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娜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第二中學
理想課堂就是既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又能夠滿足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呈現(xiàn)的課堂。在理想的課堂中,學生可以輕松地學習知識,教師可以輕松地進行教學,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和諧共處。對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以及機械化訓練的教學過程,變成教師“導”學生“學”的過程。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lǐng)路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理想課堂的一大特點就是趣味性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有著比較大的心理負擔。一方面,教學過程比較單一,使得學生的參與感降低,導致學生的情緒比較負面,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對于語文中的讀和寫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而理想課堂的高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初中生雖然自身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以及社會認知,但是這些還不足以支撐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在理想課堂中,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開展語文學習。從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上,在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社會認知的基礎(chǔ)上有一個更深遠的影響。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不僅能夠獲取語文知識,還能獲取其他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把語文知識和其他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度的融合,進而完成知識的深化過程,這就是拓展學生視野的具體體現(xiàn)。
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理想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chǔ)上,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強化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教師的主體作用。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扮演一個學生學習的指導、引導和輔導的角色,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去完成學習的思考和質(zhì)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不停地變換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些不同的教學手段,就能夠讓語文教學多姿多彩,進而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理想課堂教學要從預習、導學和展示三部分出發(fā),進行不同環(huán)節(jié)的不同創(chuàng)新,把學生心目中的理想課堂真正地帶到現(xiàn)實中。
理想的課前預習 所謂課前預習,就是對課堂講解內(nèi)容的一個大概了解,從整體上獲取課堂講解內(nèi)容的一個認知。讓學生先從心理上對課堂內(nèi)容有一個預知,更理想的是讓學生在預習中能夠產(chǎn)生一些質(zhì)疑,帶著疑問進行課堂教學??梢?,一個理想的課前預習必須要做到兩點。其一,緊扣課堂學習的主題。課前預習和課堂講解內(nèi)容必須在主題上是一致的,否則是沒辦法引出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其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課前預習中,要適當?shù)亟o學生拋出一些和課堂內(nèi)容能夠聯(lián)系在一起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個預先思考的過程,把學生的思路打開,這樣有助于課堂學習的有效進行。
理想的課中導學 所謂課中導學,就是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開展課堂教學。課中導學,是以教師“導”為輔,學生“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有效地體現(xiàn)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理想的課中導學過程,教師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轉(zhuǎn)變成主動接受學習。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愿意學習,然后變成能學習,最后變成會學習。這不僅是學生心理上的一個巨大提升,也是學生學習能力上的一個巨大提高。
理想的課后展示 所謂課后展示,就是依據(jù)課堂講解內(nèi)容完成知識的課后內(nèi)化和深化。內(nèi)化就是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深化就是在別人原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再轉(zhuǎn)變成自己的知識。不亂是內(nèi)化還是深化,都是學生學習的關(guān)鍵??梢姡诮虒W過程中,不僅要有理想的課前預習,還要有理想的課中導學,更要有理想的課后展示,三者缺一不可。課后展示是對課堂教學的重要回顧和補充。通過回顧,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進而完成知識的扎實掌握。通過補充,學生可以讓學到的知識進一步完善,構(gòu)成一個整體。
根據(jù)理想課堂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建理想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并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為策略分析的具體案例。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小孩和小伙伴一同去爬懸崖,他小心翼翼地爬到了懸崖的巖脊上,上不去下不來。過了很久,他的父親找到了他,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勇敢地爬了下來。這件事情對他以后的生活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情境模式帶入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重要的就是氛圍感,只有營造一個合理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能夠輕松地從課間活動過渡到課堂學習中。第一步,先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初中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音樂、舞蹈、游戲等。但是必須要扣住課堂內(nèi)容的主體,不能任意發(fā)揮。第二步,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的思路能夠跟著教師的引導走。教師可以利用有效的話語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跟上教師的思維。第三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要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積極地引領(lǐng)學生向著課堂教學內(nèi)容靠攏,進而引出本堂課的教學。教師利用不同的形式打開課前預習活動,這其中情境模式的帶入作用不可小覷,它能夠讓學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其中。課前預習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卻有著遠大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短暫的時間,開啟學生的學習之旅。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的課前預習。由于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說小男孩一步一步從懸崖上安全地爬下來。教師可以利用《蝸?!愤@首歌作為課前預習的開篇,在播放完這首歌曲之后,教師利用一些話語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如“我們剛剛聽完了《蝸牛》這首歌,蝸牛是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往上爬,找到屬于自己的藍天。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個小孩是怎么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像蝸牛一樣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終安全到達目的地的。下面同學們開始快速閱讀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學生快速地閱讀完文章以后,教師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文中主人公為什么要爬上懸崖?”“主人公在巖脊上經(jīng)歷了什么?”“整篇文章描寫的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等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有效思考,來完成這節(jié)課的課前預習部分。教師利用開篇的歌曲,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聽歌的過程中,學習到蝸牛為了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堅持不懈地在一步一步向上爬?!耙徊揭徊较蛏吓馈睍o學生很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師再引出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閱讀。閱讀完以后,教師再有效地利用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完成文章的學習,這就是理想的課前預習所帶來的理想結(jié)果。
