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qū)雙西小學 趙靜蕓
為了避免陷入解構主義教學論的弊端,語文課程標準刻意淡化段落教學內(nèi)容,課程標準中關于“段落”的要求成了空白,也鮮有專家學者就段落教學問題進行解讀,諸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盲目,無法把握段落教學的實施程度,事實上,段落教學目標的制定自上而下處于游離狀態(tài)。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教學要以“注重情感體驗”為主,于是段落教學中出現(xiàn)了脫離文本的“感悟課”,重視“語文味兒”人文性的“感悟”,而忽略“語言文字的運用”,更有甚者把“感悟”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沒有體現(xiàn)三維目標中語言的習慣。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段落教學片面強調(diào)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這樣的閱讀策略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可行性和實踐性,限制了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綜上所述,中年級的閱讀應重視段落教學,教師要結合課程標準,從學生的閱讀心理和學習實際出發(fā),整合教材中的經(jīng)典段落,統(tǒng)籌落實教學目標,探尋教學策略,使段落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部編版教材在中年級以三個單元來開展段落教學。每個單元借助段落學習的語文要素,從構段方式、內(nèi)容編排和寫作順序等多角度研究段落教學,通過“經(jīng)典文本—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三個板塊,構建了一條顯性的學習路徑(如表1所示)。
表1 部編版教材中的段落學習
對教材進行梳理后,如何以課標為載體,考量段落教學目標的可行性呢?
1.整體觀照,教學目標綜合化
以統(tǒng)整的理念建構整個單元教學目標,目標必須立足整體,大處觀照,體現(xiàn)教學價值,同時也要將整合后的知識點具化出來。例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些課文以總分的構段方式,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學時,教師關注語文要素,把文本中的經(jīng)典段落進行整合,讓學生了解段落的構段方式、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等。教師在設計單元教學目標時要從整合的角度去建構,設計綜合性的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經(jīng)典段落;(2)找出文章中的關鍵句,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3)了解總分的構段方式,找到中心句;(4)背誦積累精彩語段。
2.關注學段,突出教學目標的實踐性
學段目標是課堂教學目標設定的重要參照。統(tǒng)整理念中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其實踐性意義。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紙的發(fā)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以說明文視角進行段落閱讀教學。這些文章有的用并列式段落描述事物的特點,有的用承接式段落介紹事物的發(fā)展歷程,基于這樣的教材解讀,單元目標可以設計:(1)了解課文圍繞中心意思構段的寫法;(2)抓住并列式和承接式段落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句與句之間的特點;(3)仿照段落的構段方式,圍繞中心意思寫一段話。
1.關注文章體裁,突出教學目標的指向性
部編版教材在編排方式上注重單元整體教學,單元主題是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jù),設計有針對性的目標是教學必經(jīng)之路。以體裁為線,發(fā)掘隱性線索,指向段落學習目標。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四單元,以《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女媧補天》這些神話故事為載體,用串聯(lián)故事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方法了解故事主要內(nèi)容,事實上,這是段落教學的隱性延伸,借助關鍵語段讀懂故事。由此,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1)抓住課文關鍵段落,厘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2)借助關鍵段落,品詞析句,感受人物特點和品質(zhì)。
2.關注學習過程,突出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師生之間教與學活動的中轉站,由此可見,制定具體明確、層次清晰的教學目標是推進教學的有效前提。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而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則變成“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從理解到概括,這樣進階式的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的轉換。由此可見,段落教學目標在設計上可以從三個維度考量:第一層,準確把握段落所呈現(xiàn)的信息,知道作者寫了什么;第二層,品味語言,厘清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怎樣構段;第三層,學習寫法,遷移運用。
教學目標的設定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特別是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只有不斷更新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才能學有所獲。由此可見,段落教學目標的設計要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主,進行差異設計。
總而言之,依托課標,整合教材,分析學情是段落教學目標所必須關注的要素,而且也是必須有機整合的。我們只有具備科學的教學目標,才能在實施和評價中找到有效依據(jù),實現(xiàn)教學價值。
內(nèi)容是文章的根基和靈魂,語言和結構是血肉和骨骼,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如何讓學生既能把握段落內(nèi)容,又能發(fā)現(xiàn)其語言和結構特點呢?筆者認為要遵循閱讀規(guī)律,以內(nèi)容為核心實施教學。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源于內(nèi)容,“讀懂了什么”也是教師在段落教學中最常態(tài)方式。然而,對學生而言,讀懂內(nèi)容是理解文章的基礎,在段落教學中應該要轉變教學的重點,從“讀懂了什么”中進一步探究“如何讀懂”,方法探討是提升學生閱讀力的重要途徑。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牛和鵝》的教學可以嘗試以下設計。(1)課文很長,教師請你多讀幾遍,注意讀準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順。(2)有人說,會讀書的學生,能把復雜的課文讀簡單。再讀一讀,想一想,你對牛和鵝的印象?你能用課文中的詞語來說說嗎?(牛溫和:眨眨眼,甩甩尾巴;鵝厲害:一搖一擺,伸長脖子,嘎嘎大叫)(3)了不起,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文中的這些關鍵詞,現(xiàn)在你能把這些詞語串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方法小結:瞧,剛才大家就是抓住了這些關鍵詞語,把它們串起來,讀懂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比較困難,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化難為易,用抓住文中關鍵詞的方法概括了課文主要內(nèi)容,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課文段落的特點。
語文閱讀教學既要關注“內(nèi)容”,讓學生得意,還要關注“形式”,讓學生得言。文章傳遞的信息固然重要,弄清楚文章如何建構語言更為關鍵。由此可見,段落教學要關注指向語用的學習,只有把“語文形式”理解透徹,才能實現(xiàn)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唯其如此,只有正確處理“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段落教學才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