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王文鑫,畢京峰,孟芳霖,謝小慧,石 磊,徐 哲,王福生
1 解放軍醫(yī)學院,北京 100853;2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 感染病醫(yī)學部,北京 100039
2020年全球腫瘤負擔數據顯示,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人口近全球20%的中國,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1]。我國超過92.5%的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2],由HBV引起的原發(fā)性肝癌稱為乙肝相關性肝癌(HBV-related HCC)。我國的原發(fā)性肝癌人群中,男女比例約為5:1,男性患者成為中國肝癌患者的主要群體[3]。多年來,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作為HCC的常規(guī)檢測腫瘤標志物,用于HCC的診斷和療效監(jiān)測,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HBV相關性HCC在發(fā)生和進展中,患者的AFP血清水平通常會升高,一般超過正常閾值(20 μg/L),甚至遠高于病理閾值(400 μg/L),但仍有近50%的患者呈現低水平,甚至呈陰性[5-6]。因此,AFP在肝癌診斷和預后監(jiān)測中的應用受限于其低敏感度和高特異性[7]。近年來,谷氨酰轉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亦被認為是HCC的生物標志物,但因其特異性不足,在臨床應用中受限[8]。然而,到目前為止,常規(guī)檢測的血生化指標中除GGT外尚無其他有效標志物可用于肝癌診斷和預后監(jiān)測,如谷丙轉移酶、谷草轉移酶等的水平變化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特異性和敏感度都不強,均不能單獨作為HCC的有效生物標志物[9]。GGT是谷胱甘肽合成必需的酶,廣泛分布于人體各個器官,主要來源于肝[10]。有多項研究指出,GGT在HCC的診斷和預后監(jiān)測中具有實用價值,是HCC重要的臨床預后因素[11-13]。根據2017年REFLECT研究結果,與索拉非尼相比,侖伐替尼以較大優(yōu)勢成為HCC的一線治療藥物(無進展生存期:7.3個月vs3.6個月;客觀緩解率:40.6%vs12.4%)[14]。盡管治療效果喜人,但監(jiān)測腫瘤是否進展仍是抗腫瘤治療過程中臨床醫(yī)師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AFP和GGT單獨監(jiān)測腫瘤進展效果有限,二者聯合預測腫瘤進展的效果如何,當前鮮有研究。為此,我們就AFP聯合GGT對晚期HBV相關性肝癌患者應用侖伐替尼后進展的預測作用做一探究。
1 資料 收集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2018年6月- 2021年6月收治的85例接受以侖伐替尼為一線抗腫瘤藥物治療的晚期HBV相關性HCC男性成年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根據《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9年版)》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病理類型為HBV相關性肝癌;2)年齡>18歲,性別為男性;3)應用侖伐替尼為一線抗腫瘤方案;4)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活動狀態(tài)評分(ECOG-PS) 0 ~ 2分;5)Child-Pugh評分分級為A級或B級;6)巴塞羅那分期(BCLC)B/C期;7)符合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10 mm)。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2)臨床資料不完整或失真;3)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如不可控制的高血壓、急性或亞急性腦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4)有出血傾向;5)既往應用過其他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6)Child-Pugh C級;7)BCLC分期在A、D期。
2 侖伐替尼藥物方案 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生產廠家:衛(wèi)材中國),規(guī)格:4 mg/粒。用法用量:體質量<60 kg,8 mg口服,1次/d,體質量≥60 kg,12 mg口服,1次/d。治療期間如有漏服,且無法在12 h內服用,無須補服,按常規(guī)用藥時間進行下一次服藥。長期服藥,直至出現疾病進展或產生不可耐受的毒性。
