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張潔,陳秀琴
(1.河南省醫(yī)藥科學研究院附屬醫(yī)院 婦科,河南 鄭州 450000;2.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0;3.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 婦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子宮肌瘤屬臨床常見良性腫瘤,好發(fā)于育齡期女性,發(fā)病率高達20%~30%,若病情未獲得有效控制,易造成白帶異常增多、月經不調、不孕不育[1-3]。手術為子宮肌瘤首選治療方案,常見術式如多孔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multiport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PLM)、經臍單孔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single-port laparoscopic myomectomy,SPLM),可有效切除病灶,改善病情[4]。相關研究指出,手術創(chuàng)傷可對機體產生一定程度損傷,致使機體應激過度激活,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重要因素之一[5-6]。但應用上述哪種術式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對機體應激代謝影響更小,臨床尚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诖耍狙芯壳罢靶赃x取92例子宮肌瘤患者,旨在對比MPLM、SPLM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河南省醫(yī)藥科學研究院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醫(yī)藥科學研究院附屬醫(yī)院92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前瞻性隨機平行對照研究,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A組(46例)、B組(46例)。其中A組年齡22~39(29.52±3.06)歲;肌瘤直徑4.0~5.1(4.47±0.25)cm;病理類型為33例漿膜下,13例肌壁間;B組年齡22~40(30.38±3.17)歲;肌瘤直徑3.9~5.0(4.39±0.26)cm;病理類型為35例漿膜下,11例肌壁間。兩組患者(年齡、腫瘤直徑、病理類型)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例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7];基本生命體征穩(wěn)定;伴有痛經、腹腔或盆腔壓迫癥狀;臍部發(fā)育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嚴重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異位;依從性差;嚴重器質性疾病;凝血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疾??;既往手術治療史;失血性休克;盆腹腔嚴重感染。
1.3 治療方法
1.3.1B組 于月經干凈后3~7 d接受MPLM治療。全麻,頭低臀高平臥位,取臍上緣2 cm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氣腹,置入腹腔鏡,分別于反麥氏點、麥氏點作操作路徑,置入手術器械,子宮肌層電凝切開,鉗夾肌瘤,肌瘤假包膜鈍性分離,剔除肌瘤,送檢,常規(guī)電凝止血,縫合子宮,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明確無出血時,撤出手術器械,關閉切口。術后均接受抗感染、補液、止痛、抗炎等治療。
1.3.2A組 于月經干凈后3~7 d接受SPLM治療。全麻,置舉宮器,膀胱截石位(頭低臀高),自臍窩縱向切開進至腹腔,置入切口保護套,建立人工氣腹,置入腹腔鏡并探查腹腔,子宮肌層電凝切開至瘤體,肌瘤鈍性分離后剔除,常規(guī)電凝止血,關閉漿肌層,肌瘤蒂部凝斷后,自臍部取出標本,送檢其余操作同B組。術后接受抗感染、補液、止痛、抗炎等治療。
1.4 觀察指標(1)圍手術期指標,包括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長、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2)術前及術后1、3 d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共10分,疼痛程度與評分正相關[8]。(3)術前及術后1、3個月卵巢儲備功能指標[雌二醇(estradiol,E2)、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水平,取月經周期第3天靜脈血3 mL,離心(時間15 min,半徑8 cm,轉速3 500 r·min-1),取血清,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4)術前、術后7 d宮頸局部微循環(huán)指標(毛細血管管徑、血流灌注)變化,采用微循環(huán)檢測儀(深圳市西派克光學儀器公司XW880)測定。(5)術前及術后1、3 d應激代謝指標[皮質醇(cortisol,COR)、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xiàn)T3)、游離甲狀腺素(free thyroxine,F(xiàn)T4)]水平,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
2.1 圍手術期指標A組術中失血量較B組少,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長較B組短,手術時長較B組長(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對比
2.2 VAS評分兩組術后1、3 d VAS評分較術前降低,A組較B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及術后1、3 d VAS評分對比分)
2.3 卵巢儲備功能指標術后1、3個月兩組血清E2、LH、FSH水平較術前降低,A組較B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及術后1、3個月卵巢儲備功能指標 對比
2.4 宮頸局部微循環(huán)指標術后7 d兩組毛細血管管徑較術前長,血流灌注較術前升高,A組毛細血管管徑較B組長,血流灌注較B組快(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前、術后7 d宮頸局部微循環(huán)指標對比
2.5 應激代謝指標術后1 d兩組血清COR、FT3、FT4水平較術前升高,A組較B組低(P<0.05);術后3 d兩組血清COR、FT3、FT4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前及術后1、3 d應激代謝指標對比
子宮肌瘤多是因肌層細胞、局部生長因子突變、內分泌紊亂等因素所致,臨床以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下腹疼痛等為主要表現(xiàn),伴隨疾病進展,可致使肌瘤體積增大,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9]。
既往臨床多通過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等優(yōu)勢,但切口長,術中失血量高,易對腹壁神經造成較大損傷,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F(xiàn)階段,腹腔鏡手術憑借其手術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并取得滿意效果[10]。但相關研究指出,傳統(tǒng)SPLM治療子宮肌瘤雖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切口多,術后疼痛明顯,且創(chuàng)口美觀性差[11]。MPLM是一種更先進的腹腔鏡技術,通常取臍部單切口,通過單孔多通道設備及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操作,利用天然皮膚皺褶來隱藏手術切口,達到“無瘢痕”化,且療效與傳統(tǒng)腹腔鏡療效相當[12]。本研究中,A組術中失血量較B組少,術后排氣及住院時長較B組短,術后VAS評分較B組低,毛細血管管徑較B組長,血流灌注較B組快,可見,應用MPLM治療子宮肌瘤患者于減少術中失血量、促進術后機體恢復、減輕術后疼痛感、提高宮頸局部微循環(huán)方面更具優(yōu)勢。原因在于,傳統(tǒng)SPLM手術切口多,易對腹部軟組織、神經及卵巢周圍血管造成較大損傷,從而術中失血量高,術后疼痛感更加明顯,不利于患者早期進行下床活動,從而影響術后康復進程;而MPLM僅需1個切口,孔道及孔徑較小,可實現(xiàn)筋膜內縫合,對腹壁損傷更小。但A組手術時長略長,這可能與MPLM操作難度大、術中操作易發(fā)生器械相互干擾有關。另外,手術剔除子宮肌瘤可對卵巢血管及子宮動脈產生影響,進而對其功能產生損害[13]。本研究中,術后A組血清E2、LH、FSH水平較B組高,可見,應用MPLM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對機體卵巢儲備功能產生影響更小。原因可能在于,卵巢周圍組織有豐富血管吻合支,SPLM手術切口少,繼而對其更影響小。
另有研究指出,手術創(chuàng)傷可進一步加重機體應激反應,可使患者術后長時間處于分解消耗狀態(tài),從而對其術后恢復產生不良影響[14]。FT3、FT4可反映機體代謝狀態(tài),COR是應激反應的典型細胞因子。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術后1 d A組血清COR、FT3、FT4水平較B組低,提示應用MPLM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對機體應激代謝產生影響更小。但術后3 d兩組血清COR、FT3、FT4水平與術前接近,甚至略低于術前,這可能在于兩種術式均消除了術前疾病的應激狀態(tài)。
綜上,應用MPLM治療子宮肌瘤患者更有助于減少術中失血量,減輕術后疼痛感,提高宮頸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術后機體恢復,且對機體應激代謝、卵巢儲備功能產生影響更小,但手術時長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