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藩,羅 凡,張 翔,胥亞瓊,堯 渝,李蘭英,龔雪蛟
(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茶葉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11)
綠茶是傳統(tǒng)六大茶類之一,屬于不發(fā)酵茶類。綠茶是中國最大的消費(fèi)茶類,2020年茶葉國內(nèi)銷售量達(dá)220.16萬噸,其中綠茶內(nèi)銷量127.91萬噸,占總銷量的58.1%[1]。其中,名優(yōu)綠茶因其優(yōu)美的外形、鮮爽的滋味、清鮮的香氣以及多種保健功能,近年來深受消費(fèi)者喜愛。春季制作完成的名優(yōu)綠茶,在后期貯藏和銷售過程中,受環(huán)境溫度、空氣相對濕度、氧氣、光照及茶葉自身含水量的影響,不可避免會發(fā)生一系列陳化[2]。在生產(chǎn)和銷售實(shí)踐中,為了降低含水量和去除異雜味,貯藏中的名優(yōu)綠茶在分裝和銷售前,往往采取再次烘焙的方式,來保證名優(yōu)綠茶的品質(zhì)。對初加工后的毛茶進(jìn)行烘焙,在工夫紅茶[3-4]和烏龍茶[5-6]精制中較為常見,可以提高茶葉香氣,改善茶湯滋味。有研究采用100℃、110℃、120℃對陳年紅茶進(jìn)行烘焙,發(fā)現(xiàn)110℃烘焙10 min的效果相對較好,能明顯改善香氣和滋味的感官品質(zhì),且對茶多酚、氨基酸、兒茶素等主要生化成分也有影響[7]。而烘焙在綠茶加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大宗茶的品質(zhì)改善[8-9]和名優(yōu)綠茶加工工序末段的提香方面[10-11]。對于貯藏過程中名優(yōu)綠茶的烘焙工藝,近年來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12-13]。本研究以蒙山毛峰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烘焙溫度和時間對貯藏過程中名優(yōu)綠茶的感官品質(zhì)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響。
選用已貯藏5、10個月(含水量分別為8%和13%)的蒙山毛峰為研究對象,蒙山毛峰的制作原料為采自四川雅安名山區(qū)的福鼎大白茶鮮葉,采摘時間為2021年4月初,采摘嫩度為一芽二葉初展(占比80%以上),同一批原料按照殺青、揉捻、做形、烘干等工序制成特二級的蒙山毛峰[14],放置于6℃冷庫儲存。
將冷藏后的蒙山毛峰均勻攤放在烘焙提香機(jī)的烘板上,攤放厚度約2~3 cm,以未烘焙的蒙山毛峰為對照,試驗(yàn)組為70℃、90℃、110℃、130℃條件下各烘焙不同時間,具體見表1。每個試驗(yàn)處理設(shè)置3個重復(fù)。試驗(yàn)分別在2021年9月和2022年1月進(jìn)行。
表1 不同烘焙處理Table 1 Different baking treatments
感官審評根據(jù)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中名優(yōu)綠茶審評法;水浸出物含量測定參照GB/T 8305-2013《茶 水浸出物測定》恒溫干燥法;茶多酚含量測定參照GB/T 8313-2018《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氨基酸含量測定參照 GB/T 8314-2013《茶 游離氨基酸總量的測定》茚三酮比色法;可溶性總糖的測定采用蒽酮-硫酸法[15];兒茶素、沒食子酸及咖啡堿含量的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流動相為0.2%乙酸和乙腈,色譜條件:檢測波長為278 nm,流速:1 mL·min-1,柱溫:25℃,進(jìn)樣量:10 μL,流動相梯度洗脫[16]。
由表2可知,對含水量為8%的名優(yōu)綠茶進(jìn)行不同溫度、不同時間的烘焙,與對照相比,70℃不同時間、90℃-15 min及90℃-25 min烘焙處理,水浸出物含量差異不顯著;90℃-35 min、90℃-45 min,110℃和130℃不同烘焙時間處理,水浸出物的含量差異顯著,90℃-45 min的水浸出物含量為最低。除了110℃-10 min、70℃-40 min和70℃-50 min外,其它處理均顯著降低茶多酚含量,其中90℃-25 min烘焙處理茶多酚含量最低。除70℃-40 min處理外,游離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對照,其中130℃-15 min的含量為最低。相比對照組的咖啡堿含量,70℃烘焙咖啡堿含量顯著不差異,90℃烘焙處理咖啡堿含量顯著降低,110℃和130℃烘焙處理咖啡堿含量顯著提高,但不同時間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相比對照組的,不同烘焙溫度不同時間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增加,且90℃-35 min和90℃-45 min的含量最高,其次為70℃-40 min和70℃-50 min。
