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公私之辯:視頻博客中的私人話語與公共表達
    ——基于B站(Bilibili)的實證研究

    2022-07-28 13:31:40張振宇
    關鍵詞:博主博客話語

    張振宇,張 蔚

    (華中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一、問題的提出

    早在1974年,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就提出了“流動的藏私(mobile privatisation)”這一頗具前瞻性的概念,以指代個人隱私隨著電視普及而逐漸走向公共空間的現象[1]38;而今在網絡帶寬和手機媒介的技術加持下,視頻博客(Video blog 或Vlog)這一更具隱私性和移動性的媒介產品則在個體表達與公共生活的關系層面提出了新的命題。何為視頻博客?金達恩(Daeun Kim)將其界定為“用戶在視頻分享平臺中發(fā)布的結合敘事內容和視聽形式的視頻類型,可以通過彼此評論來進行互動”[2]7,國內學者也作出類似的定義(1)如潘達認為Vlog即“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寫其個人網志,上載并與網友分享”,張昕認為Vlog是“指記錄性和人格化較強的視頻,制作者多以自己為主角記錄,再經過剪輯、配樂和適當字幕,制作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視頻日記”等。參見潘達《Vlog:拍視頻,記生活》,載《上海信息化》2019年第3期;張昕《Vlog的特點與發(fā)展趨勢——從視覺說服視角》,載《青年記者》2018年第17期。。如今,視頻博客憑借其便捷化的分享方式、個性化的內容表達和紀實性的美學風格等優(yōu)勢,得到普通民眾的青睞和追捧,成為記錄生活、表達自我的重要載體,也被許多主流媒體運用到時政新聞報道中,成為一種新興的公共話題呈現方式。

    視頻博客的興起引發(fā)了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領域:(1)對視頻博客本體特征及其與社會關系的研究,如隋巖對視頻博客內容特點及其治理策略的分析[3],劉娜在媒介環(huán)境學視閾下對Vlog的整體性行為呈現特征及其社會互動的思考[4],斯內爾森(Chareen Snelson)探討了視頻博客所涉及的內容資源、數字文化與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中的自我表達等[5]。(2)對視頻博客的傳播效果及應用價值的研究,主要關注視頻博客如何輔助新聞報道和教育教學,前者如詹緒武對Vlog應用于新聞媒體以實現主流話語的傳播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6],李光輝對主流媒體通過Vlog視頻新聞實現輿論引導的價值探討等[7];后者如布揚(Annop Bunjan)等探討了如何運用視頻博客的角色扮演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英語學習[8],莫利達(Izzah Maulidah)驗證了視頻博客的觀看和制作過程對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重要性等[9]。(3)對視頻博客的用戶的研究,主要關注視頻博客用戶的心理、意愿與情感等議題,國內的研究偏重理論層面,如賀芳菲等探討了視頻博客用戶的情感認同問題[10],喬一萌分析了視頻博客用戶的窺私心理[11],李行芩討論了視頻博客拍攝者和觀看者所建構的“偽社會關系”等[12];國外的研究則更偏重應用層面,如莎莉(Pramita Sari)考察了美妝類視頻博客對用戶購買意愿的影響[13],桑切斯-科爾特斯(Dairazalia Sanchez-Cortes)等對視頻博客用戶的情緒識別研究等[14]。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基本上涵蓋了視頻博客的本體特征、發(fā)展現狀、功能價值、用戶心理等各個維度,但在對個體(而非傳媒機構等組織)視頻博客的研究中,均將其視為一種私人表達展開分析,很少關注到其中所蘊含的公共性向度。例如,在看似私人化的視頻博客內容中,是否存在一些涉及公共性的話語表達?如果有的話,它與個體呈現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是否有可能在視頻博客中建構一定的公共領域?如果要建構公共領域,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反思與改進?等等,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議題。因此,本文擬采取內容分析法和深度訪談法對上述問題展開探討,即通過對國內視頻分享平臺嗶哩嗶哩網站(Bilibili,以下簡稱B站)上播放量排名前300的Vlog視頻作為研究樣本展開內容分析(2)之所以選擇B站,是因為B站被視為國內Vlog的源頭,在平臺的大力扶持下生產出大量豐富的視頻博客內容,而且B站的視頻博客內容完整,視頻播放情況也一目了然,有利于數據統(tǒng)計和后續(xù)分析。檢索日期為2019年12月25日,在B站的Vlog板塊按照視頻熱度(即播放量)進行視頻博客排序。,并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名視頻博客播主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3)筆者在2020年2月至3月集中對B站視頻博客頻道ID名為“刀叨、ke、心素季凈、遲到的詩、小夢明、劉貝貝、卷啦卷啦、一顆櫻桃醬、Wangshuling、曾肉肉Zoe”的10位博主進行了訪談,其中4男6女,年齡區(qū)間在20~39歲之間(30以下歲8人,30以上2人),每次訪談1小時左右。特此說明。。下面將從視頻博客中私人話語與公共話語的表層對立、內在關聯和相融共建三個維度依次對上述研究過程和發(fā)現展開論述。

