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芳
(煙臺職業(yè)學院 藝術(shù)設(shè)計與公共管理系,山東 煙臺 264000)
鉤編作為中國民間技藝,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民俗文化傳統(tǒng)。雖然科技的進步使手工制玩教具受到很大沖擊,但用民族的手法制作出帶著溫度的玩具仍有其獨特的魅力,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教學中具有實用價值。
鉤編是借助鉤針,將線材通過一定的針法與手法進行操作,構(gòu)造成所需物品的一種民間手工藝,通常為一手持線、一手持鉤針,通過纏繞和鉤拉等動作,把一根連續(xù)長線鉤制成一系列線圈,線圈與線圈按照不同的編組方式相穿,構(gòu)造出不同的花紋,進而形成織物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
鉤編的工具是鉤針,為一端帶“鉤”的圓條狀小器具,有許多規(guī)格型號。在材質(zhì)方面,鋁制與塑膠制較為常見。玩教具鉤編時常用的鉤針型號為2~4 mm,制作時需要根據(jù)線材的粗細選擇鉤針型號。
鉤編的演變發(fā)展歷史悠久,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鉤編鮮有歷史資料記錄,源于何時已無從考證。到近代,由于我國針織機械發(fā)展較遲,手工編織和手工鉤編在民間一直占據(jù)重要地位,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多在女性群體中流行。
民間鉤編在重視實用性的基礎(chǔ)上也注重美觀性,可以制作既實用又好看的生活用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盤墊、床罩、臺布、時裝等,這些都以鉤編獨有的美感效應(yīng)裝點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帶來美的愉悅與享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創(chuàng)造、積累了許多鉤編針法,直到現(xiàn)在,這些針法已經(jīng)成熟,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基本針法,包括辮子針、引拔針、短針、中長針、長針、長長針、三卷長針,主要用來構(gòu)造物品的“形狀”。制作玩教具時,通常對鉤“形狀”使用基本針法較多。另一類是特色針法,包括外鉤針、內(nèi)鉤針、狗牙針、棗形針、人字針、交叉針等,主要用來構(gòu)造物品的“暗花紋”。制作生活用品時,如圍巾、帽子、衣服,或者對美觀度、精細程度要求更高的工藝品時,如盤墊、臺布、床罩等,通常使用特色針法來提高美觀性和韻味。
上述成熟針法的存在,使幼兒園玩教具的鉤編創(chuàng)編有了手法上的保證。玩教具的制作主要是構(gòu)造形狀,使用基本針法就能滿足絕大部分要求。
2.2.1 主材料—毛線
毛線是對鉤編時所使用線材的籠統(tǒng)叫法。目前,市場上銷售量較大、較為流行且適合用來制作玩教具的是牛奶棉毛線。
牛奶棉毛線并不是純“棉”線,而是牛奶絲線與棉線人工合成纖維,是以一定的配比混合而成的混紡制品,其改善了純棉線的保暖性,也增強了線的彈性和飽滿感。由于添加了牛奶絲成分,牛奶棉毛線抑菌親膚、質(zhì)地輕盈、柔軟滑爽透氣、防蛀防霉、耐洗耐用易貯藏,特別適合嬰幼兒使用。采用牛奶棉毛線制作玩教具時,具有一個明顯優(yōu)勢:顏色亮麗生動、真實耐看且色牢度好,多次洗滌后顏色仍能鮮艷如新。主要原因是牛奶絲不易發(fā)霉、不易生蛀蟲或老化,即使放置幾年也不脫色,仍能保持亮麗如新,且容易打理。因此,牛奶棉毛線特別適合用來給寶寶編織衣服和玩具玩偶。牛奶棉毛線在市場上銷售時,由于價格低,并且具有柔軟保暖等優(yōu)點,性價比較高,很受市場歡迎,其適用范圍很廣,可用來編織圍巾、帽子,也可以編織衣服、毯子,當然也可以用來制作玩具玩偶。牛奶棉毛線在市場上的種類很多,而制作幼兒玩教具常用的型號有4股牛奶棉、5股牛奶棉、6股牛奶棉。
2.2.2 輔助材料—填充棉
填充棉是對玩具內(nèi)部填充物的統(tǒng)稱,近年來,市場上最常見、常用的有珍珠棉、PP棉兩種,對鉤制完成后的作品可以起到充實成型的作用。
(1)珍珠棉是市場上最常見的填充物,外觀呈顆粒狀,應(yīng)用十分廣泛。離散的小顆粒使珍珠棉不易結(jié)塊,彈性及蓬松度極佳,具有手感輕、洗后能恢復(fù)蓬松、不容易跑位的優(yōu)勢。一般在選購時,從顏色和蓬松度就可以判斷質(zhì)量優(yōu)劣:顆粒量均勻且顏色潔白,性價比較高。使用珍珠棉填充的物品,在使用持久性方面更有優(yōu)勢,比PP棉使用時間更長,壓扁后輕拍就會基本恢復(fù)原樣。
