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旭
(常州市清潭中學 江蘇 常州 213000)
樊振東作為我國新生代乒乓球運動員之一,具有先進的技術和打法,自入選國家一隊以來,樊振東的表現(xiàn)出色,并在各種大型比賽上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本文就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三段統(tǒng)計法等方法,對2020年全錦賽男單決賽中樊振東的技術使用情況和得分情況做出分析;通過對樊振東在比賽中發(fā)搶段、接搶段以及相持段的技術分析,統(tǒng)計記錄他在比賽中的主要得分率及使用率,找出他在比賽中技術的應用,以及得分情況,希望能為他訓練提供一定的訓練價值,也是可以為一些乒乓球愛好者,以及乒乓球專業(yè)的學生對學習乒乓球技術提供一定的幫助。
以2020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男單決賽樊振東對馬龍的比賽中樊振東的技術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本文研究的內容和研究目的,分別從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jù)庫等網站收集有關乒乓球比賽中對技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方面的文獻、數(shù)據(jù)資料,對其進行整理歸納。
(2)錄像觀察法。
觀看2020年乒乓球全錦賽男單決賽樊振東對馬龍的整場比賽,記錄比賽中樊振東的技術運用情況。
(3)三段指標統(tǒng)計法。
本文主要運用乒乓球技術領域比較成熟和實用的三段指標統(tǒng)計法。按照發(fā)球搶攻段(發(fā)球和第三板)和接發(fā)球搶攻段(第二板和第四板)和相持段(第五板以后),對樊振東這三個階段的技術使用和得分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通過表1、表2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在發(fā)搶段的得分率較高,為65.3%。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在發(fā)搶段的搶攻意識高,并且成功率高,表現(xiàn)出他在發(fā)球階段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在進攻技術上,樊振東的得分率為53.8%,非常出色,通過自己發(fā)球的變化以及旋轉,來提高自己第三板的銜接以及質量。在接搶段中,進攻技術仍舊占據(jù)非常大的使用率,但得分率稍低,僅有21.6%,說明樊振東在接發(fā)球上的上手意識較為突出,但還缺少穩(wěn)定性,在控制技術上,表現(xiàn)出色,說明樊振東在控制球的能力還是比較突出。在相持段中,得分率為48.3%,表現(xiàn)良好,使用率為47.2%,使用率占比最高,由此可以看出,樊振東在比賽中多次在相持段中才分出勝負,相持中的得分有待提高,減少在攻防轉換上的失誤,從而提高相持段的得分率。
表1 樊振東三段得失分統(tǒng)計表
表2 樊振東三段得分率、使用率統(tǒng)計表
(1)發(fā)球落點情況分析。
由表3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在發(fā)球時最主要選取的落點為反手短球,同時配合正手短球和中間為短球,在高水平運動員的比賽中,基本上很難從發(fā)球上直接得分。樊振東在發(fā)球時主要采用發(fā)反手位控制性短球,避免對手直接上手進攻,配合正手位短球和中間位短球,可以有效地調動對手,銜接下一板進攻,形成發(fā)搶段的威脅,同時偶爾偷襲長球,因此樊振東的長球得分率要高于短球,但使用率遠低于短球,樊振東發(fā)球旋轉以下旋和側下旋為主,降低對手的接球質量,為第三板的進攻創(chuàng)造有力的條件。因為如今的運動員,尤其是橫拍運動員,反手近臺的擰拉技術比較先進,發(fā)展得比較快,運動員接發(fā)球反手搶攻的意識比較好,所以樊振東對這個落點的發(fā)球控制的比較好。
表3 樊振東發(fā)球落點統(tǒng)計表
(2)第三板進攻技術分析。
由表4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的反手進攻技術尤為出色,得分率為62%,有著最高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從速度、力量和成功率上,可以看出,反手擰技術是樊振東取得優(yōu)勢的關鍵。另外,樊振東的戰(zhàn)術十分明確,利用自己反手的優(yōu)勢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進攻機會,從而獲得得分的機會。在正手拉/攻技術上,樊振東的得分率為60%,可以看出,樊振東的正手威脅較大,但對手不輕易和樊振東形成正手位的相持,樊振東也依靠自己反手優(yōu)勢來建立優(yōu)勢。在整場比賽中,第三板挑打技術的使用率為0,說明樊振東在比賽中第三板不輕易使用挑打技術,減少自己的失誤。通過表格可以看出樊振東的發(fā)球搶攻意識很強,并且能力也很出色,正反手技術全面,能配合自己的發(fā)球技術,給下一板銜接進攻創(chuàng)造機會,并在自己的發(fā)球輪次上掌握主動權。從得分率上來看,樊振東需要提高自己反手拉球的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反手拉/攻的得分率。樊振東應提高發(fā)球的質量,加強發(fā)球搶攻意識,更加積極主動一點,不要太過于依賴高質量反手進攻,不要過于追求每一板球的質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增強對比賽的閱讀能力,學會拉、沖相結合,加強正手位的連續(xù)進攻能力,以及每一板球的穩(wěn)定性。