    二、公私之分:視頻博客中的話語構成及其特征

    從影像的歷史淵源來看,視頻博客可視為在網絡視頻時代重生的“私紀錄片”,該概念出自日本學者那田尚史,原指紀錄片領域中記錄日常生活的個人影像,還可追溯到日本文學傳統(tǒng)中的“私小說”(4)“私紀錄片”是日本學者那田尚史援引日本文學傳統(tǒng)中流行的“私小說”概念對一類紀錄片提出的概括。關于日本“私紀錄片”的情況,可參那田尚史《日本私紀錄片的起源與現狀》一文,見《Documentary Box》(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主編)第26期,2005年10月7日出版。。這一淵源深刻地影響了今天視頻博客的內容構成,即個人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成為視頻博客的主流,而且從表象上看,這類視頻博客與反映公共議題的視頻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差異性,似乎呈現出“去公共性”特征。事實果真如此嗎?下文將從“公私之分”的視角出發(fā),用內容分析法來探討這一問題。

    (一)視頻博客的私人話語及其特征

    通過統(tǒng)計B站上播放量排名前300的視頻博客內容的主題(見表1),我們發(fā)現其中以個體呈現為主題的私人話語占比頗高(約占85.3%的比重),其內容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按照主題不同,可以歸納為5種:(1)休閑娛樂活動的共享,這類視頻占總樣本量的28.0%,包括整蠱惡搞、旅游冒險、二次元活動、粉絲互動等話語內容;(2)世界各地美食的記錄,這類視頻占總樣本量的18.0%;(3)個人特殊體驗的表達,這類視頻占總樣本量的17.3%,包括異國體驗、職業(yè)體驗、奢侈體驗等話語內容;(4)重要生命角色的描述,這類視頻占總樣本量的15.3%,包括寵物、戀人、親人三大話語內容;(5)校園生活狀態(tài)的展現,這類視頻占總樣本量的6.7%。

    表1 B站播放量前300視頻博客的主題分布

    其實早在2003年,郭小平等就發(fā)現了大眾傳媒領域中“個體意識得以張揚,隱私話語得以尊重”的大勢所趨[15],現在視頻博客中占據主流的私人話語正是這一時代趨勢在短視頻領域的具體呈現。正如美國學者埃爾文·埃德曼所指出:“檢驗一個文明質量的最佳方式是檢驗它的休閑質量?!盵16]1隨著當代中國民眾的物質財富和自由支配時間的逐漸增加,各種滿足個人享受的休閑活動也呈現出多元化發(fā)展態(tài)勢,而視頻博客對這些個人化休閑活動的記錄無疑體現了當前我國社會文明的進步性。與此同時,視頻博客中的這類私人話語又體現出明顯的娛樂性和消費性特征,甚至有學者批判其“用享樂、縱欲、感官愉悅代替了整體性的文化,為無止境的生存欲望提供了一種精神上的虛假滿足”[17]43。這些私人化的視頻博客盡管給予了受眾即刻的直觀喜悅,但是從長遠來看,卻無法滿足他們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大眾傳媒應有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價值。

