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念圖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來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通過掌握繪圖與識圖方法,強化自己的思維發(fā)展能力,從而借助概念圖來提高歷史學習水平。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制訂對應的個性化概念圖,科學指導學生來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文章介紹了概念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了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利用概念圖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意在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關鍵詞:概念圖;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作為一種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教學工具,概念圖可以將與主題有關的概念知識置于特定的圖形體系中,從而做到“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幫助學生建立起基礎知識體系,在不同的概念和命題之間建立起聯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不同的問題,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提升,高中歷史教師需要靈活地應用概念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同的概念知識,使學生能夠愉快地進行學習,切實提高學習質量。
一、概念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概念圖形式新穎,能夠揭示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利用空間網絡結構圖,將與主題相關的概念聯系起來,為使用者提供清晰的指導,通過不同的圖形特征,展現相關事物的規(guī)則屬性[1]。
在概念圖中將不同的歷史知識建立起聯系,能夠有效降低晦澀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同樣可以用形式新穎的圖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使之能夠利用概念圖回憶特定的歷史現象,深入分析相關歷史知識,在獲得良好感官體驗的同時,產生學習興趣,并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由此可見,概念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的應用價值,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概念圖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營造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強化課堂教學指引
高中歷史知識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通過利用不同形式的概念圖來揭示不同歷史事件的關系,可以幫助教師強化課堂教學指引,讓學生在理順關系、邏輯推理、知識整合的過程中,獲得學習幫助,從而明確歷史學習方向。
為了向學生清晰明了地展示特定時期的歷史發(fā)展信息,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繪制概念圖的形式,讓學生去對比、分析,提高其學習、記憶的效果,從而科學把握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緩解記憶負擔的同時,加深歷史學習印象,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概念圖,能夠強化課堂教學指引,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使教師能夠控制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切實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不斷促進其思維發(fā)展。
(三)構建基礎知識體系
通過利用概念圖把不同的歷史概念知識清晰地展現出來,可以讓學生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從而在后續(xù)的知識遷移中,構建基礎知識體系,不斷加深歷史知識學習印象[2]。
相比機械記憶,利用概念圖來識記不同的理論知識,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自主嘗試繪制概念圖,從而在學習中成功把握不同概念的意義,掌握概念圖的繪制方法,厘清易混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逐步構建、完善歷史知識體系??偠灾ㄟ^鼓勵學生自主繪制概念圖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可以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印象,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概念圖繪制方法,讓其在繪圖的過程中,全面把握知識脈絡,建立較為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切實提高歷史學習水平。
(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能夠對高中階段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產生重大影響。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主動探索歷史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3]。在消極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會有所下降,很容易受到不同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喪失學習興趣。
通過運用概念圖來指導學生學習,可以在原有教學基礎上,深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形式新穎的概念圖產生了解欲望,進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在教師的指導下,高效地學習歷史知識,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也能夠在學習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中,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所以,高中歷史教師通過應用概念圖的方式,銜接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切實增加了教學的厚度,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營造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明確學習指導
在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學科的教學地位不斷發(fā)生變化,由于受到學科的特殊性影響,部分學生沒有給予歷史學科足夠的重視,一些歷史教師也沒有明確要求學生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僅僅在知識總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背誦相關概念知識,以此達到深化學習理解的教學目標。在長時間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教師對學生的督促逐漸減弱,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得學習指導,很難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在接觸新知識的過程中,難以深入理解所學內容。
(二)學習遷移能力較弱
復合型歷史教學目標逐漸成為教學目標設計的主要方向,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遷移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重點概念知識。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歷史教師沒有注重概念知識之間的融合,盲目地引導學生背記易混淆的知識點,導致學生無法在學習遷移之中,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很容易產生學習誤解,不利于提高歷史學習水平。
(三)重點知識理解片面
相比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歷史教學模式,新型的學生自主探索教學模式,更能夠調動學生的重難點知識學習興趣[4]。但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沒有注重學生重難點知識理解情況,還會為了維護自己在教學中的權威地位,過度主導課堂教學,以至于學生只能夠在被動聽講的過程中,消化所學知識,其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也相對片面,很難運用所學歷史知識來證實史料,不利于促進史料實證素養(yǎng)發(fā)展。
三、概念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智慧引導,導入全新教學內容
