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濤,熊仁科,吳紅波,張 俊,湯 勇,潘 浪,陳 熙,申文熹
(1.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生物源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 眉山 620010;2.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營養(yǎng)生長素微生物發(fā)酵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四川 眉山 620010)
S-誘抗素又名脫落酸,是植物五大激素之一。它存在于衰老的葉片組織、成熟的果實、種子及植物的莖、根等部位,是植物生長發(fā)育各階段的重要調控因子。S-誘抗素具有促進植物葉片脫落、芽和種子休眠、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引發(fā)氣孔關閉、影響種子胚的發(fā)育、增加植物在生物和非生物脅迫下的抗逆性、影響性的分化等多方面的作用[1]。S-誘抗素在實際生產中主要用于促進葡萄[2]、草莓[3]、紅棗[4]、蘋果[5]等果實的轉色;延緩或抑制麥草、小麥、水稻等種子萌發(fā)和發(fā)芽[6, 7];提高作物在高溫、低溫、干旱和水澇下的生存能力[8-10];提高作物對病原菌和害蟲的抗性,從而提高防治藥劑的藥效[11-13];延長鮮切花的花期[14],促進氮磷鉀的吸收,提高作物產量。因此,S-誘抗素在農業(yè)生產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花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被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花生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據(jù)測定花生果實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糖份含量為20%左右?;ㄉ麑嵵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種類,如維生素B2、PP、A、D、E和礦質元素,如鈣和鐵等;還含有數(shù)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花生每年的種植面積>7 000萬畝,是重要的油類作物。葉斑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在我國花生的主產區(qū)均有發(fā)生,每年因葉斑病導致花生減產10%~20%,嚴重時能達>30%。目前,S-誘抗素主要用于葡萄著色和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據(jù)研究,S-誘抗素可以提高作物對生物脅迫的抗性和對營養(yǎng)的吸收,但是,目前還沒有S-誘抗素和殺菌劑組合使用在生產中用于提高殺菌劑藥效和促進花生增產的報道。因此,本試驗將探索S-誘抗素與殺菌劑組合使用對殺菌劑藥效的影響,同時觀察S-誘抗素的使用對花生產量的影響。以期為S-誘抗素在花生上的應用提供參考。
1.1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為花生(品種為白沙1016)。供試殺菌劑為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0.25%S-誘抗素水劑。
1.2 試驗方法 為了探索S-誘抗素對花生葉斑病防治藥劑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和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藥效的影響,按照這種殺菌劑的推薦使用濃度設計了以下試驗處理。烯肟·戊唑醇和S-誘抗素混劑中烯肟·戊唑醇有效成分的田間使用劑量分別為90、120、150g a.i./hm2,S-誘抗素有效成分的田間使用劑量為2g a.i./hm2;吡唑·代森聯(lián)和S-誘抗素混劑中吡唑·代森聯(lián)有效成分的田間使用劑量為540、648、900g a.i./hm2,S-誘抗素有效成分的田間使用劑量為2g a.i./hm2,以相同劑量不加S-誘抗素的烯肟·戊唑醇和吡唑·代森聯(lián)為陽性對照,清水為空白對照。按照設計的量稱取藥劑,先加入100mL水進行稀釋,攪拌均勻,再加水定容至2.5L,然后倒入背負式噴霧器中。在花生整個生育期內施藥3次,間隔12d,在前兩次施藥時加入S-誘抗素,末次不加。田間藥效根據(jù)進行病情調查。調查時,每小區(qū)隨機5點取樣,每點調查4株的全部葉片。病害分級標準為: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5%;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6%~25%;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26%~50%;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1%~75%;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76%。根據(jù)調查結果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效?;ㄉa量的測定,在成熟期進行,試驗區(qū)各處理單采、單收,晾干后分別稱取花生的質量。利用Excel和DP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采用鄧肯新復極差法(DMRT)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藥效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shù)=100×Σ(各級病葉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調查總葉數(shù)
