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進,段云彪,張梓潔
(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江門 529000)
心臟X綜合征(cardiac syndrome X, CSX)又稱微血管性心絞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運動后心絞痛樣疼痛、運動平板試驗為陽性(ST段壓低)、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正常等特征,以反復發(fā)作的胸痛、胸悶、心悸、氣短和乏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CSX的特效藥,多以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和硝酸脂類藥物緩解癥狀,但效果并不理想[2]。丹紅注射液是一種主要由丹參和紅花組成的臨床常用中藥注射劑,具有活血化瘀和通脈舒絡之功,對改善冠心病和 CSX心絞痛胸痛、胸悶、心悸和氣短等癥狀具有良好效果[3-5]。頰針療法是針灸學微針診療系統(tǒng)的一個新分支,可通過針刺面頰部特定頰針穴位對全身疾病進行治療,其即時止痛有效率達到72.5%[6]。鑒于此,本研究采用頰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對CSX患者進行治療以觀察其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CSX提供參考。
選取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于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收治的80例CSX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每組 40例。聯(lián)合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41~71歲,平均(52±5)歲。對照組中男 20例,女 20例;年齡 30~69歲,平均(5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批號為KY[2021]-30號。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7]
典型勞累性心絞痛,左心室造影未見異常;運動平板試驗和/或心電圖缺血性 ST-T改變;冠狀動脈造影血管狹窄小于 50%,且乙酰膽堿激發(fā)試驗呈陰性;排除心尖球囊綜合征、心瓣膜病變、肥厚性心肌病和心血管神經癥。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中中醫(yī)辨證分型為寒凝氣滯、陽虛寒凝和寒凝血瘀的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處于妊娠或哺乳期者;②合并有惡性腫瘤、嚴重心律失常、肝腎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者;③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或其他疾病所致胸痛者;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⑤認知功能或語言交流障礙者;⑥未能堅持完成治療者;⑦近期接受過其他治療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口服拜阿司匹林片,每日100 mg;口服瑞舒伐他汀片(低密度脂蛋白<2.60 mmol/L),每日10 mg;口服鹽酸地爾硫卓,每日90 mg,或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每日 23.75~95.00 mg(靜息心率在60次/min左右)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866,規(guī)格為10 mL×6支),以30 mL丹紅注射液靜脈滴注,每日1次。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針刺治療。取左側頸穴(顴弓跟上緣處)、頭穴(顴骨弓中點上緣上1寸)和阿是穴,根據(jù)患者得氣反應調針、補針,得氣后無需提插、捻轉等操作,針刺深度為 0.5~1 cm,每次 30 min,每日 1次。
兩組均治療4周。
3.1.1 心絞痛發(fā)作頻率
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并除以周計算其發(fā)作頻率。
3.1.2 運動平板試驗
試驗相關參數(shù)(總運動時間、ST段最大壓低幅度和ST段壓低1 mV的時間)采用T2100運動平板機(美國GE公司)測量。
3.1.3 C反應蛋白
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 5 mL,離心收集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
3.1.4 不良心血管事件
統(tǒng)計兩組治療過程中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顯效:心電圖ST波恢復正常且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
有效:心電圖ST波基本接近正常且心絞痛發(fā)作程度和次數(shù)降低50%。
無效:心絞痛發(fā)作程度、次數(shù)和心電圖ST波未見好轉甚至加重。
顯效和有效例數(shù)之和占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表示總有效率。
采用SPSS2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67.5%(27/40),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為 90.0%(36/4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50,P=0.014<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聯(lián)合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比較 (±s,次/周)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比較 (±s,次/周)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15.75±2.02 5.06±1.351)聯(lián)合組 40 16.10±3.25 3.27±1.021)t值 - 0.578 6.691 P值 - 0.565 0.000
3.4.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平板試驗參數(shù)比較
兩組治療后總運動時間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ST段壓低1 mV的時間、ST最大壓低幅度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聯(lián)合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平板試驗參數(shù)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平板試驗參數(shù)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 例數(shù) 總運動時間(min) ST段壓低1 mV的時間(min) ST最大壓低幅度(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7.10±2.05 8.37±3.151) 4.96±1.22 4.35±1.431) 1.15±0.56 0.73±0.061)聯(lián)合組 40 7.02±3.11 10.45±3.571) 5.15±1.47 3.52±1.021) 1.09±0.67 0.50±0.041)t值 - 0.136 2.763 0.629 2.989 0.435 20.172 P值 - 0.892 0.007 0.531 0.004 0.665 0.000
兩組治療前血清 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聯(lián)合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
在治療期間,對照組和聯(lián)合組患者均未見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心血管疾病是當今世界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中冠心病是其最常見的類型;臨床上,因勞力性心絞痛而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患者中 10%~30%冠狀動脈有輕度狹窄或正常,這類患者在 1973年首次被KEMP H G JR10]命名為CSX,好發(fā)于女性,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其預后良好,但反復發(fā)作的心絞痛不僅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11-12]。多數(shù) CSX患者發(fā)作時,經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和硝酸脂類等常規(guī)抗心絞痛藥物治療后胸痛癥狀雖然得到改善,但易復發(fā);還有部分患者因不良反應耐受能力差等總體療效欠佳[13-15]。
中醫(yī)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有著豐富的理論優(yōu)勢和“簡、便、廉、驗”的治療特點[16]。有研究指出,CSX在中醫(yī)學中屬于“胸痹”“心痛”范疇,瘀血阻絡是其重要病因,采用具有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丹紅注射液治療 CSX療效良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17]。針灸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療效明顯、操作簡單和適應證廣等特點[18-19];頰針是一種無痛針灸新療法,以全息理論為指導,通過針刺面部穴位來治療疾病,被證實在治療筋骨疾病和臟腑疾病等療效良好[6,20]。有研究指出,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針灸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可明顯提高療效,較單純丹紅注射液治療優(yōu)勢更顯著[3]。然而,頰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CSX效果如何并不清楚。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頰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的聯(lián)合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僅使用丹紅注射液治療的對照組,且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頰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 CSX可顯著提高療效,降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
目前,關于CSX的發(fā)病機制并不明確,但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下降和炎癥反應密切相關[21-22]。冠脈微血管功能異常是 CSX發(fā)病的病理基礎,可引起冠脈微循環(huán)阻力升高,使冠脈血流儲備能力下降,導致心肌缺血性改變;心電圖運動平板試驗是診斷與評估 CSX患者病情的重要輔助手段,可通過監(jiān)測ST段壓低幅度與時間對患者冠脈儲備能力和心肌缺血程度進行評估來指導臨床治療[23]。C反應蛋白是一種典型的急性期炎性蛋白,被證實在 CSX患者中異常升高;同時,其濃度還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減少有關[24-27]。本研究進一步檢測發(fā)現(xiàn),治療后聯(lián)合組升高運動平板試驗總運動時間及降低ST段壓低1 mV的時間、ST最大壓低幅度和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能力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頰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可進一步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和降低炎癥反應。分析原因如下,丹紅注射液可通過活血化瘀、通脈舒絡和抗炎等多種功效達到改善CSX患者血液流變學和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28];針刺左側頸穴和頭穴可改善腦頸部微血管循環(huán),進而提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29];阿是穴是患者按壓痛點或其他病理反應點,刺激該穴位可調動體內的中樞神經遞質,對癥調整釋放大量物質來增強機體免疫力,進而發(fā)揮止痛和消炎等作用[30];頰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可協(xié)同發(fā)揮抗炎和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頰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 CSX可提高療效,降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和血清 C反應蛋白的表達水平,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