3 分組及評價 以RECIST1.1為依據,治療至6個月時,評價為腫瘤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納入PD組,療效評價為非進展[包括: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納入非PD組。分析PD組用藥前與進展時的AFP、GGT水平差異,并計算進展時與用藥前的AFP、GGT差值;分析非PD組在用藥前與治療6個月時AFP、GGT水平差異,并計算治療6個月時與用藥前的AFP、GGT差值。進一步利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AFP、GGT評價HBV相關性肝癌患者應用侖伐替尼治療后發(fā)生PD的預測效能。
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6.0和MedCalc19.4.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Mann-WhitneyU檢驗。HBV相關肝細胞癌患者治療后進展的診斷評估價值采用ROC曲線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兩組基線數據比較 PD組22例,非PD組63例。兩組年齡、既往主要病史(高血壓、糖尿病)、Child-Pugh評分分級、BCLC分期和ECOGP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n, %)Tab.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n, %)
2 PD組與非PD組AFP和GGT水平比較PD組用藥前的中位AFP為741.80 ng/mL,非PD組為55.26 ng/m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D組用藥前的中位GGT為110.00 U/L,非PD組為76.00 U/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用藥6個月時,PD組中位AFP為1 047.30 ng/mL,非PD組為11.21 n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659,P=0.008);PD組中位GGT為144.50 ng/mL,非PD組為48.00 n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4.867,P<0.001)。PD組與非PD組的△AFP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6.51 ng/mLvs-3.23 ng/mL,Z=-3.773,P<0.001);PD組與非PD組的△GG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1.00 ng/mLvs-27.50 ng/mL,Z=-3.663,P<0.001)。見表2。
表2 PD組與非PD組治療前后AFP和GGT水平比較[Md(IQR)]Tab. 2 Comparison of AFP and GG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d[IQR])
3 AFP、GGT及兩者聯合應用對HBV相關肝癌患者治療后進展的預測評估價值 以PD組為陽性樣本(n=22),非PD組為陰性樣本(n=63),進行ROC分析。分析結果:1)AFP升高52 ng/mL預測治療后進展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異性分別為0.771(95%CI:0.647 ~ 0.896)、84.10%、68.20%;2)GGT升高21.5 U/L預測治療后進展的AUC、敏感度、特異性分別為0.763(95%CI:0.629 ~ 0.898)、98.40%、54.50%;3)利用logistic回歸構建△AFP和△GGT的聯合應用診斷評估模型:F=0.868 + 0.001 ×△AFP + 0.006 × △GGT。再經ROC分析,結果:△AFP聯合△GGT預測治療后進展的AUC 、敏感度、特異性分別為0.849(95%CI:0.744 ~ 0.954)、93.70%、72.70%。見表3、圖1。
圖1 AFP(差值)聯合GGT(差值)預測乙肝相關性肝癌經侖伐替尼靶向藥物治療后發(fā)生進展的ROC曲線Fig.1 ROC curves for △AFP combined △GGT in predicting PD in HBV-related HCC patients treated by lenvatinib
表3 AFP差值、GGT差值和AFP差值聯合GGT差值對HBV相關肝癌的預測評估價值Tab. 3 Predictive value of △AFP, △GGT and △AFP combined △GGT in assessing PD of HBV-related HCC
