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洋波 王 權 季 敏 姜 文 鄭錫鳳 王文玥 高 偉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 江蘇 南京 211100
在臨床腦血管疾病中,急性腦梗死為老年人群最常見疾病,發(fā)病主要與炎癥和血栓形成有關[1],因其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給患者家庭的經濟和生活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有學者們發(fā)現血清中相關因子的表達及相關蛋白的表達水平升高,這些因素可能參與病變的發(fā)展[2]。炎性細胞和炎性因子在動脈粥樣硬化的不同階段起著關鍵作用,包括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斑塊不穩(wěn)定破裂及血栓形成致使血管再狹窄[3]。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通過檢測免疫和炎性反應標記物,可以判斷腦梗死的嚴重程度及斑塊穩(wěn)定性[4]??扇苄訡D40 配體(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誘導血管內皮細胞中黏附分子的表達,使趨化因子聚集并大量釋放;這些物質加快斑塊的形成,能誘導內皮細胞中炎癥因子的表達,并在致病中起著重要作用[5]。脂蛋白相關的磷脂 酶A2(lipoprorein?assoe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解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氧化磷脂,形成脂質促炎物質,刺激內皮細胞死亡和內皮功能障礙,產生黏附因子和細胞因子增加[6]。這些脂質促炎物質和因子可通過自我強化循環(huán),使趨化性炎癥細胞進一步發(fā)展,產生更多促炎性物質,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7]。sCD40L 和Lp?PLA2 參與炎癥反應,是致病的重要細胞因子,對多種下游炎癥相關分子的表達具有調節(jié)作用[8],本研究主要探討血清中sCD40L 和Lp?PLA2 水平與老年急性腦梗死的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9月—2019年6月在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yī)院老年科住院治療的80例腦梗死患者,均經頭顱MRA+MRI 證實為前循環(huán)腦梗死,設為腦梗死組,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60~75(66.24±4.24)歲;另外選取同期在我院神經內科門診證實為健康志愿者30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60~73(64.21±3.14)歲;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害程度,使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9]進行評估,若NIHSS 評分<6 分為輕度神經功能損害(31例);6~16 分為中度神經功能損害(30例);>16 分為重度神經功能損害(19例)。本研究均經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選用60歲以上人員;(2)神經查體陽性體征與急性腦梗死相符,均行頭部影像學檢查,證實有明確的梗死病灶;(3)無心肺功能重癥患者。排除標準:(1)年齡在60歲以下的患者;(2)患有嚴重心、肺、腎、肝功能不全者;(3)腦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者;(4)顱內占位、腦出血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血清中sCD40L 水平及相關指標檢測 所有患者在采集血樣之前至少要接受低脂飲食和禁煙酒達2 d。距發(fā)病72 h 內,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靜脈血8~10 mL,使用高速離心機以2 000 r/min 的速度離心,離心半徑為5 cm,進行血清分離。將血清儲存在-80 ℃的低溫冰箱中,通過ELISA 測定sCD40L 水 平 及 血 清 中 黏 附 分 子(ICAM?1、VCAM?1、CD11b、CD18)、蛋白酶分子(MMP10、AD?AM17、ADAMTS12)的 含 量 ,并 通 過DR?200Bn 自動酶標儀(美國ABCAM)進行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同時進行常規(guī)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相關指標。
1.2.2 血清Lp?PLA2 的測定 距發(fā)病72 h 內,按照1.2.1 方法采集血樣,采用雙抗體夾心免疫色譜法檢測血清中Lp?PLA2 含量,使用UPT 上轉換發(fā)光分析儀(南京沃拓)進行檢測。按照技術參數設定為≥175 ng/mL 時結果為陽性。操作程序如下:通過EDTA 抗凝管收集3 mL 靜脈血,將血清分離。20 ℃環(huán)境測試,吸取0.1 mL 待測樣品,加入PBS 緩沖液混合,滴加到加樣孔中,放置15 min 測試。
1.2.3 患者血清sCD40L、Lp?PLA2 含量高低的測定 根據腦梗死患者血清sCD40L、Lp?PLA2 含量的不同,并以呈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取以中位數為界限,將患者血清sCD40L 含量分為低水平組(38例)和高水平組(42例);血清Lp?PLA2 含量分為低水平組(39例)和高水平組(41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兩兩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分析對照組與腦梗死組在年齡、性別、吸煙史、糖尿病史、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而腦梗死組sCD40L、Lp?PLA2、LDL 水平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比較[(±s)/例(%)]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比較[(±s)/例(%)]
