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第二中學 劉南江
高中階段歷史課是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學習歷史不但能讓學生理解過去的制度、文化、經(jīng)濟等,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能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現(xiàn)實的問題。歷史是所有文化的記錄和傳承,是人類社會必須研究的一門學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許多方法可以借鑒和采用,生活化教學理念是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探討總結和分析最后得出自己觀點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很大的實用性和成效性。 在新一輪的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課程發(fā)生了許多的變化,歷史課程當然也要與時俱進,改善教學方式。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就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策略,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生活化教學理念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教師要深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深挖在歷史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及考點,把這些問題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把握歷史學習的規(guī)律,從而提升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生活化教學理念,根據(jù)字面意思就是把歷史教學生活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用自己豐富動聽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一種場景中去,讓他們感受學習歷史就是了解過去的生活,讓學生不再感受到學習歷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拉近了學生與歷史這門課程的距離。關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觀點,那么在歷史課程中,引導學生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認知、去理解記憶歷史知識,就不會感到枯燥無味。生活化理念的應用,可有效解決歷史教學問題。不僅如此,生活化的歷史教學方式還能幫助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在學習歷史期間,能感悟其真理,提升自身素養(yǎng),以此將歷史素養(yǎng)與生活聯(lián)系,貫穿其中,真正實現(xiàn)“知識改變習慣,習慣改變命運”的目標。
高中歷史教師在每堂課教學前,均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結合實際生活,靈活設置教學計劃,促使歷史教學朝著生活化的方向發(fā)展。在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中,需要明確歷史知識的適用范圍,杜絕誤導學生,避免學生受打擊。同時,對文科生、理科生的教學需要注意區(qū)分,不可千篇一律?,F(xiàn)行的高中歷史教材涉及了歷史人物、歷史思想、歷史改革與歷史戰(zhàn)爭等內容。必修內容在選修講課中,也時常存在。之后掌握不同程度的要求,明確知識點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才可確保教學質量。除此之外,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要結合其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將此作為依據(jù),統(tǒng)籌規(guī)劃,兼顧共性,以此落實歷史生活化教學。
比如,教師在開展“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課程教學時,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制定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剛剛步入高中,對初中歷史與高中歷史認知不足這一現(xiàn)狀,結合生活實際和教學實際,合理設計教學目標。這一課程涉及的生活化指的是,學生通過了解課文內容,知曉姓氏來歷,就各類管理制度,促使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去判斷,去感受,教師還可要求學生課后搜集相關歷史資料,實施擴展閱讀,促使學生深層次地掌握歷史背景,知曉西周分封制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對后世所產(chǎn)生的影響、對歷史所產(chǎn)生的意義。教師要明確知識的細化,明確如何將整體的知識體系分化,如何將分化的知識進行整合。與此同時,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目標的落實進程,讓學生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合作探究意識,就“姓氏”知識點激發(fā)學生對“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學習,感受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環(huán)境,進而有效提升高中生對歷史學科系統(tǒng)性、全面性的認知能力,全面增強學生課堂學習核心素養(yǎng),強化課程探究學習綜合能力,加上教師將生活化的理念貫穿于高中政治教學的能力,使高中歷史教學過程趣味性與教育性并存,全面構建高中歷史高品質課堂,彰顯歷史生活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歷史學科本身涉及較多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會要求學生去記憶,并背誦記憶相關的理論知識,既往文科類科目教學多選擇的是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雖說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知識點的增加,學生后期知識點混亂現(xiàn)象較為普遍。歷史本身屬于純理論學科,包含的內容較多,且比較復雜,學生學習期間極易枯燥與乏味,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學生很容易先入為主,認為“記憶力好學文科,記憶力差學理科”。此階段,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學習歷史科目的興趣,促使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歷史科目,并生活化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轉變既往錯誤觀念。教學內容生活化指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熱點話題,促使其與歷史課本結合,以此提升課堂講解的趣味性與靈活性。
比如,在講解“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危機”這一課本內容時,高中生對“經(jīng)濟危機”這一詞較為陌生,且此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學生難以實現(xiàn)全面深入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先簡單講解經(jīng)濟危機的概念,將最近發(fā)生的經(jīng)濟危機事件引入課堂,或者是以視頻播放的形式展現(xiàn),促使學生知曉經(jīng)濟危機所產(chǎn)生的后果,所帶來的影響。學生難以理解在經(jīng)濟危機出現(xiàn)時,資本家為何或將牛奶倒入河道中,而不是送給需要的人。這時,教師可以結合高中政治學概念,明確其供求關系,深入分析,列舉生活實例,促使學生對知識點概念深入理解,以此促使歷史與政治課程密切結合。高中政治學習的過程中還有許多與生活相結合的實例,教師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再創(chuàng)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為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提供了機會。這樣學生在考試中特別是在高考中就學會了知識和生活的結合,學會了將具體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這也是近年來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理念。
