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翠 黎長金 陸 強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眼視光學中心,廣東 佛山 528000)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近視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患者的病情發(fā)病早,進展快,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出現(xiàn)了高度近視情況[1]。高度近視患者可并發(fā)視網(wǎng)膜脫離、黃斑病變以及白內(nèi)障等嚴重眼部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發(fā)現(xiàn)[2-3],高度近視患者會隨著屈光度增加,出現(xiàn)眼球結(jié)構(gòu)改變,但是這些改變是否會對視覺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目前尚無明確定論。因此,為了探究高度近視患者眼部結(jié)構(gòu)參數(shù)變化情況,分析角膜高階像差與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學參數(shù)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21年1月至4月收治的53例高度近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身心健康的高度近視患者;等效球鏡度(SE)≥-6.00D,眼壓11~22mmHg,矯正視力≥5.0;所有患者均納入右眼。排除標準:眼部出現(xiàn)活動性炎癥病變的患者;圓錐角膜患者;合并眼底出血、白內(nèi)障以及青光眼者;3個月內(nèi)曾佩戴角膜接觸鏡患者。5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4例,年齡為18~30歲,平均年齡(23.96±2.90)歲。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對所有患者行主覺驗光,并采集患者的球鏡度和柱鏡度,計算等效球鏡(SE)。應用非接觸式眼壓計測量患者的眼壓(IOP)。應用IOL master700生物測量儀測量AL、CCT、ACD。采用德國OCULUS眼前節(jié)測量評估系統(tǒng)Pentacam70700測量K1、K2、Km及像差。所有患者均在暗室中測量角膜像差,囑咐患者將下頜放置在頜托,將額部靠緊額托,觀察正前方指示燈,瞪大雙眼,立即對焦后,獲取有效圖像,并選取成像質(zhì)量>95%的測量結(jié)果,在6mm瞳孔情況下分析患者RMS角膜總像差、高階像 差RMS HOA、Z33、Z31、Z3-1、Z3-3、Z44、Z42、Z40、Z4-2、Z4-4。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5.0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相關參數(shù)先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53例高度近視患者屈光度及眼部結(jié)構(gòu)參數(shù)情況:53例高度近視患者球鏡度、柱鏡度、SE、IOP、AL、CCT、ACD、K1、K2、Km范圍與數(shù)值詳見表1。
表1 53例高度近視患者屈光度及眼部結(jié)構(gòu)參數(shù)情況(±s)
表1 53例高度近視患者屈光度及眼部結(jié)構(gòu)參數(shù)情況(±s)
眼部參數(shù) 范圍 images/BZ_12_1736_407_1754_444.png±s球鏡度(D) -9.75~-6.00 -7.32±1.02柱鏡度(D) -2.00~0.00 -0.98±0.56 SE(D) -10.50~-6.25 -7.81±1.02 IOP(mmHg) 11.00~21.30 16.07±2.88 AL(mm) 24.54~28.50 26.55±0.84 CCT(μm) 489~634 553.26±29.91 ACD(mm) 2.73~4.18 3.56±0.33前表面角膜屈光力(D)K1 40.7~45.9 42.93±1.27 K2 41.9~47.6 44.26±1.35 Km 41.3~46.7 43.59±1.28
2.2 53例高度近視患者高階像差情況:53例高度近視患者RMS角膜總像差、高階像差RMSHOA、Z33、Z31、Z3-1、Z3-3、Z44、Z42、Z40、Z4-2、Z4-4詳見表2。
表2 53例高度近視患者高階像差情況(±s)
表2 53例高度近視患者高階像差情況(±s)