(2)PP棉也是近幾年市場上常見的填充材料,是一種人造化學纖維,外觀呈羽絲狀,形狀不固定,彈性好,蓬松度較強,具有輕柔、手感細膩、不易變形、不易漏絲的特點。選購時,白度高、蓬松度好、不容易結(jié)餅、無異味、無粉塵者為佳??傮w來看,雖然PP棉回彈性好、不怕擠壓,但相較于珍珠棉,使用PP棉填充的物品在長時間使用后回彈性稍為遜色。
2.2.3 鉤編所用材料,市場上易于獲得,價格便宜,擁有群眾參與的基礎(chǔ)
鉤編所需主料與輔料都是市場上十分常見的暢銷材料,幾乎各地小商品市場都有銷售。
牛奶棉毛線在銷售市場的毛線店鋪都有售賣,通常分裝成團銷售,一團50 g,銷售時商家會提供色卡,顏色非常豐富,48色、64色、96色不等。同一種顏色不同批次,會有色差存在,選購時,有經(jīng)驗者會根據(jù)制作用量進行預(yù)估,一次買足,輕易不補貨,防止毛線的色差影響鉤編作品顏色的統(tǒng)一性。
填充棉常在小商品市場的家紡區(qū)售賣,無論是珍珠棉還是PP棉,都按質(zhì)量出售,質(zhì)量好的價格略高。
鉤編所用材料獲得的便利性,使玩教具的鉤編創(chuàng)編沒有阻礙,非常易于實現(xiàn)。
要想制作出被幼兒喜愛、貼近幼兒的審美趣味、造型甜美可愛、有童趣的玩教具,需先從基本針法練起,循序漸進、手腦并用,把一根連續(xù)不斷的線變成“面”的同時,構(gòu)造成一件“立體”玩具。
3.1.1 持針持線
左手:線頭繞左手小指一圈,串過左掌心,食指把線挑起,拇指與中指對捏住線頭。右手:右手如握筆毛一樣拿住鉤針,水平握住。左右手配合進行鉤制。
正確的持針持線手法沒有多余的動作,較為節(jié)省時間。初學時不容易掌握,但熟練以后,制作者的鉤制速度與總體進度將加快。
3.1.2 起頭
牛奶棉一端系一個活結(jié),鉤針穿過活結(jié)形成線圈,線收緊開始鉤制。
3.1.3 鉤辮子針
左右手配合,將線放在鉤針的鉤子里,右手往右把線帶出線圈,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線圈。如此重復(fù),就會形成一條“小辮子”,這就是辮子針。辮子針鉤制的過程(①→②→③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辮子針鉤制過程
3.1.4 鉤短針
短針:先鉤一段辮子針作基礎(chǔ)。第一步:沿辮子針的倒數(shù)第二個“側(cè)邊”或“里山”,將鉤子穿過,把線鉤出,鉤出的線圈掛在鉤針上,此時鉤針上一共有兩個線圈。第二步:把線在鉤針上繞一圈,再把這個繞成的線圈用鉤針同時帶過原來掛在鉤針上的兩個線圈,線收緊,一個短針完成。如圖2中①是以鉤辮子針作基礎(chǔ),②→③為短針完成過程。
圖2 短針
鉤圓形“片”是鉤制球體和圓柱體的基礎(chǔ)。任意針法皆可鉤成圓形片,鉤制玩具玩偶時最常用的是短針。以短針為例,以下采用循環(huán)鉤的方式進行說明。
(1)起頭:將線系一個活結(jié),在活結(jié)中鉤出6個短針,首尾相接后第一圈完成。
(2)第二圈,需要沿第一圈形成的小辮子來鉤(后面步驟類推):每個辮子針里需要鉤兩個短針,首尾相接時為12個短針,第二圈完成。
(3)第三圈:第一個辮子針里鉤一個短針,第二個辮子針里鉤兩個短針,第三個辮子針里鉤一個短針,第四個辮子針里鉤兩個短針……類推到第十二個辮子針,第三圈完成。第三圈完成后,共有18個短針。
鉤兩個短針的手法叫“加針”,第三圈的概括針法是隔一加一。
(4)第四圈:第一個辮子針里鉤一個短針,第二個辮子針里鉤一個短針,第三個辮子針里鉤兩個短針,第四個針辮子里鉤一個短針,第五個辮子針里鉤一個短針,第六個辮子針里鉤兩個短針……類推到第十八個辮子針,第四圈完成。第四圈完成后,共有24個短針,第四圈的概括針法是隔二加一,第五圈針法為隔三加一,第六圈針法為隔四加一,第七圈針法為隔五加一……以此類推,直到達到所需要的尺寸。
總結(jié)概括:鉤制圓形片時,每增加一圈,就增加一個間隔數(shù),如杯墊、椅子墊、沙發(fā)墊、圓形毯等都可用這種針法鉤制,加以顏色搭配,就會更加美觀。
圓柱體和圓球體是構(gòu)造玩教具的關(guān)鍵。以下以短針為例,采用循環(huán)鉤的方式說明。
3.3.1 鉤制圓柱體
(1)圓柱體的起頭制作方法同圓形片。根據(jù)所需大小,在任意一圈停止不再加針皆可。
(2)停止加針后,用循環(huán)鉤的方式,鉤到所需長度即成圓柱體。
3.3.2 鉤制圓球體
球體的起頭制作方法同圓形片。根據(jù)所需球體的大小,開始逐漸減小加針的密度。以5圈打底為例、以概括針法方式進行說明。
