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江,羅彬
(1.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廣州 510000;2.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鄭州 450000)
成都市老城區(qū)存在較多合流制單元,雨季合流污水沒有出路,同時管網病害普遍,大量外水侵入污水管網,導致污水溢流,這一現(xiàn)象已經成為困擾成都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大難題。根本的解決辦法是采取雨污分流改造,管網病害修復,加強管網養(yǎng)護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但此方法周期較長,短時間內難見成效。因此,在穩(wěn)步推進上述工程和管理措施的同時,急需增加合流污水調蓄及處理設施,解決污水溢流問題。此外,為了應對突發(fā)事故、檢修期等應急工況影響再生水廠正常運行等現(xiàn)象,從系統(tǒng)的安全性角度考慮,有必要建立分區(qū)之間在事故工況下必要的設施聯(lián)動及聯(lián)通通道(見圖1)。
圖1 成都市中心城區(qū)污水排水分區(qū)圖
洗瓦堰調蓄池設置于成都市第7 排水分區(qū),與洗瓦堰再生水廠一并建設,選址位于錦華路3 段與環(huán)城高速交叉口東側。洗瓦堰調蓄池的建設旨在實現(xiàn)以下兩個功能:(1)雨季作為合流污水調蓄池使用,以控制溢流污染[1];(2)旱季用作事故調蓄池,提升污水系統(tǒng)的韌性與系統(tǒng)安全。
成都市中心城區(qū)存在一定的合流區(qū)區(qū)域,主要分布在第1、第6、第7 排水分區(qū),合流區(qū)域面積分別為1.4 km2、10.5 km2、2.3 km2。目前,國內其他城市對初期降雨徑流量的控制,廣州市合流區(qū)為11 mm,上海市合流區(qū)為11 mm,昆明市合流區(qū)為5~10 mm。借鑒其他城市對合流區(qū)徑流控制的標準,洗瓦堰調蓄位于第7 排水分區(qū)管網末端,可通過污水管網調節(jié)與之相鄰的第6 排水分區(qū)合流污水,其標準按照8 mm 控制,經計算,降雨部分初雨為1.027×105m3,洗瓦堰調蓄池雨季合流污水調蓄規(guī)模1.027×105m3。
成都市第6、7、8、9、10 排水分區(qū)管網互相聯(lián)通,當上述排水分區(qū)內再生水廠出現(xiàn)事故停產或正常檢修時,可啟動調蓄池的事故調蓄功能。洗瓦堰調蓄池事故調蓄規(guī)模,按上述排水分區(qū)內最大一條生產線出現(xiàn)事故或正常檢修停產時需要調蓄的污水量確定;事故持續(xù)時間按3 d 考慮,經計算事故調蓄池最大需求為1.473×105m3。
綜上所述,結合事故調蓄規(guī)模和合流調蓄規(guī)模,洗瓦堰調蓄池最大需求量為1.473×105m3,結合用地條件并給調蓄規(guī)模預留一定的富余量,最終確定洗瓦堰調蓄池設計規(guī)模為1.6×105m3。
洗瓦堰調蓄池與洗瓦堰再生水廠一并建設,二者共用粗格柵及提升泵房。洗瓦堰調蓄池總平面尺寸為269 m×98.4 m,包含粗格柵及提升泵房、存水室、沖洗廊道、排泥渠以及調蓄池提升泵房。
調蓄池設計為全地下式,負2 層為調蓄池功能區(qū)、負1 層為廠區(qū)生產調度中心及設備檢修空間,地面層為景觀公園?;诜篮榭紤],景觀公園設計地面標高為489.50 m;負1 層頂板上部覆土0.7~2.0 m,頂板標高487.50~488.80 m,層高按4.7 m考慮,負1 層底板標高482.80 m,調蓄池有效水深7 m,調蓄池底板標高474.00 m,為保證放空泵停泵水位低于調蓄池底板標高,調蓄池提升泵房底板標高為470.00 m(見圖2)。
圖2 調蓄池豎向設計
為減少調蓄池內污染物的沉積、降低沖洗難度,同時減少調蓄池埋深,污水經粗格柵及提升泵房提升進入調蓄池。粗格柵及提升泵房內設置粗格柵6 組,每組格柵寬度為2.6 m,柵條間隙20 mm,安裝角度75°,電機功率為3.0 kW,格柵配套螺旋輸送壓榨機2 套,口徑500 mm,輸送機長度12 m,電機功率為3.0 kW。提升泵房內設置潛水離心泵8 臺,雨季全用,單泵流量4 252~5 420 m3/h,揚程范圍為13~18 m,功率280 kW。提升后,污水經跌水消能措施后,首先,進入調蓄池提升泵房及排泥渠區(qū)域,后隨水位提升充滿整個調蓄池,這樣的進水設計有利于泥沙等先沉積在調蓄池提升泵房及排泥渠區(qū)域,降低沖洗難度,便于調蓄池運營。
