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洲義
(藤縣婦幼保健院影像科 廣西 梧州 543300)
瘢痕子宮是由于剖宮產所導致的一種疾病,當瘢痕子宮女性再次妊娠時,會出現一定的風險,容易出現胎盤植入的現象[1]。瘢痕子宮胎盤植入是一種高危妊娠,會對胎兒和孕婦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需要通過及時的超聲檢查以確定患者的妊娠情況,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減少瘢痕子宮胎盤植入所帶來的危害[2]。本文主要分析將超聲用于瘢痕子宮胎盤植入早期檢查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6 月期間藤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36 例瘢痕子宮胎盤植入孕婦為觀察組,選擇同時期的36 例孕婦為對照組,均為胎盤附著于子宮前壁且覆蓋宮頸內口,但均未出現胎盤植入。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4 ~38 歲,平均(31.04±2.85)歲;孕周為11 ~15 周,平均孕周為(13.06±1.05)周;妊娠次數為2 ~3 次,平均妊娠次數為(2.52±0.22)次。觀察組中,年齡為24 ~39 歲,平均(31.11±2.87)歲;孕周為11 ~16 周,平均孕周為(13.15±1.07)周;妊娠次數為2 ~4 次,平均(2.60±0.24)次。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胎盤植入孕婦符合《胎盤植入診斷指南(2015)》中的診斷標準;②所有孕婦均規(guī)律產檢,并接受妊娠早期檢查;③患者均有剖宮產史;④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各種因素引起的超聲圖像質量差者;②未接受病理組織檢查者;③患有精神疾病或者認知功能障礙者。
超聲檢查:在檢查前需要向孕婦說明本次妊娠早期檢查的意義和價值,并進行健康宣教,使所有孕婦明確胎盤植入的定義、危害、癥狀等知識;本次檢查使用的超聲儀器為東芝Aplio200 和GE S6,GE E6;探頭的頻率為(1 ~10)MHz;在檢查前使患者保持膀胱充盈狀態(tài),檢查體位為仰臥位,不僅可充分暴露孕婦的腹部,還可以充分暴露孕婦的盆腔部位,之后對胎兒和附屬物應用探頭進行掃描和觀察,觀察內容不僅包括胎兒的頂臀長和羊水深度,還要對胎盤附著位置進行仔細觀察,此外還需對胎盤邊緣與子宮頸內口的位置關系進行著重觀察,根據胎盤后間隙、胎盤與周圍的血流情況、胎盤實質內部回聲以及子宮前壁肌層的完整性、子宮漿膜-膀胱交界處回聲和血流信號等情況,確定是否存在胎盤植入的現象,同時記錄胎盤大小、形態(tài)和內部回聲情況,對于可疑胎盤植入者,需要進行復查。
①統(tǒng)計兩組孕婦超聲影像學特征。
②分析妊娠早期檢查對瘢痕子宮胎盤植入孕婦的診斷價值,指標主要包括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和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3]。
超聲檢查技術對胎盤植入的診斷標準:①胎盤后子宮肌層變薄;②胎盤與膀胱間缺乏低回聲;③膀胱子宮漿膜間隙強回聲不規(guī)則,甚至中斷;④可見肌層有血流和靜脈叢。
粘連性胎盤超聲圖像顯示:患者的胎盤發(fā)生厚度增加的現象,同時胎盤中血池發(fā)生異常增多現象;可以觀察到患者胎盤中出現不規(guī)則形態(tài)的液性暗區(qū),同時胎盤出現大小不等的現象,仔細觀察時可以發(fā)現細密光點翻滾現象,并可以看見絨毛附著于患者的子宮肌層上。
植入性胎盤超聲圖像顯示:其他征象與粘連性胎盤的超聲圖像相同,不同的是可以看到絨毛侵入到患者子宮肌層中。
穿透性胎盤超聲圖像顯示:超聲征象同樣與粘連性胎盤相同,但是可以看到絨毛不僅侵入到患者的子宮肌層中,并且直達漿膜。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婦中胎盤后方低回聲率為94.44%、子宮肌層變薄率為88.89%、91.67%的患者為胎盤內多發(fā)腔隙率、69.44%的患者為胎盤后方的血流增多和呈動脈樣頻譜率、86.11%的患者為膀胱壁連續(xù)性中斷率、77.78%患者的三維能量多普勒顯示不規(guī)則的胎盤血管率,與對照組孕婦的超聲影像學特征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超聲影像學特征對比[n(%)]
超聲對瘢痕子宮胎盤植入診斷的敏感度為80.56%(29/36)、準確率為80.56%(29/36),見表2。
表2 妊娠早期檢查對瘢痕子宮胎盤植入孕婦的診斷結果 單位:例
觀察組孕婦通過超聲檢查粘連性胎盤檢出率為84.62%、植入性胎盤檢出率為89.47%、穿透性胎盤檢出率為25.00%,穿透性胎盤檢出率與病理結果對比差異顯著(P<0.05),而粘連性胎盤檢出率和植入性胎盤檢出率與病理結果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超聲檢查與病理檢查對胎盤的分型結果對比[n(%)]
觀察組孕婦中接受子宮全切術或者次全切術治療發(fā)生率16.67%、引產發(fā)生率11.11%、胎兒死亡發(fā)生率11.11%,與對照組孕婦的妊娠結局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對比[n(%)]
