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香 劉亞斌 蘇紅 蔣怡香 林海燕
原發(fā)性肝癌(PLC)是臨床最常見和侵襲性較強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式,但切除率僅在30%左右,且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PLC受病灶位置、大小、病變情況等因素影響,已無法耐受手術切除治療[1-2]。微波消融術具有操作簡單,創(chuàng)口小、治療費用少等優(yōu)點,成為臨床常用的PLC非手術治療方式,但由于肝動脈解剖結構復雜、腫瘤側支循環(huán)、門靜脈供血等原因,術后存在病灶殘留的風險[3]。腫瘤滋養(yǎng)血管是腫瘤組織生存和發(fā)展的必備條件,對微波消融術后病灶殘存血供的評估有重要價值[4]。X線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診斷腫瘤及評估腫瘤組織殘存血供的金標準,但操作復雜,對技術要求較高,且有創(chuàng),難以反復進行[5]。超聲造影(CEUS)是目前臨床診斷PLC的新技術,可反映組織血流分布情況,以此明確病灶情況[6]。目前,CEUS多被應用于PLC的早期診斷,在評估微波消融術后病灶殘存血供中應用較少,但其在胃癌、甲狀腺乳頭狀癌等腫瘤病灶殘留評估中的應用價值已被認可[7-8]。本研究對66例PLC患者CEUS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探討CEUS評估PLC患者術后病灶殘存血供的可行性。
選取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行微波消融術的PLC患者66例,男50例,女16例;年齡為(52.7±3.7)歲;合計病灶72個。其中單病灶患者60例,雙病灶患者6例;病灶最大徑為(3.86±1.21)cm。納入標準:①確診為PLC[9];②對象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內科嚴重器質性病變;②合并肝腹水;③凝血功能障礙。
(一)DSA檢查 經股動脈穿刺插管(Seldinger技術),注入100 mL濃度為300 mgI/m的碘海醇行動脈造影,觀察動脈期(注射造影劑后25~30 s)、實質期(60~70 s)和靜脈期(90~120 s)造影結果,觀察肝內側支循環(huán)開放情況及血管再通情況,當病灶碘油沉積缺損而供血動脈造影未顯示時,行腎上腺、膈動脈造影,了解肝外側支開放供血狀況。病灶殘存多血供:腫瘤病灶供血動脈未關閉,腫瘤染色區(qū)顏色加深;明確的血供:病灶主要為邊緣細小血管供血,或動脈期未染色但靜脈期病灶邊緣被染色;無殘存供血:動脈閉塞,病灶邊緣血管無供血現(xiàn)象,病灶無染色。以DSA檢查病灶殘存血供結果作為金標準。
(二)增強CT檢查 采用西門子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使用造影劑與DSA檢查相同,先行CT平掃,后行增強掃描。病灶殘存多血供:碘油呈偏心性、疏散沉積,動脈期強化明顯,少量血供:碘油大部分沉積,但病灶邊緣存在低密度碘油缺損,動脈期存在造影劑強化現(xiàn)象;無殘存供血:碘油完全充填,邊界清晰,無造影劑強化表現(xiàn)。
(三)CEUS檢查 采用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美國GE)及實時CEUS成像技術,造影劑為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劑SonoVue,CT掃描后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查,觀察病灶及血流情況,后啟動造影程序,通過肘靜脈快速推注2.5 mL SonoVue,觀察病灶造影劑灌注及消退情況,根據肝實質及腫瘤內血流顯示時間分為動脈相、門脈相、延遲相期。病灶殘存多血供:CEUS顯示動脈病灶造影劑快速強化,呈樹枝狀供血動脈;少量血供:動脈相病灶邊緣呈斑片狀、環(huán)狀強化或強化不明顯,門脈相造影劑延遲退出;無殘存供血:未見血流信號。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一致性分析使用Kappa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DSA檢查無殘存血供病灶及殘存分別13、59個,增強CT結果顯示分別18、54個,CEUS顯示分別13、59個。見圖1和2、表1。
圖1 增強CT示,肝癌微波消融術后1個月,肝V段片狀低密度影,動脈期病灶部分邊緣見輕度不均勻增強
圖2 超聲造影示,肝癌微波消融術后1個月,肝V段近包膜下不均質回聲區(qū)動脈期未見增強
表1 增強CT、DSA及CEUS檢查病灶殘存血供(例)
經一致性分析,72個病灶中增強CT檢查陽性54例,靈敏度為0.915,特異度為1.000,準確率為0.931,Kappa為0.796。見表2。
表2 增強CT預測術后病灶殘存血供的一致性
經一致性分析,CEUS診斷術后病灶殘存血供與DSA一致性Kappa為1.000,完全一致。見表3。
表3 CEUS預測術后病灶殘存血供的一致性分析
微波消融術主要通過微波電場作用產生高溫等環(huán)境來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擴散[10-11]。但微波消融術后患者可能存在腫瘤病灶殘存的風險,而術后靶區(qū)病灶殘存血供情況,對評估術后病灶殘存、手術遠期療效、生存率及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2]。
本研究顯示CEUS在殘存血供檢出中效果顯著,主要因增強CT缺少多軸位斷面成像,在評估病灶邊緣組織的滅活情況時可能存在誤診,使病灶殘存血供檢出率降低[13]。而CEUS檢查時采用可進入血液循環(huán)和組織的造影劑,造影劑進入人體后,含造影劑灌注的組織和周圍組織間存在較大的聲阻抗差,腫瘤部位和周圍組織圖像對比度增加,同時使含有造影劑的微細血管信號得到清晰的顯示,顯著提高微小血管和病灶侵犯的檢出率,提高病灶殘存血供檢出率[14-15]。另外,CEUS還可得到動脈相、門脈相等多個成像,可實時動態(tài)觀察,直觀顯示病灶內的血流信號[16]。另經一致性分析發(fā)現(xiàn),72個病灶中增強CT檢查陽性54例,準確率為0.931,而CEUS檢查陽性59例,準確率高達100%,提示其良好的診斷效果。
綜上,CEUS評估PLC患者微波消融術后病灶殘存血供準確率高,與DSA有相似的應用價值,可作為PLC患者術后治療方案的選擇和制定的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