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青,李青霜,謝翠榮
(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特檢科 山東 青島 266000)
近些年,冠狀動脈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臨床上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廣受人們關注。臨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和酗酒等等[1-2]。胸痛是冠狀動脈疾病最重要的臨床表現。我國的醫(yī)療技術發(fā)展迅速,對于冠心病的治療也取得了很大進展。臨床試驗表明,對廣大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在發(fā)病的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以顯著改善臨床結果[3-4]。然而,及時有效的冠心病早期治療,其前提條件是對冠心病患者作出及時準確的臨床診斷。故此,積極尋求高準確率的臨床診斷方法對于診斷冠心病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探討了冠狀動脈CTA和TET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以尋找該疾病的最佳臨床診斷方案。報道如下。
納入2020年7月—2021年11月期間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收治的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患者年齡為38~72歲,平均(57.92±8.26)歲。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有胸悶、胸痛等癥狀,首次來我院進行診斷,符合CTA、平板運動試驗、冠狀動脈造影診斷適應證,無相應禁忌證;③患者無造影劑過敏、肝腎功能障礙、妊娠、腫瘤等情況。
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別以冠狀動脈CTA(型號:GE9998)和TET(北京迪姆公司,DMS 300-BTT01心電工作站)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并且均以CAG診斷結果作為該研究的診斷金標準。
CAG檢查方法:造影前先行完善檢查如超聲心動圖、胸片、生化、凝血等,備皮,做碘過敏試驗,留置針穿刺。常規(guī)消毒橈動脈穿刺區(qū)域,同時為防止高位橈動脈、嚴重迂曲、血管直徑過細、嚴重血管痙攣等情況,也將股動脈區(qū)域進行消毒有備無患。準備好冠狀動脈造影術中所使用的器械:穿刺針、環(huán)柄注射器、多功能造影導管、三聯(lián)三通、豬尾導管、橈動脈鞘及內芯、超滑導絲等。常規(guī)配制藥物:肝素鈉(用于術中肝素化,60~80 U/kg),維拉帕米(1 mg/mL)及硝酸甘油(100 μg/mL)緩解血管痙攣。穿刺點定位選擇橈骨莖突上一橫指,橈動脈搏動較強處。采取Seldinger穿刺法,在擬定穿刺點處進針,避開體表靜脈,在皮下打一皮丘,再進針,回抽無血液后繼續(xù)推注利多卡因。將穿刺針內針予以撤出,緩慢外撤穿刺外鞘,待回血良好后送入直導絲,必要時可借助X線觀察導絲走向。沿導絲切開皮膚后,用止血鉗尖端鈍性分離。沿直導絲送入血管鞘,置鞘后給予預先配置好的藥劑,先從橈鞘中抽出少量血液排出氣體,給予肝素鈉行全身肝素化(60~80 U/kg),維拉帕米2.5 mg 及硝酸甘油200 ug緩解橈動脈血管痙攣,環(huán)柄注射器+三聯(lián)三通排氣。將超滑導絲送至主動脈竇底盤圈后,沿導絲送入造影導管。再次排氣后行冠狀動脈造影,行多體位采集電影并分析圖像,退出鞘管、導絲,包扎止血。
冠狀動脈CTA檢查:檢查前4 h禁食硬質食物,檢查者進行對比劑過敏試驗,并簽訂檢查協(xié)議書。將受檢者靜息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心率過快者排除禁忌證后掃描前1 h口服倍他洛克25~50 mg;采用仰臥體位,于掃描之前先做屏氣訓練,并解釋對比劑注射可能引起的反應。采用64排螺旋CT進行前瞻性心電門控冠狀動脈平掃,從而明確冠脈CTA的掃查區(qū)間。讓受試者屏氣后掃描胸部定位像,再由胸部定位像敲定掃描范圍:自氣管隆突水平至心臟膈面以下2 cm處。選好適宜的掃描參數,在保障檢查質量的同時應當盡量減少受試者輻照劑量。使用雙筒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350 mg/mL),劑量以受檢者體重的kg數再+5~10 mL為宜,采用5~6 mL/sec的注射速率,然后用同等速率注入約20~30 mL的無菌鹽水。采用對比劑追蹤技術,對比劑注射開始后延遲10 s,在升主動脈根部水平每隔2 s掃描一次,當升主動脈內CT值升高180~250 HU時,自動觸發(fā)掃描。采用回顧性心電門控,對于心律不齊者,進行心電編輯。選擇合適周期相位重建橫斷面圖像(層厚0.75 mm,層間距0.4 mm),然后對冠脈3支和主要的2級分支做出重建。圖像分析評價的內容包括冠脈3支的解剖變異、走行,斑塊的性質及管腔狹窄程度的分析等。
