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王金祥 王興昌
棠梨凹村隸屬羅平縣大水井鄉(xiāng)金歹村委會,是一個居住著39 戶186 人的苗族寨子?!熬欧质^一分土,土如珍珠水如油”的惡劣自然環(huán)境,一直是全村群眾走向富裕的攔路虎。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棠梨凹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村莊道路、環(huán)境衛(wèi)生、生產生活用水等基礎設施大為改觀,與全國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出了一份“一個民族兄弟都沒少”的優(yōu)異答卷。2019 年,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水井依托羅平全域旅游示范創(chuàng)建的契機,啟動實施了鄉(xiāng)村振興建設工程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xiāng)創(chuàng)建工程,搭建起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綜合平臺,棠梨凹再次迎來發(fā)展春天,一個集自然生態(tài)、民族文化、農耕研學等為一體的全新苗寨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
棠梨凹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那個昔日藏在深山中的貧窮小山村,正以山花爛漫、風情迷人的全新面貌呈現(xiàn)給世人,裝飾著“十萬大山”這個攝像愛好者光與影的天堂。
迎接我們的是大水井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方禎,還有身著漂亮苗族盛裝的棠梨凹黨支部書記、曲靖市人大代表、苗繡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梅?!澳銈兦?,這樣的村莊漂不漂亮?數(shù)十幢屋頂蓋著‘茅草’黃沙墻的小洋房,若隱若現(xiàn)地掩映在綠樹叢中,藍天白云,巖溶峰群,綠樹紅花,像一幅靜美的畫?!眲偟缴巾敚晃煌姓哂芍愿袊@。
方禎介紹,棠梨凹村于2019 年啟動示范村建設,全村苗族同胞在鄉(xiāng)黨委政府幾次三番深入耐心細致的動員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致促發(fā)展。在打造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點工作中,為了說服群眾,李梅帶頭拆除自家價值上萬元的附屬設施,搬出1000 余平米的規(guī)模養(yǎng)殖場,以實際行動帶領群眾拆圍墻,拆房子,齊心協(xié)力,支持建設?!罢盐覀冞@個苗族小山村作為重點打造,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只要跟著黨走,按照政府安排的干,全村致富的康莊大道不就鋪平了。你瞧,現(xiàn)在不就迎來好日子!”李梅滿臉的欣喜。
李梅說,聽老人講,棠梨凹因為村寨周邊多棠梨樹,又坐落在半山洼里而得名。苗族同胞崇敬祖先敬畏自然,一草一木,利而不害,愛護生態(tài),才有這么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如今房前屋后植上山茶、月季、杜鵑,家家戶戶,一年四季能見花開,能聞花香。“原來村里很傳統(tǒng),日常說事,平常交往,仍然說苗話,如今村子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不僅給群眾修路拉水,改電網裝網絡,建起活動室和活動廣場,還引進公司建成研學實踐基地,搞起了鄉(xiāng)村旅游。人來人往,村民與外界交往交流多了,慢慢學會了普通話,還把農特產品賣給公司,不僅增加收入,還讓苗族同胞解放了思想,小步快跑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日子過得越來越歡騰。”李梅深有感觸地說。
