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楠
(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放射科 吉林 延吉 133000)
肋骨隱匿性骨折主要是指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通過X線等常規(guī)診斷方法未能發(fā)現骨折癥狀,當病情發(fā)展一段時間后,通過其他手段、影像學檢查確診骨折。發(fā)生肋骨隱匿性骨折部位往往存在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由于不能及時發(fā)現患者發(fā)生肋骨隱匿性骨折,導致患者病情被耽誤,不利于患者治療和康復[1]。目前在臨床上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常規(guī)X線片診斷法、DR診斷法以及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法,不同的診斷方法在臨床上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對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的診斷有所差異。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檢查出患者肋骨隱匿性骨折癥狀,本文主要針對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開展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間在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接受治療的66例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均進行DR診斷和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66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齡(51.76±3.66)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治療配合度良好;③均被確診為肋骨隱匿性骨折。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②患有其他重癥疾病患者;③造影劑過敏者。
對上述66例患者均采用DR診斷(DR200M型高頻數字醫(yī)用診斷X射線機)和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Toshiba Aquilion one320排動態(tài)容積CT)。
DR診斷:在診斷過程中攝影位置根據患者的外部傷進行調整,由兩名放射科醫(yī)生共同進行閱片。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對患者的胸部進行各向同性掃描,將掃描參數調整為電壓120 kV,電流220 mA,采集層厚設置為0.5 mm,重建間隔設置為0.5 mm,采用骨算法重建,利用常規(guī)橫斷二維圖像進行重建,進一步顯示患者骨折部位的橫斷面、矢位圖、冠狀面以及斜面等,對于復雜或者及其隱蔽位置可調整為曲面成像,進一步觀察患者骨折線位置、骨折數目、骨折位移情況,并對肋骨和軟骨進行重建,為醫(yī)生進行相關治療提供精確的參考圖像和依據。
對比兩組患者診斷檢出率、誤診率、患者單發(fā)肋骨骨折和多發(fā)肋骨骨折情況以及患者并發(fā)癥檢出率。①檢出率=檢出例數/總例數×100%,誤診率=誤診例數/總例數×100%。②在多發(fā)肋骨骨折中主要包括腋中線骨折、隔上骨折、隔下骨折等。③并發(fā)癥包括胸腔積液、液氣胸、肺挫傷等。本組患者均臨床最終診斷均得到確診,需將影像檢查結果和臨床最終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得出影像診斷的檢查效果。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檢查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96.97%顯著高于DR診斷的77.27%,誤診率3.03%顯著低于DR診斷的22.73%(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檢出率、誤診率[%(n/m)]
在本次研究中,66例患者通過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共有64例患者被檢出肋骨隱匿性骨折,有162處骨折,其中單發(fā)肋骨骨折患者32.81%(21/64),多發(fā)肋骨骨折患者67.19%(43/64),在多發(fā)性肋骨骨折中近腋中線骨折51處,隔上骨折43處,隔下骨折68處。66例患者通過DR診斷,共有51例患者被檢出肋骨隱匿性骨折,其中單發(fā)肋骨骨折患者43.14%(22/51),多發(fā)性骨折患者56.86%(29/51)。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檢查總并發(fā)癥檢出率25.76%顯著高于DR檢查的10.61%(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診斷對患者并發(fā)癥檢出率[%(n/m)]
肋骨隱匿性骨折主要是指在常規(guī)臨床X線檢查中未能第一時間發(fā)現患者的骨折情況,在一段時間后患者由于疼痛或者復查通過其他影像學方法檢查出肋骨骨折。肋骨隱匿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胸部外傷疾病,常見為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同時伴隨有胸腔積液、液氣胸、肺挫傷等并發(fā)癥,采用常規(guī)X線進行診斷時不容易觀察到患者多發(fā)性肋骨位置,尤其是腋下肋骨和背部肋骨,容易在診斷過程中被忽視,或者同一肋骨多處骨折無法全面檢查出,從而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2]。在臨床診斷中,如果能夠第一時間對患者肋骨隱匿性骨折進行診斷,并針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嚴重程度等開展不同的治療,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避免患者劇烈運動等,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避免因為漏診、誤診等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間。隨著多排螺旋CT(mul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普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積再現(volume rendering,VR)等醫(yī)學影像診斷技術和圖像后處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在對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進行診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對患者的肋骨骨折部位進行顯示,有效提高診斷效率,使肋骨隱匿性骨折得到進一步診斷。