TET:首先患者要進行一次普通心電圖檢查。檢查前1 d停服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阿替洛爾等,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等,以及硝酸酯類等藥物。檢查時,在患者胸前貼好電極,連接機器,患者站在平板上,兩手扶桿進行運動。運動分極量或次極量運動試驗,一般作次極量運動試驗。運動量是由改變平板轉速和坡度而逐漸增加,達到所要求的心率次數。每級運動時間為3 min,運動中連續(xù)進行心電監(jiān)護,每3 min記錄心電圖1次、測血壓1次。運動結束后每隔2 min記錄心電圖和測血壓,由我科室高資歷醫(yī)師對患者進行獨立診斷。以冠狀動脈CTA和TET結果分別與CAG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頻數(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CAG確診冠心病52例。
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冠狀動脈CTA診斷為冠心病者50例,見表1。
表1 冠狀動脈CTA診斷結果 單位:例
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TET診斷為冠心病者36例,見表2。
表2 平板運動試驗診斷結果 單位:例
冠狀動脈CTA診斷冠心病的符合率、敏感度、特異度均顯著高于TET診斷,漏診率、誤診率均顯著低于TET診斷(P<0.05),見表3。
表3 冠狀動脈CTA、平板運動試驗診斷效果對比[%(n/m)]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猝死率也很高,好發(fā)于老年人,早已成為危害公眾健康的重要因素[5]。其發(fā)病機制主要由于心臟運輸血液的冠狀動脈產生粥樣硬化并引發(fā)管腔狹窄及閉塞所致,常造成心肌缺氧、缺血、胸悶等癥狀[6-7]。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簡單、微創(chuàng)、準確的冠心病診斷方法,以便及時作出準確的臨床診斷,進行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盡管CAG長期以來被公認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它是一種侵入性的診斷方法,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一定的創(chuàng)傷,有些患者感到難以接受,加之費用較為昂貴,檢查過程中存在并發(fā)癥的危險,而且不適合進行重復檢查[8-9]。因此,在臨床上難以成為一種理想的診斷方法,對于其廣泛應用是有一定限制的。
TET是對可疑或明確的心血管患者,特別是冠心病患者,進行臨床評價的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是冠狀動脈疾病的一種常規(guī)臨床診斷工具[10]。正常人心臟的排血量及冠狀動脈的血液供給,都具有一定的潛在代償能力。TET是一種心臟功能試驗,是通過運動等方法,人為地增加心臟負荷,測定心肌耗氧量增加時,冠狀動脈增加供氧的能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后,冠狀動脈的血流受到限制,心肌需氧和供氧失調。平常靜息的時候,冠狀動脈低流量地供應心肌,尚不顯示明顯的缺血,患者也無心絞痛癥狀[11-12]。一旦增加了體力活動,心肌需氧量提高,當耗氧超過冠狀動脈供氧時,則心肌出現相對缺血、缺氧現象,致使心電圖發(fā)生ST-T段改變,患者有心前區(qū)不適或心律失常等[13-14]。故此,TET主要是作為診斷心肌缺血的輔助手段。然而,TET并不是一個效果十分理想的診斷試驗,因為它在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時取決于許多因素的干擾。本研究結果顯示,TET結果中有11例假陽性,這個假陽性率明顯高于冠狀動脈CTA。本研究中TET診斷冠心病的符合率、敏感性、特異性均低于冠狀動脈CTA。
冠狀動脈CTA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成像技術,它既可以大范圍地觀察血管,又可以微觀地觀察較小的血管和分支。因此,冠狀動脈CTA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冠狀動脈的數量、形狀、走行、有無狹窄以及狹窄程度,這大大提高了對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效果[15-16]。此外,這種診斷方法可以準確地顯示血管斑塊的形成以及血管壁的性質,為進一步制定臨床治療計劃提供指導意見。本研究結果表明,冠狀動脈CTA診斷冠心病的敏感度為88.5%,特異度為90.0%,與Coenen等[17]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CTA在診斷冠心病中的臨床價值優(yōu)于平板運動試驗??紤]到平板運動試驗和冠狀動脈CTA的不同特性和優(yōu)缺點,很多學者[18-20]認為對于運動試驗有效性不明或無法進行測試的中低?;颊叩脑\斷,以及在對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長期心血管事件預測時,冠狀動脈CTA顯得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對此持贊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