雨天過后或系統(tǒng)內再生水廠檢修完畢,將調蓄池內存儲的污水排入洗瓦堰再生水廠進行處理,其水量由第7 排水分區(qū)內再生水廠峰值系數(shù)共同消納。本調蓄池的放空采用水泵提升放空的方式,放空時間按24 h 考慮。調蓄池放空泵采用潛水軸流泵,4 用,單泵流量為463 L/s,工況點揚程為10 m,功率為90 kW;此外,還設置有調蓄池提升泵房放空泵2 臺,為潛水離心泵,單泵流量150 m3/h,工況點揚程20 m,功率15 kW。用于抽空軸流泵停泵水位以下的存水。
洗瓦堰調蓄池采用門式沖洗系統(tǒng)對放空后的沉積物進行沖洗。目前,門式沖洗在國內有較多應用案例[2,3],是較為可靠的清洗方式。本項目共設置有56 組沖洗系統(tǒng),每組沖洗廊道寬為3.95 m,中間設有隔墻,沖洗區(qū)長度為89.1 m,每個沖洗廊道前段設有蓄水區(qū),儲水量約為30 m3,考慮到沖洗廊道長度較長,蓄水區(qū)坡度提升至20%,以增加沖洗勢能。每個蓄水區(qū)末端均設有自動控制的門式沖洗設備,沖洗門寬度為2.8 m,高度為0.4 m,功率為0.75 kW,為成套裝置,配5 套液壓控制系統(tǒng)及相應的液壓管路系統(tǒng)。沖洗時,每5 條廊道同時沖洗,沖洗水經排泥渠、潛水離心泵排入洗瓦堰再生水廠進行處理。排泥渠潛水離心泵共設置8 臺,單泵流量為100 m3/h,工況點揚程為20 m,功率為13 kW;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排泥渠積泥,排泥渠還配有定向智能噴射器對排泥渠進行二次沖洗。
門式沖洗系統(tǒng)的水源一般為調蓄池進水。但本項目調蓄池功能包含有溢流污染調蓄與事故調蓄兩種功能,污染物沉積的風險高于常規(guī)的雨水調蓄池,故配備了中水作為門式沖洗的備用水源,可針對沖洗不徹底的情況進行再次沖洗。雨天調蓄池主要用作溢流污染調蓄,若單次調蓄水量小于8×104m3時,采用中水對存水區(qū)進行補水,滿足沖洗要求。晴天調蓄池主要用作事故調蓄池,其進水為污水,需要提前采用中水對存水區(qū)進行補水,滿足沖洗要求。
洗瓦堰調蓄池占地面積較大,加之負1 層為廠區(qū)生產調度中心及設備檢修空間,觀察孔較少,日常巡不便。為減少人員勞動強度,保障人身安全,為設備維護提供依據(jù);調蓄池內設置智能視頻機器人系統(tǒng),可以不間斷地觀察各沖洗廊道中的沖洗裝置運行狀況,監(jiān)測調蓄池排空后殘留在調蓄池底部的污物雜物。智能巡檢機器人具有數(shù)據(jù)采集、巡檢、自主定位、一鍵及鏈路中斷返航、生成巡檢報告、智能報警、自檢及清障功能。本調蓄池機器人導軌沿調蓄池四周布置,以確保能觀察到每個沖洗門及沖洗廊道末端。
調蓄池為間歇工作,僅在工作期間會產生臭氣。針對調蓄池的工作時間特點對調蓄池進行加蓋密封,并且安設化學除臭裝置處理調蓄池臭氣。除臭裝置配有抽風機,同時還應設有送風機,用于補充除臭風機抽走的風量。調蓄池未進水時,化學除臭裝置不添加藥劑,僅發(fā)揮風機的通風換氣功能;調蓄池進水后,化學除臭裝置添加除臭藥劑,對收集的臭氣進行處理[4]。調蓄池除臭換氣次數(shù)按1~2 次/h 考慮,計算除臭風量為140 340 m3/h,共設置化學洗滌除臭裝置3 臺,單臺風量為51 500 m3/h,風壓為1 800 Pa,功率為45 kW。設置柜式離心送風機4 臺,單臺風量為29 500 m3/h,風壓為600 Pa,功率為11 kW。為防止臭氣擴散,在調蓄池半開敞區(qū)域的排空泵起吊孔處,設有植物液噴灑除臭裝置1 套,不定期開啟,對該區(qū)域噴灑,以達到消除惡臭源的目的。
修建調蓄池是控制溢流污染的有效手段,雨天時可降低合流制排水系統(tǒng)的溢流頻率和溢流量;晴天時,調蓄池可用于再生水廠的事故或檢修調蓄,增強污水系統(tǒng)韌性。采用全地下式調蓄池,地面打造為景觀公園,環(huán)境友好,提升周邊土地價值。使用了智能巡檢機器人替代人工巡檢,可減少人員勞動強度,保障人身安全。
調蓄池屬于污水系統(tǒng)的末端調蓄手段,需結合源頭污染源削減措施的建設,形成調蓄體系,方能更好發(fā)揮調蓄池的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