項目例數年齡(歲)性別(男/女)吸煙史糖尿病史總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LDL(mmol/L)sCD40L(μg/L)Lp?PLA2(ng/mL)對照組30 60.13±3.26 11/19 13(43.33)11(36.67)4.36±1.89 1.81±0.76 2.68±0.78 1.24±0.09 147.32±26.14腦梗死組80 64.28±10.34 46/34 38(47.5)29(36.25)3.18±0.84 1.61±0.73 3.17±0.97 1.98±0.84 248.21±39.76 P-0.075 1.032 0.402 0.716 0.105 0.314 0.003 0.018 0.026
2.2 血清中的sCD40L 和Lp?PLA2 含量情況分析腦梗死組不同程度患者的血清中sCD40L、Lp?PLA2 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腦梗死患者的病情越嚴重,血清中sCD40L、Lp?PLA2 含量越高,見表2。
表2 不同程度腦梗死患者血清中的sCD40L 和Lp?PLA2含量比較(-x±s)
2.3 血清中黏附分子、蛋白酶分子含量情況分析腦 梗 死 組 血 清 中 黏 附 分 子(ICAM?1、VCAM?1、CD11b、CD18)的含量和蛋白酶分子(MMP10、AD?AM17、ADAMTS12)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腦梗死組的黏附分子、蛋白酶分子含量對比(-x±s)
2.4 血清中sCD40L 和Lp?PLA2 含量的高低對黏附分子與蛋白酶分子水平分析腦梗死患者血清中 sCD40L 高 水 平 時,黏 附 分 子(ICAM?1、VCAM?1、CD11b、CD18)含量明顯高于低水平;蛋白酶分子(MMP10、ADAM17、ADAMTS?12)含量同樣高于低水平(P<0.05);而血清中Lp?PLA2 高水平時,黏附分子與蛋白酶分子含量明顯高于低水平(P<0.05),見表4。
表4 不同sCD40L 和Lp?PLA2 水平患者的血管細胞黏附分子與蛋白酶分子水平的比較(x-±s)
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主要體現在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10]。而在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形成中,涉及炎癥因子、趨化因子、黏附因子、蛋白酶分子等相關表達量增加,造成細胞破裂,它是導致炎癥在整個過程中的重要病理性變化[11]。近年來,有學者實驗證實血清中各種水平的炎癥標志物的檢測可用于腦梗死的診斷、疾病評估和預后[12]。但不同腦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癥反應標志物的變化不一致,一種或兩種單純炎癥指標不能準確、全面對腦梗死疾病做出診斷。sCD40L 和Lp?PLA2 是近期新發(fā)現的兩種炎癥因子,參與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的調控,使得下游炎癥相關分子的表達變得活躍。sCD40L 屬于腫瘤壞死因子家族,能組合調控下游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產生相應的生物學效應[13]。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 又稱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酞水解酶,是一種炎性細胞分泌的能促使氧化磷脂水解的磷脂酶介導炎癥反應。由此說明腦梗死患者血清sCD40L、Lp?PLA2 含量高低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
在本研究中發(fā)現,腦梗死組sCD40L、Lp?PLA2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 并且發(fā)現血清中sCD40L、Lp?PLA2 含量越高,黏附分子(ICAM?1、VCAM?1、CD11b、CD18)與蛋白酶分子(MMP10、ADAM17、ADAMTS?12)含量也隨之升高,造成神經功能損害越嚴重;提示血清sCD40L、Lp?PLA2 含量升高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炎癥程度有關。各種與炎癥有關的物質被激活并大量釋放到血液中。細胞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是介導炎性細胞增加、黏附、流動和聚集的關鍵物質;其中黏附分子物質介導血小板中的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內皮細胞黏附,并促進血小板中的中性粒細胞大量聚集。并且利用蛋白酶分子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特性,引起動脈斑塊特性變化,調節(jié)炎癥反應,促進炎癥細胞浸潤,并激活炎癥因子的釋放。Stanek 等[14]研究發(fā)現,sCD40L ?;芡ㄟ^誘導組織因子和血栓因子的表達,在炎癥反應中直接調節(jié)內皮細胞的促凝血作用。
本研究對腦梗死患者血清中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的含量進行分析,發(fā)現腦梗死組血清中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體內炎癥受多種因素調節(ji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sCD40L 和Lp?PLA2 可以使炎性因子增加,并且可以影響下游多種炎癥相關分子(黏附分子、蛋白酶分子)[15]。為了說明血清中sCD40L 和Lp?PLA2 升高是否與腦梗死患者的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具有相關性,我們對血清中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在不同sCD40L 和Lp?PLA2 水平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結果表明,腦梗死患者血清sCD40L、Lp?PLA2升高可促進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的生成。由于Lp?PLA2 是一種酶,可以水解脂肪酸,導致脂肪酸和溶血磷脂溶解。相關研究發(fā)現血清中Lp?PLA2參與血清中脂代謝,還可以通過多種信號通路途徑參與細胞炎癥反應進而影響血管內皮的損傷,導致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16]。
綜上所述,隨著老齡化的日趨加大,患急性腦梗死人群漸多,臨床需要更有效的診療標記物。本實驗表明腦梗死患者加重與血清sCD40L、Lp?PLA2 的炎性因子含量的升高有關,血清sCD40L、Lp?PLA2 可用于老年腦梗死疾病患者的診斷、監(jiān)測和預后,并且還可以用于健康人的心血管事件的預警;隨著對動脈粥樣硬化機制的深入研究,將為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愈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