水有源,樹有根,苗族群眾重感恩。村里幾位巧繡娘一起拿出看家本領——苗家刺繡,利用閑暇時間,忙了三十多個晚上,一針一線,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繡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24 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掛在寨子中間的墻上。她們說,要讓全村人把黨的恩情深深記在心中,讓愛國愛黨的堅定信念,在苗家人心底深深扎根。
徜徉在美麗的苗家寨子,幾位穿著苗家精美刺繡服飾的老人正在樹下納涼,說起村子的變化,75歲的熊自芬老人用苗語唱起山歌來,歌唱得婉轉動聽:“以前那些年窮啊,現(xiàn)在政策好啰,出門腳不沾泥,跟著共產黨,日子比蜜甜。黨和政府好,大家像一家人一樣親,日子過得有奔頭喔!”“以前沒栽花,泥滑路爛遍坑洼,沒人來啊沒人見?,F(xiàn)在又植樹來又栽花,栽在門前栽在屋后呀,又好看啊又好瞧,天天都有人來看,天天都有人來瞧。寨子好住,讓多少人羨慕哇。”
書吧——棠梨凹別樣的驚喜。沿著蜿蜒村道,九曲回腸,在村子腳下,綠樹叢中藏著一個既有農家之古樸,又清新典雅的書吧。書吧窗明幾凈、知了鳴翠,背靠村子原始古樸的石墻,一道明亮的玻璃面向綠色的田野,墻上、桌上幾盆精致的小盆景,開著凈白淡雅的花,吧臺入口擺著各式酒水飲料,書吧里是琳瑯滿目的書籍。長條形的空間配以簡約裝飾,清新淡雅中就有了一種久違的書香氣,與鄉(xiāng)土氣息形成的反差與張力給人一種靈魂小憩的沖動。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書吧由云南柒聚文旅開發(fā)有限公司打造。棠梨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有企業(yè)的入駐,必須形成獨有的業(yè)態(tài),大水井鄉(xiāng)黨委政府與村黨支部認真研究,積極與柒聚文旅開發(fā)有限公司探討合作事宜。2021 年3 月,柒聚文旅開發(fā)有限公司出資300萬元與大水井鄉(xiāng)瑞農扶貧開發(fā)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建設玻璃滑道項目;流轉土地500 畝,建起羅平縣首個農耕研學教育實踐基地,著力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農耕文化,建起精品書吧休息區(qū)、萌寵親子體驗區(qū)、共享灶臺戶外燒烤區(qū)、陶藝扎染書簽制作手工坊、真人CS 區(qū)、蔬果采摘與農耕體驗區(qū),基地一次性能容納200 人進行吃、住、訓的軍事化拓展培訓,可接待企事業(yè)單位1000 余人的教育拓展訓練。建起短短一年,企業(yè)不僅有了可喜的收益,還帶動村里10 多位村民在家門口上班掙工資,村里一年也有10 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在農耕研學實踐基地,前來游玩的人很多,環(huán)境好,人氣旺。基地里鮮嫩的黃瓜、辣椒、茄子,大棚里還有香芹、白菜、草莓……寵物區(qū)有雞、鴨、鵝、山羊、鴕鳥、兔子、香豬……“來這里,既可以親自體驗栽種采摘燒煮的樂趣,學習農耕文化,又能找到濃濃的鄉(xiāng)愁,拾起童年的記憶?!钡竭@里體驗的游客陳女士興奮地說。
說起研學基地與村里苗族同胞共同發(fā)展的故事,大伙津津樂道。公司股東之一的黃玉葵說:“我們基地建成后,棠梨凹一朵精致的‘塑料花’綻放成了靈動的‘雛菊花’?!痹瓉?,村里的苗家姑娘熊菊花,生得標志漂亮,但20 多歲結婚后就在家里帶娃,沒事干,也不與人交談,就像一朵美麗的塑料花一樣,生活失去了樂趣和夢想。幾位熱心的女企業(yè)家就想幫幫這位女孩,想請她加入研學基地??墒菬o論怎樣動員勸說,不茍言笑的熊菊花就是悶聲不出氣,緊繃著個臉。經過反復多次溝通動員,在公司的真誠感召下,熊菊花終于松口答應來基地上班。股東鄧翠英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熊菊花學會笑,經過三個多月的交流培訓,熊菊花不僅成了公司最熟練的員工,而且燦爛的笑容總讓人感到一抹溫馨,像一朵真正的菊花綻放出了她本該有的模樣。
沿著幾塊青石板,但見一字排開的手工坊,一間擺滿石磨、圓錘、灶臺、桌子等器具;一間放著玩具、積木等;一間擺滿一桌子扎染顏料,周邊掛著扎染布品;還有一間放著苗家刺繡與時尚服飾。在這里,我們見到滿臉微笑的熊菊花。她說:“娃娃小,外出打工怕婆婆帶娃苦,在家又沒收入。到基地上班真好,有事做,人好處,她們像大姐姐一樣關心我,一個月有2900 元的工資,挺開心的。”熊菊花主要管手工坊,做豆腐、磨豆?jié){、制壽司、扎染……她說起這些,頭頭是道。
