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苓莉 李修英 孔利萍 呂慧娟 方萍
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最新發(fā)布數據顯示,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約1.16 億,位居全球第一,60 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20.2%,且90%以上為2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1]。病恥感指患者因疾病感受到公眾歧視,由此引發(fā)的沮喪、內疚、恥辱感、害怕被拋棄等不良心理體驗[2]。病恥感對T2DM 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治療依從性造成不良影響[3,4]。本次研究旨在了解老年T2DM患者的病恥感現狀及影響因素,以期為改善老年T2DM患者身心健康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老年T2DM 患者。納入標準為:①符合《中國T2DM 防治指南》[5]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0 歲;③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為:①存在精神心理疾病者;②嚴重視、聽及言語錯亂者;③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人員面對面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向患者介紹問卷調查的目的及填寫注意事項,獲得知情同意權后,現場發(fā)放并收集問卷。調查內容包括:①自制一般情況調查表,收集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病程、家族史、并發(fā)癥、住院次數等。②中文版T2DM 病恥感評估表[6]:量表設有三個維度:責怪和評判、區(qū)別對待、自我恥辱,共19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總分19~95 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恥感水平越高。③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7]:量表包含三個維度家庭支持(4 個條目)、朋友支持(4 個條目)和其他支持(4 個條目),共12 個條目??偡?2~84 分,12~36 分為低支持水平,37~60 分為中等支持水平,61~84 分為高支持水平,得分越高表示個體得到社會支持越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設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得分情況 共發(fā)放問卷240 份,回收有效問卷228 份,有效率為95%。年齡60~84 歲,平均(69.45±8.31)歲。男性122 例、占53.51%;女性106 例,占46.49%。病 程:≤5 年96 例,占42.11%;>5 年132 例,占57.89%。T2DM患者病恥感總分為(54.81±9.06)分,其中區(qū)別對待(15.44±3.15)分,責怪與評判(22.13±3.29)分,自我恥辱(17.39±4.11)分。
2.2 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單因素分析情況見表1
由表1 可見,不同性別、居住地、糖尿病并發(fā)癥、降糖方案、住院次數、HbA1c、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及社會支持水平的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2.11、2.52、3.72、5.26、5.10、4.75;F分別=6.50、8.15、10.83,P均<0.05)。
表1 老年T2DM患者病恥感單因素分析
2.3 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見表2
由表2 可見,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糖尿病并發(fā)癥、降糖方案、住院次數、HbA1c(%)水平及社會支持水平是糖尿病病恥感的影響因素(t分別=-5.71、2.89、4.22、3.09、5.68、3.04、-2.86、-4.31,P均<0.05)。
表2 老年T2DM患者病恥感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T2DM 是一種伴隨患者終身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長期的自我管理壓力與血糖控制不佳會引起患者產生一系列情緒負擔,誘發(fā)病恥感。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有52%的受訪者曾經歷或感知到與T2DM相關的歧視[8],使得患者自我價值感降低,并對其自我管理產生消極影響。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T2DM 患者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次研究顯示,老年T2DM患者病恥感得分為(54.81±9.06)分,提示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得分處于中等偏高水平。與國內楊婧等[9]報道結果相似。老年T2DM 患者對糖尿病知識了解甚少或缺乏清楚認識,導致其心理上產生壓力,加之因疾病帶來的照護負擔和經濟負擔使其內疚自責的情緒更為明顯,甚至產生自我歧視,再者,老一輩的人受“要面子”的傳統(tǒng)觀念會覺得因為患有疾病而受到周圍人評判、指責和羞辱,使其病恥感增加[10]。
本次研究進一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糖尿病并發(fā)癥、降糖方案、住院次數、HbA1c(%)水平及社會支持水平是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的主要影響因素(P均<0.05)。家庭收入越低的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得分越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家庭經濟情況差的患者承受來自疾病的經濟、照護負擔更重,因疾病伴隨的自我責備感更重。病程短的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得分更高,可能原因是病程較長的患者所接受的來自家人和醫(yī)護人員的疾病健康宣教知識較多,對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的主觀認識較強,而初診患者或病程短的難以坦然面對疾病事實,當疾病控制涉及患者諸多生活習慣,例如飲食、運動、作息等的改變時,患者更易表現出焦慮、絕望、抱怨、自責等心理、行為,因而病恥感更高[11]。并發(fā)癥讓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產生壓力。研究表明,糖尿病并發(fā)癥造成的生理損傷導致T2DM 患者產生病恥感[12]。老年患者收入較低或無穩(wěn)定收入來源,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會導致醫(yī)療費用和家庭照顧負擔增加,導致患者更加內疚和自責,從而加重其內心病恥感。使用胰島素治療的老年T2DM 患者產生病恥感較高。究其原因,可能與胰島素治療的負面評價有關,部分患者認為使用胰島素是自我管理失敗的一個標志,導致自我恥辱感增加。而部分糖尿病患者因害怕他人的異樣眼光,擔心胰島素治療影響工作而選擇隱瞞疾病,甚至拒絕注射餐前胰島素,長此以往,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較易產生病恥感。住院次數3 次以上的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相對較強,反復住院加重患者病恥感經歷,導致其自我評價下降,同時住院次數的增加使患者醫(yī)療費用、家庭照顧負擔增加,加重其自責、羞愧心理,加之病情反復、住院等進一步加深與社會的隔離,從而加重其病恥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較強,可能與血糖不達標會導致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概率、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概率增加,導致患者更易產生羞愧和自我厭惡感,自我病恥感加重。社會支持是影響老年T2DM患者病恥感水平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激發(fā)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疾病,并能促使其主動向外界尋求與問題相關的幫助,積極主動參與家庭、社會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疾病管理經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其糖尿病治療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有助于降低其病恥感[13]。
綜上所述,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水平處于中等偏高水平,臨床應加強對低收入、病程短、血糖控制不理想、合并并發(fā)癥、實施胰島素治療及低社會支持的老年T2DM 患者病恥感進行評估并采取有效干預。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且調查范圍局限,研究結果代表性可能存在不足,有待今后開展大樣本量、多中心研究進一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