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煊?[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呼和浩特 010022]
在《鶴林玉露》中,人物描寫占據(jù)相當大的一部分。其489則中載人錄事的大概有204則,約涉及89位歷史人物。雖然羅大經對人物的描寫較為分散,但是把這些分散的篇章集中起來,可以提煉出不少栩栩如生的形象,并能進一步探尋作者的思想志趣。
《鶴林玉露》所記之人以文士居多,以楊萬里、朱熹、胡銓為代表。他們一方面品行高潔,一方面有治國理政的才能,是羅大經著重描寫并贊賞的一類人物。
楊萬里是羅大經筆下重點描繪的人物之一。一方面,羅大經與楊萬里之子楊長孺相從甚密,對楊家的事跡比較了解;另一方面,一代文宗兼理學宗師的楊萬里更是羅大經這樣的后生、晚輩膜拜的對象。在羅大經筆下,楊萬里是一個剛正不阿、敢于勸諫、富有智慧、為官清廉的優(yōu)秀政治家,同時也是一個灑脫不羈的文士。
在乙編卷一“高宗配享”條,羅大經通過楊萬里“上書配享”這件事,描寫了楊萬里剛正不阿、敢于勸諫的性格。淳熙十五年(1188),宋孝宗采納洪邁的建議,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俊四人配享宋高宗廟祀,這其實也是宋孝宗本人的意思。但實際上,呂頤浩不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應該在配享之列;而張浚的功勞很大,應該在配享之列。雖然事實如此,但無人敢忤逆孝宗的旨意,大臣們都唯唯諾諾。這時,只有忠正耿直的楊萬里向孝宗上書進諫,爭論此事。他以欺、專、私三罪指斥洪邁欺君罔上,并講明張浚對國家有五件大功勞,配享高宗廟祀不應該把他舍棄。這觸怒了孝宗,楊萬里也因此被貶?!吧蠒湎怼边@件事體現(xiàn)了楊萬里剛正不阿、敢于勸諫的性格,后來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孝宗曾說“楊萬里直不中律”,光宗也說“楊萬里也有性氣”。
在甲編卷六“太子參決”條,羅大經通過楊萬里“上書太子”這件事,描寫了楊萬里的政治智慧。孝宗朝末年,孝宗或許是想鍛煉一下太子趙惇處理政務的能力,于是詔令皇太子趙惇參與處理政事。此事涉及皇帝家務,一般情況下,即使大臣們認為不妥,也不便多說。然而楊萬里上書太子,列舉歷史上由儲君監(jiān)國而導致國家動亂的例子,認為“君父在上而太子監(jiān)國,此古人不幸之事,非令典也”,儲君監(jiān)國于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其實,這也未嘗不是作者羅大經的觀點。原來,南宋高、孝、光、寧四朝,內禪就有三次:高宗、孝宗間的紹興內禪還算平穩(wěn);淳熙內禪后不久,便發(fā)生了所謂的“過宮風波”;而紹熙內禪則更像是一場政變。“太子監(jiān)國”導致國家動亂不斷發(fā)生,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儒家知識分子,羅大經不能不對其痛心疾首。紹熙內禪證明,楊萬里的觀點是有先見之明的。
作為一名官員,楊萬里身上還有當時官吏少有的清廉品質。丙編卷四“誠齋夫人”條記載,楊萬里任江東轉運副使離職時,將萬緡的俸祿留在了府庫中,棄之而歸。在楊萬里的示范下,其子楊長孺也十分清廉。楊長孺鎮(zhèn)守廣州時,曾經用七千緡的俸祿替農戶交租。家中沒有什么裝飾物,連臺階都是用土做的。甚至楊長孺在病危之時,都沒有入殮掩尸的衾。因此,羅大經感慨誠齋父子“視金玉如糞土”。通過這幾件小事,羅大經表明了楊萬里為官的清廉。
楊萬里還是一個胸襟灑脫之人。他率真自然,有時寫成一首好詩,會自夸道:“老夫此作,自謂仿佛李太白。”楊萬里家的酒也有綽號,他把較溫和的酒稱為“金盤露”,較霸道的酒稱為“椒花雨”,曾說“余愛椒花雨,甚于金盤露”。更能體現(xiàn)楊萬里為人灑脫不羈的是,他善于也樂于戲謔。丙編卷六“尤楊雅謔”條記載了一段楊萬里和尤袤之間戲謔的故事:
(楊萬里、尤袤)二公皆善謔,延之嘗曰:“有一經句,請秘監(jiān)對。曰:‘楊氏為我。’”誠齋應曰:“尤物移人?!北娊試@其敏確。誠齋戲呼延之為“蝤蛑”,延之戲呼誠齋為“羊”。一日,食羊白腸。延之曰:“秘監(jiān)錦心繡腸,亦為人所食乎?”誠齋笑吟曰:“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鄙w蝤蛑無腸也。一坐大笑。
機敏、準確的應答,坦然、豁達的胸襟,就在這談笑間的戲謔中傳達了出來,充滿了趣味,難怪“一坐大笑”。
羅大經通過這幾件事,以小見大,塑造出楊萬里剛正不阿、敢于勸諫、富有智慧、為官清廉的優(yōu)秀政治家形象和灑脫不羈的文士形象。
在理學家中,羅大經最服膺程朱學派,所以對周敦頤、二程、朱熹尤為推崇。因此,《鶴林玉露》中寫朱熹的事跡較多,他是羅大經筆下另一個重點描繪的人物。
朱熹是一個傳統(tǒng)的儒家知識分子。乙編卷一“論語”條提到朱熹好讀《論語》,他稱自己“少時讀論語便知愛,自后求一書似此者卒無有”;他喜歡周必大的文章和陸游的詩歌,因為他們的詩文氣質渾厚。朱熹從政時,更是表現(xiàn)出憂國憂民的操守。甲編卷三“慶元侍講”條記載,寧宗慶元初年(1195),朱熹做皇帝的侍講。他一方面認真為寧宗講解學問之要,另一方面又設法揭發(fā)權臣韓侂冑的奸邪不法。親賢臣、驅小人,朱熹身上凸顯了儒家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朱熹任漳州知州時,想要實行“經界”之法,減輕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增加財政收入。雖然“經界”之法遭到地主的強烈反對,最終未能推行,但是朱熹為國為民的初心值得肯定。
在南宋中期那種道德敗壞、八表同昏的社會之下,朱熹不但對現(xiàn)實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猛烈的抨擊,并且循循善誘,勸導人們修身向善。在甲編卷二“能言鸚鵡”條,羅大經寫道朱熹反感當時文人的迂腐和偽善,認為他們的廉義只是嘴上說說,“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好似一只說得好聽但不做實事的“能言鸚鵡”。朱熹為官清廉,不僅潔身自好,同時也勸導身邊的親友清廉奉公。甲編卷二“子弟為干官”條記載,少傅劉子羽的夫人為其子劉玶謀求“經營干官”之職,朱熹聽說后就致信劉夫人,勸告她不要謀求這個職位。朱熹認為“經營干官”只有一個上級領導管轄,監(jiān)察力度不夠,如果自制力不強,容易滋生貪腐行為,不如讓劉玶做一個下等差事,聽人打罵差遣,磨煉心性,這樣才能成就他。朱熹還勸導身邊的親友以德為本,增長德性。甲編卷三“大乾夢”條記載,朱熹的弟子廖德明小時候“謁夢大乾,夢懷刺候謁廟廡下,謁者索刺,出諸袖,視其題字云‘宣教郎廖某’”。后來廖德明以宣教郎之職任莆田縣令,想起之前所做的夢,恐怕為官止步于宣教郎,于是向朱熹請教。朱熹則勸告他,為官應當廣充德性、多行善事,前夢不必放在心上。
羅大經通過描繪朱熹的言談舉止,刻畫了一位憂國憂民、揚善抑惡、勸人向善的理學家形象。對朱熹的描寫,也透露出羅大經對南宋中后期那種道德敗壞、世風日下的社會現(xiàn)實的憂慮。
除楊萬里與朱熹外,《鶴林玉露》提及的文人志士還有胡銓、周必大、張元干、陸游等人,他們或為國家尊嚴依禮辭樂,或為國家復興獻言獻策,或為胡銓賦詩送行而被貶,或因不阿諛奉承而被流放??傊?,《鶴林玉露》集中筆墨,描寫了以楊萬里、朱熹和胡銓為代表的文人志士。他們擁有極高的個人品格,居廟堂時能直言進諫、清廉奉公,處江湖時也可提攜后學、教化世人。這樣的賢臣,在羅大經所處的南宋后期,那個丁大全、賈似道等奸臣當?shù)赖臅r期,無疑是少見的。因此以楊萬里、朱熹為代表的文士,寄予著羅大經對一種理想文人的向往,其中也包含著對國家的憂慮。
北宋名臣范仲淹也經常出現(xiàn)在羅大經筆下,他在甲編卷三的“救荒”、乙編卷二的“韓范用兵”、甲編卷五的“杜悰范文正”等條,通過“杭州救荒”“戍邊西北”“不殺晁仲約”這三件事,描繪出范仲淹在治國、行軍、處世三方面的智慧。
