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宏 馬佳寧 張 林 孟令弟 郭蕾蕾
作者單位:1.錦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121001 2.皖南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內科教研室 241002 3.錦州醫(y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 121001 4.錦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外科教研室 121001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人的養(yǎng)老和醫(yī)療是我國醫(yī)療資源和財政支出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1]。如何實現(xiàn)老年人成功老化是在老齡化趨勢下急需面對的問題。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SA)是一個從生理、心理、社會多角度評估老年人是否成功老化的指標,是指老年人無患病或較輕患病狀態(tài),身體機能和認知功能正常,能參與社會活動,具有積極精神的老化狀態(tài)[2]。自我感知老化(Self-Perceptions of Ageing,SPA)指老年人對自我老化的態(tài)度,老年人將社會對衰老的刻板印象內化形成自我對自身老化的態(tài)度,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態(tài)度[3]。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態(tài)度越消極,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生存意志越低[4,5],導致老年人的預防性健康行為減少[6],造成身體功能、認知功能受損,阻礙老年人實現(xiàn)成功老化[5,7]。持消極自我感知老化態(tài)度的老年人社交自我效能感較低,回避參加社會活動,使其產生社會脫離感,具有更強烈的孤獨感,在心理和精神上影響老年人的成功老化[8,9]。該研究假設自我感知老化、孤獨感和成功老化三者間兩兩相關,且孤獨感是自我感知老化和成功老化之間影響路徑的一個中介因素。以往的研究未將三者共同構成模型探討這一路徑,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功老化的影響路徑為社區(qū)工作者和護理人員幫助老年人實現(xiàn)成功老化提供新的思路。
1.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研究者根據(jù)研究目的查閱大量文獻后自行設計,主要包括年齡、性別、目前婚姻狀況、教育水平、個人月收入、是否患病、健康自評狀況、每周鍛煉次數(shù)。②簡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the Brief Ageing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BAPQ):自我感知老化量表是一種測評個人內化年齡刻板印象后形成對衰老的看法的量表。該量表是由愛爾蘭學者Maja Barker開發(fā),學者扈娜對其簡版漢化,驗證其信效度良好。量表包括5個維度17個條目,采取Likert5級評分法,總分范圍為17~85分。量表總分越高,表明老年人對自身老化的感知態(tài)度越消極。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8。③孤獨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oneliness Scale):該量表是由Rusell在1980年編制的,漢化版是王登峰修訂的第三版ULCA孤獨感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該量表為單維度量表20個條目,總分范圍為20~80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獨感越強烈。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5。④成功老化量表(Successful Aging Inventory,SAI):該量表是Flood教授編制,學者程彥伶對其進行漢化,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該量表共5個維度20個條目,得分越高,表明老年人成功老化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8,信效度良好。
1.2 研究對象 2021年9月至11月采用便利抽樣法在遼寧省錦州市3個區(qū)(古塔區(qū)、凌河區(qū)、太和區(qū))內設置臨時調查點進行取樣,最終324位社區(qū)老年人同意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周歲;②無聽力、精神障礙者;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非常住人口(全年本地居住少于6個月);②急危重癥者,如嚴重的心、腎、肝衰竭等。全部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并通過錦州醫(yī)科大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該研究中一般資料問卷共8項,3個量表的維度數(shù)目和一般資料條目數(shù)相加之和共19個,據(jù)Kendall M(1975)樣本計算法,樣本量應為變量數(shù)的5~10倍,以免回收問卷無效樣本量不足增加20%樣本量,則研究樣本量范圍至少為114~228例[10]。
2.1 問卷回收情況和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324份,回收324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318份,有效率為98.15%。318位社區(qū)老年人年齡在60~92歲,平均年齡(73.3±8.01)歲,男性172例(54.09%),女性146例(45.91%),患病221例(69.5%),否認患病97例(30.5%),人口學特征不同分組的成功老化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特征社區(qū)老年人成功老化得分比較(n=318)
續(xù)表1
2.2 社區(qū)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孤獨感、成功老化得分的相關性分析 自我感知老化量表得分為(44.85±12.48)分,孤獨感量表得分為(41.7±8.73)分,成功老化量表得分為(49.27±9.5)分;自我感知老化得分與成功老化得分呈負相關(r=-0.615,P=0.000),自我感知老化量表得分與孤獨感量表得分呈正相關(r=0.503,P=0.000),孤獨感得分與成功老齡化得分呈負相關(r=-0.599,P=0.000)。
