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長艷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吉林長春 130000)
老年肺炎屬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1]。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呼吸困難、痰中帶血、發(fā)熱、咳痰及咳嗽等。由于老年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退化,發(fā)生肺炎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旦患病會給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針對老年肺炎患者,在以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主要以西醫(yī)藥物治療為主,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并不顯著,且患者極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從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2]。所以目前針對老年肺炎患者的治療更多以中醫(yī)藥物治療為主,其中較為常用的藥物為小青龍湯。為了探討小青龍湯治療老年肺炎的效果及有效率,本次研究選取了100例到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接受診治的老年肺炎患者,并將其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樣本?,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接受診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00例,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各50例。常規(guī)組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61~88歲,平均年齡(71.34±1.22)歲;體質(zhì)量60~80 kg,平均質(zhì)量(70.54±2.65)kg;病程7~10年,平均病程(8.25±0.32)年;輕癥肺炎30例,重癥肺炎20例。研究組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0.56±1.34)歲;體質(zhì)量61~82 kg,平均質(zhì)量(70.38±2.35)kg;病程5~9年,平均病程(7.86±1.13)年;輕癥肺炎29例,重癥肺炎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僦獣员狙芯坎⒁押炇鹬橥鈺狙芯拷?jīng)吉林省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納入標準:①西醫(yī)符合《內(nèi)科學》相關診斷標準[3],②中醫(yī)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辨證標準[4]。排除標準:①對本次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
1.2 用藥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采取西醫(yī)藥物治療:頭孢呋辛鈉(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75,規(guī)格:1.0g,按C16H16N4O8S計),靜脈注射0.25 mg+2 mL注射用水,每8 h給藥1次,療程為5~10 d。針對病毒感染的患者,需加利巴韋林(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H20033945,規(guī)格:2 mL∶0.25 g×10支/盒)與葡萄糖注射液(5%)稀釋成1 mL含1 mg溶液后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治療,2次/d,并對患者進行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干預;針對存在呼吸困難情況的患者,可以使用低流量的酒精為患者進行濕化吸氧治療,并加強患者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補充,患者治療總療程為1個月。
研究組患者采取小青龍湯治療:小青龍湯的主要成分包括桂枝10 g、橘絡6 g、甘草6 g、地龍6 g、麻黃6 g、蟬蛻5 g、黃芩12 g、炒山楂12 g、魚腥草12 g、桔梗12 g、茯苓12 g、太子參12 g、款冬花12 g及杏仁12 g。將所有藥材浸泡后用水煎煮,2次/d,200 mL/次。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1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組間臨床治療效果。老年肺炎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如下:患者肺部濕啰音、咳痰及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胸片顯示肺部陰影吸收>80%為顯效;患者肺部濕啰音、咳痰及咳嗽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胸片顯示肺部陰影吸收50%~79%為有效;癥狀及異常體征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5]。②分析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老年肺炎患者治療期間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及肝功能受損等,總發(fā)生率=[(惡心+嘔吐+肝功能受損)/總例數(shù)]×100%。③分析組間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老年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咳嗽、氣喘及肺啰音等,對這些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進行記錄,并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當患者符合出院指征,即臨床表現(xiàn)完全消失、無不良反應時方可出院),并對數(shù)據(jù)間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④分析組間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治療前后對患者的咳痰、咳嗽、腹脹、氣短、納呆等癥狀進行記錄:無癥狀計為0分,輕度癥狀計為2分,中度癥狀計為4分,重度癥狀計為6分。⑤分析組間生活質(zhì)量。老年肺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評估主要根據(jù)SF-36量表進行評分,該量表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生命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個評價標準,每個標準的分值區(qū)間均在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高[6]。⑥分析組間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液3 mL,作血清分離(轉(zhuǎn)速3 500 r/min,時間為15 min),并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來檢測血清中的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在檢驗計數(shù)資料(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時選擇χ2檢驗,結(jié)果以[例(%)]表示,在檢驗計量資料(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癥候積分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等指標)時選擇t檢驗,結(jié)果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例(%)]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例(%)]