    (二)視頻博客的公共話語及其特征

    如表1所示,相比私人話語而言,B站播放量前300的視頻博客中公共話語表達并不多見(僅占14.7%),而在這些有限的44條公共議題視頻中,如果進一步細分其談論主題的內容,則會發(fā)現其中近六成的視頻都在談論普法宣傳教育、中國經濟實力和港澳臺相關內容這三個范疇(見圖1),這也基本上涉及法律、經濟與政治三大公共議題(5)除這三類之外,視頻博客涉及的公共話題比較寬泛,如科技話題的《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實體驗》、食品安全話題的《我偽裝成了外賣小哥,偷拍揭秘某些外賣到底有多臟!》、安全教育話題的《又有小孩被困車內,小伙親自體驗被困車內半小時,氣溫逼近50度》等,且單個話題的數量只有一到兩個,不具有代表性意義,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上述三類較為集中和典型的公共話題。。因此,通過依次分析這三種主題的視頻博客,我們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現視頻博客上公共話語的某些共性特征。

    圖1 公共話題類視頻博客的議題分布情況

    1.法治宣傳類。這類視頻博客多從某個具體案例入手,“用身邊發(fā)生的活生生的事例去感染人……使人們從眼前的故事中看到法的威力,法的重要”[18]。如在一條展現犯罪嫌疑人自首心理的視頻博客中(6)這是海南儋州人民警察“大漠警示”的一段2分25秒抓捕現場紀實視頻,警察讓8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排隊自首。網友戲稱“這是嫌疑人跟警方的粉絲見面會”,并親切地稱視頻拍攝者為“大漠叔叔”。這個視頻博客記錄了“大漠叔叔”與犯罪嫌疑人的交談過程。,犯罪嫌疑人對自己的違法行徑都表示極度后悔,特別是一位曾對軍事非常感興趣的年輕人對鏡頭說“我想當兵,但是現在來不及了”,這類視頻博客特別容易打動觀眾,從而有效地促進觀眾法律意識的提升和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

    2.中國經濟類。這類視頻博客多以播主的真實經歷和現場報道為主,為人們了解“中國制造”及“中國經濟”的現實影響提供了一種直觀感受。如在數條表現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地位的視頻博客中(7)如《中國產品引發(fā)美國人排隊購買!聽聽美國人怎么說?》,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D4411J7Fn;《在美國可以不用中國制造嗎?可以,就是活不下去!》,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bt411Q75P.,觀眾跟隨播主的鏡頭直擊美國街頭,傾聽當地民眾對中國產品的真實看法,一些美國人在視頻中表示中國產品的質量很好。這種深入民眾日常生活的視頻博客能夠以親切自然的方式講述經濟議題,雖然其呈現的內容不一定全面和客觀,但至少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中國經濟某些真實存在的面相。

    3.港澳臺類。這類視頻博客多從年輕人視角出發(fā),通過自己的現身說法來消除兩岸青年一代之間的隔閡,以加深彼此的理解與支持。如身為澳門人的博主“律子話你知”,專門拍攝了一期視頻博客談論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明確表示“中國人是我的底線,也是每一位中國人的底線”,不少網友在評論中表達了對博主的支持,從而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廣泛影響。這類傳遞出彼此真誠話語的視頻博客能促進兩岸三地人民的心靈契合和力量凝聚,以實現未來更深的民族認同。

    (三)反思:視頻博客的“去公共性”及其原因

    綜上所述,在B站這一主流視頻分享平臺上,確實有些討論公共話題的視頻博客取得了不少播放量,但這類視頻的數量仍然偏少,反映出視頻博客用戶并未給予公共話題足夠的關注。正如原永濤所指出,當前青年的網絡表達趨向實用主義和自我中心化,呈現出“去公共性”的特征[19],這一特征同樣也存在于視頻博客中:視頻博主對日常生活、娛樂活動、個人情感等方面的話題關注較多,而對社會公共領域與社會公共事務并不熱衷。對此,我們通過訪談B站視頻博主,發(fā)現其“去公共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在傳播內容層面,有博主認為隨著假新聞和新聞反轉現象的日益增多,他們不敢評說社會熱點事件輕易,以免發(fā)生誤判,而更傾向于采取保守觀望的態(tài)度,特別是對公共話題會更加謹慎;二是在傳播口徑層面,不少博主認為牽涉敏感公共話題時,對此的評論是“高難度的”,如果表達尺度不合適,容易遭到平臺的限制和處理,如果無意中傳播了有偏差的價值觀,還會遭致受眾反感;三是在傳播效果層面,一些視頻博主認為網絡空間的意見交流一般帶有碎片化、情緒化的特征,民眾往往被掌握話語權的一方主導,缺乏自身的理性思考,容易陷入正反對立、沖突的情境,因此作為傳播方,他們會選擇避而不談公共話題,以免陷入情緒性的爭論,對自身形象和社會氛圍造成不利影響。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視頻博主選擇了不去或盡量少地觸碰公共議題,導致視頻博客在內容層面顯得跟公共性沒有太大關聯。