2.3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成功老化為因變量,社會人口學特征為控制變量,自我感知老化和孤獨感為主要自變量,進行了三次重復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見表2)。根據(jù)模型1,教育程度和自評健康狀況對成功老化有顯著影響,一般資料變量解釋了標準變量的13%(F=10.493,P<0.001)?;谀P?,模型2中多元線性分析顯示,自我感知老化與成功老化呈顯著負相關,解釋標準方差的40%(F=22.165,ΔR2=0.275,P<0.001)。模型3在模型2的基礎上增加了孤獨感,自我感知老化和孤獨感量表與成功老化呈顯著負相關,解釋標準方差的50.4%(F=30.243,ΔR2=0.102,P<0.001)。因此,孤獨感在自我感知老化和成功老化之間的關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2.4 孤獨感在社區(qū)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成功老化之間的中介作用 為了進一步分析孤獨感在社區(qū)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成功老化之間的中介作用,以自我感知老化得分為自變量,孤獨感得分為中介變量,成功老化得分為因變量,在Amos22.0軟件建立中介效應模型,采用極大似然法進行模型擬合,最終獲得標準化路徑圖(見圖1),根據(jù)修正指數(shù)修正后的模型見圖2,修正前后的適配度指數(shù)均表明模型擬合良好,模型可以接受,修正后更佳,見表3。
圖1 結構方程模型圖
圖2 修正后結構方程模型圖
表3 結構方程模型適配度指數(shù)
修正后模型的效應關系見表4。其中,自我感知老化通過孤獨感對成功老化的間接效應為-0.203(-0.35×0.58),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22.23%,老年人孤獨感在自我感知老化對成功老化的影響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Amos22.0軟件的區(qū)間估計法(非參數(shù)百分位Bootstrap方法)進一步驗證孤獨感的中介效應,結果顯示自我感知老化對孤獨感與孤獨感對成功老化的Bias-corrected95%置信區(qū)間及Percentile95%置信區(qū)間不包含0,說明老年人孤獨感在自我感知老化與成功老化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表4 自我感知老化對老年人成功老齡化的效應分析
該研究成功老齡化量表得分為(49.27±9.51)分,略高于趙玉[11]等研究的成功老化得分[(43.97±6.71)分],這可能與研究人群的居住地區(qū)差異有關,該研究的研究對象居住在城市社區(qū),趙玉的研究對象來自農村地區(qū),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在醫(yī)療保健服務、政策保障上比農村更有優(yōu)勢,在客觀上更容易實現(xiàn)成功老化[12]。
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感知老化與成功老化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在控制一般資料后,積極結果和積極控制維度能顯著預測成功老化,說明在老年人的自我感知老化態(tài)度中,其積極控制和結果對成功老化的程度影響尤為重要,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13]。這可能是因為自我感知老化的概念源于老年人對年齡的刻板印象,這種刻板印象開始于童年時期,是社會對年齡的刻板印象投射于個人的結果,當人們進入老年階段,將老化的刻板印象與自身情況比較相關性,老年人對老年的刻板印象轉變?yōu)樽晕腋兄匣?,社會對老年的刻板印象整體呈消極趨勢,導致老年人帶著消極的自我感知老化進入老年階段,從而產生生存意志、自我效能感和記憶信念降低[4~6],因此較少對老化進行積極控制,預防性健康行為如健康飲食、體力活動逐漸減少[7,14,15],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同時,當身體出現(xiàn)疾病癥狀時將其歸因于衰老,而忽視了是否為疾病癥狀,導致尋求醫(yī)療保健的行為減少,老年人的疾病與老化之間必然聯(lián)系這一意識,導致其對疾病治愈沒有信心,治療依從性差[6]。較少的積極控制造成的健康行為減少和就醫(yī)效果差印證了已有的消極自我感知老化,導致自我感知老化在身體和心理上阻礙了老年人實現(xiàn)成功老化。
自我感知老化不僅直接影響成功老化,還可以通過孤獨感間接影響成功老化,具有中介作用。隨著孤獨感的增強,自我感知老化對成功老化的影響更加明顯。社會和個人對老年生活具有孤獨感的刻板印象[16],研究表明認為老年生活孤獨的老年人在步入老年階段時呈較高水平的孤獨感[17],這與Levy的刻板印象體現(xiàn)理論有關,老年人在預期一些年齡刻板印象后會在生活中無意識地將刻板印象實現(xiàn)[18]。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退出工作環(huán)境,角色轉變,較小的社交網(wǎng)絡和較低的社會參與使其社會認同感減少,產生社會脫離感[9]。消極自我感知老化產生的低水平掌控感和社交自我效能感降低使老年人在社會脫離感的存在下產生預期社交困難和刻意回避行為[8],這加重了老年人的孤獨感[19],使老年人較難從親密的社會關系中接受幫助和陪伴以緩沖老年壓力和應激事件[20,21],使其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22,23],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結果,不利于老年人實現(xiàn)成功老化。
綜上所述,消極的自我感知老化和強烈的孤獨感是老年人實現(xiàn)成功老化的重要風險因素。醫(yī)護人員可就老化知識進行健康教育,增加人們對老化的認識,引導老年人積極看待和控制老化,鼓勵預防性健康行為并客觀看待疾病預防和治療。成功老化不僅是指生理上,心理和社會方面同樣重要,老年人適應年齡變化并及時轉換角色,建立新的人生觀,可幫助其更好地適應老年生活,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提高自我效能感,在社會活動中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幸福感,促進老年人從心理和精神上實現(xiàn)成功老化。
本研究調查對象僅為錦州市老年人,僅代表錦州地區(qū),未來可以在不同地區(qū)進行調查研究。某一時間點的橫斷面研究難以體現(xiàn)社區(qū)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孤獨感和成功老化三者間的因果關系,未來需要開展縱向研究進一步驗證研究結論,以期為社區(qū)老年人的成功老化策略提供新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