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芝
(梁山縣梁山街道辦事處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濟寧 272600)
一般的情況下,蔬菜穴盤育苗技術在可控的狀態(tài)中進行,利用自然資源,使用科學、標準化的技術手段,使用機械、自動化的措施,幫助秧苗能夠快速、高效、優(yōu)質的進行生產(chǎn)。是一種大批量且有效的育苗方式,是商品蔬菜培育的最新方向,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營養(yǎng)缽育苗。但由于目前的該項技術還處在發(fā)展階段,在許多方面依然具有研究的空間。
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般番茄育苗可以選擇PE塑料穴盤,也就是54.9×27.8cm規(guī)格的穴盤,再有就是聚苯泡沫穴盤,一般規(guī)格在60×40cm,在穴數(shù)的選擇上一般是72~128個孔穴。穴格的大小對于種苗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穴格越大容積也就越大,基質也就越多,通氣性能也就越好,酸堿值也就會越穩(wěn)定,使用的生育周期也就會越短,幼苗的生長快也會帶來耐儲藏的優(yōu)勢,利于運輸。小穴格的使用過程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單位面積的育苗量高,生產(chǎn)的成本比較低廉,但是面臨著基質容積小所帶來的透氣性不佳、含水量比較大,鹽分會很快的積累,堿性比較大,生長會受到一定的阻礙,給育苗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一般大多會選擇72穴的穴盤進行番茄的育苗。
基質與的存在為番茄幼苗提供了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選擇上也有一定的規(guī)范,合適的基質要具備幼苗生長的條件,像是保肥保水的能力、透氣性要好、容積要小同時還要考慮到生產(chǎn)的成本,基質的含水量不能低于140%,負責會對于番茄幼苗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基質中的液態(tài)要不能低于40%,氣體的含量也要維持在10%~30%之間的狀態(tài)。在基質的選擇上會有相應的比例進行調解,在根據(jù)要求的不同番茄育苗的基質也會分成物理特征與化學特征。
在裝盤的選擇中,要考慮到用量、基質預濕、裝盤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用量有嚴格的標準。檢驗基質的預濕要用手進行緊攥,要求是有水印的出現(xiàn),但是不形成水滴,并且要進行堆置2~3h,讓機制充分的吸滿水。對于裝盤的規(guī)范操作是用刮板進行來回刮擦,讓每一個孔穴都可以裝滿基質,還要保證每一個格室都可以看得見。
播種的技術規(guī)范要研究的是整個播種的全周期,從選種到播種的整個階段。首先要了解播種的流程:精選種子、種子消毒、播種、催芽、出盤、苗期管理。在種子的精選的過程中,具體的操作手段要將種子選取100粒平放在濕過水的衛(wèi)生紙上,再在衛(wèi)生紙上覆蓋上一層衛(wèi)生紙,用以保持衛(wèi)生紙的濕度,溫度控制在25℃~28℃,觀察3~8d,每天進行記錄觀察發(fā)芽數(shù),在第5~9d計算發(fā)芽百分率。根據(jù)種子的發(fā)芽率進行風選、鹽選等手段,保障100%發(fā)芽。其次,進入到種子的消毒階段,消毒階段的措施比較簡單,將種子放在50℃~60℃的溫水里浸泡,攪拌20~30s,然后就根據(jù)種子對于環(huán)境的要求,在溫水中泡4~8h,去掉秕籽與雜質,再用常溫的水將種子上的液體洗干凈,等到種子自然風干。在播種的環(huán)節(jié)中,在穴盤上噴透水,擠壓穴盤,深到0.5cm,每個穴中放下一粒種子,深度在1cm。在此噴上水,一直噴水到底盤滲透。用手動播種的方式,要使用播種機進行壓穴,在播種結束以后,要覆蓋一層基質。
催芽的過程中一共分為兩個方面:催芽和出盤。催芽的階段當中,播種后要進行覆土處理,穴盤放在溫室的苗床中,蓋上白色且不透明的地膜進行保濕,有種芽出現(xiàn)的時候,就要去掉地膜,或者是把穴盤錯開在垂直碼放在發(fā)芽室進行培養(yǎng),在穴盤上覆蓋上保濕地膜,在地面經(jīng)常性的灑水提升空氣的濕度,控制催芽的濕度與催芽的溫度。芽生長的時間會隨著溫度而發(fā)生改變,一般的情況中白天要保持在25℃~30℃,夜間要保持比白天少5℃,在20℃~25℃之間,催芽的時間在3~4d。在這個階段中每天都要檢查種子的萌芽狀態(tài),當胚根超過0.5cm的時候,就要停止催芽,還要盡快的將芽轉移到溫室床,進行光合作用,以免生長的不規(guī)范,防止影響到整體的生長品質。穴盤再移入到溫室房中,還要進行一次澆水,讓基質與胚根都能夠緊密的聯(lián)合,防止由于搬運的途中受到外力的沖擊,導致了震動而裸露了胚根,影響到幼苗的發(fā)育。
