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劉建瑞 孫敬波 袁紅亮 汪洪波 韓冰
貧血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RA)常見并發(fā)癥,且相關研究中報道有30%~40% RA患者伴有貧血,而貧血的存在可致病情及關節(jié)功能障礙加重,因此改善貧血于該類患者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中藥制劑被廣泛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中,其中雷公藤多苷片是我國首先研究利用的抗炎免疫調節(jié)中草藥,也是臨床常用的抗風濕類藥物[2]。其主要成分雷公藤多苷可提高機體對糖皮質激素的合成作用,提高其抗炎作用,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從而達到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3]。新風膠囊是雷公藤的一種復方制劑,該藥由雷公藤、蜈蚣、黃芪、薏苡仁四味藥物通過配伍組成,也是臨床常用的抗風濕免疫抑制劑,但是該藥物在RA貧血中的療效,尚缺乏報道。故選取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2018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RA貧血患者進行新風膠囊和雷公藤多苷片效果的對比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RA貧血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4]RA診斷標準;(2)60 g/L<Hb<100 g/L;(3)臨床治療完善。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所有使用藥物過敏;(2)伴有肝腦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3)伴有其他免疫系統(tǒng)疾??;(4)伴有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25)和觀察組(n=26)。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5~74歲,平均(53.17±15.01)歲;RA病程3~14年,平均(9.21±3.35)年。觀察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35~72歲,平均(52.96±14.84)歲;病程5~15年,平均(9.32±3.3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予以審核批準,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予以雷公藤多苷片(浙江得恩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3020422,規(guī)格:10 mg/片)治療,口服,20 mg/次,3次/d。
觀察組:予以新風膠囊(安徽省中醫(yī)院制劑,皖藥制字Z20050062,規(guī)格:0.4 g/粒),口服,3粒/次,3次 /d。
兩組患者均持續(xù)用藥30 d。
(1)鐵代謝情況:治療前及治療30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株式會社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運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鐵(SI)、總鐵結合力(TIBC)、血清轉鐵蛋白(TRF)及鐵調素(Hepc)。(2)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及治療30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運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4(IL-4)。(3)貧血指標:治療前及治療30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運用血常規(guī)分析儀(濟南漢方醫(yī)療器械HF-3800)檢測紅細胞比容(HCT)、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Hb)。
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SI、Hepc、TRF及TIBC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后,兩組SI、TIBC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Hepc、TRF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鐵代謝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鐵代謝水平對比(±s)
*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SI(μmol/L)TIBC(μmol/L)TRF(ng/L)Hepc(ng/L)治療前 治療30 d后 治療前 治療30 d后 治療前 治療30 d后 治療前 治療30 d后觀察組(n=26) 15.51±2.23 26.99±1.91* 54.38±1.42 65.91±1.24* 45.87±3.13 17.82±5.73* 845.57±122.51 342.84±60.22*對照組(n=25) 16.18±3.30 26.01±1.45* 53.90±2.06 64.02±2.11* 46.16±3.11 21.12±5.36* 874.56±125.48 459.21±123.38*t值 -0.846 2.069 0.965 3.880 -0.332 -2.125 -0.834 -4.254 P值 0.402 0.044 0.340 <0.001 0.741 0.039 0.408 <0.001
治療前,兩組IL-6、TNF-α、IL-4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后,兩組IL-6、TNF-α均較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IL-4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ng/L,(±s)]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ng/L,(±s)]
