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珍,封國華
(遼寧教育學院,北京聯合大學)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指出:合理調控作業(yè)結構,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堅持學生為本,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科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閱讀、藝術、勞動等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其核心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和課外活動時間,發(fā)揮“課內”和“課外”學習的相互促進作用,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各學科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于英語學科來說,閱讀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不論對語言學習、思維發(fā)展還是對文化視野擴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在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開展課外閱讀是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指導性文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對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方面的要求是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 萬詞以上,可見英語課外閱讀作業(yè)設計的重要性。這與“雙減”政策要求的調控作業(yè)結構、科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不謀而合。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對學生學業(yè)水平和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文以“雙減”政策和《課標》為指導,分析目前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為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作業(yè)設計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啟示。
從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角度來說,“閱讀關乎一個民族的興盛和進步”;就個人成長而言,閱讀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不斷成長和完善自己,而達到這一目的最佳方式就是終身讀書和學習。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閱讀所能帶來的快樂和收獲是其他學習方式不可比擬的。通過英語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語言能力,還有助于自身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近年來,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和家長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學習負擔加重,進而引起課后作業(yè)量大;學生參加各種校外培訓,缺乏自主閱讀時間,閱讀能力得不到發(fā)展等問題。對于英語學科而言,課外閱讀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的有效課外閱讀沒有得到保證,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教師因素。首先,受考試評價制約,很多教師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應試,不能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大部分教師的閱讀教學往往僅限于指導學生研讀課內語篇、詳細講解試卷涉及的語篇。其次,很多教師缺乏對課外閱讀意義的認識,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不夠重視。此外,也有一些教師在課外閱讀作業(yè)設計方面經驗不足,甚至對課外閱讀缺乏關注,采取了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這些都會阻礙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和閱讀能力的發(fā)展。二是學生因素。一方面,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作業(yè)缺乏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所讀材料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不匹配或者閱讀方法不科學,破壞了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作業(yè)負擔繁重,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閱讀。三是閱讀資源不足。目前,很多初中生獲得英語課外閱讀資料的渠道比較單一,導致其能獲得的閱讀資源非常有限。他們能夠獲得的英語課外閱讀資料大多數是針對初中生的英文報紙或閱讀類教輔材料,不利于初中生英語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視野的開拓。課外英語閱讀是初中生拓展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學生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注意類型豐富,體裁、題材多樣,無論經典名著、名人傳記、哲理故事、新聞簡訊等,其內容都應涵蓋歷史、文學、自然風貌、風俗習慣和科學技術等方面。這樣,學生就能從多角度、多維度增加對中外文化的了解,對其自身英語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基于“雙減”政策、《課標》要求和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的分析,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作業(yè)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見圖1)。
圖1 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作業(yè)設計思路
教師可以通過主題閱讀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所謂主題閱讀,是指圍繞某個主題組織一系列不同視角、類型的語篇,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選擇的基礎上,通過多個語篇的閱讀,使學生對特定主題形成結構化認知,并指引其未來的行為選擇。主題閱讀對學生拓展語言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增強文化意識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主題閱讀中,確定主題是第一步,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選擇閱讀主題。