范仲淹是一個治國理政的好手。仁宗皇祐年間,浙江發(fā)生大饑荒,餓殍滿地。當時范仲淹掌管杭州,卻每天和僚佐在西湖上宴飲,還下令寺廟可以趁著荒年民夫工價低廉興修寺院。官府也雇役一千多民夫,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在當時,這種做法引起了人們的不解,監(jiān)察部門也彈劾范仲淹不去救荒,反而嬉戲游樂、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范仲淹解釋說,這樣做是因為他“正欲發(fā)有余之財以惠貧者,使工技傭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至轉徙填壑”。由于范仲淹處理得當,那年的浙江災區(qū)只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yè)。范仲淹的救荒措施,體現(xiàn)出他超絕的施政智慧和經濟頭腦。
范仲淹在用兵之道上也頗有心得??刀ㄔ辏?040),范仲淹與韓琦、尹洙一起戍邊西北,防御西夏。韓琦主張速戰(zhàn)速決,而范仲淹認為決戰(zhàn)時機尚不成熟,現(xiàn)在應該防守,以觀其變,不能輕兵深入;尹洙同意韓琦的主張,認為用兵應當先置勝負于度外,覺得范仲淹過于謹慎,而范仲淹認為“大軍一動,萬命所懸,乃可置于度外乎?”然而韓琦最終沒有聽取范仲淹的意見,派遣軍隊貿然進攻,結果大將任福在好水川被李元昊伏擊而死。自好水川敗后,韓琦才開始信服范仲淹防守的措施。在范仲淹的嚴防死守下,西夏軍隊占不到一點便宜,不敢輕易侵犯范仲淹所鎮(zhèn)守的地區(qū)。
范仲淹的智慧也體現(xiàn)在為人處世上。慶歷年間,大盜張海經過高郵,知軍晁仲約讓百姓拿出金帛酒肉犒勞張海,張海很高興,沒有攻打城池就離開了。這件事傳到富弼耳中,他認為這樣有違法度,要依法誅殺晁仲約,但遭到了范仲淹的反對,他認為宋朝開國以來不輕易殺士大夫,如果這次開此先例,或許哪天他們也不能自保。富弼一開始不以為然,后來他被皇帝猜疑之時,想起了范仲淹的這席話,才覺得此言有理。原來當時范、富正在推行慶歷新政,萬一他們遭到反對派的攻擊,改革失敗,也可以因此保全性命。
在羅大經筆下,范仲淹是治世之能臣,他在治理地方、鎮(zhèn)守邊塞等方面展現(xiàn)出極高的才能,得到了羅大經極高的贊譽。羅大經在乙編卷二“韓范用兵”條結尾處附詩一首,用以稱贊范仲淹的文治武功及其過人之處,其云:“奮髯要斬高郵守,攘臂甘驅好水軍。到得繞床停轡日,始知心服范希文。”
張浚是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重點刻畫的一位名將,他面對困難時沉著冷靜、奇計迭出,還善于練兵,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
張浚具有將領的智慧。苗劉之亂時,張浚駐扎在秀州,準備率兵勤王。正在集結人馬時,苗、劉的偽詔就到了。原來苗、劉意圖通過賞賜諸軍來瓦解他們的士氣。于是張浚悄悄潛入府庫中,尋找之前頒發(fā)的舊詔書,用舊詔書來替換偽詔,然后讓部下宣告詔書,內容不過是一些撫諭之詞。通過這個移花接木之計,張浚穩(wěn)住了將士,隨后又與韓世忠會師,一鼓作氣平定了苗劉之亂。
張浚也具有將領應有的沉著冷靜?;次鬈娮儠r,統(tǒng)制酈瓊發(fā)動叛亂,抓了朝廷派來的官員呂祉,率領數(shù)萬軍隊準備渡過淮河投靠金國。消息傳來時,張浚正在和部下宴飲,其他人都大驚失色,只有張浚面色不改。他假意派遣死士給酈瓊送蠟書,上面寫著“事可成,成之,不可,速全軍以歸”,實際上卻把這封蠟書送給金人。金人得到這封信,就懷疑酈瓊,沒有重用他,還把幾萬軍隊拆開打散。因此,淮西軍變才沒有對南宋朝廷造成較大的危害。
張浚在練兵、治軍上也有一套方法。紹興年間,張浚駐守關陜,防御金國的進攻。因為軍隊戰(zhàn)斗力不強,張浚下令每個縣都選拔壯丁,設置隊長、軍正等職,層層管理,寓兵于農,免除他們的部分賦稅,每值春秋還進行閱兵。通過這種方法,增強了軍隊戰(zhàn)斗力,張浚在鎮(zhèn)守關陜時才屢立戰(zhàn)功。
在乙編卷二的“張魏公討苗劉”、甲編卷二的“廬州之變”、甲編卷一的“民兵”“因讒賜金”等條中,羅大經通過“苗劉之亂”“淮西軍變”“關陜練兵”這幾件事,為我們塑造出一位臨危不懼、奇計頻出的張浚。