昆明理工大學畢業(yè)的黃玉葵,2011 年成立金玉文化慶典公司,主要從事婚禮策劃,幾年下來,有了些積蓄,作為羅平縣青年企業(yè)家聯(lián)合會副會長,剛剛從浙江大學參加為期7 天的云南省民營企業(yè)電子商務人才專題培訓回來后,她對利用信息平臺,做好棠梨凹研學基地經營充滿信心。“這里有古樸厚重的苗家風情,能聆聽像鳥啼蟬語之類的天籟之音,人與自然多么和諧?!秉S玉葵說,“你瞧,還有我們這些惦念鄉(xiāng)土追逐鄉(xiāng)愁夢想的追夢人,我們正用新的思想與苗族同胞相擁發(fā)展,托起苗家寨子新的希望?!?/p>
各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發(fā)展是基礎。近年來,羅平縣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還凝聚著瀘滇協(xié)作支援的大愛,上海寶山區(qū)每年給予該縣上千萬元的對口幫扶資金,用于支持培養(yǎng)各族人才、培育地方特色產業(yè)、鼓勵成立合作開發(fā)公司、壯大基層組織集體經濟,從而鞏固脫貧成果,促進各族群眾攜手共進,朝著共同富裕的道路奔去。大水井鄉(xiāng)瑞農扶貧開發(fā)投資有限公司就是爭取滬滇幫扶資金450 萬元成立的公司,在合作中讓村集體每年獲得收益10%的收入,為這里的發(fā)展注入持久的動力。目前,該公司正在建設集民族文化培訓、歌舞演藝、苗族文化展廳等功能設施為一體的體驗中心,搭建一個能讓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臺。
李梅也是滬滇合作項目的受益者。憑著把苗家人傳統(tǒng)的刺繡文化傳承下去的信念,2019 年4 月,李梅在鄉(xiāng)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羅平縣大水井鄉(xiāng)苗繡傳承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為了提高苗繡技藝,帶動婦女群眾脫貧致富,李梅帶領20 余名棠梨凹繡娘參與羅平縣滬滇扶貧協(xié)作繡娘培訓班,通過培訓,學習到其他民族的各種繡法,明確了苗繡的發(fā)展方向,帶領一批農村留守婦女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做出了第一批苗族刺繡產品。2020年9 月,李梅通過考核參與到滬滇幫扶繡娘大聯(lián)盟上海游學活動中,在系統(tǒng)、專業(yè)的指導下,學到了新的繡法和盤扣做法。學成歸來,李梅手把手傳授技藝。在她和身邊姐妹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完成苗族刺繡作品60 多件,棠梨凹苗繡走進人們的視野,帶動30 多名留守婦女通過刺繡增收。
如今棠梨凹苗族村民深深懂得,沐浴黨的陽光,美在深山人亦識,李梅寄望于每一次的飛針走線,把大水井的山山水水織就,牽引苗家人所有的夢想與希望。在一個占地60 多平方米的苗繡傳承展示店,樂觀的李梅帶領村中婦女,將苗族刺繡變成一件件精致的成品展出。說起未來,她笑著說:“有黨的好政策指引,政府扶持幫助,如今還有合作伙伴,我們手足相親,刺繡手藝得到傳承,產品必將銷到四方?!彼菭N爛的笑容,讓人看到苗寨人心底流露出的希望。
當談及大水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時,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鄉(xiāng)長李星燃說:“各族群眾只有團結起來,一起努力奮斗,才能繁榮發(fā)展。為了讓苗族同胞不掉隊,鄉(xiāng)黨委政府把棠梨凹作為示范村建設,把苗族同胞團結起來,打造成為交往交流交融的陣地,讓這里的群眾真正發(fā)展起來。目前,大水井鄉(xiāng)正開展全域創(chuàng)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xiāng)工作,村村寨寨都行動起來,在通向共同富裕的路上前進,棠梨凹盛開的團結之花將會香飄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