    三、借“私”言“公”:視頻博客中顯性話語與隱性話語的內在關聯

    從表層上看,視頻博客在呈現內容上確實有著明顯的“公私之分”,且占據主流的私人話語也明顯帶有“去公共性”特征。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視角來重新審視視頻博客,就會發(fā)現其私人話語中所承載的豐富、差異化的個體經歷與感知,其實也折射出社會現實、公共議題、集體記憶等宏觀的社會面相。正如哈布瓦赫所言,“作為社會記憶的重要載體形式,任何個體化敘述都不可避免地帶有‘社會文本’的痕跡”[20]283-284。這一觀點提醒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隱藏在個人表達背后的社會系統(tǒng)與時代進程,特別是在“人人皆可發(fā)聲”的視頻博客中,很多私人話語其實與公共議題存在著內隱關聯。

    如果借用文學理論的概念來解釋的話,視頻博客其實同時包含了顯性與隱性兩種話語形態(tài)——“隱性話語是指附著于顯性話語而未當下呈現的言語,此言語往往與顯性話語構成某種對位式關系,從而使敘述具有某種張力”[21]。在視頻博客中,前者是純粹的事實陳述,指向博主的個人世界;后者是發(fā)展的意義闡釋,連接外部的現實社會(見圖2)。這種顯隱劃分對本文研究的意義在于:對視頻博客的話語分析也可以從顯性話語與隱性話語的對位式關系入手,關注兩者的互動和發(fā)展,不僅探討視頻博客的表層意義,還要聯系社會文化背景,分析其深層意義。

    圖2 視頻博客的顯性話語與隱性話語

    而之所以能夠從“顯隱對位”的角度研究視頻博客,是因為后者存在于社會文化空間中,其個體表達不可避免地會帶有社會和人類文化因素的影響,正如霍爾所指出:“事物的意義是我們——在社會中,在人類文化中——使事物產生意義,形成指意功能?!盵22]54這也昭示了視頻博客這種媒介話語能夠被視為“一種具有動態(tài)變化功能的文本,它可以被重寫、被再生產、再創(chuàng)造,其意義和容量可以在無限的差異中被擴散”[23]74。沿著這一思路,我們認為研究重心應放在顯性的個體表達與隱性的社會互動關系上,從而發(fā)掘視頻博客更為廣泛的社會性外延。因此,下文將借鑒“顯性—隱性話語”的分析框架,從視頻博客對社會現實的記錄與呈現、對公共議題的關注與討論、對集體記憶的匯聚和建構三個維度探討其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內隱關聯。

    (一)視頻博客中對社會現實的記錄與呈現

    在這類視頻博客中,顯性話語是指博主對個體經歷的真實記錄,而隱性話語則是其所反映的社會現實與時代面貌,正如楊國斌曾指出的,“個人記憶作為歷史工具,構成了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經??床灰姷臍v史’中的‘零碎的’現實”[24]。隨著視頻博客的普及,人們可以更為便捷地以視頻形式書寫個體的“微歷史”(8)微歷史是指由歷史元素構成的基本單元,“微小”(小而簡約)為其基本形式,“單元性”(自成一體)和“單純性”(以一事一議為主)為其基本內涵,參見張永奇《試論“微歷史”與“微歷史學”的創(chuàng)建》,載《科技展望》2015年第6期。。普通民眾的生命故事和細微情節(jié)不僅反映了鮮活的生活原貌,也以“眾人之口”描繪出現實社會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特別是對時代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社會進步的即時變化、弱勢群體的現實處境等社會議題的記錄與呈現。