總之,《鶴林玉露》集中筆墨,描寫了以范仲淹和張浚為代表的一批將相。他們胸有謀略,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為國家的安定和平、繁榮昌盛立下了諸多汗馬功勞。在風雨飄搖的南宋后期,像范仲淹和張浚這樣的股肱之能臣無疑是人們心中所期盼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屢次出現(xiàn)在羅大經的筆下。
在羅大經筆下,秦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臣,最能體現(xiàn)秦檜之奸的是他出賣國家利益,促成宋金合議。在羅大經看來,宋高宗是一位積極進取的皇帝,而南宋最終沒能恢復中原,羅大經認為主要是秦檜從中作祟:“國家一統(tǒng)之業(yè),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復合者,秦檜之罪也。”在甲編卷五“格天閣”條中,羅大經詳細論述了秦檜的賣國行徑,稱秦檜“善干鄙事”“天資狡險”。秦檜多次為金國做事,“傾心為之用”,幫助兀朮在黃天蕩鑿河逃遁。兀朮經過黃天蕩、和尚原兩次大敗,“知南軍日強,懼不能當,乃陰與檜約,縱之南歸,使主和議”。于是,秦檜利用宋高宗擔心武將專權的心理,離間宋高宗與諸將的關系,達成了宋金合議的目的,從而造成了南宋未能乘勝追擊,恢復中原。
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描寫了一批被秦檜打擊報復、誣陷貶謫的忠正耿直之士,從側面反映出秦檜的奸臣屬性。被秦檜貶謫的中正耿直之士首屬作“斬檜書”的胡銓,就連作詞為胡銓送別的張元干也被貶新州?!澳纤嗡拇竺肌敝坏睦罟庖驗榉磳η貦u,被貶瓊州。雷州太守王彥恭因為招待李光太過豐盛,被秦檜聽說后,也遭到貶謫。漳浦名儒高登因為不肯逢迎秦檜,為秦檜之父立祠,被誣陷以“文字獄”,流放至容州。
秦檜的老奸巨猾不獨在權力場上的追逐,其奸猾之處也體現(xiàn)在他曲迎奉承、以圖自保,代表性事件便是甲編卷二“進青魚”條記載的“進青魚”一事。秦檜的夫人經常出入宮中,與顯仁太后閑談。一次,顯仁太后說到最近宮中的子魚個頭太小,秦檜的夫人便應允道:“妾家有之,當以百尾進?!痹瓉砬貦u權勢滔天,進獻子魚的官吏進獻給秦檜家的子魚竟然比皇宮的還大。秦檜聽說后,怪罪夫人失言。原來歷史上早就有了教訓:劉義康因其柑子比皇宮中的大而被廢,元載因其琉璃盤比皇帝的大而被誅。于是秦檜立馬心生一計,決定調包,改成進獻青魚百尾。因為青魚不僅酷似子魚,還特別大,又很常見。果然,此計瞞過了顯仁太后,沒有引起她的懷疑,還使她放松了警惕。
羅大經通過宋金和議、貶謫君子、進獻青魚三件事,從正反兩面刻畫出秦檜的奸臣形象。羅大經對秦檜赤裸裸的批判,顯示出一個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摯之愛。
除秦檜外,《鶴林玉露》中的奸臣還有韓侂胄。在甲編卷四“紹熙內禪”、乙編卷二“函首詩”、丙編卷六“韓平原”等條,羅大經對韓侂胄予以批判,指出他內含“邪心”,“漸有邪謀,迄逐眾君子”,在開禧北伐中無謀浪戰(zhàn),對國家危害甚重。此外,羅大經還在乙編卷三“村莊雞犬”條,通過一個小故事,側面刻畫出韓侂胄好諛的奸臣形象:
韓平原作南園于吳山之上,其中有所謂村莊者,竹籬茅舍,宛然田家氣象。平原嘗游其間,甚喜,曰:“撰得絕似,但欠雞鳴犬吠耳?!奔瘸銮f游他所,忽聞莊中雞犬聲,令人視之,乃府尹所為也。平原大笑,益親愛之。
寥寥數(shù)筆,把府尹的諂媚、韓侂胄的好諛完美地呈現(xiàn)了出來,還為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總之,在描寫忠臣良將的同時,羅大經也不惜筆墨,刻畫了如秦檜、韓侂胄這樣的誤國之臣,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憂患意識。
《鶴林玉露》中除文人志士、王侯將相外,還有一批經常被人忽視、但又不容小覷的人物。其中包括出謀劃策的門客、胸有韜略的老卒等。