表2 不同烘焙處理對蒙山毛峰(含水量8%)主要生化成分和兒茶素組分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atechin contents of Mengshan Maofeng(water content 8%)by different baking treatments (單位: %)
(接表2)
不同溫度、不同時間的烘焙影響兒茶素組分和沒食子酸(GA)的含量。相比對照,90℃、110℃和130℃烘焙處理顯著提高GA的含量,70℃烘焙處理差異不顯著,其中130℃-15 min含量最高,130℃-5 min次之。70℃和110℃烘焙處理,ECG、EGCG以及兒茶素總量差異不顯著;90℃和130℃烘焙處理,ECG、EGCG以及兒茶素總量顯著下降。70℃和90℃烘焙處理GCG顯著降低,130℃烘焙處理顯著提高,110℃烘焙處理差異不顯著。70℃-50 min、70℃-60 min、130℃-5 min、130℃-15 min處理CG顯著提高,90℃-35 min、90℃-45 min、110℃烘焙處理和130℃烘焙處理GC顯著提高,70℃-40 min、90℃-45 min、110℃ - 20 min、130℃ - 15 min處 理EGC顯著提高,90℃-45 min、110℃-20 min、130℃-5 min、130℃-15 min處理EC顯著降低。
由表3可知,與對照相比,90℃-35min和90℃-45min處理顯著降低水浸出物含量,其它烘焙處理差異不顯著。70℃烘焙40 min、50 min、60 min,90℃-40 min、110℃- 20 min、130℃-15min處理顯著降低茶多酚含量,但不同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隨著烘焙時間的延長,游離氨基酸含量顯著下降,其中130℃-15 min的含量最低。110℃-20min、130℃-5min、130℃-15 min處理顯著增加咖啡堿的含量,其它處理差異不顯著。相比對照組的可溶性糖含量,70℃和130℃不同時間處理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90℃和110℃的烘焙處理顯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其中90℃-35 min的含量最高。
相比對照,110℃和130℃烘焙處理顯著提高GA的含量,其中130℃-15 min含量最高,130℃-5 min次之;70℃和90℃烘焙處理差異不顯著。70℃-40 min、70℃-60 min、90℃-35 min、130℃-15 min烘焙處理顯著提高兒茶素總量。不同烘焙溫度處理均顯著降低EGCG的含量,其中130℃-15 min烘焙處理的含量最低。130℃-15 min、130℃-5 min、110℃-20 min,處理顯著提高GCG含量。70℃-50 min、90℃-45 min、130℃-15 min烘焙處理顯著降低ECG的含量。90℃-25 min、90℃-45 min、110℃-10min烘焙處理顯著降低CG含量,130℃烘焙處理顯著提高其含量,其它烘焙處理差異不顯著。不同溫度烘焙處理均顯著提高GC、EC的含量,不同溫度隨著烘焙時間延長,EGC的含量顯著降低。
由表4和表5可知,70℃、90℃和110℃烘焙不同時間均可以提高感官審評得分,130℃烘焙則降低名優(yōu)綠茶的感官品質(zhì)。隨著烘焙時間的延長,外形條索更加緊結(jié),但色澤變黃變暗,內(nèi)質(zhì)湯色和葉底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烘焙降低名優(yōu)綠茶的外形、湯色和葉底的感官因子品質(zhì)。130℃烘焙產(chǎn)生明顯的焦糊味,極大降低茶葉的感官品質(zhì)。含水量為8%和13%的名優(yōu)綠茶,70℃、90℃和110℃烘焙均可以提高香氣,降低茶湯苦澀味,增加醇和度,提高茶葉的感官品質(zhì)。根據(jù)感官審評總分,采用90℃-35 min烘焙最有利于提高冷藏后蒙山毛峰的品質(zhì)。
表4 不同烘焙處理對蒙山毛峰(含水量8%)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n sensory quality of Mengshan Maofeng(water content 8%) by different baking treatments
