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浩
(浙江金華科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立體體驗模式下的思政課教學可提高民辦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簡稱“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轉變傳統(tǒng)模式化、單一化、碎片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強化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同時,立體體驗模式下的思政課教學可充分彰顯學生在思政課中的主體地位,確保思政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制訂始終圍繞學生實際需求與發(fā)展需要,所以,民辦高校應積極探究基于立體體驗模式的思政課教學開展路徑,提高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與影響力,構建思政課教學新生態(tài)。
基于立體體驗模式的思政課教學可將學生從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打造積極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同時,立體體驗式模式下的思政課教學可有效減輕教師教學壓力,拉近學生與思政課教學的距離,提高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關注度,減輕教師在教學中的疲憊感,切實提升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效率。
時代變遷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立體體驗式思政課教學更加信息化、人性化。例如,利用VR技術打造立體體驗式思政課教學,學生依托VR設備切身體驗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對話,在虛擬世界中深化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在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與實踐能力。同時,立體體驗式模式下的思政課教學可依托生動具體的方式將抽象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思政知識,為思政課教學注入新動力。
其一,針對性運用問題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是指學生根據(jù)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提出的問題自主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問題式教學法是打造立體體驗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合理設計問題,確保問題能夠啟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參與度,使學生切實成為思政課教學的主體。同時,學生可通過問題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破除傳統(tǒng)灌輸式思政課教學模式,減輕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抵觸心理。
其二,科學運用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案例教學法是指根據(jù)思政課教學目標選擇實際案例,帶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內化思政知識。教師應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貼切、多元化、精細化的案例,并挖掘案例中極具教育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開展探究活動。
其三,將互動式教學法運用于思政課教學中?;邮浇虒W法是指在思政課教學中強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構建師生平等交流的教學氛圍,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思想碰撞與交融的平臺,激發(fā)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并且互動式教學法可使學生踴躍參與到思政課教學中,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應積極在思政課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法,并將互動式教學法與問題式教學法相結合,打造課堂討論與辯論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立體體驗。
其四,破除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采用滲透式教學。教師應將滲透式教學貫穿思政課教學全過程,并根據(jù)思政課教學內容選擇使用問題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與互動式教學法,提高思政課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價值體系。
其五,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科學技術高質量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應提高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開展思政課教學的意識與能力,在思政課教學中依托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與思政課教學內容有關的影像、圖片、音樂等,將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打造立體體驗式思政課教學。
