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鎖
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審美范疇,人們在詩歌與書畫中都十分講究意境二字。然而,在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意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說紫砂造型是紫砂創(chuàng)作的“形”,那么意境就是紫砂創(chuàng)作的“魂”,能將人帶入更深的文化境界,陶冶情操。在創(chuàng)作作品《尚水壺》的時候,我注重的是自然之美,因此此壺非常的素潔,并沒有太多繁冗的裝飾。自然之美是上蒼對人類的恩賜,也是上天的智慧,若能參透自然之美,必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升華。
該作品以水文化為主題,其靈感來源于老子的《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水擁有良好的品格,善利萬物而不爭,默默地撫慰無數愁苦寂寞的生命。我將水的元素融入壺中,著力于表現(xiàn)水的優(yōu)良品格,并且想以此壺給人們一些心靈上的啟發(fā)。讓人們在端握這把壺的時候,能感受到水的氣息,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柔和、含蓄的工藝表現(xiàn)來展示紫砂壺藝術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追求。
水能包容萬物,壺能包容天下,自然之美以博大的胸懷接納我們,以獨特的方式感召我們,以不滅的精神激發(fā)我們,以不乏的斗志感召我們,我認為這都是十分可貴的。因此,我將這些可貴的情感都注入到了《尚水壺》的創(chuàng)作當中,讓人們在日常生活的喝茶品茗之時,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強大力量,啟迪人們回饋疲乏的頭腦,激發(fā)超塵絕俗的情懷。
這把壺表現(xiàn)的主題便是水,蘊含著對水文化的景仰與崇尚。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里的“上善”,我將其理解為是最高境界的品行,這是一種大我的境界,利于萬物卻不爭其名。這在如今而言是十分可貴的。因此,我將其作為美好的愿望,藏在壺中,讓一些熱愛紫砂壺的高雅人士能夠讀懂我內心的想法,讀懂這把壺深層次的內涵。
在造型上,此壺借鑒了現(xiàn)代戴歐蘇的創(chuàng)作理念,流暢的線條自上而下,從左到右包圍著這件作品,簡單明了。每一點點多余的點線面,每一根線條,每一個塊面都恰到好處。且看,此壺的壺嘴與壺把與壺身融為一體,通體整合,一氣呵成。在光潔的壺面上,我用簡單的素線來作為裝飾,這一條素線,貫穿壺身,涵蓋壺嘴與壺把,將水的柔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壺嘴中流出來的茶水就仿佛是水的延續(xù),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壺把與壺流具有一致性,同時也有很強的實用性,端握舒適,出水爽利,這些都是我考慮在內的。圓形的壺蓋與壺身拉開了縱向的空間感,這是為了體現(xiàn)水的漣漪與波瀾感,給人以靜中有動的感覺。壺的底座部分有一個收緊又展開的設計,讓此壺在空間上更有立體感。這個底座的設計不僅保證了作品的穩(wěn)定性,也讓作品看起來更加的端莊,構成了一番別致的視覺效果。此壺在設計的時候十分注重收放,因此在形體上,壺就像是一位身材婀娜的美人,有著姣好的形體狀態(tài)。我對壺的設計以簡約為主,但是也加入了一些紋線裝飾,簡單的線條其實都是經過嚴格的設計的與把控的,精美的弧度與細細的紋線更能體現(xiàn)一把壺的進行與細致。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每一位紫砂藝人在堅持與傳遞的。
壺身渾圓,主要也是向表現(xiàn)水的包容性。然而水也是具有兩面性的意向,平靜無波的水面可以承載一葉方舟,而波濤起伏的海洋卻可以翻覆一艘巨輪。包容性與破壞力,似乎都可以用來形容水。但是以柔克剛是水的基本屬性,也是紫砂藝術的基本屬性。從此壺的泥料來看,我采用的是底槽清。這款紫砂泥料有一種天然的陽光之意,充滿著健康與朝氣。顏色是比較深沉的棕褐色,融入了濃厚的中國古典美的氣質,烘托著詩情畫意的氛圍。該泥料非常的純凈,經過精心的調制與打磨,壺的表面有一種特殊的光澤感,就仿佛平靜的水面,充滿了水的溫柔與寧靜,能夠自然而然地流入人們的心田。此壺在泥料選擇與主題構建上,實現(xiàn)了自然美的統(tǒng)一。
結語:這把壺,以水為主題,將中國傳統(tǒng)中的尚水文化放大。作品《尚水壺》給人的感覺是流動的靜止、靜止的流動,靜靜觀賞,有一種動靜結合之感。壺的造型上表現(xiàn)出流水的形狀,線條流暢,蘊意生動。壺中不僅僅表現(xiàn)了水的平靜,同時也有湍急的一面,將事物的兩面性都考慮在內。通過壺的造型表現(xiàn),主要是想傳遞一種“上善若水,順勢勇為”的思想,給人們一些心靈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