概念圖能夠簡明扼要地展示高中歷史概念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有利于幫助教師優(yōu)化教學設計,科學地導入全新教學內容,增強知識銜接的順暢性[5]。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明確不同概念所處地位和相互聯系,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繪制概念圖,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發(fā)展走向,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指引,從而科學地導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運用可視化技術為學生展示有關五四運動的概念圖,將相關歷史內容的大綱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通過智慧引導的方式導入全新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相關歷史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然后,通過在概念圖中添加“超鏈接”的形式,介紹中國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所提出的七項條件,鼓勵學生點擊“超鏈接”,了解相關歷史。在此基礎上,引申出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綱領出爐的相關知識,呈現有關綱領的概念圖,通過智慧引導的方式,保障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順暢銜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學習引導。最后,要讓學生在分析中共一大綱領的同時,體會革命人士內心熾熱的家國情懷,回顧概念圖中的不同知識銜接情況,使之深入理解教師所講的新知識,提高歷史學習質量。
(二)融合知識,構建基礎知識體系
高中歷史學科具有人文性特點,相關概念知識零散地分布在教材之中,利用概念圖來融合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技術知識體系,讓其將所學知識融入體系框架之中,進行深入地理解和記憶[6]。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從新舊知識銜接的角度入手,引導學生在腦海之中建立不同概念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清晰圖示的指引下,構建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
例如,在講解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戰(zhàn)后國際秩序”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以逐步繪制概念圖的方式,講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原因,懂得帝國主義與世界大戰(zhàn)的醞釀對不同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從而融合相關歷史概念知識,讓學生構建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知識體系。然后,以解讀國與國矛盾的方式,繪制“英德”“法德”“德俄”“奧匈與俄國”矛盾概念圖,融合瑣碎的歷史概念知識,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概念圖,懂得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最后,要從戰(zhàn)爭的“三個階段”入手,融合分散的概念知識,讓學生清晰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過程、影響,懂得戰(zhàn)后的國際秩序變化情況,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內容,在概念圖的幫助下,構建基礎知識體系,為后續(xù)的學習積累經驗。
(三)據史讀圖,鞏固重點知識學習
高中歷史教師將教材文字敘述中的概念知識整理成概念圖,引導學生根據歷史事件來讀圖,既能夠讓學生加深理解印象,又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重難點知識學習[7]。高中歷史教師應當避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可以運用不同的概念示意圖來幫助學生學習重難點知識,使之能夠根據圖示的指引來復述相關歷史內容,不斷加深學習印象。
例如,在講解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和外交”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呈現有關“新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圖,讓學生分析制度的背景、內容、意義,再根據自己對歷史的了解情況來讀圖,使之能夠理解相關重點知識,懂得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優(yōu)越性。然后,逐步呈現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的不同外交歷史概念圖,介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基辛格訪華、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港澳回歸、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加入世貿組織”等重點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對照概念圖說出相關概念知識的本質意義,使之能夠進一步鞏固所學重點知識。最后,教師要呈現世界地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見解,準確再現不同“建交國家”的空間位置,同時展示概念圖,幫助學生回憶所學重點知識內容,使學生在據史讀圖過程中,深入理解所學重點知識,形成良好的歷史空間概念,掌握高效的歷史概念學習方法。
(四)學生繪圖,強化合作學習交流
高中生對于不同概念圖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教師通過鼓勵學生繪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共享學習成果,可以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共同誤區(qū),再引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圍繞相關主題進行合作學習,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帶領學生走出學習誤區(qū)[8]。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圖的繪制技巧,讓其圍繞不同的歷史主題進行合作學習交流,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古代的商業(yè)貿易”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圍繞“商業(yè)貿易起源和發(fā)展”引導學生繪制概念圖,讓其通過合作探討,分析自原始社會至古代社會時期的商貿歷史,并提供繪圖指導,讓學生圍繞“絲綢之路、集市、商幫”等主題,繪制結構豐富、聯系密切的概念圖,使之掌握繪圖技巧,懂得商業(yè)貿易起源和發(fā)展帶來的深遠影響。然后,要圍繞“貨幣制度、信貸制度、商業(yè)契約”等主題進行探討,指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進行合作交流并簡單繪制概念圖,分析商業(yè)功能的變化情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之通過合作交流,懂得商業(yè)功能由“互補余缺”逐漸轉化為“逐利增財”。最后,要圍繞“古代著名商幫”拓展課外知識,讓學生通過合作繪制概念圖的方式,分析契約對于古代商業(yè)貿易和生活的影響,從而強化學生的合作學習交流,讓其深入了解商業(yè)發(fā)展歷史,促進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概念圖突出概念節(jié)點和關系線,能夠憑借逐漸遞進的關系結構,幫助高中生深入理解不同的歷史概念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科學地整合與整理不同的概念,傳授學生繪制概念圖的方法,讓學生自行繪圖,從而完善基礎知識體系,不斷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整合既有學習經驗,豐富基礎認知,不斷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潘建新.談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的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20(19):74-75.
[2]逄增翠.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史料[J].科技資訊,2020,18(18):98-99.
[3]段光宇.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0,9(23):143-144.
[4]楊靜.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才智,2020(17):19.
[5]茅佳清.高中歷史新教材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與時效性研究[J].歷史教學問題,2020(3):186-189,104.
[6]黃永宏.思維導圖,讓高中歷史教學更加輕松[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7):164-165,176.
[7]陸璐.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237.
[8]孫桂萍.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提問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14):199.
作者簡介:張燕婷(1977— ),女,漢族,福建晉江人,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教學設計。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常規(guī)課題“基于數字化環(huán)境的高中歷史概念圖導學的應用研究”(編號2020XB094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