在苗期進行管理要考慮到多個方面,像是環(huán)境條件、栽培管理、養(yǎng)分管理、病蟲防治等多個層面。在環(huán)境條件中,要考慮到溫度條件、光照條件、水分條件。其中為了要控制其溫度要在白天將溫度控制在20℃~30℃之間,在夜間要控制在15℃~18℃之間。夏秋育苗要將大棚膜摘除掉,僅僅保留上層的頂膜,在天氣良好的10:00~15:00光照比較強烈,會直射到幼苗,所以要使用棚頂蓋對于遮陽傘進行降溫。在冬季中要進行地熱的安裝。對于光照而言,要盡可能的對于光照強度進行增加,在夏秋季節(jié),在每天的15:00之后要揭下遮陽網(wǎng),保證能夠補充起應有的光合作用。對于水分的管理而言,在幼苗階段,沒有必要進行水量的控制,要保障基質始終保證濕潤,基質的含水量控制在80%~90%為最佳。
對于栽培的管理中,要涉及到水分管理、養(yǎng)分管理、病蟲防治還應該要適當?shù)倪x擇壯苗措施。在對于水分管理實際也就是在管理穴盤育苗質量,在幼苗在生長期的過程中,因為穴格中的基質開始變少,對于水質的要求就更加的高。水質不良對于幼苗會有極大的傷害,一般會減緩生長的品質,嚴重的情況之中還會導致幼苗的死亡,合格的水質在酸堿度5.4~6.5之間,在這樣的水質當中有利于養(yǎng)分被吸收,要切記不能夠使用太過于硬的水質。穴盤育苗供水需要透徹,一般會采用噴灌與人工補水兩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供水,在基質中要拌一定比例的濕著劑,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升基質的保水能力,在商業(yè)化的大規(guī)模育苗中,由于穴格小,每一株的幼苗的生長都受到空間的影響,處在穴盤中間位置的幼苗就很容易被遮住光線,而處在穴格邊緣的幼苗也就極易會導致失水。穴盤育苗供水管理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幼苗的不同時期,還有環(huán)境的不同情況,在雨天或是陰天的情況下就不必要澆水,中午前要進行澆水,過了15:00就不能在進行澆水,以免夜間會導致潮濕,要注意的是在穴盤邊緣的幼苗很容易就會產(chǎn)生失水,所以要多加照顧。
穴盤會出現(xiàn)一定的長時間運輸,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種苗的落葉,所以想要保證運輸?shù)馁|量,運輸?shù)臈l件比較重要。在運輸之前要進行幼苗光照與溫度的馴化,保證幼苗的潔凈程度,還要保證幼苗的健壯程度,在進行運輸之前應該要適當?shù)倪M行殺蟲劑或是殺菌劑的使用,幼苗比較脆弱,要克服相應的物理外力,同時還要保證包裝的通氣性,還要重視運輸中的濕度與溫度,在運輸之前的24h要將幼苗的基質澆透,防止有過多的水分在底部流出。
育苗的基質在整個幼苗生長的周期中所處的位置是很重要的,要了解基質的整個原料、輔料、配制、主要的理化性質還有檢驗的方式。在原輔料的使用中有泥炭、蛭石、巖棉等原料,還有有些類似于蘆葦、中藥渣料等廢棄物。其中的配比是重要的一項內容,一般情況下主要的配比有使用泥炭與蛭石,2:1的配比方式進行配比,像是蘆葦加上蛭石則需要使用3:1的比例,也會有三種在一起配比,像是中藥渣加上蛭石和輔料其比例是在3:1:1。
還要考慮到主要的理化性質與商品基質技術指標,基質的外觀是褐色的碎顆粒,其中的有50%的液態(tài),氣體的含量會保持在10%~30%,酸堿度一般都在pH6~7之間。商品基質的技術指標一般都會在購買時的外包裝中有所展現(xiàn),其中總養(yǎng)分>2,有機物的總量>28,水的含量>25,這只是商品基質的技術指標,在實際的使用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對其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其中的檢驗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目測,其中氮、磷、鉀、水分、有機物的測定方式都是按照NY/T系列-1995規(guī)定的方式執(zhí)行。對于酸堿值的測定,將5g的產(chǎn)品加到20g的蒸餾水中,等凝固以后用試紙進行檢測。
夏秋季番茄穴盤育苗苗床管理中,對于溫度管理的把控比較嚴格,在出苗的前一天就要控制溫度到25℃~30℃,晚上的溫度不能低于20℃。當達到60%出苗率的時候就要揭下覆蓋膜,去除掉種殼,,出苗以后要適當?shù)娜藶榻档蜏囟?,保持在白?0℃晚上25℃,夜晚的溫度要都保持在17℃~18℃。