針對每一個學科,教學方式都是最能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部分。如今的信息時代為教育帶來了許多便利,這為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以此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課堂,突破傳統(tǒng)教學瓶頸,從而推動教學活動順利實施。信息技術給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更多可能,把原先一些用口闡述的歷史事件通過多媒體中的視頻或者圖片展示出來,學生會有一種親身經(jīng)歷的感受,多媒體教學為生活化歷史教學提供了可能。通過多媒體教學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對歷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由于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因此對實際生活中的形形色色都可能感覺到陌生。那么教師就可科學合理地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展示生活中與歷史相關的話題,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歷史專題紀錄片,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歷史知識,學生感覺到他們學習的歷史知識是一個個鮮活的實例,離我們的生活非常接近。比如,學習“新文化運動”一課時,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如今社會上一些熱點文化內容,然后就此話題讓學生展開關于新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討論,高中生已經(jīng)逐漸有了自身的觀點和想法,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熱情,讓其更容易理解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在歷史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組織簡單的辯論讓學生辨明自己的觀點,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可以引經(jīng)據(jù)典,使用歷史學上的一些典故作為自己辯論的佐證材料,從而達到了對歷史知識的所學所用。教師要以“新文化運動”為核心,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會活動,促使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深入探討“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特點、目的、結果等,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高中歷史學科,有效增強學生課程探索能力、強化歷史學習能力,進而更為全面、高效地展開課程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改良。
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在研究學生和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感受歷史的魅力,感受學習歷史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帶領學生領略歷史風騷,在教材中尋找生活化元素的歷史知識,來實施教學。以此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對歷史的感知。例如,觀看一些戰(zhàn)爭紀錄片讓學生感受一些戰(zhàn)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痛苦,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血腥和暴力。讓學生理解“和平是發(fā)展的前提”“和平外交的重要性”,然后再借助生活素材,把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者歷經(jīng)洗禮,演變至今仍存生命力的事物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此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調節(jié)課堂氛圍,感受歷史帶來的真實。比如,在講解世界近代中國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價值意義的歷史題材影視劇《長津湖》?!堕L津湖》這部電影它是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抗美援朝為背景,以長津湖戰(zhàn)役為素材拍攝的。在這部影片中能感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強大精神,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不怕死的戰(zhàn)斗意志,最終取得勝利。學生在觀看這部歷史劇的同時,體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和戰(zhàn)無不勝的英雄氣概。對這一時期的中國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高中歷史教材中有許多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且這些知識點都摘錄在史書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創(chuàng)設課堂生活場景,不但能學到歷史知識,更主要的是能活躍課堂氣氛,在情感教育及價值觀教育上有所體現(xiàn)。教師要結合當前歷史教學目標任務,參考歷年高考試題考核方向,合理創(chuàng)設適宜的課程教學內容,有效優(yōu)化歷史教學過程,全面增強高中生的歷史知識探究興趣和動力,促使學生充分掌握歷史學科知識要點與難點,全面提升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競爭力。
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史實值得推敲,其背后蘊涵了深刻的含義,對人有明智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對史實進行分析,以便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加深學生的生活感悟。因此,教師要有效創(chuàng)設高中歷史課堂“爭議話題”交流情景,引發(fā)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爭論”,讓學生圍繞爭論話題梳理歷史學科知識點,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背景、時間、事件、結局等內容,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成效。例如,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中提煉出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并升華到現(xiàn)實生活中,以此作為載體,讓學生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其進行分析,表述自己的觀點。比如,在人物評價上,教師課題給出話題讓學生去討論“秦始皇的功勞大還是過失多?”針對這一話題,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和認識,通過學生的激烈討論,最后教師用歷史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給學生做出總結?;蛘呤轻槍v史上的每一次改革,讓學生去討論它的進步性和弊端,通過每一個學生的認真思考和分析,最后會得到一個大家共識的答案。為了把全體學生調動起來,使學生更為全面地對話題進行分析,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給不同的小組設置不同的立場,讓小組學生站在相應的立場上結合實際生活對話題進行探討,以此活躍學生思維。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中選出一名代表,闡述其觀點,以此讓學生從不同維度了解不同的觀點,以便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在以后的考試中也會用歷史的觀點來總結問題,從而會提升他們的歷史成績。提煉爭議性話題,展開討論也是歷史生活化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能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口語表達、語言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可謂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另外,在提煉“爭議”話題時,教師要將學生思想觀念與題目內容進行合理創(chuàng)設,以“爭議話題”內容為導向開展交流討論活動,進而激發(fā)高中生歷史知識點應用興趣,讓學生逐步認識到高中歷史知識的考核要點、重點等,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緊密的歷史知識網(wǎng)絡體系,通過有效開展網(wǎng)格知識提取與應用能力,增強學生課程體驗感,強化學生知識解答力,彰顯高中歷史系統(tǒng)性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展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應用意義。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充分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讓歷史學科更受到學生的關注,使其可以用心去體驗歷史,感悟歷史,了解人類歷史文明的發(fā)展。學生學好歷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不忘本”的意識,從而促進其未來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學史可以明智,能使學生了解古今演變歷程,可總結前人經(jīng)驗,借鑒前人智慧。教師要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以便增強課堂趣味性,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歷史教師應深入掌握生活化教學模式,并且科學應用,進而達成教學目標,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