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沁怡
宜興是一塊風水寶地,在眾多國人的眼中,這一片土地風景秀麗,人才輩出,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才使得宜興這個城市成為了中國的“陶都”,也僅有這一座“陶都”,紫砂器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斷地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時代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回溯過去,紫砂藝術一路走來已經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如今提到紫砂器已是家喻戶曉,紫砂器設計之初便是以實用性的器皿為主,發(fā)展到如今已經是兼?zhèn)淞藢嵱眯耘c藝術觀賞性于一體的成熟的藝術品,這么說是因為紫砂器既可以成為尋常百姓家的常用泡茶器皿,供人在一個悠閑的下午,安靜地煮茗泡茶、賞花,又可以成為博物館、藝術館供人觀賞的藝術品。紫砂器之所以能夠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美感與實用性的享受,這與一代又一代的紫砂手藝人們的孜孜不倦、不畏艱難、披荊斬棘的堅毅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與此同時,紫砂藝人們還賦予了紫砂器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底蘊。我們所能看到的每把紫砂器的背后所蘊藏著的文化內涵都是紫砂藝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理解與傳承,同時多變的器型也賦予了紫砂器視覺上的造型美感與藝術美學。
今天筆者筆下的這把《熊貓?zhí)崃骸返淖仙捌骶褪且患哂胸S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十足的作品。將國寶的造型與紫砂器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型設計,在紫砂藝術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遠觀這把壺,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這把壺整體看上去做工精細,制作精巧,壺身曲線線條的勾勒使得整把壺看上去更加的圓潤飽滿,如熊貓般的造型使得這把紫砂器更具有親切感,讓人愛不釋手。如果說整體是這么的具有美感,那么局部則更是處處充滿了設計美學與藝術美感。壺嘴優(yōu)美的曲線線條從壺身左邊延伸出去,雖然說是曲線線條勾勒出來的壺嘴,可是在視覺上卻呈現出了無窮的張力感,煮茗倒茶之時,壺嘴出水非常的流暢舒適;壺蓋緊緊地與壺身貼合在一起,同時壺蓋如熊貓般的造型設計更是獨具創(chuàng)新,賦予了這把壺精致小巧、俏皮可愛的特點,為什么要制作成熊貓的造型呢?因為熊貓被稱作是中國的國寶,因其數量稀有、憨態(tài)可掬而被國民所喜愛,所以這把紫砂器的造型讓人看了忍俊不禁,愛不釋手;提梁如一輪彎彎的明月緊緊地契合在壺蓋上,提梁的線條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更突顯出筆者嫻熟的制壺技藝,提梁無疑是給這把紫砂器增添了幾分供人賞玩的樂趣,如果說常見的經典耳狀把手更符合人體工學,那么提梁把手則是給玩壺專業(yè)戶一種樂趣感,讓使用者在抓握之時,更加的隨性自然。
如果說方器代表著一種剛正不阿、寧折不屈的精神,那么這把《熊貓?zhí)崃骸匪N含的圓器內涵則代表著與世無爭、清心寡欲的人文精神,從古至今,不管是哪種器型的紫砂器,它的制器造物的理念都是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就如同筆者筆下的這把《熊貓?zhí)崃骸纷仙捌?,筆者托物言志,將自己心中的美好寄情于這把紫砂器之中,用熊貓這一可愛的動物作為設計紫砂器的靈感元素之一,雖然沒有將熊貓造型具象化、具體化,筆者而是選擇了抽象極簡化,但仍然表達了筆者對這個仍充滿戰(zhàn)亂的世界寄于美好和平的追求與愿景,很多人會疑惑,為什么熊貓元素的背后會是筆者對和平的憧憬呢?熊貓難道不是兩國和平相處的見證么?同時筆者希望當下的中國,這個神州大地的發(fā)展應當愈發(fā)的祥瑞民安,繁榮昌盛。的確,傳統(tǒng)文化應該是要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繼承下來,在當下這個外國文化無情地沖擊的時代之下,我們這代制壺的紫砂手藝人們更應該要守住好自己,守住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紫砂器與傳統(tǒng)文化的互相碰撞與融合,對于繼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其實不光是這把《熊貓?zhí)崃骸纷仙捌?,每一件融合了紫砂藝人的自我審美理解與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繼承的紫砂器,都是極易引起人們內心共鳴的藝術品,這難道不是紫砂藝術和紫砂文化所留給我們的人文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