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森華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前前后后誕生了眾多能人巧匠抑或是民間藝人制作的工藝品,在這之中,紫砂器的存在便可謂是做工精良、造型精美的典范,那么為什么紫砂器能夠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存下來而未被淘汰,并且還能夠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呢?其實這與眾人的努力是息息相關的,在紫砂器的一路發(fā)展之中,積聚了大量的為之傾倒的文人雅士,這些文人們也像紫砂藝人們一樣,為紫砂藝術默默地奉獻出自己的心血與智慧,包括對紫砂器的器型、裝飾、語義哲學內涵都貢獻出屬于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見解,也正是這些心血與智慧化成了紫砂器源源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源泉,不難看出,當一件工藝品凝聚了眾多人的心血之時,便不會被歷史所淘汰。
花塑器作為紫砂器中最具生命力和自然氣息的器型大類,因其獨特的充滿自然韻味的器型和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泥繪裝飾而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紫砂器《一品竹段》便是這樣一把充滿典型韻味的紫砂器。從整體來看,這把紫砂器做工精細,每個部位雖然都采用了竹段的造型樣式,卻又大不相同而富有變化,泥料的特殊性使得這把紫砂器在燒制完成以后,表面形成顆粒感,恰恰使得竹段、竹葉這些元素富有肌理感而更具真實感。壺底汲取了圓器線條的圓潤而富有張力,賦予了整把紫砂器視覺上的穩(wěn)重感。
如果說《一品竹段》這把紫砂器整體上相得益彰,那么各個局部更是大放異彩,藝術美韻十足。作為壺身上較為不起眼的部位——壺鈕,作者也并沒有放棄設計刻畫,精心設計過的竹段造型的壺鈕,凹凸有致,生命力十足,遠遠看去仿佛真的有段竹子生長在那里,讓人忍不住上前把玩,同時每一段竹節(jié)的刻畫都凸顯出作者孜孜不倦、力求完美的制壺精神,壺蓋與壺口緊密地契合在一起,壺嘴采用了傳統(tǒng)的三彎流的線條,竹段流暢精致的造型更是為其錦上添花,遠遠望去,竹段般的壺嘴從壺腹開始生長,不斷地一節(jié)一節(jié)向著斜上方茁壯成長,直立高聳、挺拔有力,給人氣勢磅礴的視覺體驗,同時挺拔有力的壺嘴造型使得這把紫砂器在煮茗倒茶之時,出水更加鋒利流暢,絲毫不會拖泥帶水,壺把與壺鈕、壺嘴造型大同小異,整體相得益彰,經(jīng)典耳狀造型的壺把也是細節(jié)滿滿,竹段巧妙地向內翻轉,在視覺上更富有層次感,給人眼前一亮的視覺體驗,壺身上的那幾片竹葉的繪制生動自然,紋理清晰,每一片都富有生命力和自然氣息,仿佛能一把將人拉進充滿生機勃勃的大自然里。
每一把紫砂器其背后都承載了作者的托物言志、情感寄托,這也是紫砂器之所以可以更為廣泛傳播和流傳下去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在欣賞紫砂器富有藝術美韻的造型外觀之時,也不要忘記去挖掘和理解其蘊藏著的深刻哲學語義,筆者筆下的這把《一品竹段》也是不失內涵和哲學意蘊,“竹子”自古以來便被人賦予了一種君子之風的象征意義,人們常常用竹子來贊賞他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品質。作者在此也是希望通過竹子的造型刻畫來啟示著我們,做人應當做君子,應該像竹子般剛正不阿,時刻充滿骨氣和正氣,在人生之路上盡管會遇到挫折和險阻,但仍然希望我們像竹子般永不彎腰,永不妥協(xié)。同時壺身上一節(jié)一節(jié)竹段的刻畫又是象征著另一種美好寓意,作者希望我們的事業(yè)、人生能像竹子般開花節(jié)節(jié)高,蒸蒸日上、一帆風順。由此可見,一把小小的紫砂器承載了作者太多太多的感情寄托。
花塑器的靈感來源往往都是來自于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美好的大自然之中的,我們常常說道,藝術往往都是來源于生活,有時候卻又要高于生活,《一品竹段》便是這樣的一把典型紫砂器,作者將竹子的堅韌和挺拔通過自己細膩精湛的技藝向人們呈現(xiàn)出來,所要表達的除了自然界中的元素可以很好地與紫砂器相融合外,更為重要的還是向我們傳達另一種語義哲學內涵,這也是紫砂藝術能夠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的動力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