表4 第三板進攻技術統(tǒng)計表
(3)第三板控制技術。
由表5我們可以看出,說明樊振東敢于用反手位形成主動相持,甚至很多正手近網球都敢于主動用反手擰拉。從得失分來看,控制技術得失分差不多,對第三板控制球還需加強。樊振東的擺短技術十分出色,并占到了71%的使用率,有著4%的得分率,表現(xiàn)出樊振東對自己的擺短技術非常自信,在限制對手進攻的同時,還能通過高質量的擺短得分。樊振東在劈長技術的使用上,有36%的使用率,配合擺短的71%的使用率,可以看出樊振東非常注重在臺內控制球,限制對手進攻,因為擺短是過渡球,所以得分率并不高,但樊振東在第三板擺短技術的使用的同時使用劈長技術,使對手不適應自己的球路,從而可以提高自己的得分率,在劈長技術上有11%的得分率。而擋/推/快帶、切/削/撇的技術在第三板中并不被經常使用。有效地控制球,才能給自己增加進攻機會,從而抓住機會得分。
表5 第三板控制技術統(tǒng)計表
(1)第二板進攻技術分析。
由表6我們可以看出,說明樊振東在接發(fā)球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接發(fā)球搶攻意識特別強烈,希望能進入相持階段,形成對攻。樊振東接發(fā)球主動上手的積極性很高,搶攻的信心很足,不太喜歡與對手打控制球周旋,尤其是臺內球的反手擰拉技術屬于特長技術,在接發(fā)球中,使用得最多,從得分率來看,臺內擰拉也不錯,使用率也達到了很高的比例,在擰拉的過程中要加強中路球的使用,近網球的回球速度快,擰拉對手中路讓對手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出位置接球,即使能接,球的質量也會下降,能為自己下一板主動進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樊振東在接發(fā)球輪搶攻技術上,反手擰技術使用率最高,達到83.6%。其次是反手拉球,說明樊振東將反手進攻技術作為自己接發(fā)球搶攻技術的主要技術。在本局比賽中,樊振東的正手拉/攻和臺內挑打技術都沒有使用,說明樊振東的臺內進攻技術主要還是以反手擰拉為主,臺內挑打并沒有反手那么有自信,本局比賽中,對手幾乎沒有發(fā)正手位長球,所以樊振東的正手攻球的使用率也為0。樊振東的側身拉球僅有4%的使用率,但得分率高達50%,說明樊振東側身這一球質量很高,使對手難以招架。樊振東在第二板接球段上手意識很強,在正手拉/攻、反手拉/攻、側身拉/攻、臺內挑打、反手擰/彈等技術的使用上,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運用自己的反手進攻技術,保證了自己的得分率。
表6 第二板進攻技術統(tǒng)計表
(2)第二板控制技術。
由表7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第二板控制技術上只運用了擺短和劈長兩項技術,擺短的使用率最高,為61.5%,同時得分率也是最高,為50%。其次是劈長,劈長的使用率為38.5%,但在這局中,劈長沒有得分。綜上表現(xiàn)出樊振東善于通過控制臺內球來限制對手的進攻,從而找到自己的進攻機會。在擋/推/快帶、切/削/撇等技術上使用率都為0,表現(xiàn)出這些技術的難度較高,使用不當就可能被對手抓住得分的機會,讓自己形成被動的局面,從而提高了自己失分的可能性,所以樊振東在這些技術的使用上,還是非常的謹慎,表現(xiàn)出他打球風格的沉穩(wěn)。樊振東第二板的控制技術主要以擺短技術為主,這對運動員控制球的能力有極高的要求,結合視頻我們可以看出,當擺短質量不高時,很容易被對面抓住進攻機會,從而造成自己的失分。在劈長技術上,劈長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劈長球的質量不高,也非常容易讓對手有進攻的機會,這也是樊振東在劈長技術上丟分的原因。樊振東在劈長技術上,還要加強質量、速度以及旋轉,增加對手上手的難度,從而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表7 第二板控制技術統(tǒng)計表
(3)第四板進攻技術分析。