民辦高校應積極構建思政課理論教學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與思政教育實測中心等平臺,并對三個平臺進行分工,充分發(fā)揮三個平臺的功能。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思政課理論教學實驗室,根據(jù)實驗室提供的教學案例、文獻數(shù)據(jù)以及操作流程對所學知識進行驗證或尋找問題答案。其次,教師應定期帶領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在幫助學生鞏固思政理論知識重難點的同時,通過現(xiàn)場觀摩與行為體驗深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認知,提高學生利用思政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在思政課教學某一階段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到思政教育實測中心參加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思想現(xiàn)狀與進步情況考核活動,由專業(yè)人員對學生進行評價,檢查思政課教學效果。思政課理論教學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與思政教育實測中心等平臺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將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各環(huán)節(jié)緊密銜接,打破思政課教學理論與實踐、過程與結果“兩張皮”現(xiàn)象,構建立體式思政課教學模式,豐富學生切身體驗。
首先,民辦高校統(tǒng)籌規(guī)劃VR技術應用策略。VR技術是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應將VR技術應用到學校整體規(guī)劃中,積極建設VR思政體驗中心,為學生提供沉浸式、體驗式學習環(huán)境。同時,高校應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增加思政課教師編制,完善思政師資隊伍,使思政教師有足夠精力投入VR技術實訓室構建中。
其次,民辦高校思政教學部門應該積極推動VR技術進入思政課教學中,詳細制訂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VR技術的計劃。民辦高校思政教學部門應組織思政教師到技術公司了解VR技術最新發(fā)展情況,并走訪在思政課教學中成功運用VR技術的高校,總結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VR技術的經(jīng)驗,根據(jù)本校實際發(fā)展情況制訂VR技術運用計劃。同時,思政教學部門還應獎勵在思政課教學中主動運用VR技術的教師,在學校內部營造VR技術運用氛圍。
再次,民辦高校各部門間要打通信息孤立與管理的壁壘,使各部門鼎力協(xié)作思政教學部門開展思政課VR技術教學建設工作。民辦高校管理部門應深刻把握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VR技術的價值,將思政VR技術實訓室建設工作融入民辦高校實訓室建設規(guī)劃中。民辦高校信息管理部門應協(xié)助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VR技術,幫助解答技術問題。民辦高校人事部門應定期組織思政教師到VR技術公司參加實踐鍛煉,深化思政教師對VR技術的認知。
最后,民辦高校應全面提高思政教師有關VR技術的知識素養(yǎng)、技能素養(yǎng)與倫理素養(yǎng)。其一,幫助思政教師掌握VR技術理論知識。VR技術不斷發(fā)展,思政教師應全面了解VR技術的發(fā)展歷史、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與技術特點;民辦高??啥ㄆ诮M織思政教師參加以VR技術為主題的培訓活動,幫助思政教師系統(tǒng)掌握VR技術理論知識,全面了解VR技術的發(fā)展史,為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VR技術夯實基礎。同時,思政教師應主動了解VR技術,到相關技術公司參觀考察,深化自身VR技術理論知識體系。其二,提高思政教師VR技術應用能力。民辦高校應積極鼓勵思政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VR技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VR技術的應用能力,切實提升思政教師VR技術技能素養(yǎng)。在思政課教學之前,思政教師應詳細制訂運用VR技術開展思政課教學的教學計劃,根據(jù)課前、課中、課后特點選擇不同VR技術運用方式。在思政課教學之前,思政教師可在學生課余時間帶領學生運用VR技術開展游戲,如依托VR技術體驗飛奪瀘定橋的虛擬游戲,使學生切身體會紅軍奮不顧身、努力拼搏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虛擬現(xiàn)實教學資源融入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內容中。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參觀線上虛擬紅色展館,增強學生體驗感。其三,引導思政教師在VR技術運用中嚴格遵守相關倫理準則。思政教師應仔細選取有教育價值并且能夠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革命道德的現(xiàn)實素材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思政教師在VR技術運用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學生隱私,避免將學生個人信息泄露給他人。除此之外,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VR技術還應注意把握時間節(jié)點,避免因過度使用VR技術導致學生沉溺于虛擬世界。
首先,積極與紅色基地建立合作關系。浙江金華科貿職業(yè)技術學院位于浙江省金華市,該市擁有陳望道故居、東陽花園村景區(qū)、施復亮、施光南故里、艾青故里、牛頭山紅色印記展覽館等紅色根脈。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一地理優(yōu)勢,將資源融入思政教育體系中,積極與革命遺址、紀念館等建立合作關系,以紅色根脈為課堂,開發(fā)實景式思政課堂,提高思政課堂的感染力,幫助學生深度體驗思政知識,強化學生使命擔當。
其次,開展“人文行走”學習活動?!叭宋男凶摺笔切屡d城市活動,為民辦高校開展新形式的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參考。民辦高校可引導學生將存在內在聯(lián)系的人文知識點相銜接,形成路線圖,并根據(jù)路線圖開展“徒步走”活動,在行進過程中體驗、尋找、記錄,將記錄的內容進行整合、梳理與分享,使學生充分參與人文景觀感受、人文知識深化、人文歷史感悟中,在切身體驗中推動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基于立體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思政課教學可將思政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構建多維立體教學空間,使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現(xiàn)實與虛擬相結合、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確保思政課教學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熏染學生思想、引領學生價值觀念,切實實現(xiàn)鑄魂育人。所以,民辦高校應積極通過在思政課堂教學中融合多種教學方式、搭建互動型教學平臺、運用VR技術、開展情境教學等路徑開展思政課立體體驗式教學,構建民辦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