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雙方,袁如玉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心臟科,天津市心血管病離子與分子機能重點實驗室,天津心臟病學研究所,天津3002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一種,盡管在過去十年中預后有了顯著改善,但AMI 在世界范圍內(nèi)仍具有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是老年患者住院的常見原因[1]。衰老是冠心病無法控制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保護性雌激素減少,代謝減退,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出現(xiàn),導致老年患者AMI 的發(fā)生率較高[2-3]。研究表明AMI 患者中16%~33%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與腎功能正常者相比,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現(xiàn)全因死亡、再發(fā)梗死及靶病變血管重建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更高,因此早期識別老年AMI 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義[4]。據(jù)報道,造影劑腎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發(fā)生率為0~24%。AMI 患者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所用的造影劑會造成急性腎損傷,加速已存在的腎功能不全的進展,增加AMI 患者短期和長期死亡率[5]。因此早期識別老年AMI 患者是否合并腎功能不全,對于預防CIN 和避免腎功能不全的惡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是新的心血管危險因素,F(xiàn)IB 的升高可以作為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預測因子[6-7]。而且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中發(fā)現(xiàn)FIB水平升高[8]。本研究通過探討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與血清FIB 水平的相關性,進一步探討血清FIB 水平是否是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獨立影響因素。
1.1 研究對象與分組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確診的老年(≥60 歲)急性AMI 患者456 例。按中國人改良的MDRD 公式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將患者分為兩組,eGFR ≥60 mL/(min·1.73 m2)定義為腎功能正常組,共收集患者373 例;eGFR<60 mL/(min·1.73 m2)定義為腎功能不全組,共收集患者83 例[9]。 其中腎功能正常組平均年齡(72.16±8.87)歲,男236 例、女137 例;腎功能不全組平均年齡(80.7±8.27)歲,男31 例、女52 例。
AMI 診斷標準:(1)心肌壞死的血清生物標志物心臟特異性肌鈣蛋白T 或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升高。(2)缺血癥狀(持續(xù)性胸痛,大汗、胸悶等)。(3)心電圖發(fā)生變化(ST 段抬高或壓低,病理性Q 波或新的心肌損傷的影像學證據(jù))。以上(1)加上(2)或(3)按照指南要求可診斷為AMI[10]。
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2)嚴重肝功能損傷。(3)遺傳性FIB 或纖維蛋白減少綜合征。(4)類風濕、免疫系統(tǒng)疾病。(5)全身感染性疾病。(6)重度營養(yǎng)不良。(7)資料不全的病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獲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按中國人改良的MDRD 公式估算eGFR;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史、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糖尿病病史、AMI的類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住院天數(shù)、Killip 分級;患者入院時采集靜脈血5 mL,由生化室統(tǒng)一檢測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敏C 反應蛋白(hs-CRP)、FIB、空腹血糖(FBG)、血紅蛋白(HGB)、白細胞計數(shù)(WBC)、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小板計數(shù)(PLT)、肌酸激酶(CB)、肌酸激酶同工酶(CB-MK)、肌鈣蛋白(Tron-I)、腦鈉肽(BNP)等生化指標。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5.0 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進行分析,用±s 表示,不符合正態(tài)性檢驗的數(shù)據(jù),應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表示,統(tǒng)計分析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率表示。