高階像差 范圍 images/BZ_12_1736_407_1754_444.png±s RMS角膜總像差 0.62~2.42 1.63±0.41高階像差RMSHOA 0.21~0.53 0.37±0.08 Z33 -0.25~0.22 -0.03±0.11 Z31 -0.24~0.12 -0.06±0.08 Z3-1 -0.33~0.34 -0.08±0.14 Z3-3 -0.43~0.28 -0.02±0.12 Z44 -0.26~0.12 -0.07±0.08 Z42 -0.22~0.05 -0.07±0.06 Z40 -0.05~0.35 0.18±0.09 Z4-2 -0.13~0.06 -0.02±0.04 Z4-4 -0.23~0.15 0.01±0.07
2.3 角膜高階像差與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學參數(shù)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分析結(jié)果表明,RMS角膜總像差與柱鏡度呈負相關(r=-0.478,P=0.000),與K2呈正相關(r=0.308,P=0.025);Z33與球鏡度、SE、K1均 呈 負 相 關(r=-0.332,r=-0.320,r=-0.274,P<0.05),與AL卻呈正相關(r=0.347,P=0.011);Z3-3與球鏡度、K1、Km均呈正相關(r=0.273,r=0.301,r=0.291,P<0.05),與AL卻呈負相關(r=-0.442,P=0.001);Z42與CCT、K1、K2、Km呈 負 相 關(r=-0.280,r=-0.321,r=-0.323,r=-0.332,P<0.05),Z40與IOP、CCT、K1、K2、Km呈 正 相 關(r=0.341,r=0.314,r=0.318,r=0.285,r=0.308,P<0.05),與AL卻呈負相關(r=-0.297,P=0.031);Z4-2與AL呈負相關(r=-0.288,P=0.037),詳見表3。
表3 53例角膜高階像差與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學參數(shù)的相關性
人眼具有較為復雜的像差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產(chǎn)生的像差影響著我們的視覺質(zhì)量。像差分高階像差(總像差的10%)和低階像差(總像差的90%)[4]。常規(guī)低階像差能夠通過接觸鏡和傳統(tǒng)框架眼鏡矯正,但是殘留高階像差通過傳統(tǒng)戴鏡矯正較為困難,因此角膜高階像差對于高度近視患者視覺質(zhì)量的影響成了當前研究的重點內(nèi)容。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RMS角膜總像差與柱鏡度呈負相關,與K2呈正相關;Z33與球鏡度、SE、K1均呈負相關,與AL卻呈正相關;Z3-3與球鏡度、K1、Km均呈正相關,與AL卻呈負相關;Z42與CCT、K1、K2、Km呈負相關,Z40與IOP、CCT、K1、K2、Km呈正相關,與AL卻呈負相關;Z4-2與AL呈負相關。王倩茹等[5]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高度近視群體會由于近視度數(shù)增加,導致總高階與眼軸的像差增加,因此在研究中證實眼軸和高階像差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性,與本文不符。另外,當前研究中屈光度與眼球高階像差相關性至今仍無統(tǒng)一定論。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6],高階像差和屈光不正類型之間無相關性。但是,王淑涵等[7]對于病理性近視患者高階像差評估發(fā)現(xiàn),高度近視因為眼內(nèi)像差增加比正視眼情況會存在更多的高階像差。而且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階像差和等效球鏡無相關性。多數(shù)情況下,高階像差與角膜曲率、眼軸相關,其中大部分高階像差與眼軸呈負相關狀態(tài)。陽雪等[8]研究發(fā)現(xiàn),球差與角膜曲率呈正相關,與本文相符。另外球差與眼壓、角膜厚度也呈正相關。王大禹等[9]針對青少年近視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屈光不正與高階像差具有明顯相關性,若瞳孔的直徑等于5mm的時候,球差和眼軸的長度具有明顯相關性,而且、眼軸增長,球差也會隨之降低,軸性高度近視眼軸增長可能是為了減少球差,進而提升視覺清晰度,屬于一種適應性變化。
綜上所述,高度近視患者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學參數(shù)影響近視眼角膜高階像差的某些組成成分,其中RMS角膜總像差受柱鏡度及K2影響;Z33受球鏡度、SE、K1及AL影響;Z3-3受球鏡度、K1、Km及AL影響;Z42受CCT、K1、K2、Km影響,Z40受IOP、CCT、K1、K2、Km與AL影響;Z4-2受AL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