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
謝 永
傳統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僅僅關注學生知識的輸入與積累,完全忽視了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體系.如此教學,使得學生思維呆板,各種感官無法調配,更不要說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課堂氣氛可想而知.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日趨喪失,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筆者認為,依托問題情境可以為數學課堂注入活動,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使學生如臨其境,在各方面的感知體驗中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不合時宜的問題情境會帶來學生難以入境、課堂冷場等問題,從而使教學效果低下.因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需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教師基于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理解能力,以簡單明了的設問直入主題,以凸顯重難點,指引數學學習和探究的方向,從而使學生順利入課,提升學習效率.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保證其可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喚起求知欲望.大量研究表明,問題產生于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可以有效激發(fā)認知沖突,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之前,需全面而科學地分析教材與學生,找尋到“結合點”,進而有意識地展開教學,誘發(fā)學生思考,以保證學習成效.
由于學生的認知一般是由簡到難,倘若偏離這一規(guī)律,很容易使問題情境偏離預期設想.因此,教師應從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出發(fā),聯結好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待學知識,尋求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設計難易適度的問題,這種具有一定思維強度和容量,且經過努力思考即可解決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數學理解和思維發(fā)展有很好的幫助.
當今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極力還課堂于學生,啟迪學生主動探究,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鍛煉思維和發(fā)展智力的目的.這不僅是創(chuàng)新教育實施下的重要舉措,更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趣”與“疑”是學習與探索的內在驅動力,倘若我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趣且有疑惑的問題情境,必然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和求知,感受數學知識的曼妙,提升思維層次.
案例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問題情境:老師帶大家玩一個“猜數字”的游戲.大家看,老師手里有一本書,這本書的價格是20~40元中的一個整數,誰能猜出它的價格呢?在猜的過程中,你們可以給出一個答案,我會根據你給出的數字給出“偏低”“偏高”或“正確”的提示,看誰可以快速且準確地得出這本書的價格.
評析:以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的最佳刺激,通過游戲將本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自然融入其中,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使其在探索和揭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提高對新知的理解和認識,也讓學生初步了解逼近思想,體會逼近的過程,并感悟到其獨有的優(yōu)勢.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強,在快樂的游戲中有所感知、有所體驗、有所體悟,促進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的確,設趣布疑的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并因此體味到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人類發(fā)展史中,發(fā)生了很多經典的數學故事,這些都是豐富的文化資源,可以讓學生領略數學家的人格魅力,感受數學思想的熏陶.從而,教師可以從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出發(fā),充分挖掘數學史料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更是對學生的一種熏陶.
案例2等比數列的前n項的和.
問題情境:早在古印度就有了國際象棋,這對于當時來說是一大盛事.印度國王要重重地獎賞這位偉大的發(fā)明者,便問他:“你想要什么獎賞?”發(fā)明者略加思考后,說道:“只需國王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上1顆麥粒,第2個格子里放上2顆粒,第3個格子里放上4顆麥?!源祟愅?,放滿64個象棋格子即可.”國王覺得這個要求再簡單不過了,隨即欣然允諾.那么,你們覺得國王是否能信守承諾呢?
評析:此情境的創(chuàng)設,即刻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你們可想知道其中的奧秘?”之后,學生的興趣空前高漲,接下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就更加自然和順利了,學生自然進入主動學習狀態(tài).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將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一覽無遺地呈現給了學生,還鼓勵學生像數學家一樣進行探究,無疑對興趣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高中數學的抽象性使得不少學生認為數學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對其嚴謹的邏輯性望而生畏,無法很好地習得數學知識.事實上,更好地融合數學與生活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蘊藏于生活中的數學,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案例3均值不等式.
評析:此情境的創(chuàng)設,必定會使得探究氣氛熱烈且參與度高.果然,問題一經拋出,立刻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進入觀察、探索、聯想、合作、抽象等數學化過程,樂此不疲,從而為后續(xù)教學內容的推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
保持認知平衡是每個人的心理傾向,一旦失衡,則會產生緊張、焦慮等不適之感.在學習新知時,當學生發(fā)現腦海中的已有知識無法解釋新問題時,則會產生“認知失衡”的狀態(tài).為了消除這種不適感覺,隨之便會產生一種努力探求的內驅力.因此,教師需要以處于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為素材,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認知失衡”的問題情境,使其處于“憤”“悱”的狀態(tài),進而激起強烈的學習欲望,主動而富有個性地學習.
案例4復數的概念.
評析:以這樣引發(fā)質疑的明確問題,引領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去體驗、感知,開拓數學思維.同時通過深入思考與探究,學生對這一問題有了根深蒂固的理解.
總之,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好似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顆石子,必然可以激起思維的浪花,成為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需要本著新課程理念,深度鉆研教材,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合理而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完成意義建構和思維發(fā)展.當然,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非放任自流,還需基于數學的本質屬性,創(chuàng)設出激活數學課堂的問題情境,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