    首先,視頻博客通過記錄個人成長“節(jié)點”的顯性文本來呈現時代發(fā)展“節(jié)點”的隱性文本。學者陳默指出,以記錄和挖掘個人記憶為宗旨的口述歷史,其重心在于找準個人的人生節(jié)點[25]。體現到視頻博客中,一些博主在記錄個體成長節(jié)點的顯性文本時,便將其放置于時代背景之下,從而順勢記錄下社會發(fā)展節(jié)點的隱性文本。例如在視頻博客《歡迎我們即將到來的小小乖,快進來幫忙取個名字》中,博主記錄了妻子懷上二胎后的家庭生活,“二胎”作為個人的重要生命節(jié)點,也折射出國家生育政策變遷的時代背景。由此,視頻博客中個人與時代的“節(jié)點”敘事體現了人們對生命歷程、社會變遷的感知,隨著個人歷史素材的不斷積累,一幅廣泛、深入的社會畫卷也隨之向大眾展開。

    其次,視頻博客從個人視角所描述的日常生活變化,凸顯出整個社會的進步歷程。在視頻博客《華農家喂竹鼠,體驗中國農村和美國的有啥不同?》中,博主“我是郭杰瑞”作為美國人親身體驗了中國的農村生活,視頻展示了村民真實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huán)境,有村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農村和城市差不多,每個村都通了網絡,交通出行也方便。這就通過視頻博主個人的切身感受,勾勒出新時代中國農村不斷進步的真實畫面,進而建構起人們對這個時代社會變化的印象與記憶。

    再次,視頻博客還以個人視角觀察到一些社會“邊緣”地帶,比如留守兒童的現狀、街頭攤販的處境、同性戀者的生活等,并通過個人敘事來拓展受眾的視野,以多元化的話題整體化描述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視頻博客《我給了司機2萬塊小費,讓他送我去他老家轉轉》中,我們跟隨博主的鏡頭,看到了外來打工者的忙碌艱辛、留守兒童的孤獨等平時很少關注的場景。由于視頻博客的題材能夠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和不同人群,呈現差異化、多樣化的現實生活,所以通過視頻博客提供的便捷窗口,用戶得以隨時隨地觀察社會各個角落,并獲得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與思考。

    (二)視頻博客中對公共議題的探討

    在這類視頻博客中,顯性話語是指博主對個體困擾的如實陳述,而隱性話語則是其所反映的整個社會的公共性困境。在大眾傳播時代,不少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大都處于失語狀態(tài),只能通過“被媒體報道”來反映其個體困擾;而互聯網特別是短視頻的普及,則逐漸改變了這一狀況——每個人都可以用手機來便捷地傳遞自我的聲音,獨立地參與到公眾討論中。有學者指出,“在民主政治的程序下,一個社會就公共事務所作的集體選擇也往往要落實到個人選擇的集合上”[26],而當個人對自身困境的描繪逐漸匯集起來后,“小我”言說便逐漸構筑成“大我”言說,個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及思考,也就發(fā)展為集體性的共同訴求。

    因此,視頻博客關于社會公共事務的媒介話語,既體現了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素養(yǎng),也促進著群體之間的同題溝通,并借此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共同困擾,亦即群體性的焦慮。B站上有不少視頻博主所記錄的顯性文本是在表達個體困擾,而隱性文本則真實呈現了其所處群體的普遍困境。如在《我是朝鮮族難道就不是中國人了嗎!不要罵我了》中,博主以自身經歷去修正當前關于朝鮮族的偏見與誤解,即涉及少數民族關系的公共議題;還有作為普通外賣員的博主“阿博”,其發(fā)布的視頻既反映了外賣行業(yè)的日常艱辛,更提出了第三方公司壓榨外賣騎手等公共議題,這些表達一旦積少成多,便會成為某種社會角色的群體言說和民意表達,促進相關利益方做出回應,以不斷優(yōu)化外賣職業(yè)的整體環(huán)境。

    由此可見,視頻博客中有關公共議題的個體表達其實也是一種反映民眾普遍意見和訴求的集體書寫方式,“一個自由而負責任的博客是個人化和公共性的共同結合體,這就超越單純記錄個人的日常經歷以及瑣事等狹窄的視角,而是以整個網絡環(huán)境為視野”[27]。視頻博客因此也成為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開放性場所,每一位用戶的個體話語都具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而當眾多個體話語匯聚起來時,則不僅能夠記錄所屬群體的集體處境,也提供了能夠探討公共議題的群體意見。