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分析法,采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吸煙、飲酒、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等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與腎功能正常組相比,腎功能不全組患者中糖尿病、ST 段抬高型、Killip 分級、心力衰竭、心律失?;颊咚嫉谋壤黠@增加,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年齡、住院天數(shù)明顯增加(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n(%)]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n(%)]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例數(shù)性別(男/女)年齡(歲)吸煙飲酒腎功能正常組373236/13772.16±8.87137(37.64)68(18.63)腎功能不全組8352/3180.7±8.2731(37.80)8(9.76)χ2/t0.020-8.3860.0013.737 P 0.8860.0000.9770.053組別例數(shù)高血壓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糖尿病腎功能正常組373252(68.66)132.67±22.7577.01±13.74109(29.70)腎功能不全組8358(69.88)132.96±27.0773.66±15.4840(48.15)χ2/t0.047-0.1031.94310.452 P 0.8290.9180.0530.001組別例數(shù)ST 段抬高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住院天數(shù)腎功能正常組373199(54.22)45(12.26)96(26.16)7.86±3.86腎功能不全組8358(69.88)33(39.76)41(49.40)10.19±6.71 χ2/t10.07035.71917.264-3.051 P 0.0020.0000.0000.003組別例數(shù)Killip 分級ⅠⅡⅢⅣ腎功能正常組373230(61.66)99(26.54)29(7.77)15(5.50)腎功能不全組8325(30.12)32(38.55)13(15.60)13(15.60)χ227.4554.3345.72418.190 P 0.0000.0370.0170.000
2.2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ALT、AST、HDL-C、TG、GLO、CB、CB-MK、Tron-I、PLT 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與腎功能正常組相比,腎功能不全組患者的UREA、UA、Cr、hs-CRP、FIB、FBG、WBC、BNP明顯增加;與腎功能正常組相比,腎功能不全組患者的ALB、A/G、LDL-C、TC、HGB、RBC 明顯降低(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s),M(P25,P75)]Tab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P25,P75)]
組別例數(shù)ALT(U/L)AST(U/L)UREA(mmol/L)腎功能正常組37342.08±6.5041.25±1.575.79±2.37腎功能不全組83113.02±38.2336.43±3.2914.07±9.28 t-1.829-1.389-7.602 P 0.0710.1950.000 UA(μmol/L)334.15±94.44 475.00±138.36-8.771 0.000 Cr(μmol/L)73.33±15.72 160.02±101.12-7.789 0.000 ALB(g/L)38.28±3.69 36.25±4.16 4.082 0.000組別例數(shù)GLO(g/L)腎功能正常組37324.15±4.34腎功能不全組8325.00±4.13 t-1.670 P 0.107 A/G 1.64±0.35 1.48±0.30 4.169 0.000 LDL-C(mmol/L)2.85±0.90 2.55±0.89 2.726 0.007 HDL-C(mmol/L)1.04±0.26 1.05±0.31-0.473 0.674 TC(mmol/L)TG(mmol/L)4.48±1.101.66±1.12 4.12±1.091.39±1.07 2.7071.955 0.0070.051組別例數(shù)hs-CRP(mg/L)FIB(mg/L)FBG(mmol/L)腎功能正常組37332.13±3.063.03±0.947.65±3.42腎功能不全組8375.07±12.583.73±1.508.54±4.36 t-3.316-4.031-1.743 P 0.0010.0000.043 HGB(g/L)135.37±25.25 118.67±31.00 4.541 0.000 WBC(×109/L)RBC(×1012/L)9.13±3.024.30±0.62 10.46±4.673.80±0.85-2.4425.021 0.0160.000
2.3 臨床指標與腎功能不全的相關性 采用Spearman 相關分析方法表明,年齡(r=0.354)、糖尿?。╮=0.152)、UREA(r=0.580)、UA(r=0.465)、BNP(r=0.452)、hs-CRP(r=0.227)、FIB(r=0.247)、FBG(r=0.096)、WBC(r=0.152)與腎功能不全呈正相關(P<0.05);LDL-C(r=-0.127)、TC(r=-0.127)、ALB(r=-0.205)、A/G(r=-0.176)、HGB(r=-0.240)、RBC(r=-0.283)與腎功能不全呈負相關(P<0.05),見表3。
2.4 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獨立影響因素 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表明,年齡(OR=1.136,95%CI:1.042~1.238)、UREA(OR=1.785,95%CI:1.324~2.406)、FIB(OR=1.986,95%CI:1.071~3.680)是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4 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獨立影響因素Tab 4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nal insufficienc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MI
續(xù)表2 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s),M(P25,P75)]Tab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P25,P75)]
續(xù)表2 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s),M(P25,P75)]Tab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P25,P75)]
