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雷
雨季來臨,連續(xù)數(shù)日下雨,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如出行需要撐傘,洗曬的衣服總是濕漉漉的,等等。更麻煩的是,如果遇到大暴雨降臨,它不僅僅會給人們生活帶來一些煩惱,還可能會釀成一場災難。
還記得2021 年的“7.20”河南暴雨嗎?2021 年7 月17 日至23 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發(fā)生嚴重洪澇災害。7 月20 日,鄭州市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此次災害共造成河南省150 個市、縣、區(qū)1 478.6 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和失蹤398 人,其中鄭州市380 人,占全省的95.5%;全省直接經(jīng)濟損失1 200.6 億元,其中鄭州市損失409 億元,占全省的34.1%。
這場暴雨引發(fā)的洪災,牽動全國人民的心。短時間內(nèi)的超強降雨量,造成城內(nèi)交通嚴重癱瘓,大量乘客被困地鐵列車里。在重大災難面前,每一個生命都變得弱小和無助。痛定思痛,如何避免歷史悲劇重演?遇到極端的暴雨天氣,我們應該怎么辦?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chǎn)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wěn)定等。大量的水汽是如何上升到高空變冷而凝結成雨滴的呢?以下三種情況可以使水汽上升:
對流性降水。太陽照射引起水汽上升成云致雨。在強烈的太陽輻射下,水面受熱蒸發(fā),變成看不見的水汽,進入低層大氣中。低層大氣也急劇增熱膨脹而變輕,這飽含水汽的又熱又輕的空氣,像“乘電梯”似的,扶搖直上,進入蔚藍的天空。
鋒面性降水。水汽在鋒面上升成云致雨。冷空氣形成看不見的“斜面樓梯”,使水汽滑升進入上層大氣。冷、暖空氣交會,就形成了鋒面。此時,富含水汽的暖而輕的空氣會在冷而干的空氣上方滑升或被抬升,進而水汽上升而形成濃厚的云層。
地形性降水。水汽在迎風坡被抬升成云致雨。從水汽豐富的地區(qū)水平移動而來的暖濕氣流,如果在前進路線上遇到山脈、丘陵、高原等地形阻擋,它就會被迫沿著山坡向上“爬”到較高處,從而在迎風坡上成云致雨。
暴雨是指在短時間內(nèi)產(chǎn)生較強降雨(24 小時降雨量≥50 毫米)的天氣現(xiàn)象。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24 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的,稱為“暴雨”; 降水量為100~249.9 毫米的,稱為“大暴雨”;降水量達到250 毫米以上的,稱為“特大暴雨”。
不過,由于降水和地形特點不同,各地暴雨洪澇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在業(yè)務實踐中,又可按照發(fā)生和影響范圍將暴雨劃分為:局地暴雨、區(qū)域性暴雨、大范圍暴雨、特大范圍暴雨。
暴雨所造成的社會損失和影響不容小覷,主要有以下兩大部分:
①澇漬災害
由于暴雨的降水急而大,地面因排水不暢而容易積水成澇。在農(nóng)村,土壤因孔隙被水充滿,導致陸生植物根系缺氧,其生理活動受到抑制,農(nóng)作物由此受害而減產(chǎn)。在城鎮(zhèn),地面雨水過多而無法排入下水道時,水就會在地面流動,地勢低的地方形成積水,造成城市內(nèi)澇,對交通運輸、工業(yè)生產(chǎn)、商業(yè)活動、市民日常生活等影響極大。
② 洪水災害
由暴雨引發(fā)的洪水會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造成各種傷害,淹水越深,淹沒時間越長,對農(nóng)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等的危害越嚴重。暴雨還會造成江河泛濫,引發(f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危害農(nóng)作物,而且會沖毀農(nóng)舍、道路等,甚至造成人畜傷亡和嚴重經(jīng)濟損失。
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藍色:
12 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5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
黃色:
6 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5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
橙色:
3 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5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
紅色:
3 小時內(nèi)降雨量將達100 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 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xù)。
認識暴雨預警信號,有助于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提前做好防御準備。例如:
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人們不要將垃圾、雜物丟入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積水成災。
暴雨天時,暫停室外活動,學??梢詴簳r停課,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地勢高的地方。
暴雨來臨前,檢查電路、爐火等設施是否安全,關閉電源總開關。
暴雨來臨前,收取露天晾曬的物品,收拾家中貴重物品,把它們放到高處。
暴雨來臨前,要檢查房屋。如果房屋已危舊或處于低洼的地方,人員應及時轉移。家住平房的居民,應在雨季來臨前檢查房屋,并維修好房頂。
暴雨來了怎么辦
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必須外出時應盡可能繞過積水嚴重的地段;行走時,要注意觀察,可貼近建筑物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關閉煤氣閥和電源總開關。
預防居民住房發(fā)生小內(nèi)澇,可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如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堆置沙袋、堆砌土坎等。危舊房屋或在低洼地勢住宅的居住人員應及時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室外積水漫入室內(nèi)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注意夜間的暴雨,提防舊房屋倒塌傷人。
不要在下大雨時騎自行車。
駕駛車輛時,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應盡量繞行,避免強行通過。
下暴雨時,汽車在低洼處熄火,車內(nèi)人員千萬不要在車上等候,應下車到高處等待救援。
在山區(qū)旅游時,注意防范山洪。當上游來水突然混濁、水位上漲較快時,須特別警惕,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在雨季,應做好防范,盡量減少出行和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