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對初中生物學課堂有效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初中各個學科的有效性教學,給初中教師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教師在開展生物學教學活動時,不單單要向學生傳授理論的知識內容,也需要高度重視課堂有效教學,在調動初中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初中生打下良好基礎。文章從多個方面對構建初中高質量課堂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提升生物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生物綜合學習能力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生物是初中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對學生整體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相對而言,初中生物的學習難度并不高,該學科中涉及到的自然知識、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好好利用這些教學內容,做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與銜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設置有效生物課堂
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以來都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有效的“催化劑”,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之中,那么興趣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呢?教師可以嘗試從兩點入手:生物教學情境和趣味性導入。在現代教育中,科學的教學情境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特定的生物情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生物學習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生物的學習,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在生物課堂上也能充分體現出來,進而為整個生物課堂的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趣味性導入是指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利用短暫的時間講授知識的教學活動,課前導入的好壞對整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前的導入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礎上,對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保證短暫的導入時間內,可以將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進一步建設一個良好的生物教學課堂。
例如,在《細胞的生活》這一節(jié)內容中,教師通過趣味性的導入,設計了良好的課堂情境,進而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生物知識,提升了教師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在上課之前,教師拿來裝有半杯開水的杯子,將一塊蔗糖放入其中,過了一會,蔗糖消失了,白開水卻有了淡淡的甜味。于是教師提出問題:蔗糖真的消失了嗎?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情境放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思考,這一過程中,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高漲了不少。如何以生物學科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就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去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教師以生活化的現象設置了問題情境,結合初中生的特點,促使他們對問題背后的原因產生極大的興趣,進而對生物知識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從而愿意主動開展生物知識的學習,那么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是非常顯著的。
二、通過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趣味性的課前導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初中生對生物學知識內容的興趣,還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提升初中生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時可以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其中,學生看到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如身臨其境,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教師導入新課時,需要根據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圍繞教學主題,不要發(fā)生脫離主題的現象。利用課前導入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也可以利用課前導入讓學生初步了解新知識,通過這種講解方式,來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fā)其潛能,為后面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生物學——研究生命的科學”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生物學相關的圖片,如草原、小溪等。引導學生思考在美麗的大草原都有哪些生物、小溪當中有哪些生物。通過這樣的課前導入,就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深度思考,既能培養(yǎng)初中生的探究意識,還能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趣味性課前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實現最終教學目標,以此來構建出更加高效的生物學課堂。
三、充分利用小組作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在初中生物課上構建學習小組,組織學生們合作探究學科知識,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為相較于在教師指導下探究知識,由于在小組學習模式下面對的是同齡人,學生會更加放松,能夠更勇敢地圍繞知識展開多元思考和表達。而多元的思考和表達,可以使其迸發(fā)大量學習靈感,讓他們發(fā)現更多的高效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其在課上的高效學習。據此,教師要在科學分組的前提下,將合作學習模式引入生物課堂,為學生布置合作學習任務,讓他們圍繞特定的議題或探究問題展開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與探究,進而在合作學習中完成深度學習和高效學習的任務。但就現階段來說,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這一內容、沒有在初中生物課上積極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知識。對此,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效率為目標,教師勢必要進行調整。樹立“讓學生合作探究知識”的正確認識,將全班學生按照基礎素質差異進行分組,布置合理的小組探究任務,引導他們進行合作學習。
四、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生物學是和我們的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的自然科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將生物理論知識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場景結合起來,讓學生對生物和生活之間的關系有更為直觀的感受。這樣一來,生物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就有了良好的銜接點,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的時候自然會容易很多,使學生有更強的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相關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在森林公園散步的場景:節(jié)假日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了森林公園。走在公園中,很多學生都有“神清氣爽”的感覺,在平時生活的城市中國卻沒有這樣的感覺,由此來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在學生思考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概念,讓學生通過實驗室的實踐來做進一步的驗證。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會對現實生活產生一些科學想象,增加了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學生在進入到相似的自然環(huán)境中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相關生物知識,會去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不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學生的生物學習提供了新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識更為形象、生動,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自然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結束語
總之,教師需要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密切關注關于生物學的研究,不斷充實自己。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造充滿活動力的生物課堂,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物課堂的新意,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生物內容。
參考文獻:
[1]朱青.淺析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56.
[2]岳淑芳.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