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閃 李玉丹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見病,屬于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未得到有效治療時,容易引發(f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致殘率高,臨床風險性高。該病患者常見癥狀有心悸、胸悶氣短、心臟疼痛等。臨床上致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發(fā)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因素具有多樣性,常見治療措施為給予患者對癥治療,令患者臥床休息,在臨床治療基礎上,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引入運動康復護理,有助于促使患者心功能改善,提升生活質量[1]。
1.1 一般資料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84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時間2020年6月—2021年6月,隨機將其均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2例。對照組男∶女為11∶10;平均年齡(57.18±5.89)歲。觀察組男∶女為1∶1;平均年齡(57.76±5.13)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與冠心病診斷標準相符;與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相符;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嚴重性心律失常、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縮窄性心包炎、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患者。
1.3 方法分析患者病情,采取血管擴張劑、利尿劑等為2組患者展開常規(guī)對癥療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運動康復護理。
常規(guī)護理:①監(jiān)測生命體征:實施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血壓、呼吸等指標,觀察患者有無出現(xiàn)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心率加快和尿量減少等現(xiàn)象。②飲食護理:提供低熱量食物,將心臟負擔降低,減少基礎代謝率,進餐時,保持七八分飽即可,選取維生素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限制攝入鈉鹽含量,將每日食鹽攝入量控制在低于5 g,叮囑其戒煙戒酒。③根據(jù)患者癥狀,選取適當藥物治療,常見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類、擴血管藥物和利尿劑等,仔細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例如惡心嘔吐、黃綠視等,如果其心率低于每分鐘60次,需立即降低藥量或者停藥。
運動康復護理:①基礎活動:由護理人員協(xié)助,引導患者展開關節(jié)彎曲活動,對上下肢肌肉進行按摩,每次10 min,每天2次,定時翻身,間隔時間為3 h。展開床上下肢活動,引導患者將雙腳緩慢抬起,持續(xù)2~3 s,然后慢慢抬起小腿,令其和大腿處于同一水平線,維持10 s,將腿收回,每次15 s,每天4~5次。展開床上上肢活動,引導患者采取坐位,平伸兩臂,引導其將手心向下,于胸前屈曲,從內到外慢慢畫圓圈,共進行10次,向左右平伸兩臂,令其和胸部保持平行,手背朝上,分別于左右方向慢慢畫圈,一直到胸前,共進行10次,每次25 s,每天4~5次。展開坐位療法,協(xié)助患者,令其在椅子或者沙發(fā)上坐下,每次持續(xù)20~30 min,每天1~2次,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將次數(shù)適當增加。②心理護理:在疾病長時間影響下,患者痛苦感加劇,該病患者普遍擔心預后效果,經(jīng)濟壓力較大,過于疑慮,容易產(chǎn)生恐懼、悲觀和焦慮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需做好訪視工作,落實情緒調整,拉近互換關系,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和文化素質,開展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醫(yī)護配合要點、運動康復意義,為患者講解恢復良好的醫(yī)案,幫助其消除疑慮,減輕負性心理,強化信心。引導家屬多陪伴患者,令患者感受到關心和愛護,維持輕松、愉悅的心境,促使依從性提升。③全身運動:醫(yī)療體操,制作醫(yī)療體操視頻,分享給患者,叮囑患者每天堅持練習,每次20 min,每天1次,涵蓋被動運動訓練、主動運動訓練、放松運動、肌力運動訓練和抗阻運動5部分。步行實驗,在為患者制定個體化康復護理措施前,需要全面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令患者步行6 min,記錄患者行走距離。第1周,本周訓練步行距離為第1次行走距離的10%~20%,中途令患者適當休息,確?;颊咴谛菹顟B(tài)時,心率指標適宜,不可出現(xiàn)過快現(xiàn)象。第2周,本周訓練要求患者的行走步數(shù)處于3000~5000步,要求訓練時間高于40 min,訓練次數(shù)為每星期不低于4次。后期可根據(jù)患者體力和病情恢復情況,適當調整訓練量,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確?;颊吣褪?。熱身運動,在康復訓練護理展開前和展開后均需要引導患者展開熱身運動,指導患者伸展關節(jié),令患者慢走等,在康復訓練結束后需要引導患者展開不低于5 min的慢走。在康復訓練執(zhí)行過程中,如果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需要第一時間終止訓練,同時,給予患者針對性搶救措施。④實施方法:在進行運動康復護理時,需遵循低強度到高強度,低運動量到高運動量,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原則,理論上全部住院患者均需要模擬1遍上述護理方式,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病情嚴重、機體素質較差,護理人員可以先為其講解方法、注意事項和要點,然后示范,在訓練過程中,需叮囑家屬全程陪伴。待患者出院后,做好隨訪工作,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分析其訓練情況,展開指導。
1.4 觀察指標評估2組心功能改善情況:包括左室舒張末徑、左室射血分數(shù)和左房內徑。評估2組生活質量:采取SF-36量表,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分數(shù)均與生活質量成正比[2]。
2.1 心功能改善情況觀察組的左室舒張末徑、左室射血分數(shù)和左房內徑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例,
2.2 生活質量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冠心病是臨床多發(fā)心血管疾病,該病患者病理變化為動脈粥樣硬化,該病發(fā)生率與人們年齡呈現(xiàn)出正相關,多發(fā)生于吸煙群體、糖尿病群體、高血壓病群體和肥胖群體,該病患者常見危險因素有血脂異常、血壓升高、不良生活方式,缺少體力活動等。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見合并癥,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明顯下降,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顯著提升。該病患者臨床治療困難,在未給予患者針對性、及時臨床治療時,患者有可能形成多種并發(fā)癥,會對患者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影響[3]。另外,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慢性病,容易出現(xiàn)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會對臨床治療和康復護理工作的順利展開產(chǎn)生嚴重影響。分析患者病情和運動耐受性,為患者制定出個體化運動康復護理計劃,有助于促使患者各項功能恢復,提健康水平。
老年患者的心血功能逐漸下降,心輸出量降低,難以滿足全身組織正常運行對心臟供血提出的需求,患者在運動時,容易出現(xiàn)胸悶氣短、體力不支等表現(xiàn),致使患者運動耐受力呈現(xiàn)出明顯降低趨勢。患者的心室收縮出現(xiàn)異常,在運動時,會出現(xiàn)心室充盈血壓升高,心室收縮降低等現(xiàn)象,進而引發(fā)繼發(fā)性肺動脈高壓,影響到患者的心室功能[4]?;颊咴谡归_極量運動時,其心率儲備和搏出量會呈現(xiàn)出明顯降低趨勢,舒張出現(xiàn)異常,心輸出量顯著降低。以往多給予該病患者對癥治療,為患者提供適宜的藥物,引導患者臥床休息,該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程度局限性,雖然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是難以提升患者的心臟功能,同時聯(lián)合運動康復護理,有助于強化患者的預后效果,提升患者的心功能[5]。在引導患者展開運動康復訓練之前,護理人員需要測量患者的身體條件,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jù),為患者制定出科學化、個體化運動康復計劃,隨著時間的延長,根據(jù)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運動耐受力,適當調整計劃,從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另外,為該病患者強化基礎護理,詳細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突出運動康復護理實施的方法和重要意義,加深患者對于疾病以及臨床醫(yī)護工作的認知。關注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及時疏導患者產(chǎn)生的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促使患者主觀能動性提升[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相關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運動康復護理應用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促使各項生理功能改善;對比2組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顯著偏高,表示運動康復護理應用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說明運動康復護理的應用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身心健康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醫(yī)護工作,引入運動康復護理,有助于促使患者病情好轉,提升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