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超杰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35、36頁。
師: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老師可以開始“表演”了嗎?(課前常用語)
生:我們準備好了! 您可以開始了。
師:老師給定珠子數,根據珠子數在計數器上撥出數字。(PPT 呈現)
珠子數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2 的倍數能被3整除2不能不能不能3能能能5 的倍數能被3整除2 的倍數5 的倍數能被3整除2 的倍數5 的倍數不能不能不能…4
師:按要求完成上表后,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如果一個數的個位是0、2、4、6、8,它一定是2的倍數。
生:如果一個數的個位是0 或5,它一定是5 的倍數。
生:如果一個數既是2 的倍數,又是5 的倍數,它的個位一定是0。
師:是的,這些同學的發(fā)現是上節(jié)課的內容,你們掌握得真好。
●情境一:用珠子“定”倍數,激起學習興趣。
師:像上面一樣,只要告訴珠子數,隨便在計數器上撥,不論組成幾位數,老師可以立刻確定這些數能不能被3 整除。
生:3 顆——102、120、201、210。
師:能。
生:4 顆——10020001、……
師:不能。
生:5 顆——1001020100、……
師:不能。
生:6 顆——11100020010000、……
師:能。
生:9 顆——1000200201002001、……
師:能。
……
師:你們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生:不知道。
師:想知道嗎?
生:很想。
師:如果一個數能被3 整除,我們就說它是——
生:3 的倍數!
師: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3 的倍數特征。
(板書課題:《3 的倍數特征》)
【設計意圖:教師挑戰(zhàn)學生,故意渲染神秘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參與欲、探索欲。果不其然,學生發(fā)出了懷疑的聲音?!?/p>
1.“看”不出規(guī)律。
師:隨便寫一個數,你能很快說出是不是3 的倍數嗎?
生:能,只要這個數的末尾是3、6、9 即可。
(很多學生表示贊同,這很顯然受到了上節(jié)課2、5 的倍數特征學習的影響)
過了一會兒,幾個數字打破了局面:13、16、19、23、26、29……
生:這些數不能被3 整除,所以不是3 的倍數!
生:奇怪了!2、5 的倍數只要看數的個位就可以判斷,看樣子3 的倍數看數的個位是看不出來了!
師:這說明上節(jié)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還適用于本節(jié)課嗎?如果不適用,又該怎么辦呢?
生:我們可不可以寫出一些3 的倍數進行觀察?12、15、18、24、27、30、33、36、39、42……
生:我發(fā)現個位上“0、1、2、3、4、5、6、7、8、9”都有。
生:該不會是看最高位吧?也不行!最高位上數字“1、2、3、4、5、6、7、8、9”也都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能很快的進行自我否定,激發(fā)他們積極思考?!?/p>
●情境二:初步“數”出規(guī)律。
師:老師能“數”出一個數是不是3 的倍數?你們相信嗎?
生:不信!
師:咱們來個比賽。(課件呈現比賽規(guī)則和要求)
2.比賽一:計算器VS 人。
規(guī)則:裁判負責在特制的計數器上撥數,當裁判撥數結束后,雙方比賽才開始,才能使用計算器。
師:你們選擇用計算器還是?
生:當然選計算器!
【設計意圖:學生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覺得計算器快,讓學生在參與中明白道理,在自我選擇中找到“失落”:還是比不過老師。通過多局比拼,學生敗下陣來。數位越多,輸的概率越大,“敗”的越快。大部分學生雖然表示不服,但還是自言自語到:這其中的道理肯定比我們想象的簡單!】
●情境三:初步“聽”出規(guī)律。
生:老師,您是怎么做到的?能告訴我們嗎?
師:不行!可以告訴你們,蒙上眼睛,照樣能贏。
(課件呈現比賽二的規(guī)則和要求)
3.比賽二:計算器VS 蒙上眼睛的師生。
附加一個條件:同學們在裁判撥珠子時務必保持安靜。
師:還是你們先選。
生:當然還是計算器。
生:這怎么可能?不用看就能很快判斷出結果。
師:好了,老師不賣關子了。
1.規(guī)律猜想——集思廣益。
師:同學們剛才合作很愉快,探究很熱烈,下面請各小組匯報一下探究成果。
生:我們小組覺得這些3 的倍數的數的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關系。
師:這位同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下面請他為大家解釋一下行嗎?