第六圈,不做加減操作,結(jié)束后共30短針;第七圈,隔四加一,結(jié)束后共36短針;第八圈、第九圈,不做加減操作,每圈結(jié)束后皆為36短針;第十圈,隔五加一,結(jié)束后共42短針;第十一圈、第十二圈、第十三圈,不做加減操作,每圈結(jié)束后皆為42短針;第十四圈,隔五減一,結(jié)束后共36短針。
說明:兩個辮子針里合并鉤出一個短針的手法叫“減針”。
第十五圈、第十六圈,不做加減操作,每圈結(jié)束后皆為36短針;第十七圈,隔四減一,結(jié)束后共30短針;第十八圈,不做加減操作,結(jié)束后共30短針;第十九圈,隔三減一,結(jié)束后共24短針;第二十圈,隔二減一,結(jié)束后共18短針,此時加塞填充棉;第二十一圈,隔一減一,結(jié)束后共12短針;第二十二圈,兩針并一針,結(jié)束后共6短針;第二十三圈,將線一次穿過6短針,收緊,藏好線頭,球體制作完成。
利用球體、圓柱體、圓片制作玩教具。以小老虎玩偶和老式電話機為例進行鉤制說明。
要先對小老虎進行分解分析:無論制作多大的老虎玩偶,可以將小老虎的頭當成一個球體進行制作,將小老虎的身體當作稍大的橢圓形球體進行鉤制,將小老虎的四肢和尾巴當成細的圓柱體,將小老虎的白肚皮當作橢圓形的片以及將小老虎的耳朵當成圓形的片。以上組件按比例大小鉤制完成后組合縫合,再縫上眼睛,腦門上縫上“王”字,可愛的小老虎就制作完成(圖3)。
圖3 老虎
同理,無論人物、動物還是各種器物,都可以這樣分析分解。老式電話機的鉤制,如圖4中聽筒支架A、聽筒手柄B兩部分,可將其當成相對細的圓柱體,將電話機主體C當成極粗的圓柱體,將兩個聽筒D和E當作兩個極短的圓柱體,F(xiàn)、G是兩個疊放的圓形片作為撥號鍵盤,電話線是有一定長度的辮子針。
圖4 電話機
(1)鉤編手法屬于技能技巧范疇,只要達到一定的時間量,經(jīng)過大量重復(fù)的練習,就可以掌握這種技能。
首先,鉤編技能學習初期,在練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不熟練而出現(xiàn)動作與針法等混亂,此時需要及時查找問題,探討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糾正錯誤并繼續(xù)練習。反復(fù)對照、及時糾錯對正確掌握鉤編基本方法很有幫助。
其次,基本針法學會后,還需要結(jié)合鉤編實物進行大量鞏固練習,熟練后就會學成技巧技藝。大量、較長時間的實際操作練習對鉤編基本功的磨練有較大幫助。
(2)掌握鉤編技能,對幼兒園玩教具制作中另一常用手法—編織有所助益,可實現(xiàn)技能的正遷移。
編織同樣是使用繩狀材料、借助工具實現(xiàn)玩教具制作的一種民間方法,采用編織方法同樣可以制作出適合幼兒園教育教學用的玩教具。熟練掌握鉤編對學習編織手法有幫助,這就是技能在相近領(lǐng)域的正向遷移作用,可以使人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比較高的水平。
(3)對動物、人物、器物等制作對象特征的概括,創(chuàng)編能力的提高以及手腦并用的磨煉,有助于制作出更加貼合幼兒園教學與游戲使用的、深受幼兒喜愛的玩教具。
采用鉤編手法進行玩教具的創(chuàng)編屬于能力范疇。與技能相比,能力形成的最大特點是不再僅限于相關(guān)領(lǐng)域,而是在很多領(lǐng)域都可以實現(xiàn)遷移。
學習鉤編技藝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將經(jīng)驗技能僅儲存在大腦中,而是要把它們應(yīng)用到各種幼兒玩教具制作的不同情境中,以解決現(xiàn)實中的各種問題。通過鉤編的創(chuàng)編活動,學會在制作中抓住突出特征,并用手法去表現(xiàn)這些特征。在幼兒園玩教具的制作中,這種能力尤為重要。如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進行角色扮演、語言教育、區(qū)角游戲、兒童劇演出時,經(jīng)常需要幼兒園老師制作頭飾、面具、演出服,此時就需要對目標玩教具進行突出特征的概括,并融入童真童趣的審美。只有抓準突出特征進行制作,才能制作出真正高質(zhì)量的玩教具。
通過鉤編這一民間技藝的創(chuàng)新實踐,幼兒園老師能從中享受到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無限樂趣,讓手工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在指尖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