防治效果(%)=100×(空白對照病情指數(shù)-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空白對照病情指數(shù)
2.1 S-誘抗素對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藥效的影響 試驗共測定了S-誘抗素對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3個濃度藥效的影響。結果顯示,150g a.i./hm2烯肟·戊唑醇+2g a.i./hm2S-誘抗素的藥效最好,為81.56%,其次是其他組合的藥效,分別為80.41%、79.99%、78.02%、72.41%和67.08%。在同等藥劑使用濃度下,添加了S-誘抗素的處理的藥效均要高于未加S-誘抗素的處理。結果表明,S-誘抗素可以提高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防治花生葉斑病的藥效(表1)。
表1 烯肟·戊唑醇和S-誘抗素混劑對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效果
2.2 S-誘抗素對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藥效的影響 試驗共測定了S-誘抗素對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3個濃度藥效的影響。結果顯示,900g a.i./hm2吡唑·代森聯(lián)+2g a.i./hm2S-誘抗素的藥效最好,為80.87%,其次是其他組合的藥效,分別為77.74%、77.73%、71.64%、70.60%和65.83%。在同等藥劑使用濃度下,添加了S-誘抗素的處理的藥效均要高于未加S-誘抗素的處理。結果表明,S-誘抗素可以提高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防治花生葉斑病的藥效(表2)。
表2 吡唑·代森聯(lián)和S-誘抗素混劑對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效果
2.3 S-誘抗素和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共同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在本試驗中,花生的產量受到殺菌劑和調節(jié)劑的共同影響。在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3個濃度下添加2g a.i./hm2的S-誘抗素,觀察6個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組合處理下,花生的產量均有所增加,增產率最高可達33.40%。相同殺菌劑濃度下,添加和不添加S-誘抗素的增產率差異顯著,最高相對增產9.56%。結果表明,藥劑防治可以提高花生的產量,而S-誘抗素的添加能顯著提高花生的產量(表3)。
表3 S-誘抗素和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共同處理的增產結果
2.4 S-誘抗素和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共同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在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三個濃度下添加2g a.i./hm2的S-誘抗素,觀察6個處理對花生產量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組合處理下,花生的產量均有所增加,增產率最高可達33.16%。相同殺菌劑濃度下,添加和不添加S-誘抗素的增產率差異顯著,最高相對增產8.84%。結果表明,藥劑防治可以提高花生的產量,而S-誘抗素的添加能顯著提高花生的產量(表4)。
表4 S-誘抗素和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共同處理的增產結果
續(xù)表
農藥田間藥效的發(fā)揮受到農藥自身的特性、環(huán)境條件和作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的農藥對同一病害的防治效果往往不同,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和60%吡唑·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是防治花生葉斑病的主要藥劑[15, 16],種藥劑的防治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較低濃度(90~150g a.i./hm2)的烯肟·戊唑醇對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效果就可以達到較高(540~900g a.i./hm2)濃度的吡唑·代森聯(lián)相當?shù)男Ч-誘抗素的加入更是提高了這種殺菌劑的實際防治效果。目前的研究表明,S-誘抗素不具有抑菌效果,其使殺菌劑防效增加的可能原因是S-誘抗素提高了花生對生物脅迫的抗逆性,從而表現(xiàn)出使殺菌劑防效增加的效果。
作物的產量也受到品種、環(huán)境、營養(yǎng)條件、植保措施和對營養(yǎng)的吸收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據(jù)報道,S-誘抗素可以增加作物對氮、磷、鉀等多種元素的吸收,調節(jié)作物體內植物激素的平衡。本試驗發(fā)現(xiàn),S-誘抗素的添加可以使花生的產量在同等條件下增加約4%~10%,這可能與S-誘抗素能夠促進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和平衡激素有關。
S-誘抗素可以提高殺菌劑在防治花生葉斑病中的效果,并且能夠顯著增加花生的產量,這為S-誘抗素的實際應用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為減肥增效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S-誘抗素具有安全、無殘留等優(yōu)點,是農藥增效、作物增產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