注:ALT:谷丙轉(zhuǎn)氨酶;AST:谷草轉(zhuǎn)氨酶;UREA:尿素;UA:尿酸;Cr:肌酐;ALB:白蛋白;GLO:球蛋白;A/G:白球比;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hs-CRP:高敏C 反應蛋白;FIB:纖維蛋白原;FBG:空腹血糖;HGB:血紅蛋白;WBC:白細胞計數(shù);RBC:紅細胞計數(shù);PLT:血小板數(shù);CB:肌酸激酶;CB-MK:肌酸激酶同工酶;Tron-I:肌鈣蛋白;BNP:腦鈉肽
PLT(×109/L)211.33±65.95 198.36±73.94 1.558 0.120組別CB(U/L)腎功能正常組135.00(81.83,416.38)腎功能不全組269.90(72.30,615.50)t-1.211 P 0.053例數(shù)373 83 CB-MK(U/L)20.00(11.98,49.93)30.50(10.90,58.85)-0.703 0.085 Tron-I(μg/L)BNP(ng/L)1.52(0.23,7.41) 1 310.00(326.75,4 523.75)0.72(0.12,10.78) 9 397.00(2 267.50,21 194.00)0.252-6.065 0.3120.000
AMI 是目前心血管領域的急危重癥,是全球心血管死亡率和發(fā)病率的主要原因,可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老年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11]。任何程度的預先存在的腎功能障礙都被視為AMI 后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獨立危險因素。AMI 后1 年死亡率在終末期腎?。╡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中約為60%,腎功能不全是急性冠脈綜合征入院后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12]。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經(jīng)常發(fā)生,腎功能不全患者出現(xiàn)AKI 的風險更高。除了造影劑體積外,腎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出血并發(fā)癥、藥物毒性和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增加了AMI 患者發(fā)生AKI 的可能性,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影響因素是目前臨床熱點[13]。
FIB 是血小板在低切變應力下聚集的底物,而且在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時,能夠誘導血小板的活化,致患者更容易在破裂斑塊上形成血栓[14]。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礎是由于不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或冠狀動脈內(nèi)皮的糜爛(Ⅰ型心肌梗死)引起的。Ⅰ型心肌梗死較少見,大多數(shù)患者冠脈有致密的纖維帽,破裂的風險較低,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形成側(cè)支循環(huán),比較安全[15]。相比之下,不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更常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后,釋放致栓因子,引起血小板活化,啟動凝血級聯(lián)反應,破裂動脈粥樣硬化板塊下附壁血栓形成致冠狀動脈完全閉塞。AMI 患者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后,患者處于高凝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可致其他不穩(wěn)定纖維帽斑塊破裂,最終導致心肌細胞不可逆壞死[16]。因此,F(xiàn)IB 在AMI 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FIB 是普通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17]。
腎功能不全是一種伴隨炎癥、氧化應激、心血管并發(fā)癥風險和凝血障礙增加的病癥。腎功能不全患者的FIB 比健康個體的FIB 具有更高的羰基化程度,而且由于促凝血蛋白的產(chǎn)生增加和(或)清除減少,從而導致FIB 水平升高,一些患者會因此出現(xiàn)出血,而另一些患者會出現(xiàn)血栓并發(fā)癥。出血增加主要是因為血小板功能障礙,血栓形成是因為凝血級聯(lián)反應的改變紊亂,一氧化氮增加和纖維蛋白溶解受損,以及貧血的后遺癥[18]。
事實上,F(xiàn)IB 是組織損傷的一個近乎普遍的特征,當AMI 激發(fā)事件出現(xiàn)后,纖維蛋白可以通過多種細胞受體與白細胞結合,從而從多個方面改變炎癥細胞功能。在正常情況下,炎癥是對有害刺激的保護性生理反應[19]。然而,在一些慢性使人衰弱的疾病中,例如腎功能不全,炎癥會變得不適應、不受控制和持續(xù)存在,最終導致腎功能的進一步惡化[20]。目前關于FIB 對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研究較少,本研究表明,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與血清FIB水平呈正相關,F(xiàn)IB 是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獨立影響因子。
綜上所述,血清FIB 水平升高是老年AMI 患者腎功能不全的獨立影響因素之一。對于伴有高FIB血癥的患者在冠狀動脈造影時,要注意加強腎功能的保護,以防發(fā)生急性腎損傷及原有的腎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的惡化。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如樣本量過小,未對患者的腎臟功能及血清FIB 水平進行長期隨訪,糾正血清FIB 水平是否能夠預防腎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的惡化,有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