h西北部紙坊河上游處,屬太行山峽谷水庫。工程區(qū)為土、巖雙層結構,覆蓋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上段卵石層;上游壩址基巖透水率為中等透水,下游壩址基巖及兩岸巖體透水率相對較小,為弱透水。下伏基巖主要為奧陶系中統(tǒng)灰?guī)r、泥質灰?guī)r及白云質灰?guī)r,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庫區(qū)淤積問題、庫區(qū)滲漏問題、壩基壩肩滲漏問題、施工邊坡穩(wěn)定問題、施工導流及施工排水問題。設計和施工針對工程地質問題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