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燕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僑英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福建 廈門 361000)
牙髓炎與根尖周炎為常見口腔疾病,而牙髓炎是細菌入侵牙髓使牙髓組織出現(xiàn)炎性病變,因組織內部的相關成分中的血管、神經(jīng)豐富,一旦牙髓出現(xiàn)相關的炎癥,就會出現(xiàn)劇烈且連續(xù)性疼痛感。在病情進行性發(fā)展的過程中,如果治療缺乏規(guī)范性,炎癥會延伸至牙齒的根尖部位而誘發(fā)根尖周炎。根尖周炎是牙齒的根尖周圍出現(xiàn)病變,疾病為根尖區(qū)域組織壞死[1]。一般來講,牙髓炎主要包括急性與慢性兩種。而慢性牙髓炎一般不會表現(xiàn)出自發(fā)性的牙痛,但攝入冷熱食物以后很容易牙痛。根尖周炎同樣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以持續(xù)性與自發(fā)性牙痛等為主要癥狀,后者則以患牙咬合無力、咀嚼不適等為主。而根管治療術是實施治療的途徑,能夠使牙髓腔內部清除壞死組織,使得牙周狀況得以轉變。但需要注意的是,根管治療手術應借助特殊物質展開嚴密填充,保證將根內感染徹底清除,促病變愈合。其中,氧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和氫氧化鈣糊劑最常使用,但兩者在使用效果方面有所不同。通過對根充糊劑的使用充填牙髓腔,使牙神經(jīng)免受病變組織壓迫與刺激,有效患者臨床癥狀[2]。為此,下文將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80例,深入研究并分析牙髓炎或者根尖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80例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隨機選出40例納入對照組,其余患者歸為實驗組;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3~62歲,平均(43.23±7.34)歲,牙髓炎患者20例、根尖炎患者20例;實驗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64歲,平均(43.21±7.33)歲,牙髓炎患者21例、根尖炎患者19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研究經(jīng)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批認可。
納入標準:(1)與口腔、皮膚科疾病診斷標準吻合;(2)不存在可疑轉移病灶;(3)臨床癥狀明顯;(4)近1個月內未接受治療。
排除標準:(1)免疫疾病;(2)對研究藥物過敏;(3)妊娠及哺乳期;(4)依從性較差;(5)精神異常者。
對照組應用根管治療術+氯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患者經(jīng)局部麻醉后將齲壞組織去除并開髓處理,使用尖探針對根管口進行探查,以充分暴露根管口,借助倒鉤髓針將跟髓去除[3]。隨后,使用濃度為5.25%次氯酸鈉溶液沖洗并清理已壞死牙髓部分。使用氯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封洞處理,并于治療七天后復查。
實驗組應用根管治療術+氫氧化鈣糊劑,根管治療方法同對照組,隨后使用氫氧化鈣糊劑封洞處理,于治療七天后復查。
(1)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癥狀基本消失,牙齦指數(shù)下降值>1/2,牙周袋深度減少值>2mm顯效;臨床癥狀緩解,牙周袋深度減少值>1mm為有效;除外為無效。
(2)比較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牙齦指數(shù)、菌斑指數(shù)、疼痛程度、出血指數(shù))、治療前、后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4]。評估臨床指標參考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①牙齦指數(shù),分值0~4分,分數(shù)越高情況越差。②菌斑指數(shù):按菌斑量和厚度打分,0~4分,分數(shù)越高越明顯。③疼痛程度,分數(shù)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嚴重。④探診后齦溝出血指數(shù):0~4分,分值越高出血越嚴重。血清炎癥因子,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IL-6、IL-8、TNF-α水平。
使用SPSS 22.0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t檢驗(方差齊);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組間總有效率比照,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患者臨床療效(n/%)