隨著剖宮產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剖宮產分娩的孕婦不斷增多,剖宮產能夠幫助女性快速的分娩,減少了分娩期間意外情況的出現,對改善難產孕婦的妊娠結局有顯著作用[4]。但是剖宮產分娩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較大的分娩方式,會對女性的子宮和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傷,在剖宮產后若恢復不好則容易出現瘢痕子宮的現象[5]。
瘢痕子宮女性的子宮已經受到損傷,當其再次妊娠時容易出現胎盤植入的現象,這是一種嚴重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危害較大[6]。胎盤植入是指由于子宮蛻膜原發(fā)性發(fā)育不良或者創(chuàng)傷性內膜缺陷以及感染等因素減少了患者的子宮蛻膜,導致患者胎盤與子宮蛻膜的海綿層生理性裂縫線逐漸消失,使得蛻膜底基層與一個或者多個胎盤母體葉緊密粘連,嚴重者會侵入子宮肌層。而女性剖宮產后,其手術切口部位的子宮內膜生長情況和肌層情況不佳,纖維組織逐漸取代瘢痕部位,彈性逐漸減弱,進而容易出現胎盤植入的情況;臨床研究表明,胎盤植入的發(fā)生率與女性剖宮產的次數有關,女性在經歷一次、兩次或三次及其以上的剖宮產手術時,其胎盤植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4%、27%和67%[7]。
當瘢痕子宮孕婦出現胎盤植入情況后,在妊娠早期可能會出現子宮破裂、穿孔、出血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在臨床中容易出現診斷延誤或者處理不當的情況,導致出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現象,處理不及時則會導致危害孕婦的生命安全,因此對于瘢痕子宮胎盤植入孕婦需要實施早期的診斷和干預[8]。臨床上對瘢痕子宮胎盤植入診斷的金標準為病理診斷,但是此種方法為羊水穿刺,操作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且操作的技術要求較高、穿刺過程中易出現意外情況,增加了患者發(fā)生羊水污染的風險,不利于胎兒正常的生長和發(fā)育。因此臨床上多使用超聲檢查的方法進行診斷[9]。
本次研究對瘢痕子宮胎盤前置孕婦實施妊娠早期超聲檢查,經過研究得出,觀察組孕婦中胎盤后方低回聲率、子宮肌層變薄率、胎盤內多發(fā)腔隙率、胎盤后方的血流增多、呈動脈樣頻譜率、膀胱壁連續(xù)性中斷率、三維能量多普勒顯示不規(guī)則的胎盤血管率,與對照組孕婦的超聲影像學特征相比差異顯著(P<0.05);超聲對瘢痕子宮胎盤植入診斷的敏感度為92.86%、特異度為75.00%、準確率為88.89%;觀察組孕婦通過超聲檢查穿透性胎盤檢出率與病理結果對比,差異顯著(P<0.05),粘連性胎盤檢出率和植入性胎盤檢出率與病理結果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中接受子宮全切術或者次全切術治療發(fā)生率、引產發(fā)生率、胎兒死亡發(fā)生率,與對照組孕婦的妊娠結局對比差異顯著(P<0.05)。
結果表明妊娠早期超聲檢查可以準確地診斷疾病,超聲檢查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檢查時可以全面清晰的觀察孕婦的宮腔和胎盤實際情況,對胎盤的回聲情況、子宮肌層厚度、胎盤實質內腔間隙血流等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進而確定孕婦是否出現胎盤植入現象;在超聲檢查時可以發(fā)現胎盤植入孕婦的子宮肌層變薄、膀胱壁連續(xù)性中斷、胎盤內多發(fā)腔隙、胎盤后方血流增多,而正常孕婦出現上述現象較少,因此臨床上可以將超聲檢查的上述征象作為對胎盤植入進行診斷的依據[10-11]。在對瘢痕子宮胎盤植入患者治療時,多會采取期待療法,此種療法是在保證孕婦安全的情況下提前進行治療,以盡量延長孕周,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兒的發(fā)病率,期待療法適合于妊娠期小于36 周、胎兒體重小于2 300 g、一般情況良好的患者[12];當孕婦出現嚴重出血、危及孕婦生命安全時,則無論孕周大小,需要考慮終止妊娠;若妊娠晚期患者出現反復多次少量的陰道出血,需要抓緊時間促進胎肺成熟,并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在妊娠34 ~35 周左右終止妊娠;若孕婦沒有陰道出血現象,在超過妊娠36 ~38 周后,胎兒已經成熟,此時可以入院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再進行剖宮產手術;瘢痕子宮胎盤植入患者的妊娠時間不宜超過40 周。
綜上所述,在瘢痕子宮胎盤植入孕婦的早期對其進行超聲檢查,對疾病做出準確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并且對孕婦妊娠結局的改善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