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華勤
(湖北恩施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在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因素當中,評價體系是銜接學生學習成果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huán),對于推進教學改革、有效達成培養(yǎng)目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9年,《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 號)明確指出,高校要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全鏈條、多維度的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因此,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改革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當前,高等學校更加明確了學生中心、產出定位和持續(xù)改進的原則,這些理念不斷融入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作為其中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也需要反映新理念以及新理念下的教學效果,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標。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也將逐步成為未來教學的新常態(tài),其對課堂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借鑒和融合OBE 理念,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新需求,構建基于OBE 理念的新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優(yōu)化高?,F(xiàn)有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課題。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評教仍是大多數(shù)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甚至全部,高校主要圍繞“教得怎么樣”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方法和態(tài)度等。不可否認,這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影響,是教師教學狀況的直接反映,對教師掌握教學情況、提高教學水平有直接作用。然而,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結合,教與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無法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學校通過建立“評學”體系,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的態(tài)度、方法和成效,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并不斷引導其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探索,對達成教學目標同樣重要。
高校當前的教學質量評價主體通常由教學督導、學生和教學資源評審委員會構成,這是由原來的同行評價、學生評價和專家評價進一步變革而來的。然而,舊有的問題并沒有隨之解決,依然在工作中不斷凸顯出來。其中,占比最大的學生評價中突出地表現(xiàn)出了隨意性強的問題。同一教師為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的學生上同一門課程,評價結果差異較大的現(xiàn)象卻常常出現(xiàn)。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通過訪談等方式進行了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同學并不會根據(jù)評價指標一一評分,而是在主觀感受的驅動下進行評分。同學們會因各種各樣或合理或荒謬的理由給教師低分評價,譬如教師要求太嚴、作業(yè)太多等,也可能會因教師隨和、幽默等原因而簡單給予高分評價。絕大部分同學并沒有意識到評教活動對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而只是將其當作每一個學期的必修作業(yè)。
為了使教學質量評價更加科學公正,學校增設了教學資源評審委員會,對教師的線上課程建設進行評分。評審委員會的建立看似科學合理,但是也存在評審標準不清晰、指標設計不科學等問題,再加上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等影響,最后的評價還是比較隨意。
高等學校在學科專業(yè)建設、人才培養(yǎng)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然而使用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卻大同小異。筆者所在院校就是全校所有專業(yè)、所有課程使用同一評價指標體系。實際上,考試課與考查課、理論課與實驗課、思政課與專業(yè)課以及不同的專業(yè)課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要求上必然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評價指標的差異化較少且缺少分類指導必然會導致評價反饋不精準等問題,對帶來問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無法定位,就無法形成持續(xù)改進的良性循環(huán),也就難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致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實效性受到教師和學生的質疑。
教學質量評價的關鍵在于及時反饋,促使教師根據(jù)反饋結合自身教學情況,找出導致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有差距的原因,并持續(xù)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然而,事實上現(xiàn)有的評價結果往往反饋滯后,甚至沒有反饋。教師得到的反饋常常只是一個分值,這個最終的分值并不能讓教師看到問題所在,因此,這個分數(shù)無法得到教師的認同。
當前,高等教育更加注重OBE教學理念的應用,且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也將逐步成為教學的新常態(tài)。這就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情況下,能夠反映教學狀況并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也必須隨之進行調整。
OBE 教學理念強調學生中心、產出定位和持續(xù)改進的基本原則。在這樣的理念下,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應隨之進行調整。因此,能夠反映課堂教學狀況并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也應隨之進行變革,以準確反映課堂教學的學生中心、產出定位和持續(xù)改進的表現(xiàn)情況。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內容安排、教學資源選用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設計能夠準確反映教學情況、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為準確反映教學情況并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評價改革,將OBE 理念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并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指標設計反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需求。構建基于OBE 理念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從以下方面著手(如圖1,P6)。
在OBE 理念下,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產出。因此,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理念也應隨之調整,要將關注學生能力達成、實時反饋、持續(xù)改進納入質量評價核心理念。
在OBE 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應該是掌握教學效果、找到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改善教學,而并非為了評價而評價。因此,教師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設計和應用中應注重及時反饋、持續(xù)改進。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主體,不僅應“知其然”,更應“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為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yǎng)奠定基礎。
現(xiàn)行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要關注“評教”,以教師為主要評價對象,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對“教”的監(jiān)督,但基于OBE 理念的教學是以學生能力達成度為導向的,且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結合,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構建評學、評教并重的新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評估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提高課堂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同時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教師和學生同步調動起來,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圖1 基于OBM 理念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示意圖
當前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存在模板化、籠統(tǒng)、抽象、缺乏科學依據(jù)、不能及時跟進和反映OBE教學理念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新變化等問題。據(jù)此,高校需要探索并重構能夠反映教學成果、學生產出和持續(xù)推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質量多元評價指標體系。
在教學質量多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上,首先,應有考試課與考查課、理論課與實驗課、通識課與專業(yè)課等課程區(qū)分,要體現(xiàn)學科課程特點,并根據(jù)課程教學的不同內容、不同形式,設計與之對應的評價指標。其次,應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盡量使其具體化和可操作化。為了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可靠性,須對指標加以量化。此外,評價指標體系也不宜過度量化,而應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準確有效地反映評價對象的本質特征。
結合當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形勢,高校需要不斷調整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使評價結果能夠準確反映教學并促進其持續(xù)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