生:我覺得應該是看每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因為在情境三比賽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只靠“聽”就能贏得我們,我認為一定是在“聽”珠子的數目。另外,情境一只提供3 顆珠子所組成的數, 當裁判撥出數之后,老師就能立即得出正確答案。
生:我們小組發(fā)現,如果一個數是3 的倍數,即使互換各個數之間的位置,它仍然是3 的倍數,比如12、21,102、201、120、210……
師:很好的發(fā)現,其他小組同意嗎?
生:同意,我們小組也有同樣的發(fā)現。
2.規(guī)律驗證——百家爭鳴。
師:真是很了不起的觀察和發(fā)現,他們小組的同學善于思考和總結,掌聲送給他們,我也覺得是看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和(珠子的總和)決定的。(間接給學生指引研究方向,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這確實有點難)
生: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相“乘、除”,沒有發(fā)現有價值的東西。
生:我們小組進行的是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相“減”的探索,也沒有發(fā)現。
生:我們組進行的是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相“加”的運算,兩位數、三位數都適合。為了使規(guī)律更嚴密,我們小組還用計算器驗證了四位數、五位數,也都符合。所以我們組得出的結論是:只要是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 整除,那么這個數就一定是3 的倍數。
師:你們同意這一組的意見嗎?
生:同意。
師:他們能把所有的數驗證完嗎?
生:肯定驗證不完,畢竟這樣的(正整)數有無窮多個。
師:先問問大家,你們現在能發(fā)現兩個比賽中老師贏你們的奧秘嗎?
生:我們發(fā)現了!老師,我們換一下角色。我們不選計算器了,重復上面兩個比賽,肯定能贏你。
3.總結規(guī)律——“萬見”歸一。
師:綜合各小組的討論、猜想、驗證。誰來總結一下3 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生:用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除以3,如果能整除,那么這個數就是3 的倍數。
生:現在我們不但能“看”出規(guī)律,也能“聽”出規(guī)律,而且還可以把其中的規(guī)律總結出來。
生:如果一個數是3 的倍數,互換任意數位上數字的位置,新數仍然是3 的倍數。
生:如果一個數中有數字“3、6、9”,就不用加了。
生:如果在加的過程中和出現了“3、6、9”,也可以不用加了,直接舍去。
生:也就是說,無論是“看”還是“算”,只要出現“3、6、9”,就舍去。比如1579,1+5=6,后面還有一個9,都可以省略,7 不能被3 整除,所以1579 不是3 的倍數!
師:你們真了不起,善于猜想驗證,敢于質疑,勤于思考,在合作討論探究中總結規(guī)律。以上幾位同學總結很全面,表達很準確,其他同學同意嗎?
師:同學們都已經知道了3 的倍數特征,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
生:想!
師:下面展示兩個簡單的例子加以說明:
123=1×100+2×10+3=1×99+2×9+1+2+3=1×33×3+2×3×3+(1+2+3)
4321=4×1000+3×100+2×10+1=4×999+3×99+2×9+4+3+2+1=4×333×3+3×33×3+2×3×3+(4+3+2+1)
師:第一個算式中的1×33×3、2×3×3 的積一定都是3 的倍數。剩下的(1+2+3)也就是各個位數上的和是3 的倍數,所以123 就是3 的倍數。下面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第二個算式?
生:第二個算式中的4×333×3、3×33×3、2×3×3 的積一定都是3 的倍數。只要看(4+3+2+1)的和是不是3 的倍數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怎么樣”的程序,具體表現為:“教師引導學生說是什么”到“學生集體討論說為什么”再到“教師通過設疑激趣的啟發(fā)誘導,學生明白怎么了”的過程?!?/p>
1.課堂練習。
(1)基礎練習。
判斷下列的數是不是3 的倍數,鞏固3 的倍數特征的認識。
20170504037(學生的學號)、153xxxx7367(電話號碼)、342122xxxxxxxx2274(身份證號碼)。
【設計意圖:本著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原則,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拉近學生、教師、知識和生活的距離。】
(2)綜合練習。
判斷下列數哪些是2 的倍數、哪些是5 的倍數、哪些是3 的倍數?從中你能發(fā)現一個數既是3 的倍數又是2 或5 的倍數特征嗎?試試看。
25 30 134 246 370 682 785 970 9030
【設計意圖:學生在完成時,既復習了前面所學的2、5 的倍數特征,又在對比中發(fā)現了3 的倍數特征的獨特之處,又可以順勢把集合思想貫穿于教學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