夏秋季番茄穴盤育苗苗床管理中,對于水分的管理把控比較嚴格,其主要的原則在于:幼苗不缺水就不補水,苗在長出來之前只用在基質外表干燥的時候簡單的澆上水就可以,在幼苗進行到兩片葉子與心的時候,基質的含水量要保證處在65%~70%。當生長到三片葉子一心的時候要相應的減少5%的水分含量,將基質中的水維持在60%~65%之間。還要適當?shù)挠^察基質的變化,判斷基質是不是要進行補水的標志就在于用手捏,松散、不起團,在觸感上覺得干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噴水,每一次的配水過程中都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不得過多的澆灌,其目測的標準在于能夠剛剛流出為合適,澆水一般的情況在良好的天氣中,陰雨天一般不用澆水。
因為在基質中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養(yǎng)分,而且幼苗的葉子儲存的養(yǎng)分能夠供給到幼苗兩葉一心的時間段,所以一般的情況下,幼苗在三片葉子的時期,不用進行補施葉面肥,等到三片葉子完全長出來的時候,要是發(fā)現(xiàn)有幼苗的葉片比較瘦小、生長的比較緩慢,而且出現(xiàn)了一定的葉片泛黃,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到使用化學的手段進行干預,利用0.5%磷酸二胺營養(yǎng)液進行噴灑,直接噴灑在施葉面中,噴灑的頻率大概在1~2回。在幼苗階段,不能夠使用尿素,防止幼苗的節(jié)間生長的太長,導致葉片肥大。要是出現(xiàn)了幼苗過大的情況也可以使用磷酸二氫鉀營養(yǎng)液進行噴灑,同樣是1~2回,主要是用來調節(jié)植株的體內的碳氮比,從而保證幼苗能夠正常的生長。
夏秋季番茄穴盤育苗苗床管理中,對于病蟲害管理的把控比較嚴格,一般的情況下,在苗期的主要的病害是猝倒病,立枯病等。一旦在溫室中見到有發(fā)病的病菌就要第一時間的拔除,還要在病株的周邊噴灑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者是用75%百菌清進行消毒,每7~10h就要進行噴灑,連續(xù)進行噴灑2~3回。其中的蟲害比較少見,但是仍然有發(fā)生的可能性,蟲害的來源在于斑潛蠅、白粉虱還有蚜蟲等。發(fā)生的時候可以使用阿維菌素乳液進行多倍數(shù)的充兌,直接噴灑在葉片上,或者在育苗間使用黃板進行張掛進行誘殺,使用物理的手段進行捕殺要更加環(huán)保,不損傷幼苗。
在有日光照射的溫室中進行,將苗齡進行周期性的設置,利用分期進行播種,同期進行種植,在間隔20d中進行播種。依據(jù)成苗植株進行調查,測量葉面的大小,檢查株高與根莖的粗細,并測定出光合速率,利用根系活力進行對比。定植在塑料大棚中,每一個小區(qū)中定植50株,反復2~3次,記載下收獲期與收獲的果數(shù),還要對于前期產(chǎn)量與總產(chǎn)量之間進行對比,算出關系差。得到的結論是不同的苗齡的幼苗,苗齡越是長,植株就會越大,植株越是干、鮮重也就越是大,但是還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苗齡之間的幼苗的根管之比會有顯著的差異。
由此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苗齡幼苗之間在50d左右的根系的活力是最強的,30~70d就會次一些,最為弱的是90d苗的根系,都會表現(xiàn)出顯著的水平。再有,小齡苗的葉綠素含量比較的高一些,能夠很明顯的察覺到,齡苗越是大其葉綠素的成分越是低,二者之間的光合作用也是一樣的顯示出趨同性。
對于產(chǎn)量而言,定植的苗齡有所不同,其生育的情況也會有不一樣,根據(jù)相應的試驗可以得知,苗齡長的番茄,植株開花的比較早,第一花序節(jié)位節(jié)位高,而且早期的而且早期的產(chǎn)量也比較的高,在90d以后早期的產(chǎn)量就會明顯的高于30d苗早期的產(chǎn)量,50d的早期產(chǎn)量與70d的沒有多大的差別,從總產(chǎn)量的情況中能夠得到了解,30d的苗總產(chǎn)量是明顯高于70d與90d的苗齡,果實數(shù)量也有同樣的情況。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夏秋季的番茄穴盤育苗技術的探究,進一步了解到了該項技術的發(fā)展。由此對于番茄穴盤育苗技術提出了技術規(guī)范,細化技術的標準,從溫度、水分、養(yǎng)分、光照、病蟲害管理等多維度介紹了夏秋季番茄穴盤育苗苗床管理的技術要求,并且了解到了番茄穴盤育苗苗齡對于番茄產(chǎn)量的技術影響。該技術現(xiàn)階段還有很大的空白,但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