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元,杜維波,蘇旭
(1.青海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8;2.青海省青藏高原藥用動植物資源重點實驗室,青海 西寧 810008;3.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4.青海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院,青海 西寧 810016)
隨著社會發(fā)展及人類活動的增多,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yè)日益受到重視。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開始,我國先后發(fā)布多個植物名錄來指導珍稀瀕危植物保護行動[1-7];然而1999年版名錄已發(fā)布超過20年,我國野生植物保護形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部分野生植物瀕危程度加劇,部分珍貴或瀕危的新物種或新紀錄種亟需列入重點保護范圍,另有部分物種的野生種群及其生境破碎化甚至喪失,需依法強化保護[8]。基于以上種種客觀原因,在2021年9月7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公告發(fā)布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9](以下簡稱名錄2021版),同時廢止1999年舊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6](以下簡稱名錄1999版)。新版名錄保留了187種并對部分保留種做了保護等級調(diào)整;增加了268種,包括21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247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刪除了國家保護野生植物一級3種,二級32種[8]。201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規(guī)定:“本條例所保護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長并具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植物”?!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4條規(guī)定:“違反國家規(guī)定,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新版名錄的發(fā)布,極大加強了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保護力度,也使得相關部門在打擊亂采濫挖和非法交易野生植物等方面有法可依,有據(jù)可查。然而名錄2021版的適用范圍為全國范圍,各省的情況各有不同,因而有必要對各省的名錄覆蓋情況進行查證和報道。
青海省位于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10],地跨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和高原寒帶3類氣候帶[11],境內(nèi)水資源豐富,冰川廣布,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以及西北內(nèi)陸河等諸多河流的發(fā)源地[12],有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7個自然地理單元:柴達木盆地、青海湖北山地、青海祁連山地、湟水河谷、黃南山地、青海羌塘高原、果洛玉樹高原[13],東部地區(qū)處于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南部與橫斷山脈和羌塘高原交匯,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14]。2015年,青海省2個區(qū)域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區(qū)域范圍》,分別為祁連山和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區(qū)域[15]。馬莉貞等[16]得出依據(jù)名錄1999版,青海省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0種,然而依據(jù)最新的報道和發(fā)現(xiàn),本研究通過整理得出青海省原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0科12屬13種(表1)。鑒于2021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已經(jīng)發(fā)布,很有必要對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多樣性情況進行更新,以掌握青海省內(nèi)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多樣性特征。
表1 青海省入列1999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的物種Table 1 The species in Qinghai Province were included in check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The first batch,1999)
以《中國植物志》[17]和《Flora of China》[18]為基礎,結(jié)合《青海植物志》[19-23]和《昆侖植物志》[24]等相關文獻,查閱國家標本平臺(National Specime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SII,http://www.nsii.org.cn/2017/)和中國數(shù)字植物標本館(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CVH,https://www.cvh.ac.cn/index.php)的館藏標本信息,采用與2021版名錄相同的分類系統(tǒng)和物種名稱得出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名錄中的所有物種均為野生物種,青海省內(nèi)栽培的物種不列入此名錄。在編目基礎上,分析總結(jié)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多樣性特征,包括科屬組成特點、特有狀況、瀕危狀況分析及地理分布分析。