對實體瘤療效進行評估和腫瘤監(jiān)測是HCC患者治療過程中臨床醫(yī)師工作重點之一。一直以來,影像學評價(包括腹部CT及MRI)是判斷實體瘤治療后療效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檢測費用較高,復查間隔時間長,不能及時發(fā)現腫瘤進展,在監(jiān)測預后方面仍存在不足。相比于影像學檢查,我們認為HCC相關的腫瘤標志物具有簡單易測、重復性好、價格便宜、結果客觀的優(yōu)勢,在監(jiān)測肝癌進展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AFP是診斷HCC的主要血清學標志物之一,也是公認的監(jiān)測HCC療效的腫瘤標志物[15]。已有研究證實HCC患者的AFP水平與腫瘤大小、腫瘤細胞分化情況及是否有血管侵犯相關[16]。一項研究進一步提出,高AFP與HCC的進展相關,可被用作診斷和監(jiān)測預后的指標,但單獨的AFP檢測在早期HCC診斷和腫瘤進展監(jiān)測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限[17]。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GGT可能在預測HCC患者預后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GGT是谷胱甘肽合成必須的酶,主要來源于肝。在一項土耳其的大項隊列研究中,GGT被發(fā)現在監(jiān)測腫瘤侵襲性和預后方面有重要作用,包括對小肝癌患者或血清AFP水平較低的HCC患者[18]?;A研究領域,GGT已被證明是氧化應激的標志,該酶可誘導促氧化反應,促進腫瘤進展和不良預后,確切地說,高水平的GGT會造成持續(xù)氧化應激,進而導致HCC的進展風險增加[9]。這是GGT可用于監(jiān)測腫瘤進展的分子機制。還有研究提出,GGT活性的變化是識別HCC進展風險升高的重要指標[19]。雖已有研究證實GGT聯合AFP等指標可以提高肝癌的檢出率,起到肝癌早篩的作用,但二者聯合監(jiān)測腫瘤進展的效能如何,當前鮮有研究。
本研究共納入85例成年男性HBV相關性肝癌患者,其中陽性樣本PD組22例,陰性樣本非PD組63例??紤]分組后樣本數量較小,數據分布呈非正態(tài),在分析年齡這一因素時,以55歲為界分層后,組間進行χ2分析,結果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30)。此外,兩組重要病史(高血壓、糖尿病)、Child-Pugh分級、BCLC分期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AFP和GGT基線均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盡管PD組AFP水平要高于非PD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基線資料可比性較好。
該研究通過監(jiān)測HBV相關性肝癌患者治療過程中的AFP和GGT水平變化(基線水平、進展時水平),并計算其差值(差值被定義為進展時水平減去基線水平),以RECIST1.1評估結果為依據,ROC曲線分析AFP和GGT監(jiān)測腫瘤進展的作用。
既往研究已表明,AFP的應用受限于其敏感度不足,近50%的HCC患者AFP呈低水平,甚至是陰性。但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時PD組AFP水平明顯高于非P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8)。從表2還可以看到治療6個月時,PD組GGT水平顯著高于非P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以上結果均提示,AFP和GGT對腫瘤監(jiān)測有一定作用,進展時其水平升高,治療有效時維持較低水平甚至較基線更低,但單獨應用仍有局限性。
計算AFP差值和GGT差值后,我們進一步利用ROC曲線分析其預測效能。結果顯示,AFP和GGT單獨預測肝癌復發(fā)時均有較好的敏感度和特異性,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盡管AFP的AUC高于GGT,但經統計檢驗后二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20),見表3。說明AFP和GGT在單獨預測HCC患者應用侖伐替尼后發(fā)生PD均有作用,均可考慮作為臨床上監(jiān)測預后的指標。但AFP和GGT聯合后,其AUC要大于AFP單獨預測的AUC(P=0.023 3),反映出二者聯合的預測價值明顯高于AFP單獨的預測價值。就該樣本而言,當監(jiān)測到AFP水平高于基線52 ng/mL,同時GGT高于基線21.5 U/L時,需高度警惕腫瘤發(fā)生進展,可通過影像學檢查予以確認。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AFP聯合GGT對HBV相關性HCC患者應用侖伐替尼治療后進展具有較好的預測作用。通過監(jiān)測晚期HBV相關HCC男性患者應用侖伐替尼治療前及腫瘤進展時的AFP和GGT水平變化,關注兩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升降趨勢,有利于臨床醫(yī)師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對療效進行初步判斷,進而及時進行影像學評估,及時調整治療策略,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同時與影像學檢查相比,監(jiān)測實驗室指標也有利于節(jié)省患者的檢查費用,經濟上具有優(yōu)勢。
該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一是研究對象局限于男性群體,需進一步納入女性患者,增加樣本的代表性;二是侖伐替尼本身也可以加重肝損傷,引起GGT增高的不良反應,這對療效預測作用會造成一定影響;三是本研究樣本量較小,相關研究結果仍需未來增加樣本量予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