(接表4)
表5 不同烘焙處理對蒙山毛峰(含水量13%)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n sensory quality of Mengshan Maofeng(water content 13%) by different baking treatments
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是國內(nèi)茶葉市場的銷售旺季,參考市場銷售實(shí)際情況,本試驗(yàn)選用冷藏后5個月和10個月的名優(yōu)綠茶蒙山毛峰為試驗(yàn)材料,探究烘焙溫度、烘焙時間對名優(yōu)綠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從整體趨勢上來看,隨著烘焙溫度提高和烘焙時間的延長,茶多酚、氨基酸、ECG、EGCG和兒茶素總量下降,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未呈規(guī)律性變化,這與烘焙對紅茶[17]、黃茶[18]和名優(yōu)綠茶[19]的影響效果一致。在感官品質(zhì)方面,烘焙對降低茶葉含水量,去除陳味,發(fā)展香氣,改善茶湯滋味具有重要的實(shí)踐意義。
對貯藏時間較短(含水量8%)的名優(yōu)綠茶,70℃烘焙對茶葉的水浸出物、咖啡堿、GA、EGCG、ECG、GC、EC和兒茶素總量沒有影響。氨基酸含量與茶湯的鮮爽度呈正相關(guān),當(dāng)烘焙時間50 min時氨基酸含量顯著下降,過長烘焙時間會使氨基酸含量降低,降低茶湯的鮮爽度??扇苄蕴请S烘焙時間延長而含量增加,在60 min處理后顯著下降;感官審評結(jié)果表明,70℃-50 min處理感官品質(zhì)最優(yōu)。90℃烘焙對茶葉的茶多酚、EGCG、GCG、ECG、CG及兒茶素總量明顯的降低,從而降低茶湯的澀味;且此溫度條件下烘焙不同時間,均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從而增加茶湯甜度。110℃烘焙對茶葉的兒茶素組分影響不明顯,但顯著降低茶多酚含量,顯著增加可溶性糖和GA的含量;其中110℃-20 min處理會顯著降低水浸出物含量,增加咖啡堿含量,香氣品質(zhì)呈現(xiàn)較高火功。130℃短時烘焙名優(yōu)綠茶,咖啡堿含量上升,可溶性糖、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顯著下降,香氣品質(zhì)有明顯的焦糊味,降低名優(yōu)綠茶的品質(zhì)。綜合多種生化成分的及感官審評結(jié)果,含水量8%的名優(yōu)綠茶采用90℃-35min烘焙最有利于提高名優(yōu)綠茶的品質(zhì)。
對貯藏時間較長(含水量13%)的名優(yōu)綠茶,70℃烘焙對茶葉的水浸出物、咖啡堿、可溶性糖、GA、GC、EGC、EC、C、GCG等含量沒有影響,顯著降低茶多酚、氨基酸、EGCG和兒茶素總量,結(jié)合感官審評結(jié)果,此溫度下70℃-60 min烘焙處理的效果最優(yōu)。90℃烘焙降低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EGCG和兒茶素總量,顯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結(jié)合感官審評結(jié)果,90℃-35 min烘焙處理效果最好。130℃短時烘焙名優(yōu)綠茶,使茶葉有明顯的焦糊味,明顯降低茶葉品質(zhì);110℃烘焙的茶葉有較為愉悅的栗香,且滋味品質(zhì)得分也明顯提高,但110℃處理茶葉含水量高于7.0%,不符合相關(guān)行業(yè)標(biāo)準(zhǔn)[14]。在后續(xù)研究中,可以增加110℃烘焙時間試驗(yàn),形成栗香型名優(yōu)綠茶的復(fù)火烘焙方案。
對于冷藏時間較短的名優(yōu)綠茶,采取90℃-35 min、70℃-50 min、110℃-10 min進(jìn)行烘焙均可取得較好效果;當(dāng)茶葉冷藏時間較長,初始含水量偏高時,采用90℃-35 min、70℃-60 min可取得較好效果。70℃烘焙對茶葉的水浸出物、咖啡堿、GA、EGCG、ECG、GC、EC和兒茶素總量沒有影響,可溶性糖隨烘焙時間延長而含量增加,相對保留更多的氨基酸含量;90℃烘焙處理茶葉香氣栗香,提升冷藏后名優(yōu)綠茶香氣品質(zhì)。因此,可以進(jìn)一步優(yōu)化烘焙溫度和時間,采用變溫處理,先低(70℃)后高(90℃),相對保留更多的生化成分,保持茶葉色澤、湯色,提高茶葉香氣和滋味,從而提高為冷藏后的名優(yōu)綠茶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