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壘,李曉彤,任勇翔*,劉志逸,郭 盾,梁慶凱,邵亞輝,郭淋凱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省環(huán)境工程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55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北水資源與環(huán)境生態(tài)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55
3. 西安市政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8
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城市河流普遍出現(xiàn)水污染及生態(tài)退化的問題[1-3]. 城市化增加了城市河流溶解性有機物(DOM)濃度[4],并影響了DOM的組成[5],一定程度上惡化了河流水質(zhì),控制DOM濃度是城市河流治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污染河流治理技術(shù)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法三類,其中人工濕地廣泛應(yīng)用于改善污染河流水質(zhì). 但人工濕地存在處理能力有限、水力負荷低、抗沖擊能力差和易堵塞等問題[6],難以對受污染河水中的DOM進行有效去除,需要結(jié)合其他工藝進行處理.厭氧生物膜法能將難降解有機物轉(zhuǎn)化為易降解有機物,具有能耗低、剩余污泥少、運行維護簡單等優(yōu)點[7]. 其中,厭氧生物濾池(AF)采用生物固定化技術(shù),因厭氧菌易于在填料上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8],且附著生物量大、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停留時間短[9],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有機廢水[10-11],具有治理城市污染河流的前景. 探明AF對河流DOM中難降解組分的生物轉(zhuǎn)化特性,是將其應(yīng)用于控制河流DOM污染的基礎(chǔ).
三維熒光光譜是研究DOM的主要手段之一,被廣泛用于評估內(nèi)陸和海洋水體中DOM的來源和特性[12-13]. 三維熒光光譜結(jié)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可有效分離光譜疊加峰、追蹤水中DOM組成和來源[14],也可以反映水質(zhì)凈化工藝中不同種類DOM的變化規(guī)律[15]. 國內(nèi)外對于污染河流治理工藝較注重有機物的量達標,而對有機物的賦存形態(tài)研究較少[16]. 亟需利用EEM-PARAFAC解析AF在不同工況下處理城市污染河流中DOM的轉(zhuǎn)化途徑.
針對目前城市污染河流存在的DOM超標且難生物降解的問題,該研究以西安市新河河水為試驗對象,利用EEM-PARAFAC方法,分析不同HRT和溫度的工況條件下AF對受污染河水中DOM組分的去除效果和轉(zhuǎn)化特性,以期為構(gòu)建以AF為核心的組合工藝,提高水中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提供理論支撐.
1.1.1試驗裝置
AF中試裝置如圖1所示,2座濾池串聯(lián)運行.AF選取4種不同規(guī)格輕質(zhì)頁巖黏土陶粒作為濾池填料, 4層濾料顆粒粒徑和空隙率依次為20~30、10~20、5~10、3~5 mm和47%、42%、41%、40%,堆積密度為300 kg/m3.
圖1 厭氧生物濾池(AF)中試裝置示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ilot-scale AF
每座AF高2.8 m,每級濾層厚0.7 m,上部清水區(qū)0.4 m,底部配水區(qū)0.3 m,超高0.3 m,面積1.322 5 m2. AF共設(shè)11個取樣點,以進水為1號取樣口,第1座濾池和第2座濾池自下而上分別設(shè)2號~6號取樣口和7號~10號取樣口,最終出水為11號取樣口. 采用電磁流量計測量進水流量,使用球閥、蝶閥控制進水流量.