由表8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進攻中依賴反手,反手進攻意識強,而且在不降低球速的情況下,還會加質量回擊球,導致了這一板球的得分率不高。在第四板進攻技術上,反拉/攻的使用率最高,為80%。正手技術是樊振東進攻技術中的薄弱技術,得分率不高,側身進攻得分率和使用次數(shù)都不高,并不能形成優(yōu)勢技術,還是太依賴反手位進攻,應該適當加強側身進攻的使用比例,尤其是正手拉/攻,使用率為14.2%,表現(xiàn)出樊振東能夠將第二板的擺短技術有效地控制對手的進攻,從而自己主動上手進攻。在第四板進攻戰(zhàn)術上,正手拉/攻的得分率較高,達到40%,說明樊振東正手進攻技術的嫻熟,正手的爆發(fā)力強、威脅性較高,拉出的球質量高,給對手造成非常大的威脅。在使用率最高的反手拉/攻上,得分率為14.2%,有一定的得分率,同時也有一定的失誤率。但反手進攻能力仍舊是毋庸置疑的,相比于正手以及側身都有較大的優(yōu)勢。在接搶段臺內挑打技術的難度較高,所以這項技術在接搶斷樊振東使用的頻率較低,所以在接球搶攻技術上,樊振東的主要進攻技術還是反手拉/攻,體現(xiàn)出樊振東反手進攻的優(yōu)勢。在正手進攻上,因為正手的質量高,所以有著較高的得分率,但樊振東還需豐富自己的正手進攻的得分手段,來提高自己正手進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在側身這一球的進攻使用率上來說,使用率比較低,需要增加這一技術的使用,并提高這一技術的得分率。
表8 第四板進攻技術的統(tǒng)計表
(4)第四板控制技術。
由表9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在第四板控制技術上,擋/推/快帶這一控制技術的使用率較高,觀察視頻可以看出,其中主要技術的使用還是快帶,使用率為55.6%,得分率為40%,相比第四板進攻技術,樊振東在控制技術的得分率上較低,表現(xiàn)出他的進攻技術非常出色,并且是在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手段。而第四板的控制技術的使用比較困難,如果運用時機不恰當,很容易被對手抓住機會,或者造成自身的失誤,從而丟分,而第四板又與第二板密切相關,樊振東第四板要在第二板的接球后形成搶攻,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給對手和自己進入相持段的機會。
表9 第四板控制技術統(tǒng)計表
(1)相持段進攻技術分析。
由表10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在相持段使用最多的技術是反手拉/攻技術,使用率為65.8%??梢钥闯觯谙喑侄?,反手技術仍是樊振東的優(yōu)勢所在,其次是正手拉/攻,使用率為22.8%,得分率分別為30.8%和16.7%。樊振東作為典型快攻性打法運動員之一,打法積極兇狠,上手意識高,在形成相持的局面后,利用對手側身拉/攻,將球反拉至對手正手位,造成對手回防不過來,從而得分。在相持段樊振東的側身拉/攻使用率并不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側身質量不高容易被對手反拉形成被動防守,造成失分的局面。因此,應提高側身的拉球質量來提高自身的得分率。觀察比賽錄像并結合數(shù)據(jù)可知,樊振東在比賽相持段中,進攻性技術運用為主,進攻性技術得分大于失分,表現(xiàn)為主動性相持。在與對手形成對攻或對拉等相持球的過程中,擊球的線路、落點變化較少,以正手位對拉為主,提示在今后的訓練中,應在對攻、對拉性相持的過程中,在擊球的線路、落點等方面主動尋求變化,進一步提高攻防轉換的能力。
表10 相持段進攻技術統(tǒng)計表
(2)相持段控制技術。
由表11我們可以看出,樊振東在相持段中擋/推/快帶技術的使用率最高,為58.3%,得分率為57.1%。在比賽的相持階段,樊振東還是進攻為主,每一球都要與上一球銜接得當,從視頻中可以得出,樊振東在相持段中,積極主動變線,主動進攻,主動加質量,都是自己得分的關鍵。另外在擺短和劈長技術上,也有一定的使用率,說明樊振東在接球階段,有意識的回擺給對手進攻增加難度,從而進入到自己的節(jié)奏中去。為下一板搶攻創(chuàng)造好的機會,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得分。整個相持段樊振東技術使用以正手技術為主,以正手進攻性技術為主,其中正、反手拉弧圈球技術的使用率與得分率最高。而控制性技術,如,正、反手擺短在相持段則使用較少。整個相持段的得分率高于失分率,反手的失分率卻高于得分率。與對手形成對攻或對拉相持球的過程中,擊球的線路、落點變化較少,應力圖在擊球的線路、落點等方面主動尋求變化,進一步提高攻防轉換的能力。
表11 相持段控制技術統(tǒng)計表
(1)整體三段表現(xiàn)來看,樊振東在發(fā)搶段的得分和使用情況表現(xiàn)最好,接搶段次之,相持段則最差;
(2)樊振東的發(fā)球落點主要在對手的反手位短球,并配合中間位短球和正手短球的發(fā)球落點,發(fā)短球主要限制對手接發(fā)球第一板的質量,和配合自己的搶攻,旋轉主要以側下旋和下旋為主;
(3)在第三板進攻技術上以反手擰和反手拉/攻為主要進攻方式,并且有著較高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臺內擰球是樊振東最主要的進攻方式,且速度快、質量高,具有較高的威脅;
(4)在接發(fā)球輪上,以擺短、劈長等控制性技術和反手擰、反手拉為進攻技術,取得較為不錯的得分率;
(5)在相持段上,反手拉球仍有較高的使用率,但得分率有所降低,相持段中失誤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