羅大經在塑造王侯將相的同時,也描寫了他們背后默默無聞的眾多門客。他們雖然處于社會的低階層,并未被正史記錄在傳記中,但他們憑借自己的才略和膽識綻放出屬于自己人生的光彩。這些門客為主人出謀劃策,為主人事業(yè)的成功做出了相應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在乙編卷二“韓平原客”條就描寫了一位足智多謀的門客,這位門客出于韓侂胄門下,對于主人韓侂胄的危險處境十分擔憂。他認為韓侂胄現(xiàn)在已經是危如累卵、天怒人怨,有“椒殿”“皇子”“士大夫”“三軍”“四海萬姓”等五怨。他勸告韓侂胄應當立馬告老還鄉(xiāng),才能易危為安、轉禍為福,否則將要大難臨頭。這些對策正中癥要,分析得精辟透徹,讓人不禁佩服其人的才略與見識。但是韓侂胄猶豫不決,不愿放棄高位,于是這位門客便辭去了。不久之后,門客之言果然應驗。
羅大經筆下不僅有位高權重的將相,也有出身下層的普通人,如丙編卷二“老卒回易”條中那位身懷奇術的老卒。老卒在書中初次亮相是在張俊府中后院睡懶覺,張俊發(fā)現(xiàn)后,怒斥他為什么在這里偷懶,老卒起身后卻回答無事可做。張俊也許是被老卒的鎮(zhèn)定驚住了,便問他擅長何事。老卒回答說:“諸事薄曉,如回易之類,亦粗能之?!彼^“回易”,即是交易、貿易。于是張俊便給他五十萬緡錢,讓他去回易。老卒便建造華麗的巨艦,買能歌善舞的美女,收購綾錦奇玩、珍饈佳果及黃白之器,招募軒昂嫻雅的紫衣小吏。準備充分之后,老卒便乘船到海外諸國,自稱大宋回易使,與海外諸國進行交易,獲得了無數(shù)的駿馬、珠犀、香藥等物,回國販賣后獲利幾十倍。老卒的貿易本領的確讓人驚嘆。
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塑造了一批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以楊萬里、朱熹為代表的文人志士和以范仲淹、張浚為代表的將相進行了贊揚,對以秦檜、韓侂胄為代表的奸臣進行了批判??梢?,《鶴林玉露》中涉及的人物范圍是相當廣泛的。羅大經不遺余力地贊揚楊萬里、范仲淹等正面人物,對有某些過人之處的門客和老卒也加以關注,而對秦檜、韓侂胄這樣的誤國之臣重在鞭撻,可知他在描寫人物時帶有強烈的道德勸諫色彩和愛國情懷。他希望通過對正反兩面人物的刻畫,勸導人們向善,帶有一種“春秋筆法”的意味。
①??孫春霞:《〈鶴林玉露〉記人研究》,聊城大學2016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5頁,第20頁,第21頁。
②③⑦⑧⑨⑩?????〔宋〕羅大經著,孫雪霄校點:《鶴林玉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頁,第204頁,第36頁,第33頁,第94頁,第94頁,第18頁,第31頁,第47頁,第201頁,第166頁。
④王德保:《〈鶴林玉露〉中有關江西文人的記述》,《文史知識》2008年第11期,第154頁。
⑤或稱“李椿年經界法”,南宋由李椿年建議并推行的一套查核田畝、整理地籍、平均稅賦、增加稅收的均稅措施,見趙德馨:《中國經濟史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1990年版,第8頁。
⑥干辦公事官的省稱,為南宋諸使司處置多種事務的主辦官,凡大都督府、制置使、宣撫使、經略安撫使、提舉常平、提點刑獄等機構均置,見徐連達:《中國歷代官制詞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頁。
?? 凱其玲:《羅大經與〈鶴林玉露〉研究》,南昌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2頁,第13頁。
? 浙江沿海一帶對鯔魚的稱呼,色緇黑,肉嫩味鮮,粵人訛為子魚,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年版,第24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