1.1.2試驗運行工況
AF的運行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為啟動階段,25~35 ℃,HRT 24 h,水力負荷1.09 m3/(m2·d),歷時60 d;第2階段為常溫運行階段,15~30 ℃,HRT 2~24 h,水力負荷1.09~13.49 m3/(m2·d),每個HRT周期持續(xù)9~10 d;第3階段為低溫運行階段,5~15 ℃,HRT 2~24 h,水力負荷1.09~13.49 m3/(m2·d),每個HRT周期持續(xù)10~12 d. 具體運行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AF不同運行工況參數(shù)Table 1 Parameters of AF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采用西安市大王鎮(zhèn)污水廠A2O好氧池內(nèi)的混合液作為接種污泥,AF進水取自西安市新河大王鎮(zhèn)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上游50 m處. 運行階段水質(zhì)條件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運行階段的進水水質(zhì)條件Table 2 Water quality of influent in different operation periods
試驗中各項常規(guī)水質(zhì)指標的測定按標準方法[17]進行. 采用SX751便攜式pH/ORP/DO測定儀(上海三信儀表廠)測量水溫、pH和DO濃度;采用超濾膜法測定DOM分子量的分布[18-19];三維熒光光譜使用Hitachi F-7000型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在λEx/λEm=200~440 nm/250~550 nm范圍內(nèi)以12 000 nm/min的速度掃描,激發(fā)波長每5 nm、發(fā)射波長每2 nm收集一次數(shù)據(jù),光電倍增管負壓為700 V;消除拉曼散射和瑞利散射的影響后,利用純水拉曼峰面積對水樣的熒光強度進行拉曼歸一化處理,熒光強度單位以R.U.表示;采用Matlab 2016軟件及DOMFluor工具包對水樣的熒光數(shù)據(jù)進行PARAFAC分析,計算各組分熒光強度(Ii)和總熒光強度(It)[20-21],并進行三維熒光光譜的區(qū)域熒光積分法(FRI)分析[22].
通過EEM-PARAFAC分析,河水中DOM熒光組分包括:C1,類富里酸物質(zhì)(類腐殖質(zhì));C2,類色氨酸物質(zhì)(類蛋白);C3,類腐殖酸物質(zhì)(類腐殖質(zhì))(見圖2和表3). C1、C2、C3熒光占比分別為24.85%、53.45%、21.67%,類蛋白和類腐殖質(zhì)平均占比分別為53.45%和46.55%. C1和C3主要受陸源輸入的影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農(nóng)業(yè)和森林河流中[23]. C2是水體受到人類影響的重要標志[24],在受污染河流中常發(fā)現(xiàn)比例相對較高的類色氨酸物質(zhì)(C2)[5,25]. 新河熒光峰分布特征與受尾水排放影響的河流相似,DOM以類蛋白物質(zhì)為主,表明新河較大程度上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表3 新河河水3個熒光組分的特征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fluorescent components in water of Xin River
FRI法將有機物劃分為五類,包括區(qū)域Ⅰ(λEx/λEm=220~250 nm/280~330 nm)的類酪氨酸物質(zhì)、區(qū)域Ⅱ(λEx/λEm=220~250 nm/330~380 nm)的類色氨酸物質(zhì)、區(qū)域Ⅲ (λEx/λEm=220~250 nm/380~550 nm)的類富里酸物質(zhì)、區(qū)域Ⅳ (λEx/λEm=250~400 nm/280~380 nm)的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區(qū)域Ⅴ (λEx/λEm=250~400 nm/380~550 nm)的類腐殖酸物質(zhì);區(qū)域Ⅰ、Ⅱ、Ⅳ為類蛋白,區(qū)域Ⅲ、Ⅴ為類腐殖質(zhì). 對不同時期新河同一位置20次水樣進行三維熒光光譜FRI分析,各熒光區(qū)域組分占比如圖2所示,河水中各熒光區(qū)域的物質(zhì)占比由大到小依次為Ⅴ>Ⅱ>Ⅳ>Ⅲ>Ⅰ,區(qū)域Ⅰ~Ⅴ各組分平均占比分別為8.70%、25.87%、16.28%、17.62%、31.22%. 類蛋白和類腐殖質(zhì)平均占比分別為52.50%和47.49%,與PARAFAC分析結(jié)果一致.
圖2 基于PARAFAC解析的3個熒光組分及各熒光區(qū)域組分占比Fig.2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ree components identified by PARAFAC model and component proportion of each fluorescence region
2.2.1COD及UV254表征有機物的降解效果分析
不同工況條件下進出水COD濃度變化及去除率如圖3(a)所示. AF完成啟動穩(wěn)定運行后,COD平均去除率為30.75%. 常溫運行階段,HRT從24 h減至4 h時,COD去除率從44.53%降至33.48%. 但調(diào)整HRT=2 h時,去除率反而增至61.03%. 已有研究[10,26]發(fā)現(xiàn),AF小試處理城市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時,COD去除率隨著HRT的縮短而下降,而新河水質(zhì)波動較大,HRT=2 h時DOM中易降解有機物增多,因而COD去除率升高. 相較于常溫運行階段,低溫運行階段COD去除率隨著HRT的減小而降低,HRT為2 h時,COD去除率僅為20.33%,表明低溫工況下AF抗沖擊負荷能力較差. 而劉智斌等[27]研究發(fā)現(xiàn),冬季AF處理城市污水時COD的去除率波動較小. 相較于城市污水,新河與遼河等河流類似,DOM季節(jié)性變化更顯著,冬季枯水期時難降解DOM增加[28],從而導致低溫工況下COD去除效果較差.