依據(jù)《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1版)》[25],2021版名錄蕨類植物采用廣義蕨類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組(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PPG)Ⅰ系統(tǒng),裸子植物采用克里斯滕許斯系統(tǒng),被子植物采用被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APG)Ⅳ系統(tǒng)。隨著分類系統(tǒng)的變化,分類階元變動,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也發(fā)生改變。首先分析1999版名錄的組成特點,其次將2021版名錄與1999版名錄比較,分別得出被移除保護之列的物種、保護級別不變的物種和新增入保護之列的物種,并進行相應物種分類地位變化和保護地位變化原因的分析。
依據(j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版)的劃分結(jié)果,將青海省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劃分為3大類,分別是真菌類、藻類植物和被子植物。所有物種按照科、屬進行分類,統(tǒng)計各科和屬中的物種數(shù)目和組成特點,并比較科、屬的物種數(shù)目差異。
中國境內(nèi)的青藏高原面積占青藏高原總面積的83.7%[10],因此將特有屬的類型分為中國特有屬和中國特有+青藏高原特有屬2種類型,2個類型的物種互不重疊;將物種的特有性分為中國特有種、青藏高原特有種、中國特有+青藏高原特有種和青海省特有種4類,各類型物種間也不互相重疊?;诟魑锓N的標本采集地點信息及引證文獻中的物種地理分布范圍確定各屬和物種是否符合上述類型的劃分,并對符合的類群進行詳述。
依據(jù)《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6]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27]和相關文獻[28-29]確定青海省54種(含變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瀕危狀況,并分析前述4類特有類型中物種的瀕危狀況。
依據(jù)整理的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名錄,以縣級行政單元為最小單位,依據(jù)各物種標本采集地信息及引證文獻地點標注,統(tǒng)計各區(qū)縣中的物種數(shù)目,分析各物種在青海省各市(州)的分布規(guī)律。做物種縣級地理分布分析時將西寧市4區(qū)(城東區(qū)、城中區(qū)、城西區(qū)和城北區(qū)合稱為西寧市區(qū))進行合并。
依據(jù)2021版名錄,經(jīng)過對文獻和標本記錄的對比分析,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3大類22科30屬53種1變 種,其 中 藻 類1科1屬1種,真菌2科2屬2種,被子植物19科27屬50種1變種。一級保護植物有1種:發(fā)菜。二級保護植物52種1變種,其中真菌2種,被子植物50種1變種。被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2種,分別為甘肅桃(Prunus kansuensis)和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草本植物有48種1變種(表2)。
青海省入列1999版名錄野生植物共計13種,其中藻類1種,真菌2種,蕨類植物1種,被子植物9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2種,即玉龍蕨[30]和發(fā)菜,二級保護植物有11種。
青海省入列1999版名錄的3種野生植物,在2021版名錄中被移除保護之列。其中,一級保護植物玉龍蕨由原來的玉龍蕨屬(Sorolepidium)歸并到耳蕨屬(Polystichum),名稱變更為玉龍耳蕨(Polystichum glaciale),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6]中瀕危等級評估為近危(near threatened,NT);二級保護植物短芒披堿草、山莨菪均為無危(least concern,LC),不屬于受威脅等級。與1999版名錄相比,2021版名錄中有8種保護級別不變,包括一級保護植物1種:發(fā)菜;二級保護植物7種:松口蘑(松茸)、輻花、內(nèi)蒙古大麥、三蕊草、紅花綠絨蒿、羽葉點地梅、冰沼草。有2種被調(diào)整分類位置:蟲草(冬蟲夏草)(C.sinensis)變更為蟲草(冬蟲夏草)(O.sinensis),由蟲草屬(Cordyceps)變更至線蟲草屬(Ophiocordyceps);無芒披堿草(E.submuticus)變更為無芒披堿草(Elymus sinosubmuticus),保護地位不變。
與名錄1999相比,在2021版名錄中新增44種(含變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其中有6種被調(diào)整分類位置[6,9]:甘肅桃(Amygdalus kansuensis)變更為甘肅桃(P.kansuensis),由桃屬(Amygdalus)變更至李屬(Prunus);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并入匙葉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康定貝母變種(Fritillaria cirrhosavar.ecirrhosa)變更為華西貝母(Fritillaria sichuanica);唐古紅景天變種(Rhodiola algidavar.tangutica)變更為唐古紅 景 天(Rhodiola tangutica);疙 瘩 七 變 種(Panax japonicusvar.bipinnatifidus)變 更 為 疙 瘩 七(Panax bipinnatifidus);大葉三七變種(Panax pseudoginsengvar.japonicus)變更為竹節(jié)參(Panax japonicus)。具體名錄見表2。
2.2.1 科的組成 在22科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含1屬的單屬科19個,含2屬的科2個[蘭科(Orchidaceae)和豆科(Fabaceae)];含7屬的科1個[禾本科(Poaceae)]。通過對3大類的分析發(fā)現(xiàn),藻類和真菌類3個科均為單屬科;被子植物中16個科為單屬科,另有含2屬的科2個,含7屬的科1個(表2)。