1.以教科書為載體進行主題閱讀作業(yè)設計
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并超越教材進行閱讀作業(yè)設計,使師生閱讀更有抓手;同時,也能將課內精讀與課外泛讀有機整合在一起,在潛移默化中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由課內遷移到了課外。
在主題選擇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滲透與教材中的主題相關的篇章,選擇與學生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相當的同類主題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材料。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牛津英語教材對動物類主題進行了如下編排:7B Unit 3的題目是Our animal friends,8B Unit 3談論的是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而8B Unit 4講的是Pets。關于人與社會的主題,牛津英語教材采取了螺旋式上升的呈現形式,如7A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7B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和9B Unit 1 Great explorations。這種編排給我們的啟示是:根據精讀課的教學目標,在文本內容之間,通過橫向建立聯系,感悟主題意義;在文本內涵上建立縱向的聯系,深化主題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布置不同題材的課外閱讀作業(yè),既有助于深化主題理解,又能鞏固學生已學的語言知識,因為主題相同的文章中詞匯復現率很高,而復現的詞匯必然會加深學生對已學語言知識的記憶。
2.圍繞《課標》、時事和學生現實生活進行主題閱讀作業(yè)設計
《課標》中提供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3大主題語境。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主題,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資源。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北京冬奧會的契機,把涉及奧運會的話題整合在一起進行主題閱讀的作業(yè)設計。鑒于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課外閱讀在立足于文本閱讀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視頻資源,以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再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有關“特奧會”的英文演講《光榮與夢想》。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形式,還能激發(fā)學生閱讀高于其語言水平卻符合其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的興趣,促進閱讀活動順利進行。又如,教師還可基于“天宮課堂”這一時事題材,選擇一組航空航天主題的文章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如“‘天宮課堂’讓科學夢張力無限”等主題的文章,豐富學生有關航天主題的知識儲備。
為迎接中考,初三學生通常會做大量的試卷閱讀練習題。教師可以試卷閱讀為契機,設計試卷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類作業(yè)。在講解習題的同時,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也可通過布置試卷中體裁豐富的閱讀試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傳授學生具體的閱讀方法,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1.閱讀前作業(yè)設計
教師可提前安排學生針對目標文章做預習匯報,將閱讀的內容說出來。閱讀前作業(yè)內容可涵蓋文章的文化背景介紹、好詞好句好段分享、個人收獲和思考等。教師也可布置針對文章題目進行預判斷的作業(yè),鼓勵學生對文章題材、體裁等信息進行推測。這樣,既訓練了學生對生詞的猜測能力,又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2.閱讀中作業(yè)設計
針對試卷中的目標閱讀篇章,教師可遵循泛讀、精讀和研讀的“三步閱讀法”,布置相應的閱讀作業(yè),作業(yè)內容為填寫閱讀報告表(見表1)。
表1 閱讀報告表
針對泛讀作業(yè)的設計,教師可布置學生使用掃讀、略讀和跳讀的閱讀方法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脈絡,忽略次要信息,只抓主要信息,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和闡述的問題有所了解,并要求學生作簡要介紹。同時,教師也可以從英文寫作的角度逆向引導學生掌握快速閱讀英語文章的技巧和方法,解構文章架構,定位所需信息,繪制思維導圖,將所讀內容畫出來、標記出來。
精讀是學生較為熟知的閱讀方法,學生通過閱讀字里行間(read between the lines),詳細了解文章中的信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和情感。在精讀作業(yè)設計方面,教師可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如整理并標記構詞方法、重點表達和句式、長難句翻譯,回答基于文章內容的啟發(fā)式問題,以及用所學語言點re-write 課文,用所學結構和話題re-create 文章等,引導學生層層剖析文章,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喚醒意識、主動思考、產生共鳴,進而采取積極的閱讀行動,將文章內容讀出來、寫出來。
研讀作業(yè)要安排在學生對文章有較深入的了解后進行布置。研讀既體現在對文章內容、語言運用和結構安排的熟練掌握上,也體現在對文章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表達上。研讀階段的作業(yè)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啟發(fā)思考、積累智慧、探討哲學,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抉擇。因此,在研讀作業(yè)設計上,教師可針對試卷文章內容設計多樣的閱讀任務供學生完成,如小組匯報、辯論、短劇、采訪、情境再現、角色扮演等,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所讀內容演出來、做出來、展示出來。
3.閱讀后作業(yè)設計