在治療前兩組的各項臨床試驗指標比較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治,兩組各項臨床試驗指標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實驗組各指標較之于對照組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分析實驗組、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n=40)
在治療前兩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比較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治,兩組各項血清炎癥因子水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實驗組各指標較之于對照組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n=40)
口腔是在消化系統(tǒng)中是較為重要的開口,口腔所具有的更為初始的咀嚼消化相關的功能,主要是更好的取決于提升口腔的健康相關狀況。而口腔疾病中,常見的主要是有齲病、口腔黏膜病變、牙周炎癥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影響口腔健康,而上述疾病都與人體中的胃腸道的健康和功能息息相關。牙髓炎即牙髓有炎癥性病變,以牙齒疼痛為主要癥狀,而根尖炎即牙根尖周邊組織有炎癥性病變,以牙齦腫脹、流膿以及牙齒咬合痛等臨床表現(xiàn)為主要的癥狀,牙周的基礎的治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幫助達到牙周疾病的相關療效的,進一步的獲得較好進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治療目標主要是以達到清除齦上和齦下所產(chǎn)生的菌斑及牙石等相關問題。一般由于在牙髓疾病中的不斷發(fā)展中,兩種疾病均因牙髓腔內細菌感染,然而,在開展有效的基礎治療后,所獲得的機械清除方法,則不能完全去除由于病原微生物誘發(fā)產(chǎn)生的牙周疾病的發(fā)生,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相關部位,主要是包括了在深牙周袋和根分叉區(qū),考慮到主要是因為上述描述的這些地方,相對于其他的牙齒位置,是可以更容易堆積菌斑的結果,所以常規(guī)的治療,并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由根尖孔擴散至根尖周圍組織,臨床則主要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以根管治療為主[5]。
牙周炎是一種牙周疾病,其誘發(fā)的相關因素則主要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發(fā)生的結果,在病理學分析中,以主要由于牙周支持的相關組織出現(xiàn)了一種較為慢性的感染性疾病。通過根管治療,則能夠將根管內部壞死物質及時清除,以免口腔內的內容物,對于根尖周圍組織產(chǎn)生的持續(xù)性刺激,而出現(xiàn)感染蔓延的情況,使患者所獲得的痛苦感得以緩解,對炎癥發(fā)展獲得加以控制的相關結果。但在填充治療期間,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在實施了術后所獲得的穩(wěn)定性與恢復等方面。因此,在治療實踐中,主要是以選擇氯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填充可獲得理想療效,但會嚴重刺激患者根周組織,難以緩解其疼痛感。此外,氯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的穩(wěn)定性不強,在干燥后會收縮,導致根管內部形成間隙,不利于遠期治療效果的增強[6]。
氫氧化鈣糊劑以氫氧化鈣為成分比例最高的成分,是鈣髓質劑,偏堿性,在根管填充、深齲墊底以及間接蓋髓治療中十分常見,并不會刺激牙髓,抗厭氧菌效果突出,具有極強的殺菌效果,可加快根尖周組織的愈合速度,對手術治療療程因遷延所形成的放線菌被抑制。而且,鈣離子游離更有利于骨組織鈣化,似的牙根尖封閉效果增強,也不會出現(xiàn)收縮與溶解,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根管治療的效果。
IL-6、IL-8屬于細胞趨化的相關因子,若水平偏高很容易使機體的炎癥反應加重,使得疾病進展速度加快。而TNF-α可對炎性的因子進行誘導而增加相關的釋放量,對級聯(lián)炎癥反應觸發(fā),致使牙髓炎患者亦或是根尖炎患者的病情加重。在患者的牙髓上更好的開展放置氫氧化鈣糊劑的治療,更利于牙髓的細胞出現(xiàn)相關堿性磷酸酶基因表達,通過對牙髓的細胞與牙本質的細胞發(fā)生分化的相關誘導,使根管內部細菌繁衍被抑制,加快形成根尖的速度,并且實現(xiàn)根尖周缺損組織的重建,使患者牙髓亦或是根尖炎癥反應得以緩解[7]。
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用氫氧化鈣糊劑、根管治療術聯(lián)合治療后,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實,臨床治療牙髓炎或者是根尖炎患者的過程中,以根管治療為基礎治療手段,聯(lián)用氫氧化鈣糊劑,可使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下降,對炎癥反應加以抑制,確保牙齦健康,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