活動演繹引導課中教學 課中導學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提高學習興趣,就要使用一些不同尋常的教學手段?;顒友堇[就是最好的課中教學過程,利用活動演繹的多樣性和趣味性,能夠在學生全然不知的情況下,完成知識的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讓學生學習語文基礎(chǔ)知識,以及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技能,便于應(yīng)試教育下的教學能夠有一個好的成效。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語文所賦予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掌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表達,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共情能力的重要途徑。良好的共情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內(nèi)心情感的正確表達,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的情緒能夠得到緩解和釋放。另外,一些極為勵志的故事,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zhì)。這也是語文學習中的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課中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們完成理想的課前預習以后,可以讓學生針對故事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展開講解。讓學生充當一回教師的角色,也站在講臺上進行文章的講解。教師先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思考,然后找一個表現(xiàn)最積極的學生上臺講解。在這個學生講解完以后,教師再讓其他的同學進行補充。就這樣一個同學一個同學地講,直到?jīng)]有同學再做補充為止。教師針對講解過程給予學生相應(yīng)的鼓勵或贊同,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然后教師再進行自己的講解,把學生沒有講到的部分做一個有效的補充,讓學生對文章的情感表達感受更深刻。教師講完之后,學生對于文章已經(jīng)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從情感上也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契合,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開展一個“我生命中的那件事”的演講活動。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描述一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周圍的事,并從那件事上受到一定的啟發(fā)。教師可以按照座位的順序安排學生演講,讓學生先思考幾分鐘,然后就開會演講。對于那些沒有參與演講的學生,在下一次課的時候再進行安排。通過這種課上的臨場發(fā)揮,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發(fā)散式的培養(yǎng),同時也是對學生的隨機應(yīng)變能力的考驗。教師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文章的講解過程,可以讓學生體會教師的心理,感受教師的重要性和不容易。有助于學生未來能夠在語文課堂中,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另外,教師在聽學生的講解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學生的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參與教學,可以有效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對于教師未來的教學有著積極的幫助。教師能夠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通過演講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文章傳播的情感進行拓展、延伸。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的臨場發(fā)揮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也是文章內(nèi)容的更深層次的學習。
家校合作完成課后展示 課后展示是鞏固補充課上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課后展示既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課下完成。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教師就可以把課后展示放在課下來完成,并請家長來協(xié)助完成。在當今教育教學中,教師雖起到主導作用,但家長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也是學生學習和生活重要的榜樣,只有家長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重視,學生才能夠?qū)W習開始重視。所謂有效重視,不是家長簡簡單單的一句“好好學習”,這些話恐怕學生都已經(jīng)習以為常,根本起不到良好的督促作用。家長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讓學生看到學習的重要性。一方面,家長可以利用休息之余加強學習,讓學生能夠看到家長為了更好地工作,也在堅持不懈地學習。給學生灌輸“學習是終身的事情”這樣一種學習觀念。另一方面,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來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看到家長的誠意,而不只是口頭上的鼓勵。家校合作的概念就是基于此,通過家長和教師的有效溝通,讓家長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之中,扮演好自己的輔助角色,讓學生也能夠感受到家長對學習的重視,以及家長的設(shè)身處地的行為作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高效地完成課后展示過程。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課后展示。由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jīng)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幫助學生完成基礎(chǔ)學習和拓展學習。因此,對于課后的展示過程,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家校合作平臺,讓家長配合教師完成課后展示。教師先讓家長獲取課堂的學習內(nèi)容,再根據(jù)教學目標,有效地指引家長幫助學生完成課后展示。首先,家長先利用合理的契機,引導學生說出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以及從中獲得的生活啟示,并和學生一同探討。其次,家長在引導學生對于生活實際問題進行一些思考。把學生之前生活中遇到的半途而廢的事情指出來,讓學生重新進行思考,有效地利用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獲取解決問題的新途徑。通過家長和學生有效探討,讓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學習進行有效地鞏固。通過家長把學生課堂學習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qū)W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這就是學以致用的過程。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增加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家長能夠更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以及心理動向,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另外,家長的參與也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精神支撐。
總而言之,理想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從課前預習到課中導學再到課后展示,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理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理想的課堂中學習、能夠在精神上零束縛。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同時也有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