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迎春
(錦州市古塔區(qū)敬三小學)
錦州市古塔區(qū)敬三小學創(chuàng)建于1968 年,至今已有54 年的辦學歷史。近年來,隨著學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青年教師逐年增多,教師隊伍日益優(yōu)化。目前,學校共有教師89 名,其中35 歲以下有23 名,45歲以下有51 名,年齡結構相對合理。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后備力量。建設一支思想過硬、業(yè)務精湛、底蘊深厚的青年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主題。為加快青年教師成長,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學校自2019 年起開始實施“潤道”工程,不斷創(chuàng)新青年教師培養(yǎng)模式,努力實現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校辦學水平的“雙提高”。
“潤道”工程,即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程?!皾櫋笔菨櫇缮L,“道”是為師之道?!坝缿殉跣模瑵櫇蓭煹馈笔恰皾櫟馈惫こ痰暮诵囊x。在“潤道”工程的實施中,學校構建了“一標兩線三段”的青年教師培養(yǎng)模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化培養(yǎng)?!耙粯藘删€三段”,由“一標”引出“兩線三段”。“一標”指向了培養(yǎng)的起點和終點,“兩線”確定了培養(yǎng)的主體和載體,“三段”明晰了培養(yǎng)的目標和思路。圍繞“一標”,“兩線”和“三段”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整體培養(yǎng)框架(如圖1)。
圖1 “一標兩線三段”培養(yǎng)模式的整體框架
“德,為師之本;能,為業(yè)之基?!币氤蔀橐幻滤囯p馨的優(yōu)秀教師,必須同時具備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和嫻熟的教學技能。因此,學校在實施“潤道”工程的過程中,將“修以潤德、學以潤能”兩條培養(yǎng)主線貫穿于“播種、生長、成熟”三個階段的始終,分層次、分梯度地培養(yǎng)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正處于成長的“播種階段”。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和基本的職業(yè)技能是他們初登講臺的關鍵。在此階段,學校以培訓為主要方式,幫助青年教師順利地實現角色轉換,使其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掌握教育教學基本技能,早日成為合格教師。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提升人格品質,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苯處煹牡赖滦摒B(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所以,學校特別注重培養(yǎng)正直善良、厚道寬容、誠實勇敢、謙虛執(zhí)著的優(yōu)秀青年,把青年教師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并貫穿于“潤道”工程的整個過程。
學校引領青年教師廣泛學習先進的思想和理論,使他們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思想認識。第一,學校定期舉辦專題培訓,帶領青年教師學習《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內容,并讓其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第二,組織青年教師閱讀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浸潤心靈;閱讀名人傳記、成功者案例,品悟其中的優(yōu)秀品質。第三,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黨團活動,激發(fā)他們愛黨愛國熱情,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為提升青年教師的基本技能,學校采用“教培一體”的方式,即幫教帶學、技能培訓為一體,幫助青年教師夯實教育教學基本功,掌握教育教學基本技能。
1.師徒結對
“師徒結對”是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最實際、最可行、最長效的培養(yǎng)方式。在“潤道”工程的實施中,學校嘗試采用新型的師徒結對方式,即一師多徒、一徒多師、亦師亦徒相結合。每位青年教師至少配備兩位師父,分別從教學要領、班級管理、師德修養(yǎng)等方面進行指導,師父全程指導青年教師熟悉班級管理、常規(guī)教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學校通過師父“適應性帶教、發(fā)展性帶教、個性化帶教”,徒弟“模仿性地學、思考性地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讓青年教師在階梯式學習里逐漸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領,理解教育管理的隱性方法,不斷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為提升專業(yè)能力奠定基礎。
2.廣培實練
教育教學基本功是每位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為盡快提升青年教師的基本技能,學校通過“全面培訓、扎實訓練、過關考核”等方式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針對青年教師基本功薄弱問題,學校對他們進行“五培訓”,即書寫培訓、朗讀技巧培訓、教材教法培訓、教學技能培訓、班主任技能培訓,教給他們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為夯實基本功訓練,學校又提出“五要求”:一是每日練一頁書法;二是每天讀一篇美文;三是每周備一份詳案;四是每月上一節(jié)公開課;五是每學期組織一次班隊活動。在大量扎實訓練的基礎上,學校每學年還對青年教師進行基本功“五過關”,分別是書寫關、朗讀關、備課關、上課關、管理關,以此來增強青年教師的基本教育教學技能。
