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曾榮獲山東省棗莊市首屆“十佳兵媽媽”稱號的蔡敏義老人,在家忙著整理近期縫制的200 多雙棉布鞋墊,準備寄給戍守邊疆的軍人。
在開始征求意見不久,劉劍文受邀參加包括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四委聯(lián)合舉辦的專家座談會,在會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叭珖舜蟮念I導都記了下來,但并沒有進行現(xiàn)場解答和反饋。”劉劍文說。
“我現(xiàn)在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前幾年一天能做五六雙,現(xiàn)在做得越來越少。但只要我還能蹬得動縫紉機,就會一直堅持為部隊官兵做鞋墊?!辈堂袅x說道。
[6]Culpeper,Jonathan.Impolite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television quiz show:The Weakest Link.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05,1:35-72.
據(jù)悉,蔡敏義制作的棉布鞋墊一只就需要六七層布料,至少得讓縫紉機“跑”24趟。她已堅持做了近20 年鞋墊,先后縫制了5300 多雙送給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勞動模范、志愿者、環(huán)衛(wèi)工人等,被大家譽為“鞋墊媽媽”。5300 多雙棉布鞋墊摞起來大約32 米,相當于10 層樓的高度。
今年94 歲的蔡敏義是山東省蓬萊人。18 歲時她就參加革命,與丈夫一起征戰(zhàn)大江南北。參加完淮海戰(zhàn)役后,她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兒子長大后,她把兒子送到部隊;孫子長大后,她又讓孫子參軍報效祖國。
2010 年3 月,蔡敏義把縫制的500 雙棉布鞋墊寄給西藏邊防部隊官兵。當?shù)剜]政部門工作人員了解到她的善舉后,主動上門為她免費辦理了郵寄業(yè)務。不久,西藏邊防部隊官兵給她寄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一件掛毯和一條哈達,并在感謝信中稱她為“親愛的蔡媽媽”?!爱斘铱吹竭@6 個字時,感動得淚流滿面,我做了這么一點小事,他們卻給我如此溫暖的稱呼。”后來,蔡敏義把那條珍貴的哈達送給前來看望她的一名女兵。
她重新到商場選購純棉布料,戴著老花鏡一針一線地縫制起來……為了多做一些鞋墊,她又購買了一臺縫紉機。自從有了縫紉機,她家的燈在整個小區(qū)就成了開得最早、熄得最晚的那一盞。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里,她就坐在縫紉機前,彎著腰、低著頭、瞇著眼,按照不同的鞋碼剪布料,蹬著縫紉機做一雙又一雙鞋墊。
與部隊有著割舍不斷情緣的蔡敏義,心中總想著能在晚年為部隊官兵做點“小事”。后來,她想到了做鞋墊,于是就到商場買來布料,開始在家一針一線地學做起來。一位鄰居來她家串門,看到她做的鞋墊,說道:“老姐姐,哪有用這么貴的化纖布料做鞋墊的,花錢多還不吸汗?!薄暗拇_,我怎么沒想到呢!”她自責地說道。
1987 年,離休后的蔡敏義來到棗莊市龍山路街道定居。1954 年12 月入黨的她,始終不忘初心,時刻牽掛著弱勢群體,每當遇到民政部門組織為失學兒童、困難家庭等捐款時,她都積極參與。2004 年以來,她先后資助兩名面臨輟學的兒童(分別來自山東省棗莊市和甘肅省舟曲縣),直到他們完成學業(yè)。
三是要適應隊伍建設的新形勢。搞好國有企業(yè)人才隊伍建設是競爭取勝的關鍵,對國有企業(yè)發(fā)展來說,只有掌握“人才隊伍”這個第一原動力,才可以實現(xiàn)穩(wěn)定、長期發(fā)展。
蔡敏義家中只有幾件普通的老式家具,房間里最顯眼的“擺設”就是顏色各異的棉布、針線、鞋墊和尚未做好的鞋墊,她把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全部投入到制作鞋墊和各種捐款上。她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2016 年榮立棗莊市委、市政府“創(chuàng)建國家雙擁模范城”三等功;2019 年被山東省委組織部評為“發(fā)現(xiàn)榜樣”優(yōu)秀黨員先進個人。
“做鞋墊給我?guī)砹丝鞓?,帶來了幸福。我做得實在太少了,可組織給了我很多?!辈堂袅x滿面笑容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