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凱 尹永濤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yī)院外六科 451100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v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老年人群常見的骨折類型,由于老年人群骨量降低、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風險增加,而腰椎作為人體的主要承重結構,骨折發(fā)生風險明顯高于其他部位[1]。當前臨床對于OVCF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包括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PVP)、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二者對OVCF的治療效果已得到臨床公認[2],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對骨質疏松癥改善并不明顯,骨質疏松癥既是引發(fā)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根本原因,又是導致術后骨不愈合的關鍵因素,因此,術后配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對于提高患者效果極為重要。鑒于此,本文在PKP治療基礎上輔助以中藥治療,旨在探討中藥自擬地萸生髓湯對PKP術后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及腰椎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3例老年OVCF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擲幣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64~72歲,平均年齡(67.25±8.07)歲;病程7~21個月,平均病程(15.13±2.04)個月。觀察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66.88±8.51)歲;病程5~23個月,平均病程(15.35±1.86)個月。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1.2.1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MRI、X線等檢查符合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診斷標準[3],且均是新鮮骨折,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獨立配合本研究。
1.2.2 排除標準:陳舊性骨折,其他非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合并嚴重神經(jīng)損傷組織者,存在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證者等。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于PKP術后接受西藥阿侖膦酸鈉片(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國藥準字J20130085,規(guī)格:70mg/片)治療,每周服用1次,1片/次,于晨起進食前30min服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yī)自擬地萸生髓湯治療,方劑組成:熟地30g、山茱萸10g、骨碎補12g、懷牛膝15g、桃仁10g、紅花10g,上諸藥水煎服,濃煎至200ml左右,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分別于治療前后通過X線骨密度儀檢測患者椎體后凸角度(Cobb)、傷椎前緣高度,并檢測腰椎的骨密度。(2)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骨代謝生化指標,包括骨鈣素(BGP)、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及Ⅰ型膠原交聯(lián)羧基端肽(CTXⅠ)。(3)通過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評價患者治療前后腰部功能障礙情況,包括負重、行走、站立及疼痛程度等10個維度,每項維度1~5分,得分越低提示功能障礙程度越輕;通過VAS評分評價患者治療前后腰背疼痛程度,評分范圍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嚴重。
2.1 兩組椎體形態(tài)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obb角、傷椎前緣高度以及腰椎骨密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obb角明顯降低,傷椎前緣高度明顯升高,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骨密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形態(tài)功能比較
2.2 兩組骨代謝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GP、BALP明顯升高,CTXⅠ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對比
2.3 兩組ODI、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ODI及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ODI評分及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ODI及VAS評分比較分)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疾病。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84%,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常好發(fā)于脊柱的胸腰段以及髖骨[4]。目前,臨床對于OVCF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PVP、PKP,二者在OVCF的治療中取得良好效果,是通過向病變椎體內(nèi)注入骨水泥而達到穩(wěn)定椎體、緩解脊柱疼痛、增強椎體強度的作用。然而骨質疏松癥不僅是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同時還是術后骨愈合遲緩、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因此,臨床常在手術治療后輔助以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5]。阿侖膦酸鈉是一種預防髖部和脊柱骨折的藥物,其對破骨細胞作用部位具有親嗜性,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還能降低骨轉換,使骨形成超過骨吸收,從而提高骨量,增加骨骼強度[6]。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阿侖膦酸鈉與中藥聯(lián)合應用,其抗骨質疏松作用更強,能夠進一步促進骨折愈合[7]。
骨質疏松癥屬中醫(yī)學“骨痹”“骨痿”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骨的強健與腎密切相關,而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漸虧,腎精不足,使骨髓生化無源,筋骨失養(yǎng),筋骨枯空,輕微外力即可導致骨折,再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耗傷氣血,使氣滯血瘀、骨痿進一步加重,故術后輔助治療應堅持強腎健骨、活血通絡的原則。自擬地萸生髓湯中重用熟地黃,熟地黃能補精益髓、養(yǎng)血滋陰,以充養(yǎng)骨髓,故為君藥;以山茱萸、骨碎補為臣藥,二者既可助君藥補腎益精,又可強筋健骨、活血療傷;佐以桃仁、紅花可活血通絡、祛瘀生新,佐以懷牛膝,既可活血通經(jīng),又可補肝益腎、強健筋骨,全方配伍,共奏補肝益腎、益精填髓、活血止痛、祛瘀療傷之功效。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Cobb角、傷椎前緣高度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PKP術治療OVCF的有效性。骨代謝生化指標是了解骨組織新陳代謝,評價骨代謝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其對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及療效評價有著重要價值[8]。而骨密度全稱為骨骼礦物質密度,其能夠反映骨質疏松程度,是評價骨骼強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指標[9]。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骨密度、BGP、BALP、CTXⅠ較對照組明顯改善,且VAS評分及OD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加用自擬地萸生髓湯治療能顯著改善OVCF患者骨骼代謝,提高骨密度,增強骨骼強度,減輕骨質疏松程度,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癥狀,改善患者術后腰椎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自擬地萸生髓湯中熟地黃、山茱萸、懷牛膝、骨碎補具有補肝益腎、益精填髓、強健筋骨等功效,腎精充足則骨骼有力、骨髓充養(yǎng)?,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熟地黃能夠提高骨髓造血干細胞及祖細胞的增殖分化,加快血紅蛋白及血紅細胞的數(shù)量增殖,同時其還能抵抗老化進程中血清E2、成骨細胞PR含量下降,從而具有一定抗衰老作用[10]。山茱萸中山茱萸新苷Ⅰ成分能夠不同程度地促進大鼠模型成骨細胞的增殖分化,提高大鼠骨密度水平,這可能是山茱萸防治骨質疏松癥的作用機制[11]。骨碎補能夠通過調節(jié)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增殖活動來促進骨組織形成,另外其還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母細胞向成熟破骨細胞轉化,從而抑制破骨細胞性骨吸收,對抗骨質疏松癥[12]。
綜上所述,自擬地萸生髓湯能顯著改善PKP術后老年OVCF患者骨代謝指標,提高骨密度水平,減輕骨質疏松程度,進而改善椎體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