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娜
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yī)院兒科,福建廈門 361001
小兒糖尿病作為兒科代謝類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特征以慢性高血糖為主,主要因為胰島細胞受到破壞造成胰島素分泌缺乏而導致的[1-2]。小兒糖尿病患兒需要終身采取飲食控制、胰島素注射等措施進行干預,臨床會存在消瘦、多食、多尿、多飲等表現,且會合并多種類型的并發(fā)癥。伴隨生活方式的逐漸變化,我國小兒糖尿病發(fā)生的概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因為小兒年齡較小,應該立即開展針對性的治療,避免患兒生活質量受到影響,防止患兒出現內臟器官病變的情況[3-4]。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采取健康教育進行干預能夠促使小兒糖尿病的臨床護理質量明顯提高,從而有效控制患兒的血糖指標,對改善患兒的預后可起到積極的作用[5]。本研究選擇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到陸軍第七十三軍集團軍醫(yī)院接受治療的76例糖尿病患兒分別采取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措施進行干預,探討其干預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到本院接受治療的76例糖尿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分組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0例;年齡1~10歲,平均(6.25±1.02)歲;病程1~4年,平均(2.23±0.52)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13例;年齡1~11歲,平均(6.99±1.12)歲;病程1~5年,平均(2.53±0.6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與臨床診斷小兒糖尿病的相關標準相符合;所有患兒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同意;年齡<12歲。
排除標準:認知障礙、精神障礙、合并其他類型疾病者;重要臟器損傷等患兒。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在接待患兒入院時將住院環(huán)境、住院注意事項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在出院時為患兒提供出院指導干預,告知患兒院外的治療要點,并定期到醫(yī)院復查[6-7]。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健康教育措施進行干預,主要內容如下:①入院宣教[8]:護士在接待入院患兒時需要將糖尿病疾病的相關知識詳細地告知家屬,且完成相關知識宣教干預,以形象、生動的方式進行講解,確保患兒家屬對于疾病治療的重要性、疾病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護士還需要幫助患兒完成個人檔案的建立,及時記錄患兒血糖檢測結果、用藥結果,且定期評估患兒的用藥情況,對患兒藥物耐藥情況進行全面地了解,一旦發(fā)生過敏或耐藥的情況,需要馬上完成藥物的更換,且積極開展對癥治療。②疾病知識健康教育[9-10]:護士需要將糖尿病疾病的致病因素、常見臨床表現、患病時間、轉歸等相關知識告知患兒及其家屬,使其能夠進一步了解糖尿病疾病。糖尿病臨床治療藥物中主要以胰島素為主,護士需要重點講解人工胰島素藥物使用、機體分泌胰島素機制等相關知識點,在患兒血糖值處于較高的狀態(tài)下,應采取合理的胰島素注射治療,護士還需要將胰島素注射的注意要點、相關因素告知患兒家屬,讓其了解到胰島素注射治療的優(yōu)點,降低患兒抵觸穿刺的情緒,還能提高監(jiān)護人與患兒之間的配合。由于患兒采取胰島素開展注射治療會發(fā)生低血糖表現,護士和家屬應該嚴格觀察患兒胰島素治療后的表現,監(jiān)測患兒常見的不良反應。③心理健康教育[11]:由于患兒具有較低的自制力,有較差的活動控制能力和飲食控制能力,不能理想地控制血糖,需要長時間地反復注射,會讓患兒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導致護士出現恐懼、逆反的心理情緒。對于大齡兒童,護士需要重視和患兒的溝通交流,對患兒進行鼓勵,充分了解患兒的思想動態(tài),向患兒及其家屬詳細地講解血糖成功控制的病例,完成糖尿病交流群的建立工作,并互相交流糖尿病知識,全面緩解患兒的負面心理。對于年齡較小的患兒,護士需要按照患兒的喜好,完成動漫片、漫畫、玩具的提供工作,改善患兒的抵觸心理。④運動健康教育干預:護士需要綜合評估小兒糖尿病的病情恢復情況,完成科學運動計劃的擬定工作。通過分析患兒的體質量,對于高體質量的患兒,需要以減重為主,為血糖平衡起到促進作用。如果患兒疾病較為嚴重,應該開展散步、太極等運動,在身體狀況較好的情況下開展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⑤飲食健康教育:護士需要重視小兒糖尿病患兒的飲食結構,根據具體的疾病完成飲食計劃的制訂工作,要求患兒家屬為患兒準備容易消化、高纖維素的食物,禁止食用熱量高的食物,蔬菜、水果應該以新鮮為主,加快胃腸蠕動的速度,選擇蛋白質高、礦物質含量高的飲食。
①血糖指標[12]:分別在兩組患兒入院當天、干預后完成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lasma glucose,2 hPG)、(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糖水平進行檢測。
②健康知識掌握程度[13]:選擇本院自行設計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表》對兩組患兒家屬的健康知識進行評估,主要評估疾病知識、藥物知識、飲食知識、運動知識、自我監(jiān)測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在入院當天FPG、2 hPG、HbA1c血糖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FPG、2 hPG、HbA1c血糖指標明顯低于入院當天,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血糖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血糖指標對比(±s)
組別對照組(n=38)觀察組(n=38)t值P值FPG(mmol/L)入院當天9.35±1.21 9.41±1.31 1.251 0.325干預后7.02±0.92 5.92±0.88 4.214 0.022 2 hPG(mmol/L)入院當天12.65±1.31 12.88±1.25 1.888 0.295干預后10.02±1.01 8.25±0.92 5.321 0.019 HbA1c入院當天8.25±1.01 8.21±1.00 1.485 0.315干預后7.01±0.92 6.01±0.72 4.521 0.021
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6.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率對比[n(%)]
慢性疾病中糖尿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初期發(fā)病時對機體影響較小,但是伴隨患病時間的延長,導致病情會出現霧化的情況,從而引起機體出現多臟器功能損傷的情況[14]。因為小兒糖尿病患兒具有較低的自制能力,大部分患兒均會抵觸治療干預以及藥物治療,常會發(fā)生漏藥、自主停藥的情況,對疾病整體的治療效果會產生影響[15]。以往臨床主要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可滿足小兒糖尿病疾病臨床護理的基本需求,但是常規(guī)護理沒有足夠的針對性,在接受護理干預后沒有理想的預后效果,且其常規(guī)教育干預主要是采取口頭教育的方式,缺乏目的性以及針對性,沒有明顯的效果[16]。所以,應該尋求一種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從而改善患兒的血糖指標,最終提升患兒的整體治療效果。健康教育模式作為臨床常見的護理方法,能夠加強患兒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掌握學習更多疾病的相關知識,從而提升患兒家屬的配合程度[17]。采取影像資料、書籍學習的方法,并按照患兒的喜好、具體情況等完成運動方案、飲食方案的制訂工作,促使患兒治療依從性明顯加強。與患兒玩耍、溝通,能夠明顯緩解患兒抗拒心理,能夠順利開展后續(xù)治療,有更加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18]。護士為患兒及其家屬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知識,避免患兒家屬對疾病產生錯誤的了解而出現不良情緒,維持疾病情緒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內。護士應該完成血糖健康教育手冊的設計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患兒家屬對糖尿病并發(fā)癥預防方法、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的了解。據分析本研究結果得知,觀察組患兒的FPG、2 hPG、HbA1c血糖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的健康知識掌握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小兒糖尿病患兒采取健康教育措施干預,能更好地控制患兒的疾病,有助于加快患兒早日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措施用于小兒糖尿病中在改善血糖指標、提升健康知識掌握率有明顯的優(yōu)勢,對改善患兒治療預后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