UV254可表征DOM的芳香性[29],穩(wěn)定運行階段出水UV254降低19.80%,表明水中難降解有機物發(fā)生了部分轉(zhuǎn)化,提升了其生物降解性. 不同工況下進出水UV254變化及去除率如圖3(b)所示,HRT從24 h減至2 h時,UV254去除率從18.53%降至8.43%,且低溫運行階段UV254去除率明顯低于常溫運行階段. 姜浩等[30]研究發(fā)現(xiàn),類腐殖質(zhì)與UV254之間相關(guān)性較好. UV254所表征的DOM與類腐殖質(zhì)變化趨勢一致,其降解效率受HRT和溫度影響較大,需要更長的HRT和適宜的溫度.
圖3 各工況下進出水COD濃度和UV254的變化Fig.3 Variations of COD concentration and UV254 in influent and effluent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2.2.2進出水熒光組分的變化分析
各工況下3種熒光組分的熒光強度如圖4所示.C1進出水變化不明顯,去除率與HRT無關(guān),平均去除率僅為5.66%,說明C1可能是通過吸附、混凝等物理化學作用去除[31]. 同時,低溫工況甚至出現(xiàn)出水高于進水的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低溫條件下微生物產(chǎn)生的腐殖質(zhì)增多所致[32]. 常溫且HRT=24 h時C2去除率最高為40.17%,AF對C2的降解效果隨HRT及溫度的降低而減弱. C3最高去除率為20.37%,溫度對C3的去除影響較小,且HRT越短,C3的去除效果越差. 由圖4(d)可見,不同工況下AF對3種組分的總?cè)コЧcC2的去除效果相似. 相較于類蛋白物質(zhì),AF對類腐殖質(zhì)物質(zhì)去除效果較差,這與Yang等[31]研究生活污水經(jīng)生物處理后熒光組分的變化相似. 以上結(jié)果表明,相較于溫度,HRT對AF降解DOM的影響更為顯著,HRT較長的工況有利于濾層中的微生物對難降解DOM進行有效轉(zhuǎn)化.
2.3.1不同HRT條件下AF沿程污染物濃度的變化
圖5為常溫條件不同HRT下COD濃度和UV254的沿程變化情況. COD主要在第一級濾層(1~4號取樣口)去除,但是在2號取樣口有明顯的升高,可能是積累懸浮物釋放的DOM以及微生物產(chǎn)生溶解性微生物產(chǎn)物(SMP)所導致. 在2號和3號取樣口之間,COD濃度快速降低,主要是因為小分子有機物的快速降解,以及濾層對大分子有機物的吸附、混凝、沉降作用. 濾層的吸附作用增加了大分子有機物在AF前端的停留時間,便于轉(zhuǎn)化為小分子有機物[11]. 由圖5(b)可知,不同HRT下UV254均沿程減少,且隨著HRT縮短,UV254降解速率減緩,進一步證實在HRT較長的工況下,濾層微生物對難降解DOM的吸附和生物轉(zhuǎn)化作用更強.