完成閱讀前和閱讀中的任務之后,學生需要多種形式的訓練強化、遷移創(chuàng)新知識,進而達到熟練掌握和運用。閱讀作業(yè)的目的不應局限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加工、運用知識和信息,以及用所獲知識和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闡述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可設計多樣的課后閱讀作業(yè),如畫報展示、案例分析等讓學生展示閱讀成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布置試卷短文閱讀作業(yè)訓練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先從閱讀試卷里的小短文入手,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試卷中的短文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當,能夠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有利于課外閱讀作業(yè)的開展。
由于缺乏與學生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相匹配的閱讀資源,整本書的閱讀一直是初中生英語學習的短板。然而,整本書的閱讀對學生的自身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整本書的閱讀,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布置整本書閱讀的作業(yè)。
1.選擇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興趣愛好的書籍進行作業(yè)設計
在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時,選書環(huán)節(jié)應囊括于作業(yè)設計中,因為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充分體現。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中,可采用列清單的形式提供給學生一定的范圍,比如作家的國籍、作品發(fā)生背景的時間和地域或歷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以此來引導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書目。其間,學生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提高閱讀能力。選書的標準是書的教育價值、文本語言難度、文本類型和學生認知水平。在選書時,學生除了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圖書,還可以通過問卷測試的方式了解自身的語言水平和興趣方向,從而更有效地選對適合自己的書。比如,在語言水平測試的作業(yè)設計中,教師可以通過幾個問題來了解學生語言認知水平,包括詞匯量、語法認知等;在興趣測試的作業(yè)設計中,教師可以提供多個選項讓學生預判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方向,指導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語言水平的書,如用“5-finger rules”的選書方法。當想要知道一本書是否適合自己的語言水平時,學生可以隨機抽出一頁來閱讀,如果這一頁有超過5 個生詞,這本書就有難度;如果這一頁少于5個生詞,這本書就適合課外閱讀。
2. 常態(tài)化的作業(yè)時間設計,完成整本書閱讀的任務
鑒于學生在課下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教師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規(guī)定學生去完成一本書的閱讀,以形成一種常態(tài)化的閱讀行為。
教師可把閱讀時間定位到某一天的某個特定時刻,比如晨讀或者睡前10 分鐘的時間,進行為期一個月甚至是一學期的同一本書的閱讀。而且,在整本書閱讀前,教師可制訂一張表格,表格中可包括閱讀時長、閱讀頁數、閱讀速度等,然后要求學生每天打卡。這樣既方便學生自我監(jiān)督,形成持久的閱讀習慣,又便于教師對學生閱讀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
3.經典好書推薦,師生共讀一本書的作業(yè)設計
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學生召開讀書分享會,可以給學生推薦如《書蟲·牛津英漢雙語讀物》《領先閱讀X 計劃》《小王子》等優(yōu)秀書籍,開展“師生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共同分享讀書感受。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4.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的作業(yè)設計
教師根據所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后拓展閱讀。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牛津英語教材8B Unit 4 的文化角板塊介紹了中國動畫史上的豐碑——《大鬧天宮》的制作史。教師可利用這樣一個文化板塊的學習,布置《西游記》整本書的閱讀作業(yè)。在讀《西游記》時,學生由于看過動畫片,了解中國四大名著的背景知識,閱讀難度會大幅降低。
由于中考的壓力,有的教師可能認為整本書的閱讀作業(yè)對學生提高考試成績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不予重視。但關于閱讀的作用,美國語言教育家Stephen Krashen曾這樣說過:
“Stories are the source of grammar. Stories are the source of vocabulary. Stories are the source of spelling knowledge. We learn from stories. People who read more stories know more. They know more about literature. They know more about history. They know more about science. They know more about... We get what we called empathy from stories. We begin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 from stories. When you read or hear stories, you are learning to be someone else.You are learning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their eyes.”
由此可見,整本書的閱讀作業(yè)不僅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語言、文學、歷史、哲學、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同理心、自信心等積極的心理品質,對其終身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閱讀史?!币陨先N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作業(yè)設計思路,可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眾多有別于母語文化的文化要素,感受多種文化的交織與融合,構建強大、豐富的精神世界。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這些文化的差異,也會逐步學會比較母語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異同,拓展多元文化視野,形成開放多元的思維習慣,學會在多元文化視角下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世界,最終形成正向的文化價值觀和良好的品格,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