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六一幼兒園 孫亞紅
我既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又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兒子昊昊馬上4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自此以后,我開始扮演三種不同的人生角色:媽媽、教師和同事,這讓我學(xué)會了從更多的角度和角色需求看待問題,同時有更多的成長感悟在我心中滋生、蔓延。
不同角度,讓我更加了解孩子的感受。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雖然在日常教育教學(xué)活動中一直提醒自己要“換位思考”,要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但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總是“思考”多于“實踐”,經(jīng)常是想得多、做得少。因為陪伴兒子昊昊一起成長,我才有了切身體會,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和感受,進而增進了我與班級幼兒之間的感情,也拉近了與家長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促使教育教學(xué)工作更加有序而順利地推進。
在一次晨間活動中,我?guī)ьI(lǐng)孩子們進區(qū)活動后,便去忙手頭的工作了。過了一會兒,我發(fā)現(xiàn)樂樂眼巴巴地盯著我手上的材料發(fā)呆,似乎想尋求老師的幫助,可我卻一味地忙著自己的工作,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需求。于是我趕緊停下手頭的工作,蹲下身去詢問樂樂的具體情況。通過我的引導(dǎo),樂樂順利解決了遇到的問題??粗_心的小臉,我有一種淺淺的負罪感——如果那孩子換作昊昊,我還會這樣做嗎?
不同角色,讓我更加體會家長的訴求。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nèi)粘8嗟氖桥c家長群體交流。那如何更深層次地了解家長的訴求?自從成為一名幼兒家長后,我才深刻感受到:家長們是多么想了解孩子在園的一切情況,哪怕是負面的情況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通過昊昊在幼兒園的點滴成長,促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xué)工作中不以“教師身份”自居,而更愿意以家長和朋友的身份與其他家長分享和討論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
記得帶小班幼兒時,有個孩子來自單親家庭,可能是因為家庭環(huán)境不同,這個孩子的言行舉止也顯得與其他孩子有些不同,這也使得孩子媽媽對老師特別不放心:比如,老師有沒有照顧好孩子?孩子調(diào)皮時有沒有被老師嫌棄?孩子在園有沒有吃飽飯、喝夠水?……有時甚至已經(jīng)深夜了,這個孩子媽媽還在詢問孩子的事情,弄得老師哭笑不得。我當(dāng)時想著如果每個家長都是這樣,三十多個孩子要怎么教育?老師還要不要休息?但是自從昊昊上了幼兒園,我雖然沒有這位媽媽那么擔(dān)心,但偶爾也會有些類似的想法在腦中作祟,所以慢慢地,我也能理解家長的諸多想法和擔(dān)心了。
不同立場,讓我更加清晰教師的職責(zé)。不少老師都有任教“教師子女”的經(jīng)歷,也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現(xiàn)象:常常因礙于同事間的“面子問題”而忽視孩子身上的某些缺點;因身份特殊而集千般寵愛于一身;也因特殊而“特殊”,錯失了最佳的教育契機……自從昊昊上幼兒園后,我始終告誡自己:在教師面前我是家長,而不是老師;昊昊的第一身份是學(xué)生,而不是我的孩子。他應(yīng)該與其他孩子有同等的幼兒園生活,而非特殊照顧。只有親身經(jīng)歷以后,才會恍然大悟,而我恰好遇到了這樣的好契機,才讓我更加懂得幼兒園教師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某個教師的孩子在班里時,就有了不一樣的待遇:玩具讓他隨意挑,處處都是表揚的話語;做錯了事要么不批評,要不就是責(zé)怪別的孩子……久而久之,他便成了班里的“小霸王”,這也引起了很多家長的不滿。看著這些現(xiàn)象,我試問: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這位教師媽媽喜歡嗎?這是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嗎?不,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成長偏離預(yù)期的軌道。
從昊昊的幼兒園生活中,我深刻體會到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特殊性和做一個好教師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從孩子成長的出發(fā)點來看,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領(lǐng),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出發(fā),不偏愛、不溺愛,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孩子,并為之樹立正確的學(xué)習(xí)觀和做人的道理;同時,每位孩子都是一個能動的個體,但因為他們還年幼,在生活中難免會有無助、想尋求幫助的時候,教師要努力做好孩子的大朋友、媽媽的角色,主動與孩子交流,滿足他們的需要,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從而更好地為他們服務(wù),指引他們健康成長;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我們要試著理解家長的想法,多換位思考,一個任務(wù)、一句話語,不同行業(yè)、不同學(xué)歷和經(jīng)歷的家長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我們應(yīng)試著從多個角度關(guān)心家長的所思所想,努力成為家長心中的好老師。
教育感言
平等、和諧的師幼關(guān)系對幼兒認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作為一線幼兒教師,我們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在不同的游戲活動中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幼兒和家長服務(wù)。最后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不求盡善盡美,只求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