圖5 不同HRT下各取樣口出水COD濃度和UV254的變化Fig.5 Variations of COD concentration and UV254 in effluent from each sample tap under different HRT
2.3.2AF沿程出水熒光光譜分析
HRT為24 h下沿程出水三維熒光光譜和熒光組分的變化情況如圖6所示,相較于進水,2號取樣口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的熒光強度明顯上升,結(jié)合COD濃度的沿程變化規(guī)律,表明第一級濾層內(nèi)微生物活性較高[32],2號取樣口其他區(qū)域熒光強度無明顯變化,而6號取樣口各區(qū)域熒光強度尤其是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有明顯降低,7~11號取樣口熒光強度變化不大. 沿程熒光分析表明,AF主要在第1級濾層內(nèi)完成DOM的降解,這與AF處理城市污水時底部生物膜豐富致密,沿程生物膜量逐漸減少相一致[11]. 圖6(f)為HRT=24 h條件下AF沿程出水各熒光組分的變化情況. C1在AF內(nèi)部變化不大,ASBR處理食品廢水也出現(xiàn)了相同的現(xiàn)象[33],說明C1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難以生物轉(zhuǎn)化. 在2號取樣口可以觀察到C2的熒光強度有明顯的上升,AF前端微生物活性旺盛,會產(chǎn)生大量SMP,從而使水中類蛋白物質(zhì)的熒光強度提高.2號取樣口后C2沿程持續(xù)減少,在4號取樣口后趨于穩(wěn)定,進一步證實C2去除主要在第1級濾層內(nèi)完成. C3的降解與UV254的變化規(guī)律有一定相似性,沿程緩慢降低,表明AF對水中類腐殖質(zhì)降解作用不佳.
圖6 HRT為24 h下各取樣口出水三維熒光光譜及各熒光組分的變化情況Fig.6 3-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effluent and variations of the fluorescence components in the effluent from each sample tap at HRT=24 h
2.3.3AF沿程出水DOM分子量變化分析
AF沿程出水各分子量DOM的UV254變化可反映各分子量DOM的含量變化趨勢,HRT為24 h下AF沿程出水各分子量范圍DOM所對應(yīng)UV254和組分占比變化如圖7所示. 河水中DOM以<3 kDa的組分為主,占比為66.28%. 在2號取樣口>10 kDa的DOM含量提升了26.67%,組分占比也有所增加. 生物反應(yīng)器處理廢水會產(chǎn)生一定量的SMP[34],厭氧微生物產(chǎn)生的SMP以<1 kDa的小分子以及>10 kDa的大分子為主[35]. 結(jié)合沿程三維熒光的變化規(guī)律,可以推測>10 kDa DOM含量的提升可能是因為AF前端富集的微生物產(chǎn)生了一定量的SMP. 在2號取樣口<10 kDa的DOM含量大幅減少,降解率為12.67%.AF沿濾層深度方向,<3 kDa的DOM含量持續(xù)下降,去除率為22.81%,組分占比無明顯變化,表明在HRT較長的工況下AF中的厭氧微生物對小分子DOM有較強的利用能力[36];3~10 kDa的DOM最終去除率為64.29%,組分占比也呈現(xiàn)減小的趨勢,而>10 kDa的DOM含量和組分占比沿程持續(xù)上升,無生物降解作用.以上結(jié)果表明AF能夠?qū)⑿潞雍铀糠执蠓肿覦OM有效轉(zhuǎn)化,可作為處理城市污染河流的預處理手段.
圖7 HRT為24 h下AF出水各分子量范圍DOM的UV254和組分占比變化Fig.7 Variations of UV254 and fraction in each molecular weight DOM of AF effluent at HRT=24 h
a) 新河河水中DOM主要包含3種熒光組分,C1為類富里酸物質(zhì),C2為類色氨酸物質(zhì),C3為類腐殖酸物質(zhì). 水中類蛋白物質(zhì)占比為53.45%,河水中DOM受污水廠尾水排放的影響較大.
b) AF運行穩(wěn)定后,COD、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別為30.75%和19.80%. 長HRT和適宜溫度有助于提高COD和UV254所表征DOM的去除率. AF出水熒光組分分析表明,C1變化與HRT關(guān)系不明顯,且變化較小,其去除是通過物理化學作用實現(xiàn). C2、C3有一定程度降解,降解效果易受HRT和溫度的影響,表明AF主要對河水中類色氨酸和類腐殖酸這兩類DOM有降解作用.
c) AF主要在第1級濾層完成COD的降解,UV254沿程降低,長HRT下DOM分解更為充分. 沿程出水三維熒光光譜表明AF前端具有較強的微生物活性,C2在2號取樣口升高后沿程降低,C1和C3變化較小,說明AF能有效去除河水中部分類蛋白物質(zhì),而對類腐殖質(zhì)物質(zhì)作用欠佳. AF對3~10 kDa的DOM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在HRT為24 h的工況下其去除率為64.29%,能夠?qū)⑿潞雍铀糠执蠓肿覦OM有效轉(zhuǎn)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