    (三)視頻博客對集體記憶的建構

    在這類視頻博客中,顯性話語是指博主對親身經歷的個體記憶,而隱性話語則是其所記錄的某個群體的集體記憶。在視頻博客平臺上,傳播主體從個體層面對群體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的刻畫,使得“小人物”的故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共視域中,形成了多方位的集體記憶——個體記憶的呈現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顯性文本,但當不同個體形成合力時,便成為關于人類記憶的隱性文本。正如有學者指出:“一切歷史都是個人史。因為每個人不一定都有參與歷史的機會,但是每個人都有評價和書寫歷史的權利?!盵28]

    例如,視頻博客《實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死城現狀是怎樣的?》就是博主從個人視角拍攝核電站事故后“死城”的現狀,通過對“切爾諾貝利”的個人回憶,引發(fā)網友重新關注這場慘痛的悲劇,同時也將自己的感受匯入到“切爾諾貝利”事件的集體記憶中。因此,對于視頻博主而言,書寫極具人情味的影像日記既是對個體生活的記錄與傳播,也是對集體記憶的構建與傳承;在不斷加深自我理解的同時,也是在集體氛圍中傳遞個人思想和認知。因此,視頻博客通過容納各個社會成員的獨立性話語,營造出群體共同參與媒介活動的集體氛圍,其中的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也就形成了一種互動的關系:一方面,個體記憶為集體記憶提供素材,以真實地表達群體中的個體看法。由于視頻博客中的個人記憶能夠彌補宏大歷史敘事中細節(jié)素材、具體事實的不足,從而繪制出更為真實和廣泛的社會畫卷;另一方面,個體記憶處于集體記憶的框架之中,反映了集體記憶中的共性認知,“集體記憶賦予個體記憶意義,似乎個體記憶只有放在集體記憶中才能被理解”[29],這意味著在碎片化敘事的網絡空間中,視頻博客中的個體話語需要借助集體記憶的框架,來尋找自身在群體中的定位。因此,視頻博客中的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形成了一種共謀關系,并在社會認同上達成了某種共識。

    綜上所述,在視頻博客搭建的泛眾化表達平臺中,每個人都能以相對獨立的姿態(tài)和個人視角完成對歷史的個性化書寫,傳遞其對社會現實的認知,并思考和討論其所遭遇的某些困境,這些在顯性文本層面看似個性化的私人話語,其實也在隱性文本層面構成了時代公共性的重要敘事。由此,視頻博客作為官方主流話語的對照與補充,已然成為網絡社會公眾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以“私”達“公”:視頻博客建構公共領域的可能性探討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看到了視頻博客中私人話語與公共話語在表層上的分化對立與在深層上的內隱關聯。在此基礎上,下文將進一步探討在視頻博客中“以私達公”的可能性。所謂“以私達公”,指的是借助視頻博客這一私人話語的表達平臺指向公共領域的建構。哈貝馬斯曾經將公共領域界定為“我們的社會生活的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像公共意見這樣的事物能夠形成。當他們(公眾)在非強制的情況下處理普遍利益問題時……他們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組合,可以自由地表達和公開他們的意見”[30]125。顯然,要建構公共領域并非易事,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根據陳勤奮從哈貝馬斯相關論述中歸納出建構公共領域的“三要素框架”——公眾(話語主體)、輿論(話語內容)和輿論空間(話語空間)[31],下文將從視頻博客的話語主體、話語內容和話語空間三個維度論述建構公共領域的策略。

    (一)視頻博客的話語主體層面:從私民到公民

    哈貝馬斯認為公眾輿論的主體必須是具備“公眾精神”的公眾,這意味著“公眾”才是公共表達的話語主體,懷揣社會責任感的“公眾”,可以持續(xù)性保持對公共利益的關注,并積極參與到自由而公開的討論中。但就目前而言,由于視頻博客主要是對個人生活世界的展露,所以其話語主體更像“私民”,即那些以個人取向為主導、以個人利益為取向的民眾(9)在學術語境中,“私民”是“指以個人取向為主導的民眾,其言論和行為以關注和滿足個人或小群體的利益、情感、意志為主要目的”,參見郎友興、薛曉婧《“私民社會”:解釋中國式“鄰避”運動的新框架》,載《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12期。,其局限性體現為個人很難擺脫私欲,對公共事務則漠不關心。如果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私民成為視頻博主的主流,那么其視頻創(chuàng)作就只會圍繞個人利益與個人得失展開,而不會觀照到其與他者、社會乃至國家的內在聯系,遑論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和為社會建言獻策,公共領域的建構更是無從談起了。

