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瑛,周紅艷,付志英
(福建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9)
乙酸乙酯是醋酸重要的下游產品和應用最廣泛的脂肪酸酯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有機溶劑[1]。目前,乙酸乙酯的制備方法主要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縮合法、乙醇脫氫法和乙烯加成法等[2-4]。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常采用乙酸酯化法。本文基于重復分組實驗,系統(tǒng)探索乙酸酯化法合成乙酸乙酯的工藝參數。根據實驗經驗設定分組固定參數,逐一考察不同分組情況下標準硫酸用量、乙醇濃度配比及滴液速率等單因素變動對產量影響,進而通過響應面分析法擬合工藝優(yōu)化方案,以期達到提高產率的目的。
硫酸(98%),分析純;冰乙酸(99.5%),分析純;無水乙醇(99.7%),分析純。
100 mL三口燒瓶,200 mm冷凝管,上海舜宇恒平GC1120氣相色譜儀,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硫酸在反應中的作用為催化劑、脫水劑,硫酸用量過多,反應液碳化,顏色變深;但硫酸量過少,脫水效果不佳,反應逆向進行,減少產率。采取單因素試驗,在醇酸比1.5∶1及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比為1∶0.5的條件下,考察硫酸用量對乙酸乙酯產率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 硫酸用量對乙酸乙酯產率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sulfuric acid dosage on yield of ethyl acetate
從表1可以看出,硫酸用量直接影響出液時間,隨著硫酸用量增多,混合液的沸點提高,使蒸餾液餾出困難,且反應液堆積在三口燒瓶增大副反應,降低產率。因此,硫酸最佳用量為3 mL,此時乙酸乙酯產率最大為62.5%。
三口燒瓶里的乙醇較多,乙醇先餾出,對應滴液漏斗里的乙醇量過少,產率降低;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量少,會使蒸餾口升溫困難,粗產品餾出困難,因此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配比至關重要。在硫酸用量3 mL和醇酸比1.5∶1的基礎上,設定乙酸物質的量為1,采用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的配比0.8∶0.7,0.9∶0.6,1.0∶0.5,1.1∶0.4,1.2∶0.3,1.3∶0.2和1.4∶0.1進行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配比對乙酸乙酯產率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ethanol ration in three mouth flask and dropping funnel on yield of ethyl acetate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滴液漏斗里的乙醇用量增多,出液時間明顯增大,總體呈比例關系,這是因為在硫酸用量一定的前提下,乙醇比例越高,沸點越低,乙醇越容易餾出,但乙醇餾出過快,使得反應液減少,產率降低。因此,適宜的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中乙醇的配比為1.1∶0.4,此時乙酸乙酯產率最高,達到63.3%。
乙醇和乙酸的理論配比為1∶1,為提高乙酸利用率,通常乙醇使用量會稍多于乙酸,但乙醇用量過多會使得粗產品中乙醇量增多,純化困難。在硫酸用量3 mL,滴液漏斗里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比為1.1∶0.4時,考察乙酸和乙醇的配比對乙酸乙酯產率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增加乙醇用量,乙酸乙酯產率增加,繼續(xù)增加乙醇用量,乙酸乙酯產率反而降低。適宜的酸醇比為1∶1.4。
表3 酸醇比對乙酸乙酯產率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acid to alcohol ration on yield of ethyl acetate
因合成操作中乙酸用量是準確設定,乙醇和乙酸的配比、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配比、硫酸用量對終產率相互影響,為追求最大產率,采用響應面分析三者的最佳組合。
根據Box-Behnken中心組合設計原理,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以乙醇和乙酸的反應比、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配比、硫酸用量三個因素為自變量,產率為響應值,做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分析試驗,共17個試驗點。試驗因素和水平見表4,響應面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5。
表4 中心組合試驗設計因素水平表Table 4 Factor level for central combination test
表5 響應面試驗方案及結果Table 5 Schem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應用Box-Behnken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regression equation
由方差分析可知,模型的F=151.20,p<0.0001,表明試驗所采用的二次模型是顯著的,得到二元多次方程為:Y=63.62-0.36A-2.14B-2.10C-0.40A×B+0.92A×C+1.58B×C-0.39A2-3.34B2-3.51C2
式中,Y為響應值產率,A為硫酸添加量,B為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配比,C為酸醇比。
為了進一步求得各因素的最佳條件組合,對回歸方程進行數學處理,偏導求零后的極值方程組求解得到的優(yōu)化條件為硫酸添加量2.14 mL,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配比1.07∶0.43,酸醇比1∶1.45,此時得到的產率為64.7%。為了檢測該模型預測值的可靠性,研究中按此優(yōu)化條件進行了3 次重復試驗,得到真實平均值為64.5%。此時出液時間平均值為12 min,出液穩(wěn)定,未出現反應液發(fā)黃發(fā)黑的現象。
基于重復分組實驗,探索了乙酸酯化法合成乙酸乙酯的工藝參數。根據實驗經驗設定分組固定參數,逐一考察不同分組情況下標準硫酸用量、乙醇濃度配比及滴液速率等單因素變動對產率的影響,進而通過響應面分析法擬合工藝優(yōu)化方案,估算最優(yōu)產出率。結果表明,采用標準硫酸用量2.14 mL,滴液漏斗和三口燒瓶里的乙醇配比1.07∶0.43,酸醇比為1∶1.45時產率最大,此時得到的產率為64.7%,出液時間12 min,出液穩(wěn)定,未出現反應液發(fā)黃發(fā)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