表2 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及瀕危和特有情況Table 2 The check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2021)in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 situation of endangered level and endemic statement
續(xù)表Continued Table
在科級階元,物種數(shù)量最多的5科從大到小依次為蘭科10種、禾本科9種、景天科(Crassulaceae)7種、百合科(Liliaceae)6種、五加科(Araliaceae)3種(圖1)。
在3大類中,真菌類2個科均為單種科[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和線蟲草科(Ophiocordycipitaceae)];藻類1個科也為單種科[念珠藻科(Nostocaceae)];被子植物中12個科為單種科,含2種的科2個[罌粟科(Papaveraceae)和豆科],含2種1變種的科1個(五加科),含6種的科1個(百合科),含7種的科1個(景天科),含9種的科1個(禾本科),含10種的科1個(蘭科)。
2.2.2 屬的組成 在30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物種數(shù)量從大到小依次為杓蘭屬(Cypripedium)8種、紅景天屬(Rhodiola)7種、貝母屬(Fritillaria)6種,披堿草屬(Elymus)3種,人參屬(Panax)含2種1變種,手參屬(Gymnadenia)和綠絨蒿屬(Meconopsis)均含2種,其余23屬均為僅含1種的單種屬(圖1)。
圖1 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各科、屬的物種數(shù)目情況Fig.1 The statement of species numbers in each family and genu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Qinghai Province
在3大類中,藻類和真菌類3個屬均為單種屬;被子植物中含8種的屬有1個(杓蘭屬),含7種的屬有1個(紅景天屬),含6種的屬有1個(貝母屬),含3種的屬有1個(披堿草屬),含2種1變種的屬有1個(人參屬),含2種的屬有2個(手參屬和綠絨蒿屬),其余20個屬均為單種屬。
2.2.3 種的組成 在青海省54種(含變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真菌和藻類有3種,其中發(fā)菜為一級保護植物,其余2種均為二級保護植物;維管植物有51種(含變種),其中草本植物49種(含變種),木本植物2種,均為二級保護植物(表2)。
研究發(fā)現(xiàn),特有類群均在被子植物中,且均為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特有屬4個,其中中國特有屬1個,為金鐵鎖屬(Psammosilene);中國特有+青藏高原特有屬3個,分別是三蕊草屬(Sinochasea)、羽葉點地梅屬(Pomatosace)、輻花屬(Lomatogoniopsis)。特有種32個,占所有物種的59.25%。其中中國特有物種9種,含木本植物1種(甘肅桃);青藏高原特有物種9個,均為草本植物;中國特有+青藏高原特有種13個,均為草本植物;青海省特有植物1種(表2)。
2.3.1 中國特有類群 中國境內(nèi)地形地勢錯綜復雜,高原、盆地、江河、山脈等各種復雜地形、地質(zhì)以及氣候動蕩等因素造就了多樣化的生境類型[31],使得中國境內(nèi)分布有許多特有植物[32]。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中國特有物種,分別為是黃花杓蘭、毛杓蘭、綠花杓蘭、短芒芨芨草、黑紫披堿草、內(nèi)蒙古大麥、唐古紅景天、甘肅桃、金鐵鎖(表2)。
2.3.2 青藏高原特有類群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QTP)[33]以中國西藏自治區(qū)、青海省為主體,并有新疆、四川、甘肅和云南等省毗連地區(qū)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爾、不丹、緬甸、吉爾吉斯斯坦等9個國家的部分地區(qū)[10,34],其高亢的地勢使其在第四紀重塑了東亞的大氣環(huán)流、氣候分帶及相應的自然地理景觀,是一塊相對獨立的大地理單元[3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9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分別是梭砂貝母、西藏杓蘭、大花紅景天、長鞭紅景天、喜馬紅景天、圣地紅景天、粗莖紅景天、水母雪兔子、匙葉甘松,這9種均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2.3.3 中國特有+青藏高原特有類群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1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為中國特有+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分別是甘肅貝母、華西貝母、暗紫貝母、褐花杓蘭、三刺草、短柄披堿草、無芒披堿草、青海以禮草、青海固沙草、三蕊草、紅花綠絨蒿、羽葉點地梅和輻花,這13種均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2.3.4 青海省特有類群 青海省幾乎全部位于青藏高原范圍內(nèi)[10,34],且是除西藏自治區(qū)外青藏高原的第二大主體省份[35],約占青藏高原總面積的22.55%[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青海省特有物種1種:久治綠絨蒿,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久治綠絨蒿是由周立華[36]1979年發(fā)表的新種,屬于綠絨蒿亞屬(Subg.Meconopsis)單花綠絨蒿組(Sect.Simplicifoliae)川西綠絨蒿系(Ser.Henricanae),標本記錄目前只在久治縣和班瑪縣有分布。
研究發(fā)現(xiàn),青海省54種(含變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 植物中數(shù)據(jù)缺 乏(data deficient,DD)2種,無 危(least concern,LC)19種,近危(near threatened,NT)3種,易危(vulnerable,VU)18種,瀕危(endangered,EN)12種(圖2)。依據(jù)瀕危程度將極危、瀕危、易危這3個等級統(tǒng)稱為受威脅等級,總計受威脅等級的物種30種,占所有物種的55.55%。9種中國特有類群中,無危2種,近危1種,易危5種,瀕危1種,總計受威脅等級的物種6種,占中國特有類群的66.66%。9種青藏高原特有類群中,數(shù)據(jù)缺乏1種,無危5種,易危2種,瀕危1種,受威脅等級的物種有3種,占33.33%。13種中國特有+青藏高原特有類群中,無危6種,易危4種,瀕危3種,受威脅等級的物種有7種,占53.84%。青海省特有類群有1種(久治綠絨蒿),為瀕危物種。綜上所述,急需對省域內(nèi)2021版名錄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開展相關的調(diào)查工作,尤其是新增的保護物種、數(shù)據(jù)缺乏和受威脅等級內(nèi)的物種。各物種的特有情況和瀕危狀況見表2。
