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朝光 藍婧 黃理 陳麗芬 覃冬林 黃潔婕 黃佳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免疫功能失調,更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可進一步加重免疫功能失調,增加肺性腦病發(fā)生風險,危及患者生命[1]。及時應用抗生素治療是控制肺部感染的主要手段,但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較為復雜,增加了抗生素應用難度[2]。此外,濫用抗生素可刺激不敏感細菌生長,增加菌群紊亂風險,可能誘發(fā)新的感染[3]。本研究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肺部感染患者分離株菌種及其藥物敏感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分析2016—2020年河池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32~91歲,平均67.00(57.00, 72.25)歲,男性76例,女性47例,住院時間為1~8 9d,平均13.50(8.00, 19.00)d。本研究符合倫理學有關規(guī)定。納入標準:①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4]及肺部感染[5]的診斷標準,且經肝功能、肺部聽診、X線及痰液涂片等檢查確診;②患者有咳痰或發(fā)燒等癥狀;③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全身性感染病史;②既往應用抗生素治療;③合并其他肺部疾?。虎芴幱诨杳誀顟B(tài)。
(一)采集標本 清晨,患者用生理鹽水漱口,咳痰液至無菌瓶,密封儲存。
(二)分離株菌種檢測及藥敏 應用上海立力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提供的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和平板,于血平板、沙氏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接種培養(yǎng)痰液,分別置于普通培養(yǎng)箱和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35 ℃孵育24 h。應用梅里埃相關鑒定卡片和梅里埃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VITEK-2 compact檢測病原菌。藥敏采用梅里埃相關藥敏卡片GN13藥敏卡片和配套質控菌株,選取藥敏卡片均在有效期內,參照有關標準進行藥敏試驗及結果評估[6]。
(三)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及碳青霉烯酶評估 對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進行ESBL及碳青霉烯酶檢測,儀器專家系統(tǒng)根據耐ESBL藥物及耐碳青霉烯藥物的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包括:①分析分離株菌種分布情況;②分析主要菌種的藥敏情況;③分析分離菌株的ESBL狀態(tài)。
采用SPSS 24.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經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偏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P25,P75)]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123例患者共分離出149株病原菌,其中60.40%為革蘭陰性菌,38.26%為革蘭陽性菌,1.34%為真菌,革蘭陰性菌為主要病原菌。見表1。
表1 分離株菌種分布情況
患者革蘭陰性主要分離菌株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見表2。
表2 革蘭陰性主要分離菌株的敏感株數及敏感率(n)
患者革蘭陽性主要分離菌株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見表3。
表3 革蘭陽性主要分離菌株的敏感株數及敏感率(n)
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腸桿菌菌株均有一定ESBL陽性率(>30%),而碳青霉烯酶陽性率較低(<30%)。見表4。
表4 革蘭陰性分離菌株的ESBL及碳青霉烯酶狀態(tài)(n,%)
大量研究證實,革蘭陰性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7-8]。本研究結果與既往研究一致。原因是革蘭陰性菌存在于呼吸道、膽道及腹腔內,可經呼吸道傳播,當患者機體免疫力降低時,革蘭陰性菌可過量增殖,誘發(fā)肺部感染[9-10]。
本研究表明,患者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菌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形成自身生物被膜的能力,可隔絕膜內細菌與所用抗菌藥物,并借助AcrAB外排系統(tǒng),外排抗菌藥物,使抗菌藥物難以發(fā)揮滅殺細菌效果[11]。大腸桿菌可發(fā)生由質粒介導的耐藥,耐藥基因發(fā)生突變選擇或結合,產生耐藥質粒,耐藥質??僧a生同工酶和鈍化酶,并降低細胞膜對抗菌藥物的通透性,從而抑制抗菌藥物發(fā)揮作用[12-13]。厄他培南、亞胺培南等對革蘭陰性菌感染患者敏感率較高,可用于臨床治療。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經細菌胞膜產生青霉素結合蛋白,引起抗生素作用靶點改變,進而導致青霉素和頭孢菌素等抗菌藥物親和力降低,殺菌能力減弱[14]。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可通過自身攜帶的基因影響生物被膜形成,發(fā)揮抗菌效果[15]。左氧氟沙星、萬古霉素等對革蘭陽性菌感染患者敏感率較高,可用于臨床治療。
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腸桿菌菌株均有一定ESBL陽性率(>30%),而碳青霉烯酶陽性率較低(<30%)。ESBL可導致細菌對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菌藥產生耐藥,ESBL陽性提示細菌對頭孢曲松等抗菌藥物耐藥性較高,不應對患者使用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菌藥或第三代頭孢菌素進行治療,可應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16]。
本研究未能分析患者多時點病原菌分布情況及藥敏,結論存在局限性,未來還應定期評估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以在治療期間及時調整患者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