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鴻鑫 章瑩瑩 責任編輯/胡珊
(圖/寧??h職教中心供圖)學生們正在進行垃圾分類。
5月19日,天氣晴朗,寧??h職教中心高二(4)班的金佳怡搬起一個大桶往校園廣場走去。桶里放著全班同學一周以來收集的廢塑料瓶,他要將這些廢塑料瓶送到校園廣場進行集中回收。作為學校64名班級環(huán)保委員之一,這是他的工作職責。
在校園廣場的集中回收點,學生會環(huán)保干事王欽正忙著清點各班送來的廢塑料瓶數(shù)量?!案叨?)班,飲料瓶68個;高二(9)班,飲料瓶100個……”碰到瓶里有殘留飲料時,他總不忘微笑著提醒一句,“同學,為方便回收,請把里面的飲料倒干凈?!痹谒赃?,幾名學生會干事眼疾手快地將各班運過來的紙箱和廢紙進行打包。唱秤聲、報數(shù)聲在廣場一角此起彼伏,場景好不熱鬧。
“今天總共回收了4538個飲料瓶,16公斤廢紙?!被顒咏Y(jié)束后,學生會環(huán)保勞動部部長國佳穎跟廢品回收人員清算了賬目,并將所得92元交給學校財務室工作人員,拿到了一張財務室出具的“寒窗基金”收據(jù)。
每周四是寧??h職教中心的傳統(tǒng)廢品回收日,今年是這個廢品回收活動堅持的第31個年頭。這個活動的靈感來自1992年的一次校園大掃除。那次大掃除后,大家發(fā)現(xiàn)打掃出的垃圾中有許多東西可以回收再利用,就這么清理掉十分可惜。于是,學校發(fā)動全校師生,對垃圾進行分類,將其中有用的物資賣給廢品回收站。這個做法堅持了一段時間,居然積累了數(shù)千元。這在當時是筆不小的數(shù)目。如何用好這筆錢?考慮到學校有不少學生來自寧海山區(qū),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寬裕,有些人甚至連生活費都沒著落,老師們討論后,決定用這筆錢設立一個“寒窗基金”,資助貧困學生。
小吳就是受資助的學生之一。每學期他都能通過“寒窗基金”獲得學校贈送的書籍和慰問品,還能憑借自身努力爭取到該基金設置的專項獎學金,以減輕生活上的壓力。31年來,全校師生總共回收了約500萬個廢瓶、30多萬公斤廢紙,累計收入40余萬元,全部納入學校“寒窗基金”,幫扶近千名像小吳這樣的貧困生。
隨著這一活動的持續(xù)推進,學校還把垃圾分類回收納入勞動課程,設立了專門的環(huán)境教育與管理處?!碍h(huán)境教育是我們學校勞動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觀、環(huán)保觀,提高綜合素質(zhì)?!杯h(huán)境教育與管理處負責老師周華利說,“經(jīng)過多年的堅持,學生們自覺養(yǎng)成了分類的習慣,積極性很高,把回收廢品稱為‘集愛心’。一些畢業(yè)好幾年的學生回校探望老師時,都說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仍然保持著分類回收的習慣。”
去年4月,寧海縣職教中心的這一做法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中央級媒體的微信公眾號相繼報道,還登上了CCTV-13的新聞直播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學校收獲了全國網(wǎng)友數(shù)以百萬計的點贊,學生們頗受鼓舞。高三學生丁雨霏說:“垃圾分類細碎煩瑣,養(yǎng)成習慣需要長久的自我約束和堅持,稍不留神就容易產(chǎn)生懈怠。但通過這次媒體集中報道,我看到這件事的價值,原來小小的積累也能有大大的能量。我為能參與其中感到自豪。畢業(yè)后我不僅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還會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和助學?!?/p>
目前,寧海職教中心正在擴建,新校區(qū)主體工程將于今年底竣工。周華利表示:“新校區(qū)建成后,學校會劃出一片區(qū)域,作為專門的廢品回收勞動教育陣地。此外,學校還將完善激勵機制,開展‘廢品回收勞動達人’評選活動,表揚那些積極參與的學生,將他們的典型事跡放在學校勞動云社區(qū)App上進行展示,以激發(fā)學生們更大的熱情?!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