2.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分析 研究組患者的咳嗽、氣喘、肺啰音消退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分析( )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分析( )
組別 例數(shù)咳嗽消退時間(d)氣喘消退時間(d)肺啰音消退時間(d)住院時間(d)研究組 503.23±1.12 3.34±1.32 5.01±1.1115.27±1.12常規(guī)組 505.87±1.22 6.32±1.12 8.72±1.2321.54±1.16 t值 11.272 12.172 15.834 27.49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分析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分析(分, )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分析(分,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50 17.32±2.14 4.53±0.13*常規(guī)組 50 17.42±2.13 7.35±1.53*t值 0.234 12.986 P值 0.815 <0.001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分析 治療后,兩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生命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上述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分析(分, )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分析(分,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身體疼痛 總體健康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50 83.31±1.21 96.43±1.34* 65.44±1.41 85.34±1.42* 74.51±1.13 95.34±2.45* 63.21±1.31 88.34±1.21*常規(guī)組 50 83.21±1.21 91.21±1.31* 65.31±1.31 75.34±1.11* 74.12±1.32 86.34±2.55* 63.31±1.21 75.31±1.22*t值 0.413 19.697 0.478 39.232 1.587 17.996 0.397 53.621 P值 0.680 <0.001 0.634 <0.001 0.587 <0.001 0.693 <0.001組別 例數(shù) 生命活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50 66.78±2.21 81.12±2.34* 75.21±2.41 95.33±2.12* 74.45±2.51 88.21±2.44* 83.45±2.11 96.12±2.34*常規(guī)組 50 66.55±2.21 72.21±2.31* 75.78±2.31 80.21±2.12* 74.25±2.55 76.32±2.51* 83.31±2.25 88.22±2.54*t值 0.520 19.161 1.207 35.660 0.395 24.018 0.321 16.175 P值 0.604 <0.001 0.230 <0.001 0.694 <0.001 0.749 <0.001
2.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分析 治療后,兩組患者TNF-α、IL-6和CRP等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分析( )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分析(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介素-6;CRP: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shù) TNF-α(nmol/L) IL-6(pg/L) CRP(mg/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50 3.22±0.46 1.06±0.26* 17.06±2.30 5.32±1.27* 28.30±3.45 8.90±2.23*常規(guī)組 50 3.30±0.50 1.54±0.35* 17.15±2.06 9.53±1.45* 29.00±3.57 12.25±2.53*t值 0.833 7.785 0.206 15.444 0.997 7.024 P值 0.407 <0.001 0.837 <0.001 0.321 <0.001
肺炎屬于一種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群,該病具有易反復發(fā)作及治療難度較大的特點,極易給患者的肺功能造成嚴重損傷,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的情況,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在以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主要通過給予患者止咳平喘、化痰及消炎等藥物進行治療,并通過吸氧進行輔助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具有改善臨床癥狀的作用,但卻并不顯著[7]。中醫(yī)理論認為,肺炎主要由外感風寒、肺氣宣降失常及脾肺氣虛導致,因此在為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從止咳平喘、宣肺化瘀、驅(qū)邪扶正及補肺健脾等方面入手。小青龍湯中的橘絡具有活血通絡及理氣化瘀的作用,蟬蛻可疏散風熱,杏仁及太子參則能生津潤肺及止咳化痰,款冬花具有化痰及潤肺止咳的作用,麻黃可利尿消腫及平喘,茯苓有健脾利濕之功,魚腥草可除濕解毒,黃芩能清熱燥濕。將這些藥材進行聯(lián)合應用可以起到化痰平喘、驅(qū)邪扶正、健脾益肺及宣肺止咳的功效[8]。
本次研究將西醫(yī)藥物治療與小青龍湯治療進行了對比,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相關指標評分等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及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由此可見,應用小青龍湯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肺炎患者的治療應采取小青龍湯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及有效性,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