*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IL-6TNF-αIL-4治療前 治療30 d后 治療前 治療30 d后 治療前 治療30 d后觀察組(n=26) 110.64±20.64 51.84±8.54* 325.27±103.61 129.57±20.31 42.31±10.34 57.89±16.57*對照組(n=25) 113.95±21.51 57.91±9.38* 324.61±105.92 174.62±18.61 42.64±10.62 50.21±11.62*t值 -0.560 -2.414 0.022 -8.264 0.112 2.173 P值 0.578 0.020 0.982 <0.001 0.911 0.035
治療前,兩組RBC、Hb及HCT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后,兩組RBC、Hb及HCT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貧血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貧血指標對比(±s)
*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RBC(×109/L)Hb(g/L)HCT(%)治療前 治療30 d后 治療前 治療30 d后 治療前 治療30 d后觀察組(n=26) 3.82±0.49 4.26±0.47* 85.94±10.34 113.84±16.31* 21.04±4.31 36.78±4.97對照組(n=25) 3.89±0.51 3.94±0.40* 86.54±10.87 105.91±11.21* 21.05±4.51 28.67±4.72 t值 -0.500 2.622 -0.202 2.030 -0.008 5.977 P值 0.620 0.012 0.841 0.048 0.994 <0.001
RA是一種由自身免疫、遺傳、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以關節(jié)晨僵、腫脹、疼痛、畸形、甚至喪失關節(jié)正常功能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該類患者長期處于慢性炎癥的刺激下,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增強,活性增加,進而破壞紅細胞壽命,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從而發(fā)生貧血,不僅增加治療難度,還可加重病情[5]。雷公藤多苷片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常用藥物,雖然療效確切,但是由于該藥物組成方劑簡單,患者需通過長期服用藥物方可達到相應治療目的。但在一項研究中表明該藥物具有明顯的肝損害,因此不宜長期服用[6]。新風膠囊為雷公藤的復方制劑,在單一雷公藤的基礎上加入黃芪等藥物,將其用于該類患者可能會彌補單一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的不足。
首先炎癥是RA的主要病因,機體在長期炎癥的作用下,多個組織均會受炎性浸潤的影響,其中紅細胞在炎癥因子的影響下,基本壽命可從114~120 d 降至 80~90 d,從而導致貧血的發(fā)生;其次RA貧血多為慢性貧血,鐵代謝異常為其主要原因。在血清鐵代謝檢查中常伴有單核-巨噬細胞鐵沉著,SI和TIBC均顯著降低,TRF含量升高,Hepc作為調節(jié)鐵代謝關鍵因素,參與機體的整個貧血過程。RA處于活動期時炎癥因子在損傷關節(jié)的同時還可干擾機體正常造血,抑制骨髓紅系造血代償、抑制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干擾鐵代謝[7]。既往研究表明,炎癥細胞因子及通路、補體系統(tǒng)在該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有效的抗感染治療對于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8]。本研究中,治療 30 d后,觀察組 SI、TIBC、RBC、Hb、IL-4及HCT高于對照組,Hepc、TRF、IL-6、TNF-α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新風膠囊可更好地通過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調節(jié)RA貧血患者鐵代謝水平,改善貧血癥狀。可能的原因是新風膠囊中一方面雷公藤的主要成分雷公藤甲素不僅可通過對環(huán)加氧酶2上調的阻斷,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產生,還可通過抑制NF-κB信號轉導而下調TNF-ɑ、IL-6的表達,降低其水平,從而發(fā)揮抗炎作用[9]。另一方面其主要成分雷公藤多苷可通過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MMP)3、前列腺素E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IL-17的表達,下調炎癥因子的表達。黃芪的主要成分如黃芪多糖用通過促進IL-2及IL-2R的基因轉錄表達,對IL-2及IL-2R的抑制狀態(tài)進行逆轉,通過增強細胞免疫功能而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10]。另外,黃芪多糖在一定劑量時可促使淋巴細胞數(shù)量及其分泌TNF-α、IL-1β明顯下降,抑制淋巴細胞的增生,可進一步降低炎癥因子的表達,減少局部炎癥細胞的浸潤程度和炎癥損傷。蜈蚣的主要成分蜈蚣多肽通具有抑制花生四烯酸和環(huán)氧化酶產生、阻斷PG的生物合成、抑制5-脂氧化酶活性等作用[11]。蜈蚣提取液不僅可通過上調機體內外周CD4+、CD25+等細胞的表達水平,恢復或重建機體免疫功能,還可抑制革蘭陽性、陰性菌和真菌的生長,從而發(fā)揮抗炎作用。薏苡仁的主要成分薏苡仁蛋白通過調控IKK/NF-κB信號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癥因子的產生與分泌[12]。而且薏苡仁蛋白和揮發(fā)油具有降低TNF-α、IL-6的含量的作用。上述藥物通過不同途徑對機體炎癥反應進行調節(jié),從而降低炎癥對紅細胞的刺激,延長其壽命,從而緩解臨床癥狀,同時隨著炎癥反應的緩解,亦可減輕其對鐵代謝的影響,調節(jié)鐵代謝,改善貧血癥狀。
綜上所述,相較于雷公藤多苷片治療RA貧血患者,新風膠囊可更好地調節(jié)炎癥因子水平,改善鐵代謝,緩解貧血癥狀。