圖2 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瀕危狀況Fig.2 The state of endangermen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Qinghai Province
青海省44個縣級行政單元(西寧市4區(qū)合并分析)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最多的3個縣級行政單元為玉樹市22種,囊謙縣20種,瑪沁縣13種,這些縣級行政單元均在青海省東南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超過10種的縣級行政單元15個;5~9種的縣級行政單元19個;2~4種的縣級行政單元4個;僅有1種的縣級行政單元3個,所有縣級行政單元均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分布記錄(圖3)。
圖3 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各縣(區(qū))的數(shù)目Fig.3 The species number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every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在市(州)級行政單元上的統(tǒng)計表明,青海省8個市(州)級行政單元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最多的3個市(州)級行政單元均位于東南部,分別為玉樹州26種、海東市23種、果洛州22種,總計有42種(含變種),占物種總數(shù)的77.77%。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低于15種的市(州)級行政單元2個,分別為海北州和海西州,各有13種。因此,青海省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絕大多數(shù)分布在青海東南部,主要在玉樹州、果洛州和海東市草原及森林生境中,與青海省植物多樣性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一致[14,37-38]。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版)中的物種均為野生植物,故而在青海省域內(nèi)栽培的相關植物種類均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的制約,如在河湟谷地廣泛栽培的玫瑰(Rosa rugosa)[39]和在大通縣、互助縣林下栽培的人參(Panax ginseng)[40]等均不在保護之列。此舉可大大緩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破壞壓力,同時對提升廣大農(nóng)民的種植積極性、提高農(nóng)民收入以及響應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生境破壞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瀕臨滅絕的一個重要原因。鑒于目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嚴峻的保護局勢,首先應針對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開展野外評估,尤其是具有經(jīng)濟價值、國家評估數(shù)據(jù)缺乏和受威脅等級內(nèi)的野生種群,要明確野生種類的地理位置、種群大小、與最近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qū)的關系等,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qū)中的保護體系,增強對相關物種的保護力度。此外,本次整理過程中,物種分布信息主要依據(jù)文獻記錄和電子化標本記錄,大部分物種并未進行實地考察,故應及時開展野外評估,進一步確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青海省的分布情況。在野外評估的基礎上,針對亟需保護的物種需要積極探索有針對性的保護方案。如對于自然保護地內(nèi)的種群進行嚴格保護,定期監(jiān)測;對于自然保護地之外的種群,可以采取設置自然保護點或者遷入鄰近自然保護地的方式進行保護。其次在科學研究上,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展開研究,探索人工繁育、野外擴繁的方式方法等。再次,青海省作為旅游大省,還需要加強對名錄(2021版)的宣傳指導,減少游客的無意識破壞。
此外,在名錄2021版中,將一些原來屬于青海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范圍的物種列入進來,例如:甘草、鎖陽、黑果枸杞、西南手參、唐古紅景天等9個物種,這些升級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由于過度采挖等因素導致野生種群瀕臨滅絕;同時名錄2021版將3種原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刪除,這些物種在瀕危等級評估中被評為近危或無危,這樣做將有助于相關保護部門及時調(diào)整保護資源,更多關注于亟需保護的物種上。在此呼吁,對于上述已被取消保護等級的物種,以及48種青海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依然要重點關注和保護。總之,應當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作為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旗艦物種,加強區(qū)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升公眾生態(tài)文明意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建設美麗中國、生態(tài)青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