青年教師通過播種階段的經驗積累,已經適應了工作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和教育管理能力上儲備了一定能量。在青年教師的“生長階段”,學校以特有的“三敬”文化,幫助青年教師修煉師德,運用“讀、培、研、賽”等策略,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加快他們的成長步伐,使他們能得心應手地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盡快成長為新秀教師。
師德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興校之源。因此,在青年教師成長的關鍵階段,學校更注重對青年教師道德修養(yǎng)的熏陶與培養(yǎng)。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鼓勵青年教師閱讀教育界名人傳記,了解優(yōu)秀教師先進事跡,用榜樣力量激勵自己,升華境界。通過舉辦師德師風培訓、聆聽專題報告、師德演講等活動,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引導青年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尋找行為差距、反饋他人評價,及時發(fā)現不足,更好地認識自己和完善自己,加強跟蹤紀實,指導、督促青年教師規(guī)范道德行為。
除此以外,學校一直運用多年來形成的“三敬”(即敬人、敬業(yè)、敬心)文化感染、激勵青年教師思想成長,努力踐行“三敬”精神,形成了“敬人至誠、敬業(yè)至精、敬心至久”的精神文化。在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過程中,學校通過“尊重學生、尊敬師長、感恩社會”青年教師主題實踐活動,使其感受“敬人至誠”;通過道德講堂,開展“愛崗敬業(yè)”主題活動、“精誠奉獻”創(chuàng)優(yōu)活動等,使其感悟“敬業(yè)至精”;通過講述“我身邊的榜樣”,學習身邊老教師多年來“扎實、樸實、務實”的工作精神,使其領悟“敬心至久”。用“三敬”文化內化青年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為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校注重引導青年教師勤奮努力、積極進取,通過“讀書、培訓、研討、競賽”等形式,給青年教師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不斷提升專業(yè)技能。
1.讀書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可以豐富學科知識,提高文化修養(yǎng),為其教育生涯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在“潤道”工程的實施中,學校采用“全員讀書”的形式,大力提倡青年教師海量閱讀,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青年教師既要讀教育學、心理學等專著,還要廣泛閱讀名家經典、文學名著、人物傳記等,努力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變“一桶水”為“長流水”。學校提倡教師多思考、多交流,開展讀書沙龍、讀書匯報會、朗讀者、征文等活動,督促教師讀書并分享心得。教師通過讀書豐富自身內涵,提升文化底蘊,提高專業(yè)能力。
2.培訓
培訓具有針對性強、實效性高、受訓面大的特點,學校通過“校本培訓、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有效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技能。
學校為青年教師制訂培養(yǎng)計劃,定期開展校本培訓,如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新課程理論下課堂教學方法培訓、觀摩優(yōu)秀課例、進行案例分析等,以此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我們定期邀請省內外專家、名師等到校,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能力提升、教育方法變革、德育活動開展等方面的專業(yè)培訓;還經常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學習、增長見識,豐富體驗,促進他們專業(yè)技能的提升。
3.研討
“教而不研則愚,研而不教則虛?!苯萄锌梢詫W習并借鑒別人的經驗、理念、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師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改進教學策略,對助推青年教師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實施“潤道”工程的過程中,學校采取“組內研、校內研、校際研”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使青年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在學科組和年級組內制訂教研計劃,學校開展集體備課、課例分析、即興評課、一課同構、一課重構、一課多構等小型多樣的教研活動,以思為本,學思結合,對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立足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學校以青年教師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跨年段、跨學科開展主題式研討活動。另外,學校還聯(lián)合兄弟校、集團校、聯(lián)盟校等,組織開展校際間的教研活動,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與整合推進。為開闊眼界、豐富學識、提升能力,學校又組織青年教師與江蘇、新疆等省外教研團隊通過網絡進行“云教研”,學習新理念,開拓新思路,創(chuàng)新新方式,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4.競賽