    因此,對于視頻博客公共領域的建構,首先需要激發(fā)博主的公共性,促使其實現從私民到公民的轉變。因為視頻博主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應該及時關注國家和社會的諸多問題,并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場上合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只有超越“以個人為中心”的視野局限,才能將各種無意義的言說轉化為有價值的精神文化產品。具體而言,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一是對于網絡視頻平臺而言,可以設立專門的公共話題類視頻板塊,對其中的優(yōu)質視頻進行引流和給予鼓勵,只有形成整體性的公共討論氛圍,不斷強調公民身份、公民意識,才能使人們真正以公民姿態(tài)作出話語表達;二是對于視頻博主而言,首先需要培養(yǎng)自身的共同體意識,強化個人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相互依存的觀念,同時提升自身對共公話語的參與性與表達性,對各種社會公共事務均保持一種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獨立思考,理性表達,積極參與到公共領域的建設過程中。

    (二)視頻博客的話語內容層面:從感性到理性

    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的第二個構成要素是公眾輿論,即大眾意見中那些具備批判意識的理性意見,“公眾輿論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對國家權力的批評,監(jiān)督并最終控制國家權力,這種批判必須建立在公眾理性的基礎上”[31],因此建構視頻博客的公共領域,必須要以“理性”為標尺,傳遞出有價值的公共話語內容。就目前而言,視頻分享平臺的虛擬和開放等形態(tài)屬性,給予了話語主體極大的自由性,但如果視頻博主只是將視頻博客作為個人的感性表達工具,隨意宣泄個體情緒的話,則極易造成非理性聲音的衍生與聚集,進而致使整個公共空間走向混亂失控的局面,這無疑將給網絡空間治理帶來新的困擾。

    為了化解這一困境,視頻博主作為公共表達的話語主體,應該竭力避免話語表達的感性化和情緒化,不斷加強自身的公共理性,即“各政治主體以公正的理念和自由而平等的身份,在社會政治這一持久存在的合作體系中,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充分合作,以產生公正的、可預期的共治效果的能力”[32],它既是公共生活的核心精神,也是指導人們處理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則。因此,要想基于視頻博客平臺建設公共領域,就應該在話語內容層面強調公共理性的底線,以保障傳播內容的公共性和增加視頻平臺的正能量,積極推動視頻博客理性話語的良性共振。直至今天,當我們談論視頻博客的話語內容時,仍有必要重溫洛克(John Locke)的名言:“如果脫離了理性的引導,不受考察和判斷的限制而使自己進行并去實踐最糟糕的選擇,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是需要理性的,脫離理性的自由不能為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盵33]37

    (三)視頻博客的話語空間層面:從失序到有序

    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的建構不僅需要公眾、公共輿論這兩個要素,還需要營造一個自由、平等以及公開的公共話語空間。在歷史上,公共話語空間曾經以沙龍、劇院、宴會、咖啡廳乃至街頭集會、廣場演講等形式出現;在現代社會,公共話語空間則主要依托于各種大眾媒介而存在[34]32-55。而網絡媒體(包括視頻博客平臺)的出現,則為公共空間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雖然這種可能性也極易遭到踐踏以至被扼殺——作為廣大網民的意見匯集地,視頻博客平臺使每個人都能更加便捷、公開和平等地參與到各類議題的討論中,但如果失去共同的底線,則很容易滋生極端化甚至違法的傳播行為,導致網絡空間變得烏煙瘴氣,若如此,在視頻博客平臺上建構公共領域也就無從談起了。