造成患者出現肋骨隱匿性骨折的主要原因與患者肋骨骨折發(fā)生在胸部外傷中具有一定關系,當患者發(fā)生胸部外傷時,一般會存在多發(fā)肋骨骨折現象,少數情況表現為單發(fā)骨折,同時也表現為同一肋骨多處骨折。在臨床診斷中,一般出現肋骨隱匿性骨折的部位在于患者第3~10肋骨腋段、背段等位置。通常采用常規(guī)X線胸片診斷容易忽略第3~10肋骨腋段、背段等位置,導致容易發(fā)生隱匿性骨折病例[2]。在常規(guī)X線胸片診斷診斷過程中,由于患者的肋骨成半環(huán)狀,在拍攝常規(guī)X線胸片時大部分肋骨不能貼近膠片,導致在成像過程中對近腋中線、胸肋關節(jié)處肋骨骨折容易出現漏診或者誤診的現象。肋骨隱匿性骨折在診斷過程中,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通過調整診斷角度,投射條件等能夠有效避免影像重疊等現象發(fā)生,從而有效檢查出患者骨折和錯位不明顯的部位,避免出現漏診和誤診現象。DR診斷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診斷方式,采用DR診斷時主要是利用數字化X線攝影方式,對患者受傷部位、骨折部位進行診斷成像,相比于傳統(tǒng)X線平片診斷而言,DR診斷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該診斷方法主要利用數字技術,將人體的X線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再由高能電子計算機進行圖像重建,能夠有效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成像和反饋,便于診斷醫(yī)生觀察患者骨折情況情況、病變情況等,能夠為臨床醫(yī)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診斷依據。在臨床診斷中,雖然DR診斷的圖像相比于常規(guī)X線診斷而言更加清晰,但是由于患者骨折部位存在重疊等現象,導致DR診斷圖像不能完整反映,影響多發(fā)性骨折的診斷結果。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的技術更為先進,其功能和作用都較為突出,尤其是通過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能夠任意角度旋轉,同時對患者的圖像進行二維重建,有利于提高診斷清晰度和準確度,通過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能夠便于觀察到DR診斷觀察不到的盲區(qū)和死角,有效彌補DR診斷中的不足[3]。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采用的是320排探測器,對患者進行圖像采集時采用的是各向同性采集法,同時重建參數進行有效掃描,能夠有效獲得各向同性胸廓0.5 mm層厚的信息,且所有圖像信息以及圖像空間分布情況的分辨力基本保持一致,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的相關圖像通過處理系統(tǒng)處理后,能夠有效將肋骨薄層軸位圖像和MPR、CPR診斷的圖像顯示在同一個顯示界面上,能夠便于醫(yī)生隨時、任意觀察和選擇冠狀位或矢狀位二維重建圖像,通過采用旋轉的方式能夠從任意角度觀察患者MIP、VR成像情況,更加容易觀察患者骨折部位,對隱匿性骨折部位能夠有效觀察和診斷處,同時通過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圖像,能夠幫助醫(yī)生做出準確判斷,對患者的骨折情況進行有效定位診斷。另外,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還能進一步清晰顯示患者骨折部位周圍軟組織及肺部情況,避免圍軟組織及肺部出現異常而忽略相關診斷檢查,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綜合診斷能力,為醫(yī)生提供精準的診斷信息,有利于醫(yī)生針對患者病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通過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能夠有效彌補常規(guī)X線片診斷、常規(guī)CT診斷的不足[4]。同時,通過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利用VR成像技術能夠有效對患者肋骨不同區(qū)域進行標記,更改不同區(qū)域顏色、亮度以及透明度等相關參數,便于醫(yī)生能夠更加直觀觀察患者肋骨和肋軟骨骨折情況。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法,利用二維、三維重建技術,相比于DR診斷效果更佳明顯,能夠更加準確、直觀、清楚、高效地觀察患者肋骨骨折情況,對肋骨隱匿性骨折能夠通過多角度觀察的方法有效診斷出,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價值[5]。通過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肋骨隱匿性骨折具有多重游戲,利用其螺旋CT快速掃描功能和容積數據采集功能,能夠對患者肋骨骨折部位進行多方位、多平面重建,同時對影像圖像進行有效的處理,在掃描過程中通過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方法有效集合了掃描層厚、范圍、掃描時間的功能,能夠有效提高在診斷過程中對肋骨骨折的圖像成像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同時,在對患者開展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和DR診斷過程中,除了能夠有效觀察到患者肋骨骨折情況意以外,還能對患者的一系列并發(fā)癥,例如胸腔積液、液氣胸、肺挫傷等進行有效觀察,為醫(yī)生在對癥治療過程中提供更有效的數據參數和影像學圖片。采用通過320排動態(tài)容積CT重建處理后,能夠使診斷醫(yī)生獲得肋骨立體影像資料,通過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方法是將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等二維及三維重建等多種方法綜合起來,通過重建處理等能夠有效提高肋骨骨折診斷效率,在診斷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能夠對患者肋骨骨折部位進行準確定位,觀察到更加清晰的肋骨骨折情況,尤其在對無錯位性肋骨骨折、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診斷過程中,具有很高的診斷準確率,能夠有效避免誤診情況發(fā)生[6]。在本次研究中,320排CT診斷多發(fā)性骨折明顯優(yōu)于DR診斷。DR不能有效診斷多發(fā)性骨折原因在于DR診斷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投照角度、投照條件、投照方式以及胸、腹部影像存在重疊等原因的影響,導致在開展DR診斷過程時容易發(fā)生單側骨皮質骨折與錯位不明顯的骨折部位重疊現象,無法觀察到患者腋中線骨折、隔上骨折、隔下骨折情況,導致出現漏診情況。通過采用320排CT診斷,能夠對患者的肋骨隱匿性骨折現象癥狀進行診斷,但是在診斷過程中一般利用常規(guī)X線對患者進行初診,利用DR圖像進行復診,所有診斷方法在臨床診斷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論。因此,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法結合其他診斷方法,能夠更加直觀、有效、全面地發(fā)現患者肋骨隱匿性骨折癥狀,為醫(yī)生提供良好的影像學診斷指標,使患者盡早得到治療[7-8]。在本次研究中,通過采用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法對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進行診斷,其診斷效率高于DR診斷,誤診率低于DR診斷,同時相較于DR診斷,能夠進一步對患者單發(fā)肋骨骨折和多發(fā)肋骨骨折情況進行判斷。另外,患者通過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后胸腔積液、液氣胸、肺挫傷等并發(fā)癥檢出率均要優(yōu)于DR診斷。與以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9]。
綜上所述,針對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開展320排動態(tài)容積CT診斷效果明顯優(yōu)于DR診斷法,能夠有效提高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疾病檢出率,降低誤診率,在臨床醫(yī)學中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