開展競賽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踐性的有效途徑。學校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各類比賽,如基本功大賽、優(yōu)質課大賽、班主任技能大賽等單項比賽,展示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全能賽,以年級組、學科組為單位的多人朗讀、教學團隊賽、基本功團隊賽。這為青年教師搭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平臺,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使他們深刻體驗成功的快樂,迅速提升專業(yè)技能。同時,學校推薦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比賽,讓他們在打磨中歷練,在歷練中成長。
青年教師經過“播種階段”和“生長階段”的耐心培養(yǎng)與精心打磨,其道德修養(yǎng)得以浸潤,教學基本功逐漸扎實,教育教學經驗不斷豐富。對正處于“成熟階段”的青年教師,學校更著眼于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綜合技能的提升,促使他們厚德立業(yè)、博學致遠,努力成為骨干教師。
青年教師的“成熟階段”,是他們從把工作當作“職業(yè)”向“事業(yè)”轉變的過渡階段。這一重要階段是師德師風的升華期,是陶冶青年教師職業(yè)理想和人生信念的黃金時段。學校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積極引領青年教師學做“四有”好教師,堅守道德情操;大力開展爭創(chuàng)“青年教師先鋒崗”活動,形成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濃厚氛圍;宣講美德事跡,評選“最美教師”“敬三榜樣”,涵養(yǎng)師者匠心,厚植教育情懷,使青年教師更加愛生、愛校、愛業(yè)、愛國。
在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過程中,學校敢于打破常規(guī),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拓寬培養(yǎng)渠道,將校內提升培養(yǎng)與校外綜合實踐相結合,促使青年教師的綜合技能得以迅速形成。
1.校內科研提升
課題研究是青年教師自我提升的關鍵,是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也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教育發(fā)展內涵的有效保證。
在青年教師培養(yǎng)的第三階段,學校有意強化青年教師科研意識,組建“敬三科研工作室”,通過分析、梳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并將其作為研究的課題,引導青年教師關注小現象、小問題和小策略,放低視角,叩問細節(jié),切實進行深入、有效的課題研究,從而使他們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專業(yè)發(fā)展。
2.校外實踐促能
學校充分利用校外的資源,采用以“學校培養(yǎng)”為主體、以“家?;印⑸鐣嵺`”為渠道的網格培養(yǎng)方式,組織青年教師走進學生家庭進行家訪,關注學生的成長背景以及學習、生活狀況,實現科學、有效管理;走進社區(qū),接受咨詢,為居民做家庭教育培訓;走進幼兒園和初中校園,了解學前兒童特點和初中教學狀態(tài),為小學教學找準方向;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做講解員,進行義務宣講;走進公益活動,發(fā)揮專長,展示才能。豐富的校外活動、成功的實踐體驗提升了青年教師的綜合技能。
學校實施“潤道”工程以來,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青年教師已經迅速成長起來,在各級各類活動評比中脫穎而出、成績斐然:獲得國家優(yōu)質課12 節(jié),省優(yōu)質課25節(jié),市優(yōu)質課36節(jié);在古塔區(qū)首屆“新星杯”教學大賽中,我校23 名青年教師全部參賽,并全員獲獎,其中有12名教師榮獲一等獎;有7名教師代表古塔區(qū)參加錦州市“新星杯”教學大賽,4名教師榮獲特等獎;多名教師參加省、市基本功大賽,均獲佳績;主持、參與國家、省、市課題21 項;獲獎論文達百余篇;涌現出一批省、市、區(qū)骨干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等。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省文明校園”“省課程改革示范?!薄笆薪逃ぷ飨冗M集體”“市科研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在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工程中,學校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成果十分顯著,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認可,曾為古塔區(qū)教師培訓會提供場地,并進行經驗交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鼻嗄杲處煹呐囵B(yǎng)不是單靠一時之功、一人之力,而是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參與的漫長過程。今后,我校將會繼續(xù)加大青年教師培養(yǎng)力度,著力打造青年教師隊伍,引領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