    因此,要想在眾聲喧嘩的視頻博客平臺上營造理性的公共話語空間,必須多方協(xié)力以規(guī)范視頻博主的話語表達,通過多元治理來促進視頻博客的有序發(fā)展,具體來說,應主要從政府、平臺與個體三方面著手:在政府層面,承擔“元治理”角色,加強法制法規(guī)建設,明確界定視頻發(fā)布行為的失范程度和處罰等級,同時增強對有害視頻的應急處置能力,及時預防和應對突發(fā)性的視頻失范現象;在平臺層面,強化“把關人”職責,不能一味地追求點擊率和商業(yè)收益,而要不斷加強行業(yè)自律,樹立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通過專業(yè)化的監(jiān)管團隊,積極探索視頻內容的安全保障技術,竭力將色情暴力、謠言霸凌等有害視頻摒除在外;在個體層面,凸顯“創(chuàng)作者”智慧,通過為視頻博客不斷注入理性話語,將“烏合之眾”的喧囂變?yōu)椤凹w智慧”的討論,進而共同建構起良好的公共話語空間。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B站視頻博客的話語分析,首先概括了其私人話語與公共話語在表層上的分離及其“去公共性”特征;其次,借助顯性文本和隱性文本的概念,闡述了視頻博客中記錄社會現實、探討公共議題和建構集體記憶這三種私人話語和公共話語的關聯方式;最后,從話語的主體、內容和空間三個維度指出私民思想、感性表達、空間失序對視頻博客的負面影響,并順勢探討了在視頻博客中建構公共空間的可能路徑,即:重構視頻博主的公民德性,轉變話語主體的狹隘視角;引導視頻博主的理性表達,實現對公共議題的理性討論;政府、平臺以及個人的多方協(xié)作,營造清朗的視頻博客話語空間。

    就目前而言,視頻博客的公共話語表達功能尚未有效、充分地發(fā)揮出來,特別是與作為其“前輩”的博客(blog)和微博(micro-blog)相比,視頻博客所發(fā)揮的公共功能和所形成的民意力量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這固然有媒介形態(tài)、發(fā)展階段、輿論環(huán)境等方面的原因,但最為核心的要素還是落在創(chuàng)作主體上——當年博客和微博之所以能夠在公共領域搖旗吶喊,主要是因為博主群體中有大量知識分子參與(10)例如李銀河、易中天等知識分子在博客上的話語實踐,于建嶸、張鳴、王克勤等知識分子在微博上的話語實踐等,參見周志強《博客與知識分子的網絡生存》,載《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12期;張愛鳳《微博空間的媒體知識分子與社會公益行動動員》,載《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而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今天視頻博客的博主很少見到知識分子的身影,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視頻博客中缺乏對公共性的關懷,也尚未建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領域。當然,“知其不可而為之”本來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視頻博客中公共性的缺乏,正好為知識分子群體的話語實踐提供了新的陣地——如果有更多知識分子參與其間,完全有可能進一步激發(fā)視頻博客在建構公共領域方面的潛力。

    除此以外,還有學者指出:“博客作為民意表達的新渠道,政治輿論監(jiān)督的新方式,成為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延續(xù),促進著我國民主政治的不斷發(fā)展?!盵35]1如果視頻博客話語主體的廣度和話語表達的深度得到顯著提升,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未來視頻博客對社會公共事務乃至國家政治生活的影響會進一步增強:不僅在公共話語空間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且為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當然,由于本文受各種客觀條件所限,所選取的視頻博客和博主樣本都還不夠充分和全面,導致研究結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未來更多研究能夠持續(xù)關注這一議題,為視頻博客的發(fā)展提供更多有價值的鏡鑒。

    猜你喜歡
    博主博客話語
    跟著零食博主買拼多多小吃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6:42
    如果孩子想當美妝博主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時尚博主謝慕梓:分享身邊的美
    金橋(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4
    博客天下
    博客天下(2015年2期)2015-09-15 14:12:57
    創(chuàng)意折紙小動物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博客相冊
    博客天下(2009年12期)2009-08-21 07:35:10
    广河县| 漳平市| 寻乌县| 比如县| 开阳县| 鹤庆县| 察哈| 屏山县| 黎川县| 平舆县| 洛宁县| 涪陵区| 红河县| 渝北区| 化州市| 海安县| 玉田县| 民权县| 德格县| 东山县| 昔阳县| 宁安市| 彰化县| 柘城县| 志丹县| 三河市| 渭源县| 郸城县| 鄂温| 张家口市| 孟州市| 夏津县| 织金县| 乌兰察布市| 宣化县| 马山县| 苗栗县| 团风县| 牟定县| 游戏|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